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绿色建筑行业正逐步从政策化推广走向市场化。然而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实际落地阶段,各种风险逐一暴露。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与标准,从多角度对绿色建筑保险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筑行业的绿色金融产品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金融;保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9-116
背景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迈入发展阶段。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银监会等七部门再次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比例要达到70%这一目标。
上述文件为未来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对金融行业参与中国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路线,包括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等绿色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发展[1]。
1绿色保险与绿色建筑保险
绿色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环境风险治理机制。狭义来讲,绿色保险主要关注环境污染、生态治理或者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难等领域的问题,市场上相关的保险产品包括环境责任保险、气候保险、森林火灾险等[2]。但是,广义来讲,绿色保险属于整体的绿色金融范畴,除了狭义的环境问题相关保险,其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还应该持续扩大。凡是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作“绿色保险”。
而建筑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点出口,理所当然地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在建筑行业里推行绿色建筑保险制度,依托于绿色金融政策,将建筑行业与保险行业精准结合起来,推出“绿色建筑保险”,可有效地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发展实践证明,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涉及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新建建筑,又包括既有建筑的性能提升改造等工程类型,因此相关的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关注点也各有不同。根据收集汇总的资料整理得知,目前市场上实际存在的或概念性存在的绿色建筑保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保险
该类保险以能否成功获得约定的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以HM Risk和AIG美亚保险的绿色建筑工程险为例,如未能获得约定的绿色建筑星级,项目的重新认证、再调试、设备标准提升、逾期净租金损失等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赔付。
2)绿色建筑能耗性能保险
该类保险以项目运行时建筑能耗能否达到约定指标要求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如未能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指标要求,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项目节能整改费用,或对能耗超标进行经济补偿。
3)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效保险
该类保险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指数或者能效能否达到约定的指标要求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可适用于应用风力、水力、阳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筑项目,光伏发电能效也可以纳入其中。
4)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贷款保证保险
该保险以绿色项目完成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新建绿色建筑、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园区等多种工程项目的贷款履约能力进行保证。
2绿色建筑的发展催生绿色建筑保险产品
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市场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对于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又与政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2.1 政策因素
从2021年开始,中国进入“十四五规划”,各级政府都应当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作为重要任务。中国发展的绿色转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城镇化率将由59.6%(2018)提高到80%左右(2035)。在这个契机之下,各地方政府都将乐于引入绿色建筑保险机制,确保区域内的新建建筑、改造建筑都能够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在帮助建筑行业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推动低碳城市与社区的构建。
2.2经济因素
人民银行等提出的绿色金融本质是通过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使资本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绿色建筑保险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资本投入的方向,影响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政策。
之前,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的金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的发展没能更好的落实在工程施工和建筑运维阶段。引入绿色建筑保险保障建筑性能符合评价标准相应星级要求作为目标,将提升金融机构对于绿色建筑质量的信任,促使其将资源向绿色建筑的开发、设计、施工等相关企业倾斜。绿色建筑保险在为建设方提供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在“环境保护”与“推动城镇化”之间建立良性循环。
2.3环境因素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坚定选择。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把握城市建筑这一碳排放主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不仅要通过创新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居民改变生活理念和方式。绿色建筑则是一个良好的促进载体,发展绿色建筑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城市居民减少碳排放。如重点要求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非机动车及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发展绿色交通;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效率,采用节能灯具,降低能源消耗等。
2.4 技术需求
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在前期推广和发展阶段,广泛存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评估流程后置的问题。这样的技术路线造成了前一阶段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绿色建筑评价中的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纸上谈兵”的状态。然而,仅仅通過施工图纸就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不再符合现有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与要求,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获得评价的绿色建筑的实际建筑性能达不到绿色要求。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指出,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进行。[3]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建筑真实的性能来评价其是否满足绿色的要求,提升了获得标识的难度,也增加了建设方由于技术层面的失误造成无法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风险,如绿建设计不达标、绿建措施施工不落地、绿色建材采购不合规、绿色运维指标不满足要求等。因此,建设方可以通过购买绿色建筑保险的方式来控制上述风险,以避免更多的资金损失。
3 结束语
国内的绿色建筑正逐渐走向高标准、高水平化,这对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绿色建筑保险,是绿色金融政策的一项重要尝试,也是合理控制绿色建筑实现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重要举措,将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姚家庆,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4.04,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智慧城市、绿色建筑、BIM与可持续设计,职称:LEED AP,助理工程师,户籍:辽宁沈阳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金融;保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9-116
