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田鸡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爸是个虽长了岁数,却仍然是童心严重未泯的人。喜欢玩是一回事,尤其是贪吃,真真是出了名的,以致受老爸的影响,一家人的嘴巴都给惯得刁了起来。然而在以前,哪里能有余钱买什么山珍野味?于是,老爸就想了许多奇点子来丰富我家的餐桌。而最奇的,莫过于捉田鸡了。
  夏季是田鸡最多的季节。
  我家所在的小镇上,横竖也就两三条街,徒步绕个大圈也不过几十分钟的事。镇中心以外的地方便是一些农田和大大小小的村落。所以,临近黄昏时,农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叫声几乎可以传遍小镇的每个角落。我们姐弟是怕极了老爸的,可又实在抵不住红烧田鸡的诱惑,所以每当老爸问今晚可去捉田鸡时,我俩都抢着回答,要去!等到吃过晚饭,听到老爸一声令下说,走!我和弟弟就各自拿了工具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
  穿过街尾的小巷,一会儿就到了附近的农田了。此时,蛙叫声不再是远远地隔着街道传来了,而是像一张密密的网,从四面八方将我们裹了起来。我们都被夜,被蛙叫声,被不知名的虫鸣,被偶尔传来的狗吠声镇住了,就连我和弟弟接耳的交谈都显得极其突兀,以致常招来老爸的低喝,似乎这也足以把一切吓走似的。
  窄小的田埂路湿湿滑滑,一不小心便会落到田间的小水渠里,但也只敢轻轻“啊呀”一声,赶紧又爬起来接着走。
  刚刚割过水稻的田边堆了许许多多的草垛子,田鸡最爱躲在草垛子旁边“呱呱”叫唤了。再有便是蕃薯地里,也常有田鸡的踪迹。老爸是个捉蛙高手,可以听声辨位。而且还可以从蛙叫声的强弱来判断它的肥大与否呢!
  老爸拿着手电娴熟地往那些地方扫来扫去,手电内放了三节2号电池,它比一般的手电长了一节,是老爸特意接上去的,光线很强。它除了照明外,更是捉田鸡的必要工具。除了老爸手上的那把,我手上也拿着一把同样的加长的手电筒。等到老爸的手电锁定了一只倒霉的田鸡后,我就得迅速地打亮手中的电筒,及时地与老爸的手电光束重叠到一点。接着,老爸将手电关了搁在地上,轻轻地靠近被光束罩住的田鸡,然后“呼”地一下扑过去。老爸身手可谓敏捷异常,所以很少田鸡能够幸免于难,除非我一不留神将手电光束移位了,这样一来,遭殃的就是我而不是田鸡了。弟弟要是见老爸得手,便拽着个白色布袋快快地跑向前去。白布口袋是由老爸设计,老妈亲手缝制的,袋口边缘处穿着一根绳子,将绳子一松一紧,可以调整袋口的大小。那时弟弟大概七八岁吧,小小的一个人儿,却必须拿捏好袋口既要让老爸装进去刚捉的田鸡,又不能让里面的趁机跑掉,否则跑掉一两只,非被老爸痛骂一顿不可。
  这样跑上一两个小时往往可以捉上十几二十只,也就是说,我和弟弟必须提心吊胆一两个小时,但也就是说,我和弟弟同时可以吃上好几天的红烧田鸡啦!小孩子对不痛快的事都很健忘,否则我们对童年的记忆又怎会净是些美好的呢?
