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一)当前形势
1.文化创新才能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在日常工作和专题调研中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理念已經在员工中入脑入心,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把理念化为行动,以一种贴近员工,引发兴趣,互动参与的生动面貌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员工文化践行的自觉,实现企业员工的文化“知行合一”。
2.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核心内容不能轻易改变,但是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常新常变。只有把握住时代发展进步的脉搏,了解受众(员工)乐意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才能让文化建设成效事半功倍,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企业文化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要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必须了解“人”的一些普遍认识规律和原则。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形式上由上而下为主,以各类活动居多,缺少员工自发并主导的企业文化形式。这就可能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的时候轰轰烈烈,活动过后偃旗息鼓,无人问津的局面。
二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说理多、教育多、要求多,容易引起员工一种“压迫式”的心理,进而产生对立化的情绪,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三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载体上已经充分运用了内部网络(电子杂志、网页等)、实体课堂(道德讲堂、故事会、沙龙)和外部媒体(微信、微博等),但从获取的便捷性、实施的主动性、受众的广泛性等方面考虑,确实是有一些局限性,也就是缺乏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贴近式载体。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我们提出了工作思路:解决当前文化传播和文化落地工作中的难点,引导员工文化同向和激发员工文化自觉,形成苏州公司员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受欢迎度强的生动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围绕“搭平台、强内容、带队伍”这一核心工作任务,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实践,探寻一条“形式-内容-载体”链式发展的文化创新之路,提升企业文化的认同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具体做法
(一)以“工作室”凝聚文化志愿者。
1.建立新媒体工作室。“文化工作室”形式是员工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一种新途径。党群工作部牵头成立了苏州公司“新媒体工作室”,实现了文化工作从公司职能部门向“民间组织”的扩充,增强了企业文化传播和实践力量。
2.成立志愿者团队。兴趣和意愿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最好保障。目前,新媒体工作室采用志愿者招募,现有成员32人,主要来自变电检修、营销部、配电运检室、集运中心等单位。工作室分为5个综合组和4个专业组。通过“工作室”项目化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3.开展技能培训。良好的专业技能是保持工作稳定的前提条件。根据分工不同,对志愿者开展相关能力的專业培训,倡导志愿者们建立“保持兴趣、找到乐趣、做出情趣”的良好心态。
(二)以“节目化”打造文化品牌
结合苏州公司的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以“电视节目”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日常行为,推出了遇见系列三部曲——《遇见故事》、《遇见好书》、《遇见苏州》三档企业文化电视节目,丰富了企业文化表现和展示形式。
《遇见好书》主要以推荐书目组织读书活动,并配合读书推广计划,引导读书兴趣;《遇见好人》通过邀请苏州供电好人现身说法,通过真情实感建立好人印象,传播好人文化;《遇见苏州》则以亲切活泼的形式,展现员工热爱苏州、热情生活、关心企业的生活点滴。
(三)以“贴近式载体”扩大文化传播
1.建立视频播放系统。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载体建设必须在物理距离上贴近员工,要能在员工必经之路、必停之处实现。为此设计实施了公司食堂和楼宇电梯视频播放系统,并且实现了公司全覆盖。在功能上,此套系统能够通过内部网络在线实现节目制作、投放时间、投放终端等多功能控制,根据不同时间和对象,播放相适应的节目内容,达到贴近员工需求的目标。
2.严格载体管理。我们制定了公司《宣传载体管理办法》、《电视视频系统操作守则》,对设备保护、内容监管、操作规范等方面做了严格规定、严密落实和责任到人,确保各类载体的使用安全和高效管理。
四、主要成效
经过半年的创新实践,基于“形式-内容-载体”链式发展的文化创新之路初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遇见”系列初具品牌效应。
一是节目播出稳定。目前,《遇见好书》每周播放一集,《遇见好人》、《遇见苏州》每月录播一期,经几次抽样调查知晓率和观看率快速提升,目前已超8成和6成。
二是线上线下初步互动。《遇见好书》每次推荐一本好书,并与线下读书相结合,以书会友组成推荐书目读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并与省公司政工部读书网站相衔接。《遇见好人》开设线下好人分享会,《遇见苏州》与团青活动配套。
三是系列主题不断丰富。目前,“遇见”系列主题策划正与公司各类文化组织和兴趣小组接洽,初步构想增设“遇见电光”(摄影书画类)等主题节目。努力将“遇见”打造成公司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集中展示和宣传品牌。
(二)“工作室”模式初显示范效应。
目前,工作室形成线上、线下、机动三个阵地。一是线上阵地主要包括苏供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账号,制作了苏供版二十四节气、父亲节、建党节等推文。二是线下阵地为工作室摄影棚,自主筹备了摄像、录音、灯光于一体的微型摄影棚,由工作室成员亲自参与填词、录音、剪辑等工作,目前已有微电影《遇·见》、《苏供版南山南》、《遇见系列》等作品。三是机动阵地,活跃于各个工作场所,例如抢修第一视角、电力元素摄影、新进大学生文化沙龙,同时还承担了一些上级宣传片视频的拍摄工作。
