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月亮地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月亮地里泡大的。
  月亮地光光,月亮地深深,月亮地远远——
  像积了很多清水;像打翻了一地奶酪;像飘雪落霜,白色满了旷野、池塘与村庄。
  迷迷糊糊的童年少年,头上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月儿。
  我从月下走过,像一个水的孩子,在村口石头上蹭过,在路边槐树下歇过,在家后打麦场上坐过,在盛满碎银屑的南洼子里泊过。走过月亮地,走过幻想的时代。
  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只小蝌蚪,游在月河中,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游,后来脱掉尾巴,长出了后肢,成了少年的蛙,才恋恋不舍地上了岸;
  有时,我感到自己像只小小鸟,长着乳黄的嫩毛在月河边飞,飞硬了翅膀,飞入了青年的树林。
  我仔细地听过月。大人都不在家的时候,黑夜包围了一切,犬吠在村西的老树林里回荡,恐怖爬满了小院,我却被锁在院里。我贴在门缝儿,听月的声音,听她母语般地絮语,听她喊起了我的乳名——叫我不要害怕。一抬头,月儿已到了头顶;像妈妈的一张笑脸。
  长夜里,我会长时间的看月亮。那是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妈妈走在前边,我和我的月儿走在后边。忽然月儿不见了,跑到哪儿去了?像一条白色的小狗藏到草丛里去了?像一只黄色的小鸡蹦走了?
  天上有一小块云、地上有一丛树。
  我正焦急。妈妈说,快到坎上来,它在那儿等你。我跑上土坎,一眼就看见圆圆的月亮,在一棵杏树后等着我呢。
  也许我的外婆也是月亮的外婆吧,到了外婆家,像个小人安静地守在门口。过了好久好久,外婆说明天上学呢。趁月儿还在,快回家吧,于是,我们又一块儿走回家了。
  我还知道月儿是有味道的。甜甜的月,是桂子成熟的味道。香香的月,是嫦娥的香脂味。嫦娥的粉搽多了就飘散下来,就像黑妞的一样吧,但嫦娥比黑妞白多了。
  月色还有盐味儿,冰冰的咸咸的味儿。那是霜季后的一种味道,是月上仙人思乡的泪水凝成的盐籽吧。
  守月是少年我们的一件大事。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和伙伴们从学校回来,在经过一片白腊条树丛时,一块比南河都长的乌云忽然涌了上来,乌龙开了大口,月亮被它吞了。
  伙伴里最小的女孩先哭了,她要月亮。我们开始蹲下,坐于草上手拉着手守月亮,还要喊口号:
  “月姥姥,八丈高。骑红马,带红刀。”
  “月儿快出来,乌云快走开。不走开?骑着红马拿刀来!”
  月亮不出来,我们就不走。霜落了,冷冷的寒气从四周浮起,庄稼地里像有小鬼在舞蹈。同伴手都攥痛了,谁都不说回家。大约到了后半夜,月儿终于冲散了乌云,一小块白斑呈在远远的西天。
  小女孩又哭着问,为啥月儿瘦了?
  我们才注意到,黄昏时那个上弦月已缩成了一个残点儿。
  伙伴们开始沉默,都找不出理由。扁福说,也许她减肥了呢?于是大家都笑起来。
  那时候,许多美好的故事都是以月为背景编的。为了省灯油,奶奶常常在月光里纺棉花,嗡嗡嘤嘤地摇动旧式小纺车,洁白的线穗子在她手起手落中长大、饱满。
  我喜欢坐在门坎石墩上,边看纺车边看月亮。凉凉的夜、冰冰的月河下,奶奶给我讲了许多月亮地里的故事。但只有一个故事我记得清楚。
  “有一群小鬼,喜欢在月亮地里打闹。玩得很晚很晚都不想回家。一天,它们玩到了鸡叫。小鬼是不能听见鸡叫的,一听见就会变成一根根木头——”
  奶奶见我害怕了,就说第二天有人拣到了这一堆木头,见上面有泪痕就放到了一个旧屋子中,到夜上小鬼才踏着月光回家。
  当我过月亮地,上了岸时,蓦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回头再瞧,月亮下的小伙伴们都已散去。
  东院的黑妞,长成了一个俊姑娘,一说话先红脸。长长的辫梢还留着一根狗尾巴草。是在月亮地里,一堆麦秸前,瘦毛给她别的。她出嫁了,嫁出了月亮地,远得像到了另一个星球。
  扁福,我们中最漂亮活泼的孩子王,长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汉子,他到了城里打工。他说在城里很苦闷,那里没有月亮地。
  月亮地啊月亮地,当走出了童年,我们才知道失去了什么,失去的太多太多,又多么珍贵。
  在城里的我,在有月光的夜上,常像一个学游泳的人拼命沿街逆行,想游回童年的月亮地。我想再骑一次枣红马,踏着月光,走回童年那条无忧的路。
  但回去的路上长满了荒草,风雨毁掉了路标,连那一串串小小脚窝都住进了蟋蟀。
  长大了,就回不去了吗?
