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告诉我們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学习也是如此,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践证明,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们一直都做着让学生预习这件事,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研究得如此深入。我想,教师们关注预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学习能力,而预习也是课上合作探究达到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2.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知识的加速增长与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语文特点决定的
一篇课文承载的教学任务非常多,从语文知识的角度说有字、词、句、段、篇,从能力训练的角度说有听、说、读、写,虽然每一学段有每一学段的重点,每篇课文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但每一方面都有所涉及。只有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想、知识上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根据年段特点,由浅入深,由易渐难,逐渐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在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在预习中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二年级要求在做好一年级这两项任务的同时要查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把课文读流利。三年级增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尝试划分意义段。四年级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设计统领全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尝试解决。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丰碑》一课,我设计的问题是:“‘丰碑’是什么意思?文中所指的‘丰碑’是什么?为什么说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直指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五年级对预习方法进行总结,明确语文预习有五大步骤,每一步骤做些什么。第一步是默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是通过查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词的解释,然后大声朗读课文,对特别长的课文可选片段朗读。第三步是带着课后习题或老师布置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出或在书旁批注出对问题的思考。第四步是琢磨作者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对自己写作文有什么启发,有哪些好词好句可以积累等。最后记下不懂的问题,到课堂上寻求解答。因为每一年级有各自的训练重点,这样步步为营,循环往复,到五年级学生就会形成比较强的预习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题目,让学生学有所依
(一)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预习题目
读文、识字、解词是预习时要做的常规项目,教师还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设计问题可从理解文章中心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文体入手。教师要研究每一文体的学习方法,根据文体特点设计预习题。这样做能使学生在自主预习几篇同一类型的课文后,再遇到相同文体的文章知道如何去学习。
(二)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预习题
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对语句优美的文章可以摘抄、美读,对内容浅显的文章可以编列提纲,对常识性的文章可以列表,名家名篇可以搜集资料,科学性的文章可以动手实验……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透彻了解学习需求,就一定能创造出许多实用的预习方法来。
三、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激励机制激发预习兴趣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有成就感。如可以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加星,完成一次预习任务加一颗星,预习充分、做得出色的再加一颗星,根据每个人的得星数,定期评选小组内预习之星,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采用加分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不搞“一刀切”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教师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布置预习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决定完成哪些题目,学习能力弱的可以只完成基础性的预习题,如圈画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等。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题后还可以有发挥和创造。无论学生完成多少预习任务,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尊重与信任下,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即使再忙也要检查预习作业
小学生学习缺乏自制力和持久性,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和指导。检查中教师帮助学生解疑释难,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每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都是不断强化和累积的结果,只有坚持不懈,日久天长,才能内化成习惯和能力。
(四)预习作业要减少书写量,给足学生反复读文、用心思考的时间
如果预习作业写的东西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就会借助参考资料急于书写,没有心思再去读文思考了。
(五)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预习能力
预习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有了家长的参与,预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预习的好处,介绍预习的方法,强调预习要求,让家长在孩子预习时遇到困难帮一帮,朗读课文听一听,认真思考夸一夸,只抄资料不思考拦一拦,预习效果就能更好。
实践证明,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们一直都做着让学生预习这件事,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研究得如此深入。我想,教师们关注预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学习能力,而预习也是课上合作探究达到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2.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知识的加速增长与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语文特点决定的
一篇课文承载的教学任务非常多,从语文知识的角度说有字、词、句、段、篇,从能力训练的角度说有听、说、读、写,虽然每一学段有每一学段的重点,每篇课文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但每一方面都有所涉及。只有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想、知识上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根据年段特点,由浅入深,由易渐难,逐渐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在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在预习中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二年级要求在做好一年级这两项任务的同时要查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把课文读流利。三年级增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尝试划分意义段。四年级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设计统领全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尝试解决。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丰碑》一课,我设计的问题是:“‘丰碑’是什么意思?文中所指的‘丰碑’是什么?为什么说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直指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五年级对预习方法进行总结,明确语文预习有五大步骤,每一步骤做些什么。第一步是默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是通过查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词的解释,然后大声朗读课文,对特别长的课文可选片段朗读。第三步是带着课后习题或老师布置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出或在书旁批注出对问题的思考。第四步是琢磨作者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对自己写作文有什么启发,有哪些好词好句可以积累等。最后记下不懂的问题,到课堂上寻求解答。因为每一年级有各自的训练重点,这样步步为营,循环往复,到五年级学生就会形成比较强的预习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题目,让学生学有所依
(一)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预习题目
读文、识字、解词是预习时要做的常规项目,教师还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设计问题可从理解文章中心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文体入手。教师要研究每一文体的学习方法,根据文体特点设计预习题。这样做能使学生在自主预习几篇同一类型的课文后,再遇到相同文体的文章知道如何去学习。
(二)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预习题
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对语句优美的文章可以摘抄、美读,对内容浅显的文章可以编列提纲,对常识性的文章可以列表,名家名篇可以搜集资料,科学性的文章可以动手实验……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透彻了解学习需求,就一定能创造出许多实用的预习方法来。
三、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激励机制激发预习兴趣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有成就感。如可以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加星,完成一次预习任务加一颗星,预习充分、做得出色的再加一颗星,根据每个人的得星数,定期评选小组内预习之星,授予荣誉称号。也可以采用加分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不搞“一刀切”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教师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布置预习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决定完成哪些题目,学习能力弱的可以只完成基础性的预习题,如圈画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等。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题后还可以有发挥和创造。无论学生完成多少预习任务,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尊重与信任下,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即使再忙也要检查预习作业
小学生学习缺乏自制力和持久性,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和指导。检查中教师帮助学生解疑释难,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每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都是不断强化和累积的结果,只有坚持不懈,日久天长,才能内化成习惯和能力。
(四)预习作业要减少书写量,给足学生反复读文、用心思考的时间
如果预习作业写的东西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就会借助参考资料急于书写,没有心思再去读文思考了。
(五)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预习能力
预习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有了家长的参与,预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预习的好处,介绍预习的方法,强调预习要求,让家长在孩子预习时遇到困难帮一帮,朗读课文听一听,认真思考夸一夸,只抄资料不思考拦一拦,预习效果就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