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旅游业和演艺业相结合,形成新兴的旅游剧目。各地纷纷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卖点,推出各类旅游剧目,大投入、大规模、大制作的旅游演艺品牌相继出现,这时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的民族旅游演绎精品剧目,在发展中受到各地的青睐。在全国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旗)中,《印象山哈》作为首部畲族题材的旅游剧目,由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2014年推出,并已实现常态化演出,在推出过程中各方力量纷纷加入成为推动旅游剧目发展的关键因素,促成剧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编、提升、发展,并积极探索民族旅游演艺剧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旅游演艺剧目 畲族 驱动 探索
自1982年9月,陕西省推出的《仿唐乐舞》,拉开了我国旅游演艺的序幕。随后旅游演艺从景区的补充和附属品起步,发展成为一项新兴文化产业,一台戏代言一座城市,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2004年推出的《印象·刘三姐》将旅游区的演艺剧目推向了高潮,随后《丽水金沙》、《藏谜》、《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以及印象系列等多部旅游演艺剧目先后推出,“仅四川,已经有 74 台旅游演出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点定时定点上演”①。旅游演艺剧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印象山哈》推出历程
《印象山哈》以畲族歌舞为核心来,进行打造,是一部顺应旅游发展而推出的民族旅游演艺剧目,是目前唯一一部展现畲族题材旅游剧目。该剧由景宁畲族自治县在“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期间正式推出,共包括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五部分,以男女主人公从长大成人到相识、相恋,最后成婚的恋情线为主线,利用立体环幕投影高科技手段打造舞台立体感,汇聚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主题内容,全景展示畲族历史和畲族文化内涵。
《印象山哈》其缩编原型是,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表演金奖在内的9个奖项以及浙江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由于剧目的规模大、演员多、演出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剧目获奖后演出便中断。2013年初,以浙江畲族歌舞团为主体,整合现有资金,将《千年山哈》改编为舞台缩编版,经过十几次的反复修改,半年多的精心排练,一台演职人员50人、演出时长70分钟的舞台缩编版《千年山哈》排演成功。
虽然缩编版《千年山哈》初步获得成功。 2013年6月,景宁县文化部门作出以缩编版《千年山哈》为基础,打造适合旅游市场要求的旅游版《千年山哈》的决定。县财政拔款200万元对县畲族文化中心剧场现有的舞台灯光进行改造提升,为旅游市场打造一台具有立体环幕投影效果的旅游版《印象山哈》。2013年9月,一台演出时长50分钟,增加互动环节的旅游版《印象山哈》为参加丽水市生态旅游季活动的浙江省130位旅行社负责人作了专场演出。演出成功后,向全市20多家旅行社发出合作意向函,并与丽水市一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每年保底1万人次游客量,每周六晚上演出一场,全年保底演出40场。2014年借助“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庆祝活动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场演出。
二、《印象山哈》带来的效益
(一)激活景宁文化资源,推动畲族文化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的丰厚民族文化资源,尤以音乐、舞蹈及工艺美术等最为突出。《印象山哈》整合景宁文化资源,将畲族所特有的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服饰、畲族彩带、畲族狩猎习俗、畲族婚俗等予以集中展现,打破了传统了解历史资源仅仅依靠文物、景点、实物、考古这种相对单一的习惯形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是畲族文化静态表现形式的有效补充,真正把畲族文化扎根在景宁,不仅激活景宁的畲族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以及新应用。
(二)激发景宁演出热情,促进畲族文化演艺发展。
《印象山哈》推出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演艺产业,对畲族艺术形态进行开发,用现代观念和技术进行阐释的畲族歌舞艺术,以全新的运作模式触动的畲族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提高畲族文化的辨识度,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人们更加直观、动态地了解畲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风情民俗,吸引游客走进畲乡景宁,带动畲乡演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畲族文化普及。
(三)促进了旅游及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
