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新起点”
曾记得去年中考结束后,当时我还在省城参加高考阅卷,从媒体上获悉全省12道中考作文试题(镇江、常州是合卷),真的豁然开朗,有许多题目与高考题相较也不逊色。“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也是一堂语文课”……我一激动,便在高卷阅卷小结中写道:建议高考命题人关注并学习中考作文命题。
2012年中考,就作文题的质量看,“今年花胜去年红”,正如徐州中考作文题——“又是一个新起点”。
“眉头舒展了”,形象,充满美感和诗意;“那条河”,简洁,富有文学和象征意味;“就这样慢慢长大”,亲切,温婉,饱含诗意;“不能没有你”,是那么地“情深深,意蒙蒙”;“又是一个新起点”“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是那么地富有哲理和禅意;“感谢阅读”“带一本书去旅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直接切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生活;“ 让我与众不同”“我的 主张”,引领新时代的中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心中有支欢乐的歌”“幸福就是现在”,借助考试引导初中生思考、感受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从题型上看,命题作文独领风骚。大作文中有11道是命题作文,其中连云港、无锡是“材料+命题”,南通、南京是“引导语+命题”,而淮安则是既可以按命题作文,也允许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只出现在镇江、宿迁两个大市。以多种形式的命题型作文为主,兼及半命题或自拟题作文,这是非常正确的一种导向。材料作文,特别是提供文字材料较多的材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因为阅读质量而影响写作,最后冲淡写作检测的意义。
从赋分情况看,最少的是50分,最多的是66分,绝大多数则是60分,有的大市还专门标注出书写分,可见作文在中考语文中的比重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任何一道题都无法超越的。
13个大市,14道命题(无锡市还有一道写简短评论的小作文),体现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人生、自然、社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关注阅读、写作与精神的成长。文体上,虽然绝大多数命题均强调“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但本质上依然是以检测记叙文写作能力为主。篇幅上,除连云港卷要求600~800字外,其余均是不少于600字。这完全符合对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写作的要求要适当高于课程标准的基本意见,符合会考兼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基本意图,更符合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对初中写作教学正确引领的方向性要求。称之为“14道风景线”,不算夸张。各大市语文命题人的匠心可见一斑。
“带一本书去旅行”
没有教师不同情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所以,想要学生在暑假里“放下书本”,痛痛快快地“玩”,“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可结果还是放心不下,孩子,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吧!题目中四次出现了“书”,可“书”还真的不一样,不是在“绕”孩子,而是命题人自身感情上的“缠绵”与“纠结”。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那日月可鉴的关爱考生、望生成龙成凤的情怀。
同样的情怀在“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天到晚埋头做练习、模拟题,把语文的味儿、文学的味儿丢失殆尽了,多希望孩子们读点诗,提升文学品位。所以,命题者请考生先读几句海子的诗,或许他们能触摸到一点海子的孤独、苦寻和绝望。至于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与海子诗的韵和味是否关联,肯定不予计较。
无锡的命题,不仅提供一则故事材料作为记叙文写作参照的例文,而且在命题后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现在”进行了“爱心”提示,希望考生不要把这里的“现在”与“幸福”画等号。“幸福”,物质上是指“能够拥有的”“急需而能得到的”,情感态度上是指“懂得满足”“学会知足”。而“现在”,命题者特别说明,既可以写“当下”,也可以写“昨日”“前天”,都不算走题。所以请考生放心,这道题虽然不容易,但评价的要求不会苛刻。
苏州的命题,“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懂得,即使学习、生活再苦,也得苦中作乐,哪怕是“强颜欢笑”一回也行,因为这是一支“欢乐的歌”。
“让我与众不同”
虽然,题目的导向好,风景迷人,又虽然,命题人的情怀如此宽厚仁慈,但因为毕竟是中考考场上的作文题,完全不是平时自由作文和练习作文,因而考生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还真的应该在审题、选材和表达上多用三分心。
比如镇江考生,面对“ 让我与众不同”这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推敲写作要求“将题目空缺处补充完整”。“让我与众不同”,从语法上看明明是一个完整的祈使句,从逻辑上看也是价值选择比较明确的判断,但为什么命题人认为不完整呢?这时,就得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希望考生能够填写“阅读”“爱好体育”“矮胖”“结巴”等,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一个富有写作智慧的考生,还可以添加一个“请”字,加强一下祈使语气,写一篇充满激情与个性的演讲稿之类的文章;也可以添加“别”或“不要”,来一个反向为文,写一篇或有生活真味的记叙文,或有思想力度的随笔、杂感。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如果顺着命题人的思路走下去,要想写得与众不同,有两个前提:一是所填的内容要能“与众不同”;二是要真正能够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由此想到“感谢阅读”“眉头舒展了”和“不能没有你”这一类写作空间特别巨大的题目,考生一定要在选材和故事上多下工夫,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出类拔萃。
而对于写作难度比较大的命题,比如“那条河”,一定要让所写的人与事同“那条河”有内在的、本质性的关联,而不只是发生在那条河畔,这样,你的文章也就基本成功了。对于“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样一个题目,关键是找一个载体(一个好故事),把“现在”的几重内涵装进去。
