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神的赐予(组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可西里
  白云一再压低。蓝天透出些许神性的隐示。
  藏地七月,冰川看紧寒凉,冻土搬动浅草。
  伫立山头的秃鹫,是雪山最为坚定的守护者。
  海拔五千米之上:峰峦胸怀若谷。大地无限铺展。经幡用彩色的萌动,将生命的谜语数度点破。
  奔跑中的火车,尽量调小音量。
  在可可西里轻微颤动的脊背,几只谨小慎微的藏羚羊,即将穿过沉默的铁路桥,融入渐浓的暮色。
  而火车的喘息与高海拔的风来回滚动,就像冥冥中伸出的一双手——
  一万次地翻开经卷。
  一万次地,将高原内心的灯盏点亮。
  那 曲
  阳光下,事物醒目,铁轨并立。
  三分钟的停靠,无法说明爱是什么。比如一列火车转瞬就会开走,一只小憩的麻雀迅速惊飞。
  或许,一路追着海拔绽放的油菜花,情感相对恒定。可是,一切绚烂之美,都会在夏天结束。
  那曲火车站的上午,阳光从车厢表面铺展开来。
  三个赶火车的藏族青年,脸上蓄满光线的硬度。一位手持转经的妇人踟蹰而行,向供奉于内心的佛,小声说出善良的言辞。
  铁轨靠着三分钟的阴凉打盹。
  正如藏匿于皮革的锋芒,大地从不改变固有的内心——
  離天空近了一寸,透彻心扉的寒意就多一分。
  大昭寺
  摩肩接踵的人群,尽量屏息静气。
  事实上,众多凌乱脚步,未能完全卸下散淡浮尘。
  大殿肃立。宁静中的气息,有着绛红色的宽厚、淡然,一任浮生轻薄、来去匆匆。
  酥油灯不温不火。边缘闪跳的,是伴生千年的光影。
  与数不清的信徒一样,添酥油的那位老人,先是用上万次的虔诚跪拜,赎去肉身与内心的原罪。
  每一次,佛都用仁慈与肃穆,原谅了身不由己的人们。
  拉鲁湿地
  芦苇、蒿草、浮萍……
  置身其中,会误以为人在江南。
  不同的是,这里的阳光更明媚,天空更蔚蓝;遍地水草吐出的氧气,更加滋养心肺。
  城市在生长,喧嚣日渐稠密。幸好,高原古城保留了这样一方水土,为现代文明守住清润的底线。
  水在呢喃。植物在呼吸。浮游生物在徜徉。斑头雁、黑颈鹤在自由飞翔。
  口吐莲花的藏族少女身边——
  百灵鸟歌声悦耳,似在婉转表达藏语的美。
  八廓街
  熙来攘往的背影、面容,塞满千米长街。
  玉石,银器,唐卡,香料……从不同国度到来的器物,带着各自的口音和体温。
  去玛吉阿米酒馆小坐。将一身的疲惫,交给一杯浓香的酥油茶或青稞酒。
  醉意微醺之际,阳光掀帘而入,就像等候中的美丽卓玛,匆匆赶来与我相遇。
  从酒馆出来,已是傍晚时分。
  而大街热闹依旧——
  穿白袍的藏北,盘英雄结的康巴,满眼新奇的内地汉人……从四面八方朝圣而来的藏胞,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转经。
  行走在转经道上,隔着浮世繁华,我与他们之间,有一段遥不可及的距离。
  高原之上
  青藏高原的玄机,跟着夏天的浅草,在风中摇曳。
  神祇的光芒闪烁,树叶轻微摇晃,远处的雪峰欲言又止,上山的雾气保持缓慢……
  风过处,所有景象秘而不宣,像神的指间漏下蔚蓝色的翻动。
  高原之上,一拨又一拨浮世喧嚣,从四面八方蔓延过来。
  经幡发出细密的响声。而玛尼堆兀自岿然,仿佛对身边一切了然于心。
  我相信,草的根部会有露水被惊扰、滴落,犹如雪山被迫交出经年的秘密。
  云层无声浮动。在世界屋脊——
  多少可爱的事物,拥怀着风吹不灭的安静。
其他文献
黎明,雪落陇东  早起的母亲,当孩子们还在沉睡的时候,就把一块块奶油蛋糕摆放在他们梦的边缘。  孩子们苏醒后,最先照亮他们眼眸和心灵的,就是来自蛋糕的光芒和温馨。  孩子们寻觅母亲的身影,她隐身于灰白的云天里,深藏不露。  此刻,作为生存于地球上的众多孩子中的一员,我伫立在一座久旱的黄土山塬上,仰望苍穹,一颗感动的心,久久地沉湎于洁净的恩泽之中。  一场雪落下来  在陇东,落下一场雪,是多么令人愉
期刊
一帷时间的幕帐,横亘在眼前。目光如剑却穿不透那飞舞着的羽翅,许多似流水又像雨雾似的梦在雪中被凝固,却总是兜不起心中的那个季节。  于是,伫立在门后,有如一株枯木的姿式,倾听那个季节的声音。那种声音就像她落下来的姿势飘飘洒洒着,轻盈的舞动着优美的旋律,于无声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绵延和博大的浩瀚。那六角的晶莹,洁白的身姿,如盛开的雪莲,从遥远的天空降落,一朵,两朵……在空中自由地舞蹈着,旋转着,缤纷