《印象山哈》自2014年三月三期间正式推向市场并实现常态化旅游接待演出截止到12月31日,共演出38 场,观众人数达到6598 人,其中通过旅行社组团前来的外地游客为3613人,形成了的新型旅游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旅游资源的活力,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为旅游业发展留下广阔空间。极大的促进景宁县畲族服饰、畲医药、畲族银饰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丰富景宁的旅游项目,使景宁成为民族旅游胜地。
三、推动《印象山哈》发展因素
近年来,旅游演艺发展逐渐成熟,“旅游演艺品牌的打造目标与经营模式, 正在从品种形式单一性、消费体验一次性的被动营销一元模式, 向着内涵形式复杂化、消费体验可重复的主动营销多元模式转变。”②自 2004 年《印象·刘三姐》公演以来,国内各地陆续出现了二百多台规模不一的山水实景演艺产品,旅游演艺市场发展形势愈演愈烈,为《印象山哈》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畲族文化传承需要
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畲族文化的传承 、推广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和义务。景宁缺少一个固定的载体,对畲族文化进行集中的展示。《印象山哈》是目前全国唯一一部畲族题材的旅游剧目,荟萃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民族文化精髓,以舞蹈诗的手法展现畲乡历史文化风貌,展示畲族坚特有的民族性格。让走进畲乡的人不仅能领略畲乡千姿百态的美景,更能欣赏并聆听畲族千年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传说。
(二)地方旅游发展的推动 景宁作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拥有中国畲乡之窗AAAA级景区、云中大漈AAAA级景区、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千峡湖、畲族博物馆等多个集畲族风情、生态特色为一体的景区,还有望东垟高山湿地,九龙省级地质公园、华东第一峡——炉西峡等奇特景观。但是景宁各类景点多分散在景宁各个乡镇街道,缺乏具有竞争力、吸引游客停留的旅游景点,来景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经济发展相比缓慢。《印象山哈》成功填补了华东地区旅游市场民族风情演艺剧的空白,形成“白天看美景 晚上赏大戏”旅游观光模式,增强景宁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三)政府多角度扶持
2010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评选了《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对列入名录的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演艺产业的快速成长构建了良好发展环境,也坚定了政府对《千年山哈》改编的决心。2013年县财政拔款200万元对文化中心剧场现有的舞台灯光,音响,剧场等各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引进立体环幕投影设备,打造全新的《印象山哈》,同时给予《印象山哈》市场化售票1:1奖励,保证常态化演出。为稳定《印象山哈》的演员,2014年将原事业性质景宁畲族艺术团改制成为国企性质的浙江畲族歌舞团,设50个编制,30个国企正式编制,20个编外用工,全团整体划拨为国企编外用工。对外宣传上政府注重对《印象山哈》的品牌打造,2014年参加《印象山哈》旅游推介会展演5次,上海、武汉、北京、杭州、温州等地市场推广宣传10次,社会文化社团、后备演员舞蹈专场汇报2场,积极推动《印象山哈》影响力,提高了畲乡景宁的知名度。
(四)演职人员的积极助推
担任此次表演的团队是浙江畲族歌舞团,其主创人员参演过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得十几项大奖的大型畲族歌舞史诗《畲山风》、《畲家谣》、《千年山哈》,将这些优秀的剧目成为老百姓随时能看到的大戏,成为他们的心愿。《印象山哈》经过数次撰稿、重新提炼与改编,团队一步步走向成熟,专职演员逐步成为身兼多职的专业演员。在各类游客群体需求上下功夫进行逐步改编,形成反映畲族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的民族歌舞剧目。
结语
《印象山哈》的推出,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促使当地形成新兴旅游模式—“白天看美景 晚上赏大戏”新型旅游模式,激活景宁文化资源,拉长旅游的产业链条,增强景宁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促进了旅游及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印象山哈》市场的开拓与推广,不仅是景宁“家门口”的剧目,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风情民俗,吸引游客走进畲乡景宁,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印象山哈》的推出,探索县域内民族旅游剧目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世丕.旅游演艺对我国传统演出市场的冲击和拓展.中国戏剧,2008(09):P14-17;
[2]黄炜.旅游演艺业态创新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后论文,2012(5);
[3]马晓京.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再认识.广西民族研究, 2002(4):P77-82;
[4]张琰飞.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发展途径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2) : P88-93。
