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诗歌的语言凝练、典型,常常富有情感,向来被誉为是“语言的王冠”“情感的珍珠”。诗歌对于儿童情感的熏陶、文化的积淀、素养的提升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众多语文老师的共识。教学现代诗歌,只要抓住每首诗歌的基本特点,挖掘每首诗歌的育人价值,采用合适的詩歌教学方法,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反复诵读;创设情境;群文阅读;以读促写
诗歌向来被誉为是“语言的王冠”“情感的珍珠”。最近几年,“诗意语文”的呼声愈演愈烈,诗歌对于儿童情感的熏陶、文化的积淀、素养的提升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众多语文老师的共识。但是,由于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不少教师望而生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呢?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现代诗歌教学上的一些浅见。
一、反复诵读悟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典型,常常富有情感,所以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反复吟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也应该要求学生在品赏诗句、体味诗情后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以加深记忆力和理解程度。
《老师,您好!》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句式整齐,长短结合,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在朗读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学生做到字词正确,语句流利,更重要的是要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它的情感节奏。诗歌从叙述教师事业的崇高,到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层层铺陈,反复咏唱,读者能够感到老师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人性的魅力,越来越亲切自然。所以第一次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只是“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第二次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就变成了“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我认为,合理有效地把朗读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和凝练的语言,从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教学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探意境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诗歌,或是诗人触景生情,心灵对白;或是诗人情感积淀,有感而发。相对于古诗词的委婉含蓄、敦厚隽永,现代诗歌显得热情奔放、自由洒脱。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探索意境,创设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用心去整理,就会发现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感情着眼,从分析诗歌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切感情,让学生成为诗人的“知己”,立足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既能掌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又能感悟到诗人写作诗歌的目的,从而带着这样的情感走进诗歌的学习中。
《老师,您好!》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说平时老师对自己的教育细节,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在感恩中回忆,在回忆中感叹,于是情发于声,不仅朗读效果非常好,而且对诗歌的理解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结合音乐创设情境也是诗歌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音乐能让学生得到艺术陶冶,并产生音乐联想。正如诗人格罗塞斯所说:“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也是音乐的作品。”乐曲的选择和播放方式不拘一格,但必须为教学服务并与作品相融。譬如教学《老师,您好!》时,就可以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选择《老师》或者《感恩的心》这样饱含情感的歌曲作为朗读结束后的后缀音乐,营造情境,渲染情感等。视听结合,往往能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情境中悟情,在表达中感悟,从而达到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和内蕴美,获得美的享受。
三、群文阅读来助力
很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为教而教,以致误入了“重知识轻能力”“重朗读轻表达”的境界。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比较提倡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而在本单元还有两首古代诗歌,也是围绕着“爱国”展开的: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另一首是陆游的《示儿》。在教学时,我就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解决了字词意思,反复诵读之后发现,诗人或喜或悲,皆因“爱国”而起。爱国不应该是口头的呼号,更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表达。接着,通过视频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做好了所有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情感准备,所以教学和讲解这首诗歌就显得游刃有余。
群文阅读就是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感悟,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提高,每位学生都开阔了视野,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理解力也不断提升。这无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加入了一剂催化剂,学生在阅读中学,在阅读中比较同类文章,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畅读群文,读有所获。
四、以读促写学表达
皮亚杰说:“对于孩子来说,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现代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描述富于跳跃,回味无穷,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都较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容易理解。所以诗歌中的一些精彩片断,甚至是整首诗,教师都可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或理解进行适当的仿写。
如教学《长城和运河》时,由于诗句句式整齐,表达自然,形象生动,我就在学习中安排了仿写,孩子们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创作才能:
我背着小背包行走在西安博物馆,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士兵站岗在边疆,
威风凛凛,英姿勃勃。
小到一杆长矛,大到一驾马车,
西安兵马俑谱写了雄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一条条巨龙,
翻山越岭,曲折蜿蜒。
北起西宁,东到拉萨,
青藏铁路谱写神奇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代英雄儿女谱新篇。
多么充满激情和热情的诗句呀!语文,就应该是这样的“习得”,“习得文字”,更“习得表达”。在孩子们激情满怀的创作中,诗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论语·阳货篇》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教学现代诗歌,只要抓住每首诗歌的基本特点,挖掘每首诗歌的育人价值,采用合适的诗歌教学方法,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让学生驰骋于诗歌之中,领略高洁的志趣,同时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反复诵读;创设情境;群文阅读;以读促写
