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黄河滩区概况
1.1惠济区滩区概况。郑州市惠济区滩区总长度约20km,总面积7.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73万亩。最高设计蓄滞洪水位91.72~97.61米(大沽),最大蓄洪量约0.79亿m3。滩地经过数十年耕作平整,整体上处于一马平川状态,滩地内无引水渠和比较明显的串沟,滩区生产道路和滩区迁安道路一般都与滩地持平。滩区内有古荥镇孙庄和黄河桥村2个行政村,居住人口0.27万人,另外还有滩区内中小企业和旅游景点流动人口约有1万人。滩区内高程90.10~95.95m。(黄海高程系)
1.2滩区内的城镇、村庄、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惠济区滩区内有古荥镇黄河桥、孙庄2个行政村,人口0.27万人。黄河桥村有韩垌、黄门、姚头沟3个自然村,人口0.07万人。孙庄村有田庄、程庄、孙庄、河东、邵庄5个自然村组成,人口0.20万人。滩区内还有中小企业流动人口0.10万人和滩区从业流动人口约有0.50万人。
1.3滩区经济情况。2001年,为拓展发展空间,惠济区(原邙山区)政府对黄河滩地实施了统一管理,由粗放经营转变为规模化、精细化、多样化的综合农业开发。
近十多年来,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高新、高效农业项目为主体,惠济区黄河滩地的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由郑州市的风沙源逐步成为区域重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郑州市美丽的后花园。基于此,2006年该区域被列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惠济区黄河滩区内耕地面积6.73万亩。滩区群众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夏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秋作物以大豆、西瓜、花生种植为主,滩区经济是典型的农业经济。
2土地开发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1土地开发现状。目前,惠济区滩区现已开发土地约2.7万亩,占滩区总面积的36%,共有25家中小企业组成,按照“以滩养滩、服务防洪、生态治理、综合利用”的方针,对滩区综合利用开发进行了统一规划,初步形成了以绿色滩区为背景,以丰乐农庄、富景生态游乐世界为核心,以牧草、芦笋、湿地、苗木花卉、防护防浪林带为辅助的生态经济产业带和市民游憩带,被省政府确定为“郑州黄河滩地综合开发试点”。
具体项目开发情况见第3页分布图。
总体而言,黄河滩地的开发尚处于有序、可控的范围,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惠济区黄河滩地的开发与黄河防洪的指导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特别是一些违法私搭乱建、采砂、取土、垦荒现象屡禁不止,对滩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正常的农业生产发展和黄河河道稳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2土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滩区在处理洪水、泥沙问题上具有长期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维持河道的稳定,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滩区在黄河下游防洪体系中的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滩区洪水问题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2.2.1已建的撤离道路少,路面标准低。结合惠济辖区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所需,滩区内仅有1条铺有沥青的防汛道路(江山路),长16.7km。目前,仍有部分中小企业不通公路,而黄河下游的雨汛同季,道路狭窄、泥泞增加了撤离转移的难度。还需结合安全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建设。
2.2.2管理问题突出。随着郑州市的可利用土地的减少和郑州市经济的发展需要,黄河滩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在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在黄河滩区进行生态农业,菜篮子工程等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开发越来越多,存在无序开发、管理极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了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同时也给黄河滩区的河道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 滩区土地开发方案
根据滩区的洪水风险程度,通过土地有偿自愿流转实现滩区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的集约农业发展,发展高新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
3.1滩区划分。滩:河床内洪水时被淹没,中、小水时出露的地面。黄河下游河道为复式断面,东坝头以下为两级滩地,即低滩和中滩。东坝头以上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由于溯源冲刷形成高滩,因而有三级,即低滩、中滩、高滩。
高滩,形成历史较久,稳定而不易上水的滩地,也称“老滩”。高滩的稳定性通常取决于滩槽高差。黄河明清故道,滩槽高差较小,滩地上水的机会较多,稳定性比较差;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因口门处水位落差大,在东坝头以上河段发生强烈的溯源冲刷,滩槽高差达3~5米,滩地有较大的稳定性;随着主槽淤积加重,滩槽高差逐渐缩小,“高滩不高”,将给防洪带来潜在的威胁。
