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经历过抑郁情绪,抑郁症也是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家认为“抑郁”是我们在应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分离和疾病所发展出来的一种适应性的方式。人类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令人痛苦的适应方式呢?抑郁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呢?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或许会发现抑郁心情的另一面。
反刍思维也有好处
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前来咨询。尽管抑郁症在临床上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深究一下人们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心理学中,“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精神防御机制,也是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根源。反刍思维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反刍思维则是指个体经历考试失败、工作压力大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或者事情发生后)所产生的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可自拔,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通常情况下,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性情绪或抑郁症状,特别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了反刍思维的另外一面:尽管这种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展到极端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适度范围内却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益处。也许,反刍思维可以帮助患者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在生存中的意义,并且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的正面力量走出困境。
2012年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和认知》杂志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在完成指向未来的时间记忆任务时,如告知实验参与者在第四分钟的时候停下手头的任务,来做另外一件事情,反而是抑郁程度比较高的被试者成绩较好,他们在3分钟到4分钟的这段时间内检查秒表的次数更多,即他们记得在第四分钟的时候要去完成另外一个任务。反刍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类似活动提醒的功能,使注意时间这个意图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因为他们在接近事前约定的时间点时会更频繁地去检查秒表上的时间。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就抑郁症的反刍思维所带来的益处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他们指出目前研究中发现的抑郁心境下的反刍思维有四大好处:首先,人们由于反复思考和揣摩,因此能够更加充分地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其次,习惯于用反刍思维方式的人在完成复杂任务时准确度更高;第三,在面对细节错综复杂的事情时,习惯反刍思维的人能够做出更好的决断;最后,在需要衡量利弊得失时,习惯反刍思维的人能做出更具收益的决断。
2011年发表在《异常心理学》的一篇研究甚至指出,对于目前仍在住院的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的反刍思维也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决断。该研究选取了正常对照组、抑郁症住院患者和曾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已康复的对照组,这3组人员来完成一个决策任务。在这个实验任务中,参与者需要从40个应聘者中找到最能胜任某份工作的人,而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应聘者。参与者所能依据的资料是电脑提供的该应聘者与前面已经出现过的应聘者相比较的一个名次,比如参与者目前看到第十一位应聘者,他和前十名应聘者相比,资质排第一位。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所挑选的应聘者资历优于两个对照组,而两个对照组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抑郁症患者的选择更接近最优选项。这是源于他们在做决定时更愿意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全面,而这种思维方式可进一步称之为分析性反刍思维。
负面情绪与记忆能力
除了反刍思维对我们的判断能力有一定好处,日常生活中的坏心情,也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力。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通过电影短片诱发实验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情绪或者是消极的情绪,然后再让参与者完成记忆任务。结果发现前期观看负性电影短片的个体在后续的记忆任务中出现错误的次数更少,而且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出现在记忆编码阶段,也就意味着在记忆阶段这些情绪较差的个体能够更准确地记住出现的刺激词,排除干扰词的影响。因此,研究者认为,伤心难过等负面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在困难的任务中表现得更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福加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来探讨心情对记忆能力的影响。福加斯教授2009年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采用了现场研究的方法,观察人们在好天气和坏天气两种情况下在超市购物时记忆的准确性。
研究者发现通常晴朗明媚的天气下人们的心情比较好,阴天下雨时心情容易变得不好。研究者为了强化天气所伴随的心情效应,会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在广播里播放一些积极的音乐,或者是下雨天播放一些悲伤的音乐。实验参与者在商店逗留5分钟左右,然后结账离开超市。这时实验助手会邀请他们完成一个线索回忆任务,请实验参与者尽可能多地回忆收款台附近有哪些小装饰品,然后让他们评价一下当时的情绪状态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在下雨天参加实验的参与者,正确回忆目标物的个数远多于错误回忆目标物的个数,而在天气晴朗时参加实验的人们报告的目标物则是错误的居多。情绪自评的结果也表明,在天气晴朗时人们的情绪评分都比较高。这一研究提示我们,负面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不仅仅会发生在实验室的情景中,而我们一向认为“真实”的记忆也可能出错。这种“记忆出错”或许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要凭借自己的记忆作为“目击者”在法庭上提供证词,这时,其记忆的真实性就事关重大,要是记忆出错,可能就会影响另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所以,当你需要做重大决断时,不妨选择在阴雨天进行思考吧!此外,当心情不好甚至发现自己在反复思考某个问题时,也不需要强制打断自己的思维,顺势而为,不要回避,利用你敏锐的洞察力尝试找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明朗的心境也许就在不远处。