诗歌向来被誉为是“语言的王冠”“情感的珍珠”。最近几年,“诗意语文”的呼声愈演愈烈,诗歌对于儿童情感的熏陶、文化的积淀、素养的提升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众多语文老师的共识。但是,由于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不少教师望而生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呢?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现代诗歌教学上的一些浅见。
一、反复诵读悟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典型,常常富有情感,所以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反复吟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也应该要求学生在品赏诗句、体味诗情后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以加深记忆力和理解程度。
《老师,您好!》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句式整齐,长短结合,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在朗读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学生做到字词正确,语句流利,更重要的是要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它的情感节奏。诗歌从叙述教师事业的崇高,到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层层铺陈,反复咏唱,读者能够感到老师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人性的魅力,越来越亲切自然。所以第一次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只是“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第二次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就变成了“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我认为,合理有效地把朗读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和凝练的语言,从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教学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探意境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诗歌,或是诗人触景生情,心灵对白;或是诗人情感积淀,有感而发。相对于古诗词的委婉含蓄、敦厚隽永,现代诗歌显得热情奔放、自由洒脱。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探索意境,创设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用心去整理,就会发现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感情着眼,从分析诗歌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切感情,让学生成为诗人的“知己”,立足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既能掌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又能感悟到诗人写作诗歌的目的,从而带着这样的情感走进诗歌的学习中。
《老师,您好!》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说平时老师对自己的教育细节,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在感恩中回忆,在回忆中感叹,于是情发于声,不仅朗读效果非常好,而且对诗歌的理解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另外,在教学中,结合音乐创设情境也是诗歌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音乐能让学生得到艺术陶冶,并产生音乐联想。正如诗人格罗塞斯所说:“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也是音乐的作品。”乐曲的选择和播放方式不拘一格,但必须为教学服务并与作品相融。譬如教学《老师,您好!》时,就可以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选择《老师》或者《感恩的心》这样饱含情感的歌曲作为朗读结束后的后缀音乐,营造情境,渲染情感等。视听结合,往往能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情境中悟情,在表达中感悟,从而达到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和内蕴美,获得美的享受。
三、群文阅读来助力
很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为教而教,以致误入了“重知识轻能力”“重朗读轻表达”的境界。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比较提倡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而在本单元还有两首古代诗歌,也是围绕着“爱国”展开的: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另一首是陆游的《示儿》。在教学时,我就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解决了字词意思,反复诵读之后发现,诗人或喜或悲,皆因“爱国”而起。爱国不应该是口头的呼号,更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表达。接着,通过视频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做好了所有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情感准备,所以教学和讲解这首诗歌就显得游刃有余。
群文阅读就是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感悟,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提高,每位学生都开阔了视野,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理解力也不断提升。这无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加入了一剂催化剂,学生在阅读中学,在阅读中比较同类文章,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畅读群文,读有所获。
四、以读促写学表达
皮亚杰说:“对于孩子来说,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现代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描述富于跳跃,回味无穷,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都较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容易理解。所以诗歌中的一些精彩片断,甚至是整首诗,教师都可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或理解进行适当的仿写。
如教学《长城和运河》时,由于诗句句式整齐,表达自然,形象生动,我就在学习中安排了仿写,孩子们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创作才能:
我背着小背包行走在西安博物馆,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士兵站岗在边疆,
威风凛凛,英姿勃勃。
小到一杆长矛,大到一驾马车,
西安兵马俑谱写了雄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一条条巨龙,
翻山越岭,曲折蜿蜒。
北起西宁,东到拉萨,
青藏铁路谱写神奇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代英雄儿女谱新篇。
多么充满激情和热情的诗句呀!语文,就应该是这样的“习得”,“习得文字”,更“习得表达”。在孩子们激情满怀的创作中,诗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论语·阳货篇》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教学现代诗歌,只要抓住每首诗歌的基本特点,挖掘每首诗歌的育人价值,采用合适的诗歌教学方法,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让学生驰骋于诗歌之中,领略高洁的志趣,同时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