作者简介:
王二杰(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民俗学,现任职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江淑珍(1984—),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研究,现任职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宣传部。
[关键词]旅游演艺剧目 畲族 驱动 探索
自1982年9月,陕西省推出的《仿唐乐舞》,拉开了我国旅游演艺的序幕。随后旅游演艺从景区的补充和附属品起步,发展成为一项新兴文化产业,一台戏代言一座城市,成为一张张城市名片。2004年推出的《印象·刘三姐》将旅游区的演艺剧目推向了高潮,随后《丽水金沙》、《藏谜》、《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以及印象系列等多部旅游演艺剧目先后推出,“仅四川,已经有 74 台旅游演出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点定时定点上演”①。旅游演艺剧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一、《印象山哈》推出历程
《印象山哈》以畲族歌舞为核心来,进行打造,是一部顺应旅游发展而推出的民族旅游演艺剧目,是目前唯一一部展现畲族题材旅游剧目。该剧由景宁畲族自治县在“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期间正式推出,共包括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五部分,以男女主人公从长大成人到相识、相恋,最后成婚的恋情线为主线,利用立体环幕投影高科技手段打造舞台立体感,汇聚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主题内容,全景展示畲族历史和畲族文化内涵。
《印象山哈》其缩编原型是,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表演金奖在内的9个奖项以及浙江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由于剧目的规模大、演员多、演出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剧目获奖后演出便中断。2013年初,以浙江畲族歌舞团为主体,整合现有资金,将《千年山哈》改编为舞台缩编版,经过十几次的反复修改,半年多的精心排练,一台演职人员50人、演出时长70分钟的舞台缩编版《千年山哈》排演成功。
虽然缩编版《千年山哈》初步获得成功。 2013年6月,景宁县文化部门作出以缩编版《千年山哈》为基础,打造适合旅游市场要求的旅游版《千年山哈》的决定。县财政拔款200万元对县畲族文化中心剧场现有的舞台灯光进行改造提升,为旅游市场打造一台具有立体环幕投影效果的旅游版《印象山哈》。2013年9月,一台演出时长50分钟,增加互动环节的旅游版《印象山哈》为参加丽水市生态旅游季活动的浙江省130位旅行社负责人作了专场演出。演出成功后,向全市20多家旅行社发出合作意向函,并与丽水市一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每年保底1万人次游客量,每周六晚上演出一场,全年保底演出40场。2014年借助“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庆祝活动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场演出。
二、《印象山哈》带来的效益
(一)激活景宁文化资源,推动畲族文化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的丰厚民族文化资源,尤以音乐、舞蹈及工艺美术等最为突出。《印象山哈》整合景宁文化资源,将畲族所特有的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服饰、畲族彩带、畲族狩猎习俗、畲族婚俗等予以集中展现,打破了传统了解历史资源仅仅依靠文物、景点、实物、考古这种相对单一的习惯形式,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是畲族文化静态表现形式的有效补充,真正把畲族文化扎根在景宁,不仅激活景宁的畲族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以及新应用。
(二)激发景宁演出热情,促进畲族文化演艺发展。
《印象山哈》推出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演艺产业,对畲族艺术形态进行开发,用现代观念和技术进行阐释的畲族歌舞艺术,以全新的运作模式触动的畲族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提高畲族文化的辨识度,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人们更加直观、动态地了解畲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风情民俗,吸引游客走进畲乡景宁,带动畲乡演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畲族文化普及。
(三)促进了旅游及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
《印象山哈》自2014年三月三期间正式推向市场并实现常态化旅游接待演出截止到12月31日,共演出38 场,观众人数达到6598 人,其中通过旅行社组团前来的外地游客为3613人,形成了的新型旅游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旅游资源的活力,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为旅游业发展留下广阔空间。极大的促进景宁县畲族服饰、畲医药、畲族银饰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丰富景宁的旅游项目,使景宁成为民族旅游胜地。
