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繁重的备课任务和严谨的课堂教学要求已经让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堪重负,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新课程标准》却为语文教学大开创新之路。解放思想,破陈出新,还语文课堂以生机与活力,让语文教学回归学生本位,“无教案教学”正是立足于此。
【关键词】圈点标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多元解读
Non-lesson plan teaching——original ecology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Chen Fayu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arduous prepared a lesson the duty and the rigorous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quest already let the language educator be unable to withstand the load, bu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today, “Languag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ctually greatly founds the new road for the language teaching. Emancipates the mind, broken Chen new goods come into the market, but also the language classroom by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 lets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turn the student standard, “the non-lesson plan teaching” is precisely bases on this.
【Key words】Highlights labelling; The inquisition discovered; Cooperation exchange; Multi-dimensional explanation
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频频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同时,笔者也在这里为教师呼吁:让教师也减减负。而无教案教学似乎正应了这一想法。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六认真”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先不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起码也算得是教学态度端正吧,于是课前的认真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堂上的认真讲解,课后的认真批改作业和认真辅导学生,便自然的成了考核教师师德的重要部分,教师们也只好在“六认真”的要求下乐此不疲了。
殊不知,语文教学重形式,更应重内容。
试问:疲于应对各种常规检查的教师们究竟还有几分心境去认真研读教材呢?
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教师,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所谓备课,大多也不过就是抄袭现成的教师用书,每一篇课文的备课有时甚至长达几页备课纸,仅抄写就已经够让人难受的了,又何谈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呢?更有甚者,备课环节中参阅资料或别的教案时所获得的知识,一部分教师又不会去整合运用,而是在上课时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了,导致教师思想懒惰且不说,更可怕的是极不利于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是之故,笔者在这里提出无教案教学的理念,也在于更好的解放大家的思想,让阅读教学尽可能的回归自然,回归真实。
《土地的誓言》是近几年才引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印象中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总希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有尽可能多的收获,于是笔者在教学时就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我不愿先入为主,于是在上课前我没有丝毫的准备,而是在上课时仅带了一本干干净净的书走进教室。因着自己也对书本内容的不熟悉,自然不可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胸有成竹,我只能和学生一道一起读书。一边读书,我一边拿起笔在文本中快速的做一些必要的圈点勾画和批注,以便在讲课时自己能有东西交给学生。待读完一遍课文,我就觉得收获了好多的东西,有发现也有置疑,诸如发现文本情感的充沛,写景的恣意,用词的讲究等等,诸如置疑文中词句意思的理解,广用修辞的妙处,大量堆叠景物的目的以及标题含义的理解等等。几乎在我读完一遍课文的同时,学生也读完了全文。要是往常,我便会急不可耐的让学生回答我在备课时设置出来的并自以为很重要的几个问题了,而今日,却因着我阅读后收获颇多的体验,我决定先看看学生是否有和我一样的阅读收获,竟没想到的是,大多数学生几乎没什么发现,更不用说置疑了。扫兴之余,我才意识到以往教学的严重问题,没有学生真正深入的阅读,“没有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①,教师再多的讲解也只能是“授人以鱼”。
那怎样才能“授人以渔”呢?仗着自己真正阅读文本后的体验,我决定引导学生效仿我阅读时的做法。于是我要求学生再一次认真阅读教材,认真研读文本,不同于上一遍的是,这次我明确的规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有圈点勾画和批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我还与他们保持着必要的合作交流,我时不时的告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勾画了哪个句子或圈点了哪个词语,并请他们帮我说出圈点勾画的原因或者做一点批注;同样,我也要求学生交流他们所做的圈点勾画,并说出原因或做点批注。这样一边阅读一边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着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开始时,学生显得异常拘谨,生怕自己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可随着阅读的推进和交流的加深,他们对文本的把握也渐渐明朗了起来,参与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好,从字音到词意,从句子的表达到修辞的作用,从文章的结构到行文思路的妙处,从作者的情感抒发到写作技法的运用,最后竞然至于探究到作者的身世,探究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那个时代背景。
显然,因着自主阅读,因着圈点勾画与置疑,因着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已渐渐的从肤浅的了解文本到了深层的探究文本并进而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②,此种境界,在这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是真的实现了。而究其根本,一者是课前我没有受到教案的约束,没有受到任何其它教学用书的影响;二者是课堂中我能真正和学生一道赤裸裸的走进文本,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③
互动交流,是这一堂课的又一重要特点,师生因阅读而愉悦,因愉悦而急于将自己的收获与他人分享,课堂中教师尽可能的让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畅所欲言,并善于倾听,善于巧妙的抓住学生交流问题的关键,或引导或点拨,或转化或提升,以期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收获。
整个的一堂课,都是临时的“生成”, 几乎没有课前预设;整个一堂课,几乎都是师生的团结合作,互动而外没有过多的教师主讲;整个一堂课几乎都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圈点勾画和必要的批注而外,学生几乎没有忙于笔记的现象;整个一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和学生一道赤裸裸的走进文本,通过师生的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多元解读以把握文本,进而获得对文本阅读的愉悦和审美的情趣,这大概就是原生态的阅读教学吧。无教案而随机“生成”,无教参而灵活发挥,让阅读真正走进心灵,让课堂回归学生主体,这就是原生态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
值得说明的是,不备课而能轻松的无教案教学,这需要教师有极好的语文功底,很多老师恐怕做不到;反过来,若能有备课而无教案教学,课前能让教材知识烂熟于胸,而在上课时又不被课前的研究所束缚,这更是无教案教学的最佳状态。
注释
① 语出《语文新课程标准》.
