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love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监理单位也随之增多,目前我国已经有上万家监理公司,受监理的项目约占到70%左右,工程监理工作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建筑监理;工作现状;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B8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05-01
  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学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即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不需要进行分析,而能直接领悟。因而它所运用的不是分析思维,而是直觉;它不是一种自觉的能力,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含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像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听课一听就懂,说话和作文都有条理,通顺,畅达,读课文能把作者的语调,语气恰当的表达出来,而语感能力弱的学生,听课听不明白,说话连不成句,作文则病句连篇,读课文不是磕磕巴巴,就是添字漏字,语调语气更谈不到了。这种想在考试中就更明显了。语感强的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题意,而语感弱的学生不是半天看不懂题意,就是错误的理解了题意。总之,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挥,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进步”。因为语感不仅是对语文表层意义的感知,而且是对语文隐含意义的感知。语感能力强的学生能通过直接感知与言语行为主体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感应。
  那么,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第一、语文老师要以课本作为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依据。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指点启发学生运用魔都、朗读、比较、分析等方法领悟课文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所倾注的感情,而不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怎么念,那个词是什么意思,或是这是什么修辞方法,那是什么说明方法等等。语文老师应恰当地运用语文课本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预感能力。
  第二、语文老师要以加强语感实践为突破口。语感实践要听、说、读、写和语感分析五个方面入手。
  (一)听和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要连听,就得有人说或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精心设计说和读,让学生能听出重音、停顿、声调、语序等方面的变化所带来的语义或情感色彩的变化。说话时的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如“今年教师节,我校老师就有十二人受表彰。”这句话,把重音放在“就”字上,意思是“太少了”;把重音放在“十二人”三个字上,意思是“真不少”。说话时停頓的地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在“说”字后面停顿,意思是“你和他两个都得说”;在“他”字后面停顿,意思是“你无论如何都得说”。说话时声调不同,意思也会不同。如“她长得美”这句话,用陈述语气调来说,是赞人貌美;用疑问语调来说,意思就完全变了。
  (二)读和写指的是运用文字的技能技巧。读,主要是朗读。朗读是训练和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会读,而且要读得好,是有语感的表现,而且能使别人产生语感;不会读,是没有语感的表现,也不能使别人产生语感。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义的停顿,语调、语气的处理和词语的感情色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朗读和教师本身的范读,抓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气,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只有准确的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才能使学生真切的领略作者的情感呵挺会作品的意境。听、说、读是手段,最终为写服务。在写作文时,要求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上,边写边读,写完之后再认真读几遍,不顺口的地方再加以修改,指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好懂。
  (三)进行恰当的语感分析。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课后练习之“揣摩?运用”,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能力。
  1、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由于写作是作者的心境不同,有时贬词褒用,也有时褒词贬用,这就要求学生要连上下文加以辨别。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观擦觉……”“狡猾”本是贬义词,在这里贬词褒用,它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2、分析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体恢复词的意义和语气。如:下边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例:“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可”字表示强调,去掉了就表现不出郭全海对农民群众耐心教育、语重心长的特点了。3、分析关联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进而保握住多重复句的层次或句群的层次与中心句。4、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往往具有语言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标点符号不同,语调和语气都会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5、分析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确定意义,有些词不只是义项,或不止一种用法;有的次属于特殊用法,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他们的含义。如“一竿子插到底”中的“到底”表示“尽头、到终点”。“这项改革到底成功了”中的“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以后最终实现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到底还是年轻人干净大!”表示毕竟。6、分析语法现象和语法格式。如一般次序和特殊次序,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等。通过比较它们的语气、语调、语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各种语法现象和语法各项的感受能力。7、分析病句的特点。分析产生病句的原因和修改法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病句的敏感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情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不能把传授语言知识当做语文⑤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要把语文知识当做语文教学的踪迹目的。把语文知识当做深化、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言语的感应、领略的武器,使之服务于预感的培养”。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他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取舍活动的过程。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就创造性思维的结构问题分别提出了它们各自的划分思想。  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7-02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
期刊
: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直觉思维;自信力;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5-02  对学生思维能
期刊
记忆能力在发展人的各种才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是人们对经验反映的心理过程。记忆的方法直接影响着遗忘的过程。但是通过死记硬背来的东西是非常容易忘掉的,而经过理解记忆的知识是能够保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终身不忘。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6-01  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语言类
期刊
学生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疑问,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质疑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巧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3-02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年龄还小,能力较低,只要我们教師真心实意地把他们当作课堂教学
期刊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求知欲;积极性;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4-01  1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措施。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0-01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具备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学好生物学的必备条件,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1要善于激发兴趣,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7-01  开放型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1运用开放题,培养思维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观念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
期刊
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王国的强劲翅膀。在教学中,老师只有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01-01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
期刊
思维活动感性认识设计问题开阔了视野;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02-02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1从具體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