《高原气象》第20卷(2001)总目次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 1期天气雷达回波衰减订正算法的研究 (Ⅰ ) :理论分析张培昌王振会 (1)…………………………………空中人工引发雷电的正负先导特征研究张义军 刘欣生  …………………………………………………   王才伟 肖庆复 张广庶 董万胜 周良才 钟定珠 樊灵孟 陈明理  The first phase of the weather radar echo attenuation correction algorithm (Ⅰ): theoretical analysis Zhang Peichang Wang Zhenhui (1) ....................................... Air artificial induc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ilo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lot Zhang Yijun Liu Xinsheng ... ...................................... Wang Caiwei Xiao Qingfu Zhang Guangshu Dong Wansheng Zhou Liangcai Zhong Dingzhu Fan Lingmeng Chen Mingli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研究了正规化解析函数H的子类B(λ,α,A,B,σ)的Fekete-Szeg(o)不等式,对于任意的f(z)=z+a2,+a3z3+…∈B(λ,α,A,B,σ)及任意的复参数u,应用解析函数的基本不等式和分析技巧
通过分析NOAA/AVHRR资料中云和雪的光谱特征,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做了大量的试验分析.针对青海省南部(以下简称青南)的云、雪特征, 提出了新的云、雪判别因子, 对于区分青
双取代簇合物NEt4RuCo3(CO) 10 (PPh3) 2 与固体 (PPh3Au)Cl和TlPF6 反应 ,生成了双取代簇合物AuPPh3RuCo3(CO) 10 (PPh3) 2 ·CH2 Cl2 I后 ,双取代簇合物I又逐渐转变为单取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的站点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和水汽汇,并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季风区对流层温度演变及其热力机制.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
1998年和1999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为了了解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系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寻找发生大暴雨的前兆因子,我们分析研究了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
设计了一款用于激光雷达的CMOS单光子飞行时间图像传感器.该传感器集成了16个结构优化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像素和一个双计数器结构的13-bit时间数字转换器电路.每个像素单元包
为了获得高效率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提出了具有渐变量子垒的氮极性结构来调控载流子的传输.通过氮极性结构在p型电子阻挡层中形成的反向极化诱导势垒,改善空穴注入和
地气相互作用现象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意义重大.黑河地区绿洲和沙漠戈壁地表间水热特性的强烈差异所引发的绿洲-沙漠中尺度环流,能够影响该区绿洲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
以有机异质结C60/ZnPc作为电荷产生层,制备结构为ITO/TPBi(40 nm)/C60(x nm)/ZnPc(x nm)/NPB(40 nm)/Al(120 nm)和ITO/TPBi(40 nm)/LiF(y nm)/Al(2 nm)/C60(5 nm)/ZnPc(5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