② 语出朱熹《读书之要》.
③ 语出《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圈点标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多元解读
Non-lesson plan teaching——original ecology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Chen Fayu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arduous prepared a lesson the duty and the rigorous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quest already let the language educator be unable to withstand the load, bu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today, “Languag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ctually greatly founds the new road for the language teaching. Emancipates the mind, broken Chen new goods come into the market, but also the language classroom by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 lets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turn the student standard, “the non-lesson plan teaching” is precisely bases on this.
【Key words】Highlights labelling; The inquisition discovered; Cooperation exchange; Multi-dimensional explanation
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频频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同时,笔者也在这里为教师呼吁:让教师也减减负。而无教案教学似乎正应了这一想法。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六认真”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先不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起码也算得是教学态度端正吧,于是课前的认真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堂上的认真讲解,课后的认真批改作业和认真辅导学生,便自然的成了考核教师师德的重要部分,教师们也只好在“六认真”的要求下乐此不疲了。
殊不知,语文教学重形式,更应重内容。
试问:疲于应对各种常规检查的教师们究竟还有几分心境去认真研读教材呢?
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教师,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所谓备课,大多也不过就是抄袭现成的教师用书,每一篇课文的备课有时甚至长达几页备课纸,仅抄写就已经够让人难受的了,又何谈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呢?更有甚者,备课环节中参阅资料或别的教案时所获得的知识,一部分教师又不会去整合运用,而是在上课时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了,导致教师思想懒惰且不说,更可怕的是极不利于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是之故,笔者在这里提出无教案教学的理念,也在于更好的解放大家的思想,让阅读教学尽可能的回归自然,回归真实。
《土地的誓言》是近几年才引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印象中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总希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有尽可能多的收获,于是笔者在教学时就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我不愿先入为主,于是在上课前我没有丝毫的准备,而是在上课时仅带了一本干干净净的书走进教室。因着自己也对书本内容的不熟悉,自然不可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胸有成竹,我只能和学生一道一起读书。一边读书,我一边拿起笔在文本中快速的做一些必要的圈点勾画和批注,以便在讲课时自己能有东西交给学生。待读完一遍课文,我就觉得收获了好多的东西,有发现也有置疑,诸如发现文本情感的充沛,写景的恣意,用词的讲究等等,诸如置疑文中词句意思的理解,广用修辞的妙处,大量堆叠景物的目的以及标题含义的理解等等。几乎在我读完一遍课文的同时,学生也读完了全文。要是往常,我便会急不可耐的让学生回答我在备课时设置出来的并自以为很重要的几个问题了,而今日,却因着我阅读后收获颇多的体验,我决定先看看学生是否有和我一样的阅读收获,竟没想到的是,大多数学生几乎没什么发现,更不用说置疑了。扫兴之余,我才意识到以往教学的严重问题,没有学生真正深入的阅读,“没有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①,教师再多的讲解也只能是“授人以鱼”。
那怎样才能“授人以渔”呢?仗着自己真正阅读文本后的体验,我决定引导学生效仿我阅读时的做法。于是我要求学生再一次认真阅读教材,认真研读文本,不同于上一遍的是,这次我明确的规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有圈点勾画和批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我还与他们保持着必要的合作交流,我时不时的告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勾画了哪个句子或圈点了哪个词语,并请他们帮我说出圈点勾画的原因或者做一点批注;同样,我也要求学生交流他们所做的圈点勾画,并说出原因或做点批注。这样一边阅读一边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着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开始时,学生显得异常拘谨,生怕自己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可随着阅读的推进和交流的加深,他们对文本的把握也渐渐明朗了起来,参与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好,从字音到词意,从句子的表达到修辞的作用,从文章的结构到行文思路的妙处,从作者的情感抒发到写作技法的运用,最后竞然至于探究到作者的身世,探究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那个时代背景。
显然,因着自主阅读,因着圈点勾画与置疑,因着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已渐渐的从肤浅的了解文本到了深层的探究文本并进而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②,此种境界,在这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是真的实现了。而究其根本,一者是课前我没有受到教案的约束,没有受到任何其它教学用书的影响;二者是课堂中我能真正和学生一道赤裸裸的走进文本,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③
互动交流,是这一堂课的又一重要特点,师生因阅读而愉悦,因愉悦而急于将自己的收获与他人分享,课堂中教师尽可能的让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畅所欲言,并善于倾听,善于巧妙的抓住学生交流问题的关键,或引导或点拨,或转化或提升,以期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收获。
整个的一堂课,都是临时的“生成”, 几乎没有课前预设;整个一堂课,几乎都是师生的团结合作,互动而外没有过多的教师主讲;整个一堂课几乎都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圈点勾画和必要的批注而外,学生几乎没有忙于笔记的现象;整个一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和学生一道赤裸裸的走进文本,通过师生的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多元解读以把握文本,进而获得对文本阅读的愉悦和审美的情趣,这大概就是原生态的阅读教学吧。无教案而随机“生成”,无教参而灵活发挥,让阅读真正走进心灵,让课堂回归学生主体,这就是原生态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
值得说明的是,不备课而能轻松的无教案教学,这需要教师有极好的语文功底,很多老师恐怕做不到;反过来,若能有备课而无教案教学,课前能让教材知识烂熟于胸,而在上课时又不被课前的研究所束缚,这更是无教案教学的最佳状态。
注释
① 语出《语文新课程标准》.
② 语出朱熹《读书之要》.
③ 语出《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