中滩,在大洪水期形成,有一定稳定性而在中小洪水时不上水的滩地。中滩多是适于种植的耕地,夏作物的收获有一定的风险,而秋作物能保证收获。中滩常在河势急剧的变化中发生坍塌、冲蚀。其位置为低滩所取代。在河道整治工程有较强的控导能力时,中滩始能得以稳定。
低滩,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滩地。低滩是极不稳定的滩地,无时无刻不在消长变化之中。在游荡性河道中,由于低滩的普遍存在,构成了宽浅乱的河床特色。在土地资源较少的地区,通常种植小麦,多数年份可取得较好的收成。
3.2不同流量级下洪水淹没情况。惠济区黄河滩区总面积7.42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6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0.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64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8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3.4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06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10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5.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6万亩,此时需迁移孙庄行政村的田庄、程庄425人。当花园口站出现12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6.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8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15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6.6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96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20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7.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73万亩,此时惠济区滩区面积全部被淹。
高滩区,根据历史大洪水经验及近几年不同流量级洪水的预估分析,此处上水机率不大,防洪威胁较小。
中滩区,在大洪水期漫滩,中小洪水时上水机率较小。
低滩区,主要为在辖区河道治导线以内、嫩滩、工程保护区范围内、河道水流摆动较大的危险区段。
邙山至南裹头河段滩区划分示意图
南裹头至申庄河段滩区划分示意图
注:图中所涉及高程为黄海高程系。
3.3滩区产业功能区划。综合考虑防洪影响及项目、人员的自身安全,根据惠济区段黄河防洪工程部署,在高、中、低滩划分基础上,按照滩地滞洪能力,划定产业发展类型的区域如下:①滩区内的嫩滩,控导工程护坝地临河至坝头连线向外30米,背河至连坝坡脚向外50米范围内,原则上严禁开发利用。②滩区的低滩区域离主河槽较近,根据滩地实际,通过统一规划,以低杆农作物种植(包括设施蔬菜、花卉等)、水产养殖、粮食种植、采砂作业等为主,但收益没有保障,可少量建设农业设施,管理用房必须采用可拆除拼装结构;但以上各类活动需经河道主管部门及属地林业、环保等部门严格审批,并办理矿产相关土地、工商、税务登记手续。③在滩区的中滩范围内可依据规划原则,可适当开发苗木、果树、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单个项目内农业设施占地不得超过项目总面积的30%,每1万亩内农业设施面积不得超过15%;每1万亩内非农设施不得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5%;项目严禁修砌围墙。但所开发项目必须经过河道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后方可进行开发。④在滩区的高滩范围内可依据开发原则允许项目的开发,但所开发项目必须经过河道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后方可进行开发。比如可以进行高效观光农业、休闲娱乐服务、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农业设施占地不得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的40%,每1万亩内非农建筑不得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的10%。
4滩区防洪应急体系规划
黄河滩区内经过许可的项目,要以防洪安全为首要原则。所有通过审批的项目开发商要有防洪安全措施,一是要修建撤退道路和紧急避水台;二是制定防洪预案及人员、设备、财产撤离方案;三是落实防汛责任制,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四是洪水达到警戒水位时应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建立联系,根据迁安方案及时组织人员迅速撤离,以确保滩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低滩区开发项目离主河槽太近,为确保人身安全,禁止在低滩内住宿、留人。另外,大水过后应及时做好恢复和重建工作。
5结束语
由于滩区的发展必须从属于黄河下游整体防洪安全,以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大局为前提的。任何项目的开发、利用都要建立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不能影响、阻碍河道行洪。