期刊
一  呆立在涪江边,恍若站立在融化的雪水里,也站在早春二月的春风里。不经意之中,鼻翼尖得瑟了一下,是早春寒凉的雨滴,还是春天的第一朵雪花,抑或是我心里孤独的泪水?朦胧之中,黑色的鸟儿飞过,飞进了历史的深深处。就这样,我想起了雪,想起了地球上的第一朵雪花。  我知道,这朵雪花很沉重,很沉重,沉重得如诗人的苦难,泪水里泛着些坟头的苇花,还有些惨白的月光。这朵雪穿过历史的尘土,还有刀光剑影,数不清的高山
期刊
落叶声中,蓝色的咏叹  和叶片一起搬运秋天,从高处到低处,从天空到大地,最终归于泥土。  从村庄到城市,再从城市到村庄,在看似重复往返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路上的风景,是风浪之后直面风浪的淡定与从容。  我用三十多个春秋放慢风中的跫音,让步子缓些再缓些。我把自己置于边缘,以独特的礼仪祭拜天地。在这个世上,我拒绝众生,也只和你组成辽远背景下的我们。  如果还有比天涯更远的,那就是心。并肩而立,熟悉之后的
期刊
1  那个双脚牢牢锲入土地的人,慢慢发芽,长出毛发,长出枝叶,瞧,他终于变成一株玉米,或麦子,甚或一棵野草。  在沟畔,或某个田地旮旯里,继续生长。  自呱呱坠地以来,他便这样油然爱上这些泥土:黑泥土、黄泥土,沾在他的脚上、脸上、身上。黄泥土啊黑泥土啊,有脚呀,有声音呀,有爱有痛呀,牢牢圈住他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方式歌颂着这些泥土。  用长长短短的一生。  松软的。坚硬的。  像他的兄弟,或者他
期刊
星星:对于散文诗这个文体,你如何看待?又在写作中秉持怎样的姿态和主张?  诗人宋长玥:我从未把现当代诗歌和散文诗混为一体,不能简单化地认为文字分行、语言精短就是诗,反之,就是散文詩。和任何艺术一样,两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剖析,本质一致,而在文本表现上各有光彩。但它不是现当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不是诗歌和散文的“杂交”。散文诗摆脱了现当代诗歌形式上的桎梏,方式更为自由,语言更为恣肆,意象更为跳脱,
期刊
一  别离。像村庄一样清贫,悠凉。我约爱的人至山溪旁,希望水能聚集月亮与富足的慰藉。  林木兮兮,麻雀也能安歇赤贫的檐下。  她始终含着关于爱情豁达的困顿与传统的泪迹。我炙热的眼眸,能溅起她双颊的霭霭红霜;也难掩她,对我南下开拓另一种工业化洪荒的爱和别离。  注定要变革地离去,注定要坚守地留侯;寂寥的对峙,贫穷的乡村多么矛盾与悲怆。  眷念极了那晚的月亮。落寞的诗情,执手镌刻在白桦树皮上“我欲与君
期刊
在低处。你守住了一间小屋,一条河沟。  总是黄昏,夜半。当狰狞风雨在高处肆虐,母亲在低处,捧着一罐子苦药,喝,总也喝不完。  小屋是不点灯的,母亲的一头白发,已足够:将世界照亮,让一切变得清晰。  于是,你说:  “暗处,最亮,亮处,最暗。”  水草,苔藓,泡沫。抱头鼠窜的虫鱼,一条被污染的河。  暗暗伏在那里的几座拱桥,全都驼曲着背,像村子里抖抖擞擞的老人,留在了低处不走。  守望流水无声,流不
期刊
星星:对于散文诗这个文体,你如何看待?又在写作中秉持怎样的姿态和主张?  诗人李松璋:诸种文体,如同大自然的百草千花、鸟兽虫鱼、风雨雷电一样,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共生共处,每一个都是具有鲜活生命的美丽个体,都有着无可置疑的合理性和无可替代性。我是一个始终坚持散文诗写作的人,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一文体,便觉得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的文学方式,它非常契合我内心的需求和将思考诉诸文字的方式,也是宣泄情感最畅快的出
期刊
之一  很久了。  独自守着冬天最后的日子淡淡消逝于我们的心灵,难以诉说的伤感,又像倦鸟一样归来,我说,我等你已经很久了。  屋外的风声在荒原上左奔右突,我无力保持平静的心情,在遥远的地方,格桑花成片成片黯淡,有一种独白遍地生满枯败的忧悒,有一种独白被人类遗忘在很多年前,在这个风声怒号的夜晚,有一种独白紧紧攫住我的灵魂。我平复的灵魂又开始伤痛。  看见那个满脸风尘的牧羊人了吗?  看见那只在冰河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