  月下的初恋呢,那苦涩的、带青草味的、水一样干净、青杏一样半甜半苦;在月亮地的爱呢,没有长大就蒂落了吗?黑妞、瘦毛、扁福与我的。
  今夜故乡的月正明,我守在城市的一叶小窗前让泪水爬满面颊。眼前没有月亮地,一片连一片乌云一样的建筑物吞掉了月光。
  我仍在守月。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鸡鸣。
  我想起了奶奶讲的那个故事的结局:小鬼一听见鸡叫就会变成木头。今天,如果失去了月亮地,我们不也会变成一根根木头了吗?
  我要守好月亮地,在心中!■
其他文献
张辰子,生于1988年的女生。2000年起在多家报刊发表童话、散文及诗歌30多篇(首)。其中短诗《我的故乡五条河》荣获《农村孩子报》首届“青少年乡土诗大赛”中学组三等奖,小说《天堂风云》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太阳树”大型征文竞赛二等奖。  我从颜料管里挤出一团脏兮兮的黑褐色油膏,再掺上一点乳白色的凡士林,两手用力揉搓均匀,就要往自己脸上抹。这时候心里特别难受,你瞧那镜子里的女孩,明眸皓齿,顾盼生
期刊
时代进入21世纪,学子们的思维已新得令人咋舌,像极了滑板呼啸而过的飒爽,像极了街舞随风而动的洒脱,那么,我们的作文为什么还要继续千篇一律的刻板?  第一期“非常作文”中,你会看到:《不开灯的厨房》里,一位桀骜孤独的女孩在暮色中慢慢褪去冷漠的伪装,深深压抑在心底的母女深情随饼香轻轻弥漫;《公交车上的故事》虽平平淡淡,但当中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真实再现;《本色》女孩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何处才是心灵的
期刊
我叫胡钺,是个1985年夏天出生的小丫头,名字中的“钺”是古代一种锐利的兵器,但它和我的性格一点也不符。我喜欢动物、音乐和文学。从11岁开始订阅《少年文艺》,13岁开始尝试写作在《少年文艺》上先后发表《Hi!弟弟们》、《夏日散记》、《渐行渐远》等稚作。现正面临着黄雀在后的高考,希望能沐浴着友谊穿越这黎明前的黑暗。    一、考    7月8日,妈妈骑着摩托车去上班,路上被人冒冒失失地撞了一下,车
期刊
这是上个世纪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的两个孩子写的诗。玛莎和莫泰利,两个生命即将被邪恶吞噬的孩子,用他们仍然自由的灵魂努力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吧,为了这两首诗,为了诗中所体现出的可贵的尊严和勇气。    莫泰利的诗    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  从明天开始。  今天我将快乐。  悲伤有什么用?  告诉我吧。就因为开始吹起了这些邪恶的风?  我为什么要为明天悲痛,在今天?  明天也许还这么
期刊
我十七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的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儿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人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件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珠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
期刊
年幼时曾在作文书上、老师口中看到、听到过一些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  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泰然自若地坐着,而许多热心肠的人们主动让座位,学生给老人让座,青年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还有残疾军人给小孩让座等等等等,最后大都以责备自己、赞扬别人结尾。  而我,也有属于我自己的公交车上的故事。  公交车上,挤满了人。到站了,上来了一位年纪很大、穿着邋遢的老汉。他无力往里
期刊
临《窗》看着一派《像晚霞一样美丽》的景色,我吟唱着《水上的精灵之歌》,幻想着《我的16岁》,忽然有一种《长大有感觉》。  16岁的今天,我可能躺在《我们的双人铺》上幻想《我要拍的电影》;可能在《紫海》边看《蒲公英》;也可能在《无雪的冬天》喝上《一杯忘了加糖的咖啡》;还可能是《走进非洲》,看那《风中芨芨草》……不管怎样,我相信,《身边的人》都会《心疼你的好》。《当快乐成为幸福》时,《回眸一笑》,也会
期刊
梭鱼湾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礁石,有的像猛虎扑食,有的像秃鹫望月,有的像乌龟出洞,有的像饿狼下山……涨大潮的时候,海风带着起伏的涌浪蜂拥而至,同礁石展开了一次次殊死的拼杀,轰隆隆的厮杀声常常惊天动地。几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条机帆船闯进了梭鱼湾,结果触了礁,船翻了,还死了一个人。从那儿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梭鱼湾钓鱼摸蟹子了。没有人烟的梭鱼湾就显得愈发阴惨和恐怖。  有一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个男孩
期刊
那时,我对自己说:坠落吧,就这么坠落吧……  那是初三下学期。我开始穿很宽大的牛仔裤,里面的衣服比外套长。我开始跟着一帮男生去电脑房打游戏。我开始公式化地见网友,半个月一次,清一色的男生。我开始打算把头发染成黄色。  那时,我的同学都在开始为中考拼命。  坠落吧,就这么坠落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愿想。我只是闭上眼睛,任由自己从很高很高的地方坠落下去。我不知道那下面是什么,也不想知道
期刊
走向站台,第一感觉是人多。男女老少如池塘里的鹅群,斜伸脖子朝车来的方向左顾右盼。  从车来的方向驶来一辆大巴,一群人忙冲向车道,像失散多年的游子见到久违的母亲,恨不得一下子投入它的怀抱。大巴先是瞬间一愣,继而仿佛发现来人并非所求,便一声长鸣像生气的女孩噘着嘴扬长而去。同一群人便如认错母亲的孩子,怯怯地重又走回站台,脸上布满怨恨。  站台上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躁动的情绪与秒俱增。有人频繁看表,有人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