(一)当前形势
1.文化创新才能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在日常工作和专题调研中我们发现,经过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理念已經在员工中入脑入心,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把理念化为行动,以一种贴近员工,引发兴趣,互动参与的生动面貌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员工文化践行的自觉,实现企业员工的文化“知行合一”。
2.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核心内容不能轻易改变,但是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常新常变。只有把握住时代发展进步的脉搏,了解受众(员工)乐意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才能让文化建设成效事半功倍,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企业文化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要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必须了解“人”的一些普遍认识规律和原则。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形式上由上而下为主,以各类活动居多,缺少员工自发并主导的企业文化形式。这就可能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的时候轰轰烈烈,活动过后偃旗息鼓,无人问津的局面。
二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说理多、教育多、要求多,容易引起员工一种“压迫式”的心理,进而产生对立化的情绪,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三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载体上已经充分运用了内部网络(电子杂志、网页等)、实体课堂(道德讲堂、故事会、沙龙)和外部媒体(微信、微博等),但从获取的便捷性、实施的主动性、受众的广泛性等方面考虑,确实是有一些局限性,也就是缺乏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贴近式载体。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我们提出了工作思路:解决当前文化传播和文化落地工作中的难点,引导员工文化同向和激发员工文化自觉,形成苏州公司员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受欢迎度强的生动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围绕“搭平台、强内容、带队伍”这一核心工作任务,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实践,探寻一条“形式-内容-载体”链式发展的文化创新之路,提升企业文化的认同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具体做法
(一)以“工作室”凝聚文化志愿者。
1.建立新媒体工作室。“文化工作室”形式是员工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一种新途径。党群工作部牵头成立了苏州公司“新媒体工作室”,实现了文化工作从公司职能部门向“民间组织”的扩充,增强了企业文化传播和实践力量。
2.成立志愿者团队。兴趣和意愿是做好一项工作的最好保障。目前,新媒体工作室采用志愿者招募,现有成员32人,主要来自变电检修、营销部、配电运检室、集运中心等单位。工作室分为5个综合组和4个专业组。通过“工作室”项目化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3.开展技能培训。良好的专业技能是保持工作稳定的前提条件。根据分工不同,对志愿者开展相关能力的專业培训,倡导志愿者们建立“保持兴趣、找到乐趣、做出情趣”的良好心态。
(二)以“节目化”打造文化品牌
结合苏州公司的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以“电视节目”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日常行为,推出了遇见系列三部曲——《遇见故事》、《遇见好书》、《遇见苏州》三档企业文化电视节目,丰富了企业文化表现和展示形式。
《遇见好书》主要以推荐书目组织读书活动,并配合读书推广计划,引导读书兴趣;《遇见好人》通过邀请苏州供电好人现身说法,通过真情实感建立好人印象,传播好人文化;《遇见苏州》则以亲切活泼的形式,展现员工热爱苏州、热情生活、关心企业的生活点滴。
(三)以“贴近式载体”扩大文化传播
1.建立视频播放系统。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载体建设必须在物理距离上贴近员工,要能在员工必经之路、必停之处实现。为此设计实施了公司食堂和楼宇电梯视频播放系统,并且实现了公司全覆盖。在功能上,此套系统能够通过内部网络在线实现节目制作、投放时间、投放终端等多功能控制,根据不同时间和对象,播放相适应的节目内容,达到贴近员工需求的目标。
2.严格载体管理。我们制定了公司《宣传载体管理办法》、《电视视频系统操作守则》,对设备保护、内容监管、操作规范等方面做了严格规定、严密落实和责任到人,确保各类载体的使用安全和高效管理。
四、主要成效
经过半年的创新实践,基于“形式-内容-载体”链式发展的文化创新之路初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遇见”系列初具品牌效应。
一是节目播出稳定。目前,《遇见好书》每周播放一集,《遇见好人》、《遇见苏州》每月录播一期,经几次抽样调查知晓率和观看率快速提升,目前已超8成和6成。
二是线上线下初步互动。《遇见好书》每次推荐一本好书,并与线下读书相结合,以书会友组成推荐书目读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并与省公司政工部读书网站相衔接。《遇见好人》开设线下好人分享会,《遇见苏州》与团青活动配套。
三是系列主题不断丰富。目前,“遇见”系列主题策划正与公司各类文化组织和兴趣小组接洽,初步构想增设“遇见电光”(摄影书画类)等主题节目。努力将“遇见”打造成公司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集中展示和宣传品牌。
(二)“工作室”模式初显示范效应。
目前,工作室形成线上、线下、机动三个阵地。一是线上阵地主要包括苏供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账号,制作了苏供版二十四节气、父亲节、建党节等推文。二是线下阵地为工作室摄影棚,自主筹备了摄像、录音、灯光于一体的微型摄影棚,由工作室成员亲自参与填词、录音、剪辑等工作,目前已有微电影《遇·见》、《苏供版南山南》、《遇见系列》等作品。三是机动阵地,活跃于各个工作场所,例如抢修第一视角、电力元素摄影、新进大学生文化沙龙,同时还承担了一些上级宣传片视频的拍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