发展滩区经济、开发项目要注意保护滩区生态与环境,维持滩区生态平衡,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在保证滩区行洪、滞洪、沉沙基本功能前提下,通过加强滩区安全建设与管理,促使滩区安全建设工程完善、设施齐全,能合理有效运用,尽可能为黄河下游河道安全与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滩区经济发展的双赢目的,以促进滩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惠济区滩区概况。郑州市惠济区滩区总长度约20km,总面积7.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73万亩。最高设计蓄滞洪水位91.72~97.61米(大沽),最大蓄洪量约0.79亿m3。滩地经过数十年耕作平整,整体上处于一马平川状态,滩地内无引水渠和比较明显的串沟,滩区生产道路和滩区迁安道路一般都与滩地持平。滩区内有古荥镇孙庄和黄河桥村2个行政村,居住人口0.27万人,另外还有滩区内中小企业和旅游景点流动人口约有1万人。滩区内高程90.10~95.95m。(黄海高程系)
1.2滩区内的城镇、村庄、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惠济区滩区内有古荥镇黄河桥、孙庄2个行政村,人口0.27万人。黄河桥村有韩垌、黄门、姚头沟3个自然村,人口0.07万人。孙庄村有田庄、程庄、孙庄、河东、邵庄5个自然村组成,人口0.20万人。滩区内还有中小企业流动人口0.10万人和滩区从业流动人口约有0.50万人。
1.3滩区经济情况。2001年,为拓展发展空间,惠济区(原邙山区)政府对黄河滩地实施了统一管理,由粗放经营转变为规模化、精细化、多样化的综合农业开发。
近十多年来,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高新、高效农业项目为主体,惠济区黄河滩地的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由郑州市的风沙源逐步成为区域重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郑州市美丽的后花园。基于此,2006年该区域被列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惠济区黄河滩区内耕地面积6.73万亩。滩区群众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夏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秋作物以大豆、西瓜、花生种植为主,滩区经济是典型的农业经济。
2土地开发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1土地开发现状。目前,惠济区滩区现已开发土地约2.7万亩,占滩区总面积的36%,共有25家中小企业组成,按照“以滩养滩、服务防洪、生态治理、综合利用”的方针,对滩区综合利用开发进行了统一规划,初步形成了以绿色滩区为背景,以丰乐农庄、富景生态游乐世界为核心,以牧草、芦笋、湿地、苗木花卉、防护防浪林带为辅助的生态经济产业带和市民游憩带,被省政府确定为“郑州黄河滩地综合开发试点”。
具体项目开发情况见第3页分布图。
总体而言,黄河滩地的开发尚处于有序、可控的范围,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惠济区黄河滩地的开发与黄河防洪的指导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特别是一些违法私搭乱建、采砂、取土、垦荒现象屡禁不止,对滩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正常的农业生产发展和黄河河道稳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2土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滩区在处理洪水、泥沙问题上具有长期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维持河道的稳定,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滩区在黄河下游防洪体系中的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滩区洪水问题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2.2.1已建的撤离道路少,路面标准低。结合惠济辖区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所需,滩区内仅有1条铺有沥青的防汛道路(江山路),长16.7km。目前,仍有部分中小企业不通公路,而黄河下游的雨汛同季,道路狭窄、泥泞增加了撤离转移的难度。还需结合安全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建设。
2.2.2管理问题突出。随着郑州市的可利用土地的减少和郑州市经济的发展需要,黄河滩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在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在黄河滩区进行生态农业,菜篮子工程等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开发越来越多,存在无序开发、管理极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了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同时也给黄河滩区的河道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 滩区土地开发方案
根据滩区的洪水风险程度,通过土地有偿自愿流转实现滩区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的集约农业发展,发展高新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
3.1滩区划分。滩:河床内洪水时被淹没,中、小水时出露的地面。黄河下游河道为复式断面,东坝头以下为两级滩地,即低滩和中滩。东坝头以上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由于溯源冲刷形成高滩,因而有三级,即低滩、中滩、高滩。
高滩,形成历史较久,稳定而不易上水的滩地,也称“老滩”。高滩的稳定性通常取决于滩槽高差。黄河明清故道,滩槽高差较小,滩地上水的机会较多,稳定性比较差;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因口门处水位落差大,在东坝头以上河段发生强烈的溯源冲刷,滩槽高差达3~5米,滩地有较大的稳定性;随着主槽淤积加重,滩槽高差逐渐缩小,“高滩不高”,将给防洪带来潜在的威胁。
