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k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语文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多阅读,关心实事,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现如今的语文教材版本内容更偏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知识丰富,不仅有扣人心弦的短小说,也有语句优美的散文,更有传统瑰宝古诗。面对种类繁多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做的就是深读教学文本,在解读文本表面的同时,也能吃透教学内容背后的丰富内涵。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不仅传授给学生书本内容,让他们对文章有一个了解,同时透过文章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就浅谈老师在小学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引导;走进文本;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关乎学生是否能够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岀的思想感情。新课改提出,阅读文本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是通过文章对作者的丰富情感有一个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读出课文,其次要求学生能够在流畅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自行归纳出文章的重要段落大意;学习课文写作手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或者是表达效果,或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等;对文章刻画的人物有一个明确定位。同时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教学任务和教学进程的原因就代替学生分析文章大意,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能够自主思考和感悟,熏陶情感,享受审美乐趣和阅读体验。老师在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中,要教会学生分析文中写情写景的作用,学习文章写作手法;在故事阅读中,能够品味其中的细节描写,并学习作者如何把事或人写具体。体会人物的形象美;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要创造散文的阅读情境,感受文中的诗意美;最后学生通过朗读再次品味文章的诗意美和丰富的情感美。
  一、分析文章描写的情境的作用
  情景描写是一篇文章的主体,它首先能够揭示故事写作的背景,其次就是烘托人物的心情,把人物的感情心理描写出来。所以说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文本的情境描写有一个正确的教学态度,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明确指处,不能只为了讲解文章内容而跳过,从而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一些特别的句子不能够明白所表达出的含义,最后对文章阅读处在一知半解状态。这就要求老师在每一篇文本阅读时能够重视情境描写,分析描写手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水平。例如老师在讲解《观潮》时,告诉学生文章运用了直接写景的写作手法,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钱塘江秋潮的壮观。例如“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似闷雷滚动”,作者对钱塘江秋潮来临之前的声音直观描写能够体现出它的声势浩大。“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动起来。”这段是文章直观描写的重点,通过“横贯江面、白浪翻滚”这些词汇清晰描写出钱塘江秋潮的澎湃汹涌,声势浩大,同时让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通过用数据的直观描写,写出了大峡谷的高耸壮丽。老师也能通过这些描述祖国壮丽山河神奇景观的文章告诉学生作者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
  常见的情景写作手法还有借景抒情,通过自身所看所想把自己的丰富内心感情表达出来。老师在平常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合理地应用借景抒情表达手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提高学生情感的丰富度。例如在《秋天的雨》中,作者通过对秋天时银杏树、枫树和田野的描写告诉学生秋天的景色表现,同时也通过描写动物储藏粮食预示冬天的来临。作者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喜悦之情。
  二、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内容是构成文章的主体,而细节描写是丰富文章,使文章内容表达更饱满更充实,让情感更丰富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具体表现分为五大类,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通过这些细节表现手法让整个文章的可读性更大,文章内涵更丰富。老师在对课文的表达手法分析中,要培养学生这些基本的细节描写能力,培养学生语文语感能力,发现课文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它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描写了父亲的外貌,突出了父亲坚忍不拔和决不放弃的品质,同时也为后文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做铺垫。在《慈母情深》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慈母深情,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浓浓的爱意和望子成龙的美好期盼。语言描写是人物通过语言直观地将情感和心理表达出来,反映出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运用了很多语言描写,让五壮士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通过语言描写直观地表现出了五壮士为了保护人民,歼灭敌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明白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心理描写的产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它自身的思想感情。《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其中的“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些心理描写体现出了毛主席拥有常人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表现了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慈父,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让我们为之钦佩。而神态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脸部描写让人明白内心活动。在《钓鱼的启示》中“父亲一声不响,只是时不时地扭过脸来看一眼儿子,眼光里是欣赏和赞许”,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赞扬。“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使劲地闭上眼睛,脑中一片空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通过神态描写表达了詹姆斯内心激烈的抉择,最终道德战胜了贪念,放生了那条鲈鱼。老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要教授学生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对人物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人物的感情世界和内心活动产生共鸣,体会其中的人物美。   三、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同时也要学习其中写作手法的具体表达,通过修辞手法来体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赋予的希望。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做归类,并且要求学生对此能深刻掌握,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应用。在《大瀑布的葬礼》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瀑布被严重污染后的现象,失去了先前的活力,水流在慢慢减少。还有一系列比喻手法表明了当今社会人们破坏大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污染严重,许多美好的景观正在悄悄消失,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老师可以在教学过后,给学生一篇命题作文的写作,以看过的美好景观为写作内容,要求学生点明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在将修辞手法合理应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散文阅读——感受其中诗意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很多散文题材,学生能够通过对散文的阅读感受到其中的诗意美,体会其中的内在意蕴美,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精神上的交流。其次就是欣赏散文的词语、句式乃至整体的节奏。例如在《小桥流水人家》中,通过描述村庄景色和村民的劳动过程,写出了孩童玩耍嬉闹的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平和。通过文章最后的表述,表明了我对村庄的眷恋和思念。作者在平淡无常的语言叙述中给学生描绘了一幅舒适的乡村生活,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其中。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中语句优美的段落进行分析,感受其中的诗意美。
