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的宗旨是对接企业需求,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才人,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开放式、项目化的“第二课堂”,是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当前职业学校发展专业社团的意义和问题,构建了一种专业社团运行的“33233”模式,为保障社团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职校 专业社团 “33233”模式
一、职业学校发展专业社团的背景和问题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对接企业需求,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才人,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其中,尤其是当前企业更为关注的学生关键能力,更成为衡量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专业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组织,是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以兴趣拓展、知识延伸为主要目的,在社团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择项目、团队成员、学习环境的开放式、项目化的“第二课堂”,成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了“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團”。
但是,当前专业社团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1)社团定位不清晰、内部分工不明确、成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致使社团骨干成员断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项目来源不稳定,指导教师不确定,使得社团缺乏活力,也得不到专业有效的指导,学生加入社团后难以得到充分锻炼;(3)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费场地保障不到位,导致社团长效运行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社团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改革社团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专业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优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先后成立电子科技社、机器人社、模型俱乐部、信息技术社等多个专业社团,以“33233”模式(即社团成立遵循“三原则”,管理参照“三自主”,导师选聘“双师型”,任务来源“三导向”,运行评价“三维度”)探索和实践了专业社团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社团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专业社团“33233”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通过制度化支持、规范化运行、自主化管理、差异化考核,构建专业社团良性发展机制,使之成为拓展学生学习路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培育校园特色文化的舞台,逐步形成“第二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社团活动和管理,满足自身的兴趣发展,提升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让学生在社团中学有所得、习有所长、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改变,不断锻炼关键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1.成立遵循“三原则”,审核社团潜力
(1)课堂延伸性原则
专业社团的成立应结合学校现有专业背景,充分利用专业相关基础、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如电子科技社就是电子技术专业课堂的延伸社团,学生制作的循迹小车、光立方、门禁控制器、双人平衡车等科技产品主要就是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强化训练和对单片机编程的综合应用。
(2)结构合理性原则
专业社团的成立需要由扎实专业基础、过硬专业技能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发起人,最好是参加过技能大赛训练、获奖的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带动和组织低年级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结合学校现有社团成员结构,一般一、二、三年级学生构成的比例为2:1:1。
(3)循序渐进性原则
专业社团活动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活动方案,有目的、按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特色化。
2.管理参照“三自主”,做好骨干培训
根据学校社团管理章程,专业社团建立后,由学生自主推荐社长、副社长和秘书长人选共同组成工作团队,负责日常工作;社长等社团骨干要根据社团工作需要自主做好与导师的沟通,随时解决问题;社团要自主做好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定期开展内部学习研讨,并做好记录备查。如机器人社团一般会讨论交流机器人程序的改编、探讨问题和下阶段活动计划等。另外,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社团骨干规范管理、组织策划、研讨交流、沟通协调等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培训,促进社团的规范化、持续化发展。
3.导师选聘“双师型”,践行教学文化
专业社团持续、有效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学校授予社团自主聘任导师的权利,在报学校团委备案后颁发聘书,同时根据社团考评结果对导师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经济激励。比如模型俱乐部因为涉及的专业面宽,聘任了三位专业教师和一位企业技师组成导师顾问团。聘任企业导师不仅能弥补教师某些专业短板,更能为社团活动注入企业文化活力,起到职业素养的示范效应。导师顾问团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教学文化的理念,参照六级教学法的做法,指导俱乐部工作团队做好“任务准备、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决策、组织实施、过程评价、结果反馈”的自主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师工作的重点是在项目设计时给予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对机床、锯床等危险性操作进行监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答疑和指导,形成学生知识延伸的“第二课堂”。