中滩,在大洪水期形成,有一定稳定性而在中小洪水时不上水的滩地。中滩多是适于种植的耕地,夏作物的收获有一定的风险,而秋作物能保证收获。中滩常在河势急剧的变化中发生坍塌、冲蚀。其位置为低滩所取代。在河道整治工程有较强的控导能力时,中滩始能得以稳定。
低滩,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滩地。低滩是极不稳定的滩地,无时无刻不在消长变化之中。在游荡性河道中,由于低滩的普遍存在,构成了宽浅乱的河床特色。在土地资源较少的地区,通常种植小麦,多数年份可取得较好的收成。
3.2不同流量级下洪水淹没情况。惠济区黄河滩区总面积7.42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6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0.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64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8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3.4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06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10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5.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6万亩,此时需迁移孙庄行政村的田庄、程庄425人。当花园口站出现12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6.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8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15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6.6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96万亩。当花园口站出现20000m3/s洪水时,淹没滩区面积7.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73万亩,此时惠济区滩区面积全部被淹。
高滩区,根据历史大洪水经验及近几年不同流量级洪水的预估分析,此处上水机率不大,防洪威胁较小。
中滩区,在大洪水期漫滩,中小洪水时上水机率较小。
低滩区,主要为在辖区河道治导线以内、嫩滩、工程保护区范围内、河道水流摆动较大的危险区段。
邙山至南裹头河段滩区划分示意图
南裹头至申庄河段滩区划分示意图
注:图中所涉及高程为黄海高程系。
3.3滩区产业功能区划。综合考虑防洪影响及项目、人员的自身安全,根据惠济区段黄河防洪工程部署,在高、中、低滩划分基础上,按照滩地滞洪能力,划定产业发展类型的区域如下:①滩区内的嫩滩,控导工程护坝地临河至坝头连线向外30米,背河至连坝坡脚向外50米范围内,原则上严禁开发利用。②滩区的低滩区域离主河槽较近,根据滩地实际,通过统一规划,以低杆农作物种植(包括设施蔬菜、花卉等)、水产养殖、粮食种植、采砂作业等为主,但收益没有保障,可少量建设农业设施,管理用房必须采用可拆除拼装结构;但以上各类活动需经河道主管部门及属地林业、环保等部门严格审批,并办理矿产相关土地、工商、税务登记手续。③在滩区的中滩范围内可依据规划原则,可适当开发苗木、果树、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单个项目内农业设施占地不得超过项目总面积的30%,每1万亩内农业设施面积不得超过15%;每1万亩内非农设施不得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5%;项目严禁修砌围墙。但所开发项目必须经过河道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后方可进行开发。④在滩区的高滩范围内可依据开发原则允许项目的开发,但所开发项目必须经过河道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后方可进行开发。比如可以进行高效观光农业、休闲娱乐服务、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农业设施占地不得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的40%,每1万亩内非农建筑不得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的10%。
4滩区防洪应急体系规划
黄河滩区内经过许可的项目,要以防洪安全为首要原则。所有通过审批的项目开发商要有防洪安全措施,一是要修建撤退道路和紧急避水台;二是制定防洪预案及人员、设备、财产撤离方案;三是落实防汛责任制,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四是洪水达到警戒水位时应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建立联系,根据迁安方案及时组织人员迅速撤离,以确保滩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低滩区开发项目离主河槽太近,为确保人身安全,禁止在低滩内住宿、留人。另外,大水过后应及时做好恢复和重建工作。
5结束语
由于滩区的发展必须从属于黄河下游整体防洪安全,以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大局为前提的。任何项目的开发、利用都要建立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不能影响、阻碍河道行洪。
发展滩区经济、开发项目要注意保护滩区生态与环境,维持滩区生态平衡,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在保证滩区行洪、滞洪、沉沙基本功能前提下,通过加强滩区安全建设与管理,促使滩区安全建设工程完善、设施齐全,能合理有效运用,尽可能为黄河下游河道安全与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滩区经济发展的双赢目的,以促进滩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