  五、朗读全文,加强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朗读是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让学生对学习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也是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重要途径。老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朗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了然于胸,同时在朗读过程中对一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出记号,以便在提问中提出,提高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理解文章表达感情的手段,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明白课文的感情基调,随着课文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者的情感经历感同身受。例如在《怀念母亲》中,表达了我在国外对早早去世的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和独自漂泊在外想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再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以一种哀婉的感情基调来阅读全文,体会作者内心的伤痛。
  六、结语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引入文本,并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规划教学计划,分析文章的情境描寫,品味细节描写所表达出的人物形象美;通过修辞手法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其中的诗意美,最后通过朗读全文,对文章加深理解。
  参考文献
  [1]吴珍.上出有“语文味”的阅读课[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7).
  [2]陶金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学,2011.
  [3]周辉.语文阅读课要上出一点“语文味”[J].生活教育,2012(22).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主动应用各种课程资源,而教材中的插图则正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通过对插图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學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在这双隐形翅膀的帮助下,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插图;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插图是指与文字相配合,起到解释和说明作业的小图版绘画,是小
【摘要】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其深远意义和现实时代要求的。我校处于西北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较薄弱,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展开整本书阅读,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考验。我们立足于现实,多角度、多渠道探究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能性,指导学生展开整本书的有效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农村高中;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
【摘要】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效达成口语交际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使全体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  【关键词】联系生活;语言描述;社会实践;借助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特定的情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构思,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构思的过程,就是全方位做整体规划的  过程。将各个环节落实,与文章各个部分衔接呼应对成功完成写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解;任务;本质;引申;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脱颖而出,着实让高中的师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它具有如下特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脉冲下,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可行。如何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接地气儿”,真正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基于微信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关注“形”到聚焦“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模式的提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自2011
【摘要】着力于探究在电子书包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以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实现小学课外阅读实践中的“三读”(即:自主泛读、合作细读、探究悟读)研究。以小学课外阅读双课堂“自主泛读”“合作细读”和“合作细读”课例研讨为依托,总结出小说“三读”的课外阅读实践研究成果。小学课外阅读双课堂“小说‘三读’阅读实践研究”,进而指导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课外阅读小说的阅读教学,既是前景展望也是努力方向。  【关
【摘要】教育的进程无间歇可言,对儿童的教育亦无起始和终结之说。儿童教育是奠定一个人一生学习的根基,小学教师在儿童众多启蒙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教师应该尽其所能地帮助儿童人格品性的成长和学业知识的积累。  【关键词】教师;儿童;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初出茅庐或者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们收获尽可能多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知识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必须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训练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才能养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考;习惯;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诸多方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就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边读边思
【摘要】互动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之一,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们的认可。互动教学将老师和学生置于平等地位,提倡老师与学生共同去创建和谐课堂,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改现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互动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互动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教学
【摘要】记叙文教学看似简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记叙文教学恰恰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难点,写作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选材不新颖、线索不清晰、不知道如何叙述故事情节等,常常使学生陷入写作困境。因此,针对高中记叙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记叙文教学中故事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故事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