4.任务来源“三导向”,激发社团活力
(1)需求导向
本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的原则,专业社团的同学结合专业所学和能力特长,在校内外活动组织、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信息技术社承接了学校办公电脑和机房的日常维修、维护,学校重大活动的摄影、摄像和视频宣传片制作;还以社团配置的硬件设备架构了专属云服务平台,为教师信息化办公带来了跨时空的云存储、云分享、云备份、云同步等便捷服务,也使社团成员自身的单机维护、网络组建、软件应用等知识和技能不断强化。 (2)兴趣导向
如电子科技社的学生看到会展中心的摇杆式双轮平衡车后,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和热衷,在学校经费支持下购买了一台平衡车进行拆装。在对平衡车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运作原理进行深入透彻的拆装和研究后,他们又走上了一条自行研制改装之路。同学们在学校加工中心用钢材制作车辆框架,采购电机和电池等组件,制作了平衡车的核心部件控制电路,组装出一台平衡车,又运用专业所学创新了车辆控制方式,将原有摇杆控制方式改为iPad、手机遥控,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期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甚至已与高职学生相当。
(3)项目导向
如在学校承办的职业体验活动绿色能源项目中,基于社团的设备和人员优势,模型俱乐部通过激光雕刻的形式,不仅承担了该项目所有拼装材料的定制,同时,还安排了成员向参与体验活动的中小学生讲解了激光雕刻机工作原理和城市模型的构建思路,使体验项目更具知识性和教育性。项目的实施也让模型俱乐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5.运行评价“三维度”,促进社团发展
总结反馈学生参与专业社团的建议和表现,评估表彰社团运行成效和特色,考核激励导师在指导社团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等“三维度”、差异化评价是保证专业社团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措施。学校从不同维度评价社团规范化运行、特色亮点和受欢迎程度,从社团内部自主评价成员参与度和积极性,从社团日常管理和成效评价导师的表现,分别作为优秀社团、社团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指导教师的评价依据,每年开展社团评价和优秀表彰活动,对优秀社团通过表彰会、宣传栏进行集中展示,激發社团成员投入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促进社团持续发展。
三、专业社团运行和发展的支持和保障
1.思想保障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倡导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具备一专多能。学校以尊重学生兴趣发展为基础,出台政策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特长,自主选择参加至少一项社团活动,通过开展自主管理,实现技能和素养的同步发展。
2.制度保障
学校应制定和完善社团管理章程、社团评优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办法等,制定相应的社团导师激励办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社团建设管理体系,促进专业社团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
3.资源保障
学校应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明确团委作为专业社团的日常管理部门,专业系部作为运行支撑部门,给予社团活动全面指导。同时,学校为专业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员、场地、设备和资金的保障,从而促进社团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专业社团“33233”模式的特征和要点
(1)以专业社团模式开辟高效“第二课堂”
专业社团的成立是结合学校现有专业背景,充分利用专业相关基础、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学生基于兴趣出发,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寻求学习,老师根据“3导向”原则开发项目,并给予适时指导,形成了专业学校的高效率“第二课堂”。同时,相对于各类职业技能带赛的选拔和集训而言,学生专业社团面向广大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不设门槛,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又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2)以“制度+骨干+品牌”实现紧密型社团管理
基于社团成立的“3原则”和社团考核的“3维度”,学校进一步健全了社团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加强了考核,培养了骨干,树立了品牌,学生社团的管理虽然还是自主管理,但是学校在社团成立和发展中始终给予积极引导,社团管理也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不再是听之任之、自生自灭。
(3)以“自由创想”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社团因为其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行为的自主性,在强化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在参加模型挑战赛的时候,要根据不同项目需求设计不同的机器人造型,并匹配动作编程。模型俱乐部学生融入自然和科技的元素,自行设想了一个由山坡、桥梁、建筑、公路、铁路、空中轨道等共同组成的城市综合体,并将之制作完成。这些过程就是各抒己见、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的过程,也是创意火花不断绽放的过程,从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专业社团推进师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专业社团成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营
学生借助专业社团平台,充分利用专业相关知识、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业余时间拓展学习专业知识,在一个自主探究项目中巩固和拓展了专业知识,强化了职业技能,以社团成员为骨干的学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更易获奖。同时,社团成员还以“小老师”身份参与职业体验活动指导中小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甚至超出高职生。
(2)专业社团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场
专业社团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将学校制造文化、教学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的管理能力、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均有明显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社团学生毕业后更获得企业青睐。