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用心观察”;要想“与众不同”,必须有“我的主张”;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曾记得去年中考结束后,当时我还在省城参加高考阅卷,从媒体上获悉全省12道中考作文试题(镇江、常州是合卷),真的豁然开朗,有许多题目与高考题相较也不逊色。“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也是一堂语文课”……我一激动,便在高卷阅卷小结中写道:建议高考命题人关注并学习中考作文命题。
2012年中考,就作文题的质量看,“今年花胜去年红”,正如徐州中考作文题——“又是一个新起点”。
“眉头舒展了”,形象,充满美感和诗意;“那条河”,简洁,富有文学和象征意味;“就这样慢慢长大”,亲切,温婉,饱含诗意;“不能没有你”,是那么地“情深深,意蒙蒙”;“又是一个新起点”“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是那么地富有哲理和禅意;“感谢阅读”“带一本书去旅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直接切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生活;“ 让我与众不同”“我的 主张”,引领新时代的中学生自主、自立、自强;“心中有支欢乐的歌”“幸福就是现在”,借助考试引导初中生思考、感受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从题型上看,命题作文独领风骚。大作文中有11道是命题作文,其中连云港、无锡是“材料+命题”,南通、南京是“引导语+命题”,而淮安则是既可以按命题作文,也允许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只出现在镇江、宿迁两个大市。以多种形式的命题型作文为主,兼及半命题或自拟题作文,这是非常正确的一种导向。材料作文,特别是提供文字材料较多的材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因为阅读质量而影响写作,最后冲淡写作检测的意义。
从赋分情况看,最少的是50分,最多的是66分,绝大多数则是60分,有的大市还专门标注出书写分,可见作文在中考语文中的比重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任何一道题都无法超越的。
13个大市,14道命题(无锡市还有一道写简短评论的小作文),体现了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人生、自然、社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关注阅读、写作与精神的成长。文体上,虽然绝大多数命题均强调“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但本质上依然是以检测记叙文写作能力为主。篇幅上,除连云港卷要求600~800字外,其余均是不少于600字。这完全符合对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写作的要求要适当高于课程标准的基本意见,符合会考兼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基本意图,更符合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对初中写作教学正确引领的方向性要求。称之为“14道风景线”,不算夸张。各大市语文命题人的匠心可见一斑。
“带一本书去旅行”
没有教师不同情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所以,想要学生在暑假里“放下书本”,痛痛快快地“玩”,“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可结果还是放心不下,孩子,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吧!题目中四次出现了“书”,可“书”还真的不一样,不是在“绕”孩子,而是命题人自身感情上的“缠绵”与“纠结”。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那日月可鉴的关爱考生、望生成龙成凤的情怀。
同样的情怀在“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一天到晚埋头做练习、模拟题,把语文的味儿、文学的味儿丢失殆尽了,多希望孩子们读点诗,提升文学品位。所以,命题者请考生先读几句海子的诗,或许他们能触摸到一点海子的孤独、苦寻和绝望。至于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与海子诗的韵和味是否关联,肯定不予计较。
无锡的命题,不仅提供一则故事材料作为记叙文写作参照的例文,而且在命题后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现在”进行了“爱心”提示,希望考生不要把这里的“现在”与“幸福”画等号。“幸福”,物质上是指“能够拥有的”“急需而能得到的”,情感态度上是指“懂得满足”“学会知足”。而“现在”,命题者特别说明,既可以写“当下”,也可以写“昨日”“前天”,都不算走题。所以请考生放心,这道题虽然不容易,但评价的要求不会苛刻。
苏州的命题,“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懂得,即使学习、生活再苦,也得苦中作乐,哪怕是“强颜欢笑”一回也行,因为这是一支“欢乐的歌”。
“让我与众不同”
虽然,题目的导向好,风景迷人,又虽然,命题人的情怀如此宽厚仁慈,但因为毕竟是中考考场上的作文题,完全不是平时自由作文和练习作文,因而考生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还真的应该在审题、选材和表达上多用三分心。
比如镇江考生,面对“ 让我与众不同”这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推敲写作要求“将题目空缺处补充完整”。“让我与众不同”,从语法上看明明是一个完整的祈使句,从逻辑上看也是价值选择比较明确的判断,但为什么命题人认为不完整呢?这时,就得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希望考生能够填写“阅读”“爱好体育”“矮胖”“结巴”等,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一个富有写作智慧的考生,还可以添加一个“请”字,加强一下祈使语气,写一篇充满激情与个性的演讲稿之类的文章;也可以添加“别”或“不要”,来一个反向为文,写一篇或有生活真味的记叙文,或有思想力度的随笔、杂感。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如果顺着命题人的思路走下去,要想写得与众不同,有两个前提:一是所填的内容要能“与众不同”;二是要真正能够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由此想到“感谢阅读”“眉头舒展了”和“不能没有你”这一类写作空间特别巨大的题目,考生一定要在选材和故事上多下工夫,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出类拔萃。
而对于写作难度比较大的命题,比如“那条河”,一定要让所写的人与事同“那条河”有内在的、本质性的关联,而不只是发生在那条河畔,这样,你的文章也就基本成功了。对于“以‘幸福就是现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样一个题目,关键是找一个载体(一个好故事),把“现在”的几重内涵装进去。
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用心观察”;要想“与众不同”,必须有“我的主张”;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