背景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迈入发展阶段。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银监会等七部门再次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比例要达到70%这一目标。
上述文件为未来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对金融行业参与中国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路线,包括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等绿色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发展[1]。
1绿色保险与绿色建筑保险
绿色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环境风险治理机制。狭义来讲,绿色保险主要关注环境污染、生态治理或者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难等领域的问题,市场上相关的保险产品包括环境责任保险、气候保险、森林火灾险等[2]。但是,广义来讲,绿色保险属于整体的绿色金融范畴,除了狭义的环境问题相关保险,其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还应该持续扩大。凡是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作“绿色保险”。
而建筑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点出口,理所当然地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在建筑行业里推行绿色建筑保险制度,依托于绿色金融政策,将建筑行业与保险行业精准结合起来,推出“绿色建筑保险”,可有效地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发展实践证明,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涉及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新建建筑,又包括既有建筑的性能提升改造等工程类型,因此相关的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关注点也各有不同。根据收集汇总的资料整理得知,目前市场上实际存在的或概念性存在的绿色建筑保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保险
该类保险以能否成功获得约定的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以HM Risk和AIG美亚保险的绿色建筑工程险为例,如未能获得约定的绿色建筑星级,项目的重新认证、再调试、设备标准提升、逾期净租金损失等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赔付。
2)绿色建筑能耗性能保险
该类保险以项目运行时建筑能耗能否达到约定指标要求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如未能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指标要求,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项目节能整改费用,或对能耗超标进行经济补偿。
3)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效保险
该类保险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指数或者能效能否达到约定的指标要求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可适用于应用风力、水力、阳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筑项目,光伏发电能效也可以纳入其中。
4)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贷款保证保险
该保险以绿色项目完成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新建绿色建筑、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园区等多种工程项目的贷款履约能力进行保证。
2绿色建筑的发展催生绿色建筑保险产品
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市场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对于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又与政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2.1 政策因素
从2021年开始,中国进入“十四五规划”,各级政府都应当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作为重要任务。中国发展的绿色转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城镇化率将由59.6%(2018)提高到80%左右(2035)。在这个契机之下,各地方政府都将乐于引入绿色建筑保险机制,确保区域内的新建建筑、改造建筑都能够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在帮助建筑行业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推动低碳城市与社区的构建。
2.2经济因素
人民银行等提出的绿色金融本质是通过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使资本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绿色建筑保险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资本投入的方向,影响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政策。
之前,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的金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的发展没能更好的落实在工程施工和建筑运维阶段。引入绿色建筑保险保障建筑性能符合评价标准相应星级要求作为目标,将提升金融机构对于绿色建筑质量的信任,促使其将资源向绿色建筑的开发、设计、施工等相关企业倾斜。绿色建筑保险在为建设方提供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在“环境保护”与“推动城镇化”之间建立良性循环。
2.3环境因素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坚定选择。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把握城市建筑这一碳排放主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不仅要通过创新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居民改变生活理念和方式。绿色建筑则是一个良好的促进载体,发展绿色建筑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城市居民减少碳排放。如重点要求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非机动车及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发展绿色交通;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效率,采用节能灯具,降低能源消耗等。
2.4 技术需求
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在前期推广和发展阶段,广泛存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评估流程后置的问题。这样的技术路线造成了前一阶段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绿色建筑评价中的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纸上谈兵”的状态。然而,仅仅通過施工图纸就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不再符合现有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与要求,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获得评价的绿色建筑的实际建筑性能达不到绿色要求。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指出,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进行。[3]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建筑真实的性能来评价其是否满足绿色的要求,提升了获得标识的难度,也增加了建设方由于技术层面的失误造成无法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风险,如绿建设计不达标、绿建措施施工不落地、绿色建材采购不合规、绿色运维指标不满足要求等。因此,建设方可以通过购买绿色建筑保险的方式来控制上述风险,以避免更多的资金损失。
3 结束语
国内的绿色建筑正逐渐走向高标准、高水平化,这对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绿色建筑保险,是绿色金融政策的一项重要尝试,也是合理控制绿色建筑实现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重要举措,将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姚家庆,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4.04,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智慧城市、绿色建筑、BIM与可持续设计,职称:LEED AP,助理工程师,户籍:辽宁沈阳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