(3)专业社团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专业社团导师在二课堂的教学指导中,通过自主合作式教学、项目开发和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从而加速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中职校 专业社团 “33233”模式
一、职业学校发展专业社团的背景和问题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对接企业需求,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才人,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其中,尤其是当前企业更为关注的学生关键能力,更成为衡量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专业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组织,是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以兴趣拓展、知识延伸为主要目的,在社团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择项目、团队成员、学习环境的开放式、项目化的“第二课堂”,成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了“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團”。
但是,当前专业社团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1)社团定位不清晰、内部分工不明确、成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致使社团骨干成员断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项目来源不稳定,指导教师不确定,使得社团缺乏活力,也得不到专业有效的指导,学生加入社团后难以得到充分锻炼;(3)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费场地保障不到位,导致社团长效运行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社团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改革社团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专业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优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先后成立电子科技社、机器人社、模型俱乐部、信息技术社等多个专业社团,以“33233”模式(即社团成立遵循“三原则”,管理参照“三自主”,导师选聘“双师型”,任务来源“三导向”,运行评价“三维度”)探索和实践了专业社团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社团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专业社团“33233”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通过制度化支持、规范化运行、自主化管理、差异化考核,构建专业社团良性发展机制,使之成为拓展学生学习路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培育校园特色文化的舞台,逐步形成“第二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社团活动和管理,满足自身的兴趣发展,提升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让学生在社团中学有所得、习有所长、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改变,不断锻炼关键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1.成立遵循“三原则”,审核社团潜力
(1)课堂延伸性原则
专业社团的成立应结合学校现有专业背景,充分利用专业相关基础、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如电子科技社就是电子技术专业课堂的延伸社团,学生制作的循迹小车、光立方、门禁控制器、双人平衡车等科技产品主要就是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强化训练和对单片机编程的综合应用。
(2)结构合理性原则
专业社团的成立需要由扎实专业基础、过硬专业技能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发起人,最好是参加过技能大赛训练、获奖的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带动和组织低年级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结合学校现有社团成员结构,一般一、二、三年级学生构成的比例为2:1:1。
(3)循序渐进性原则
专业社团活动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活动方案,有目的、按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特色化。
2.管理参照“三自主”,做好骨干培训
根据学校社团管理章程,专业社团建立后,由学生自主推荐社长、副社长和秘书长人选共同组成工作团队,负责日常工作;社长等社团骨干要根据社团工作需要自主做好与导师的沟通,随时解决问题;社团要自主做好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定期开展内部学习研讨,并做好记录备查。如机器人社团一般会讨论交流机器人程序的改编、探讨问题和下阶段活动计划等。另外,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社团骨干规范管理、组织策划、研讨交流、沟通协调等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培训,促进社团的规范化、持续化发展。
3.导师选聘“双师型”,践行教学文化
专业社团持续、有效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学校授予社团自主聘任导师的权利,在报学校团委备案后颁发聘书,同时根据社团考评结果对导师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经济激励。比如模型俱乐部因为涉及的专业面宽,聘任了三位专业教师和一位企业技师组成导师顾问团。聘任企业导师不仅能弥补教师某些专业短板,更能为社团活动注入企业文化活力,起到职业素养的示范效应。导师顾问团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教学文化的理念,参照六级教学法的做法,指导俱乐部工作团队做好“任务准备、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决策、组织实施、过程评价、结果反馈”的自主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师工作的重点是在项目设计时给予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对机床、锯床等危险性操作进行监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答疑和指导,形成学生知识延伸的“第二课堂”。
4.任务来源“三导向”,激发社团活力
(1)需求导向