反刍思维也有好处
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前来咨询。尽管抑郁症在临床上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深究一下人们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心理学中,“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精神防御机制,也是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根源。反刍思维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反刍思维则是指个体经历考试失败、工作压力大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或者事情发生后)所产生的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可自拔,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通常情况下,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性情绪或抑郁症状,特别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了反刍思维的另外一面:尽管这种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展到极端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适度范围内却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益处。也许,反刍思维可以帮助患者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在生存中的意义,并且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的正面力量走出困境。
2012年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和认知》杂志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在完成指向未来的时间记忆任务时,如告知实验参与者在第四分钟的时候停下手头的任务,来做另外一件事情,反而是抑郁程度比较高的被试者成绩较好,他们在3分钟到4分钟的这段时间内检查秒表的次数更多,即他们记得在第四分钟的时候要去完成另外一个任务。反刍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类似活动提醒的功能,使注意时间这个意图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因为他们在接近事前约定的时间点时会更频繁地去检查秒表上的时间。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就抑郁症的反刍思维所带来的益处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他们指出目前研究中发现的抑郁心境下的反刍思维有四大好处:首先,人们由于反复思考和揣摩,因此能够更加充分地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其次,习惯于用反刍思维方式的人在完成复杂任务时准确度更高;第三,在面对细节错综复杂的事情时,习惯反刍思维的人能够做出更好的决断;最后,在需要衡量利弊得失时,习惯反刍思维的人能做出更具收益的决断。
2011年发表在《异常心理学》的一篇研究甚至指出,对于目前仍在住院的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的反刍思维也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决断。该研究选取了正常对照组、抑郁症住院患者和曾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已康复的对照组,这3组人员来完成一个决策任务。在这个实验任务中,参与者需要从40个应聘者中找到最能胜任某份工作的人,而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应聘者。参与者所能依据的资料是电脑提供的该应聘者与前面已经出现过的应聘者相比较的一个名次,比如参与者目前看到第十一位应聘者,他和前十名应聘者相比,资质排第一位。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所挑选的应聘者资历优于两个对照组,而两个对照组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抑郁症患者的选择更接近最优选项。这是源于他们在做决定时更愿意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全面,而这种思维方式可进一步称之为分析性反刍思维。
负面情绪与记忆能力
除了反刍思维对我们的判断能力有一定好处,日常生活中的坏心情,也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力。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在2005年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通过电影短片诱发实验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情绪或者是消极的情绪,然后再让参与者完成记忆任务。结果发现前期观看负性电影短片的个体在后续的记忆任务中出现错误的次数更少,而且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出现在记忆编码阶段,也就意味着在记忆阶段这些情绪较差的个体能够更准确地记住出现的刺激词,排除干扰词的影响。因此,研究者认为,伤心难过等负面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在困难的任务中表现得更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福加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来探讨心情对记忆能力的影响。福加斯教授2009年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采用了现场研究的方法,观察人们在好天气和坏天气两种情况下在超市购物时记忆的准确性。
研究者发现通常晴朗明媚的天气下人们的心情比较好,阴天下雨时心情容易变得不好。研究者为了强化天气所伴随的心情效应,会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在广播里播放一些积极的音乐,或者是下雨天播放一些悲伤的音乐。实验参与者在商店逗留5分钟左右,然后结账离开超市。这时实验助手会邀请他们完成一个线索回忆任务,请实验参与者尽可能多地回忆收款台附近有哪些小装饰品,然后让他们评价一下当时的情绪状态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在下雨天参加实验的参与者,正确回忆目标物的个数远多于错误回忆目标物的个数,而在天气晴朗时参加实验的人们报告的目标物则是错误的居多。情绪自评的结果也表明,在天气晴朗时人们的情绪评分都比较高。这一研究提示我们,负面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不仅仅会发生在实验室的情景中,而我们一向认为“真实”的记忆也可能出错。这种“记忆出错”或许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要凭借自己的记忆作为“目击者”在法庭上提供证词,这时,其记忆的真实性就事关重大,要是记忆出错,可能就会影响另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所以,当你需要做重大决断时,不妨选择在阴雨天进行思考吧!此外,当心情不好甚至发现自己在反复思考某个问题时,也不需要强制打断自己的思维,顺势而为,不要回避,利用你敏锐的洞察力尝试找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明朗的心境也许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