三、推动《印象山哈》发展因素
近年来,旅游演艺发展逐渐成熟,“旅游演艺品牌的打造目标与经营模式, 正在从品种形式单一性、消费体验一次性的被动营销一元模式, 向着内涵形式复杂化、消费体验可重复的主动营销多元模式转变。”②自 2004 年《印象·刘三姐》公演以来,国内各地陆续出现了二百多台规模不一的山水实景演艺产品,旅游演艺市场发展形势愈演愈烈,为《印象山哈》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畲族文化传承需要
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畲族文化的传承 、推广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和义务。景宁缺少一个固定的载体,对畲族文化进行集中的展示。《印象山哈》是目前全国唯一一部畲族题材的旅游剧目,荟萃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民族文化精髓,以舞蹈诗的手法展现畲乡历史文化风貌,展示畲族坚特有的民族性格。让走进畲乡的人不仅能领略畲乡千姿百态的美景,更能欣赏并聆听畲族千年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传说。
(二)地方旅游发展的推动 景宁作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拥有中国畲乡之窗AAAA级景区、云中大漈AAAA级景区、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千峡湖、畲族博物馆等多个集畲族风情、生态特色为一体的景区,还有望东垟高山湿地,九龙省级地质公园、华东第一峡——炉西峡等奇特景观。但是景宁各类景点多分散在景宁各个乡镇街道,缺乏具有竞争力、吸引游客停留的旅游景点,来景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经济发展相比缓慢。《印象山哈》成功填补了华东地区旅游市场民族风情演艺剧的空白,形成“白天看美景 晚上赏大戏”旅游观光模式,增强景宁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三)政府多角度扶持
2010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评选了《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对列入名录的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演艺产业的快速成长构建了良好发展环境,也坚定了政府对《千年山哈》改编的决心。2013年县财政拔款200万元对文化中心剧场现有的舞台灯光,音响,剧场等各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引进立体环幕投影设备,打造全新的《印象山哈》,同时给予《印象山哈》市场化售票1:1奖励,保证常态化演出。为稳定《印象山哈》的演员,2014年将原事业性质景宁畲族艺术团改制成为国企性质的浙江畲族歌舞团,设50个编制,30个国企正式编制,20个编外用工,全团整体划拨为国企编外用工。对外宣传上政府注重对《印象山哈》的品牌打造,2014年参加《印象山哈》旅游推介会展演5次,上海、武汉、北京、杭州、温州等地市场推广宣传10次,社会文化社团、后备演员舞蹈专场汇报2场,积极推动《印象山哈》影响力,提高了畲乡景宁的知名度。
(四)演职人员的积极助推
担任此次表演的团队是浙江畲族歌舞团,其主创人员参演过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得十几项大奖的大型畲族歌舞史诗《畲山风》、《畲家谣》、《千年山哈》,将这些优秀的剧目成为老百姓随时能看到的大戏,成为他们的心愿。《印象山哈》经过数次撰稿、重新提炼与改编,团队一步步走向成熟,专职演员逐步成为身兼多职的专业演员。在各类游客群体需求上下功夫进行逐步改编,形成反映畲族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的民族歌舞剧目。
结语
《印象山哈》的推出,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促使当地形成新兴旅游模式—“白天看美景 晚上赏大戏”新型旅游模式,激活景宁文化资源,拉长旅游的产业链条,增强景宁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促进了旅游及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印象山哈》市场的开拓与推广,不仅是景宁“家门口”的剧目,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风情民俗,吸引游客走进畲乡景宁,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印象山哈》的推出,探索县域内民族旅游剧目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世丕.旅游演艺对我国传统演出市场的冲击和拓展.中国戏剧,2008(09):P14-17;
[2]黄炜.旅游演艺业态创新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后论文,2012(5);
[3]马晓京.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再认识.广西民族研究, 2002(4):P77-82;
[4]张琰飞.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演出发展途径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2) : P88-93。
作者简介:
王二杰(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民俗学,现任职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江淑珍(1984—),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研究,现任职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