本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的原则,专业社团的同学结合专业所学和能力特长,在校内外活动组织、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信息技术社承接了学校办公电脑和机房的日常维修、维护,学校重大活动的摄影、摄像和视频宣传片制作;还以社团配置的硬件设备架构了专属云服务平台,为教师信息化办公带来了跨时空的云存储、云分享、云备份、云同步等便捷服务,也使社团成员自身的单机维护、网络组建、软件应用等知识和技能不断强化。 (2)兴趣导向
如电子科技社的学生看到会展中心的摇杆式双轮平衡车后,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和热衷,在学校经费支持下购买了一台平衡车进行拆装。在对平衡车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运作原理进行深入透彻的拆装和研究后,他们又走上了一条自行研制改装之路。同学们在学校加工中心用钢材制作车辆框架,采购电机和电池等组件,制作了平衡车的核心部件控制电路,组装出一台平衡车,又运用专业所学创新了车辆控制方式,将原有摇杆控制方式改为iPad、手机遥控,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期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甚至已与高职学生相当。
(3)项目导向
如在学校承办的职业体验活动绿色能源项目中,基于社团的设备和人员优势,模型俱乐部通过激光雕刻的形式,不仅承担了该项目所有拼装材料的定制,同时,还安排了成员向参与体验活动的中小学生讲解了激光雕刻机工作原理和城市模型的构建思路,使体验项目更具知识性和教育性。项目的实施也让模型俱乐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5.运行评价“三维度”,促进社团发展
总结反馈学生参与专业社团的建议和表现,评估表彰社团运行成效和特色,考核激励导师在指导社团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等“三维度”、差异化评价是保证专业社团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措施。学校从不同维度评价社团规范化运行、特色亮点和受欢迎程度,从社团内部自主评价成员参与度和积极性,从社团日常管理和成效评价导师的表现,分别作为优秀社团、社团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指导教师的评价依据,每年开展社团评价和优秀表彰活动,对优秀社团通过表彰会、宣传栏进行集中展示,激發社团成员投入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促进社团持续发展。
三、专业社团运行和发展的支持和保障
1.思想保障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倡导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具备一专多能。学校以尊重学生兴趣发展为基础,出台政策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特长,自主选择参加至少一项社团活动,通过开展自主管理,实现技能和素养的同步发展。
2.制度保障
学校应制定和完善社团管理章程、社团评优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办法等,制定相应的社团导师激励办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社团建设管理体系,促进专业社团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
3.资源保障
学校应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明确团委作为专业社团的日常管理部门,专业系部作为运行支撑部门,给予社团活动全面指导。同时,学校为专业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员、场地、设备和资金的保障,从而促进社团健康、持续地发展。
四、专业社团“33233”模式的特征和要点
(1)以专业社团模式开辟高效“第二课堂”
专业社团的成立是结合学校现有专业背景,充分利用专业相关基础、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学生基于兴趣出发,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寻求学习,老师根据“3导向”原则开发项目,并给予适时指导,形成了专业学校的高效率“第二课堂”。同时,相对于各类职业技能带赛的选拔和集训而言,学生专业社团面向广大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不设门槛,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又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2)以“制度+骨干+品牌”实现紧密型社团管理
基于社团成立的“3原则”和社团考核的“3维度”,学校进一步健全了社团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加强了考核,培养了骨干,树立了品牌,学生社团的管理虽然还是自主管理,但是学校在社团成立和发展中始终给予积极引导,社团管理也由松散型变为紧密型,不再是听之任之、自生自灭。
(3)以“自由创想”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社团因为其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行为的自主性,在强化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在参加模型挑战赛的时候,要根据不同项目需求设计不同的机器人造型,并匹配动作编程。模型俱乐部学生融入自然和科技的元素,自行设想了一个由山坡、桥梁、建筑、公路、铁路、空中轨道等共同组成的城市综合体,并将之制作完成。这些过程就是各抒己见、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的过程,也是创意火花不断绽放的过程,从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专业社团推进师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专业社团成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营
学生借助专业社团平台,充分利用专业相关知识、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业余时间拓展学习专业知识,在一个自主探究项目中巩固和拓展了专业知识,强化了职业技能,以社团成员为骨干的学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更易获奖。同时,社团成员还以“小老师”身份参与职业体验活动指导中小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甚至超出高职生。
(2)专业社团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场
专业社团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将学校制造文化、教学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的管理能力、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均有明显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社团学生毕业后更获得企业青睐。
(3)专业社团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专业社团导师在二课堂的教学指导中,通过自主合作式教学、项目开发和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从而加速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