  当然,野生的田鸡(学名虎纹蛙)是国家级二类保护动物。近来,南方有农妇兜售田鸡触犯邢律而不自知——很多人至今只知其味美。时过境迁,不变的只是不褪色的感觉。
其他文献
陈梦婕,女,1982年生于福州。高中时代因记忆力太差而选择理科,后考入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又因过度娱乐脱离正轨,索性转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至今。平日养鸟为乐,二鸟虽非异性,但也相亲相爱,常以此自勉曰:“只求耕耘,不问收获。    蒲松龄的狼    中国人素来讨厌狼,它们从东郭先生的布袋子里爬出,进入祥林嫂的村子,叼走了她的阿毛……这些狼面目狰狞,凶残而且邪恶。相对而言,蒲松龄笔下的狼倒显得有点儿
期刊
选衣服的过程中,一个穿着打扮很清爽的女孩说:“看韩剧时,我特别注意的只是角色的衣饰装束。”随之谈出一番颇有见地的理论来,使得我大大折服。由此,我也感慨“世事洞明皆学问”。  学生生涯里,衣冠不整,不修边幅一直是我的缺点。当然,更大的缺点是我不以为缺点,没有好好用心,自以为是地穿衣把自己搞得对不起观众(说不定影响了市容)。  是的,二十出头才穿第一双皮鞋的我实在不了解穿衣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工作后不
期刊
英雄无语,出生于江南水乡,一个不赚钱的写手,一个典型的射手座女孩,一个用灵魂生活的女子,一个崇拜英雄并为之失落的小人物。在三个城市生活过,从事过两种职业,写作不算。生性懒惰散漫,若要发奋图强,必弄巧成拙。内心目空一切,喜对身外之人之事指手画脚,妄加评论,终不过是眼高手低尔尔。外表驯良温柔,善于伪装,第一眼淑女,第二眼美女,第三眼,劝你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1    我开始衰老、健忘、迟钝、冷漠
期刊
关于作品    黑黑:我看过了你的这几篇小说(《烟》《三故事》等),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你的文字有点冷。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又很大,每一篇和每一篇都有很多不同,有的就像不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比如《烟》和《三故事》就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给我的感觉就是,你的风格好像很不确定,是不是你还在确立和形成自己的风格呢?还是你自己先说说你的这几篇小说吧。  翦翦:我自己觉得,就这几个作品来说,他们有很多不成熟的地
期刊
一剪无情,青丝零落。菱镜中的女子芙蓉如面柳如眉。美目盼兮,眼波流转间,神情却如死灰般冷寂。身后,翩翩王孙公子,温文儒雅。可那又怎样呢,他不过是个银样蜡枪头。我已绝望,我爱的是英雄,哪怕是草莽流落,我仍痴缠。可惜在我身后的男子,他不是。  纵使挽断罗衣,他也留不住我。我把一缕秀发掷落脚边,冷漠的声音在空气里飘散,与君情义如此发,从此相决绝。  窗外吹进来凉风,红烛滴泪,烛火摇摇欲灭。窗外,一丸凉月缀
期刊
张晓晨,女,1983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南京大学2001级中文系,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曾在校报《开拓者》任编辑和记者。并在《江南时报》和《宿迁日报》实习供稿,作品散见于报章杂志。    我住在一条叫浦苑的街上。  这里四季不甚分明。但冬天可以看到很大的雪。街旁有两个湖,一个湖里有簇簇的莲花看上去生机勃勃,另一湖中许多人造的细碎喷泉环着一个音乐台。还有一些小山,终年绿意。  我住在这条街的中央,湖
期刊
柳絮,女,原名杨亚蕾,武汉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研究生。    未婚同居已经太平常了,现在我也比较能接受这个观念,身边的周围的同学朋友恋爱后几乎没有不同居的。在两年前我是根本无法接受这种行为的,跟这个人同居,后来却跟另一个人结婚!因为同居的很多恋人最终分手的也很多。渐渐的,我接受了未婚同居的做法,不再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或许是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结果吧。  读大学二年级时,班里有同学在外面租房子同居,不
期刊
茶之于我,犹如水之于鱼,乃须臾难离之物也。是茶,使我不致在生存的孤寂与琐碎中枯萎;是茶,使我这一生的行程芳香如花,意味深长……  我喝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七八岁的时候。儿时的我,狂野不羁,用大人的话说,是没一刻安宁。只有在清晨陪爷爷吃茶那会儿,我才会乖乖顺顺。爷爷是民间艺人,虽目不识丁,但身怀绝活,且多才多艺,这足以让他在普遍贫穷的年代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天清早,生炉煮水,闲坐品茶,是爷爷起
期刊
翦翦,女,现居贵阳。曾在《山花》、《散文天地》、《文化时报》、《视觉》等报刊发表过作品。     罗桥    好不容易挨到学生放假,学校放寒假的时候。罗桥抱着一叠学生的试卷从传达室门前走过,被看门老头叫住了,罗老师,你的信。老头披着蓝棉袄跑出来把两封信递给他,一封是母亲写来的,一封是家英写来的。  数个月前母亲已经来信催过一次了,罗桥把母亲的信拆开,一路读着慢慢地走回教师宿舍去,他在心里默默地念着
期刊
李晓越,仙游一中高中生。    自从互联网发明的那一刻起,就注定着网络上的两股势力将互相斗争和并存,其一就是黑客。  黑客有标准吗?别以为黑客都是精通技术的高科技人员,没准每天在中心市场上卖咸菜萝卜的小王回家顺便就能将某个网站的主页黑一把;也别以为黑客都是五大三粗横眉立目的爷们儿,说不定昨天炸毁印尼总统电子信箱的就是在隔壁大妈家租房的白领小姐。  有人说黑客是数字化时代的恐怖分子,有人说黑客是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