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梦婕,女,1982年生于福州。高中时代因记忆力太差而选择理科,后考入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又因过度娱乐脱离正轨,索性转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至今。平日养鸟为乐,二鸟虽非异性,但也相亲相爱,常以此自勉曰:“只求耕耘,不问收获。
蒲松龄的狼
中国人素来讨厌狼,它们从东郭先生的布袋子里爬出,进入祥林嫂的村子,叼走了她的阿毛……这些狼面目狰狞,凶残而且邪恶。相对而言,蒲松龄笔下的狼倒显得有点儿憨了。中学课本里早已见识过那条假寐诱敌而反为人所毙的狼,每次想起它“目似瞑”还“意暇甚”,便不禁捧腹。其实蒲松龄还有一条狼要比这离奇有趣多了:一个暮行屠户为躲避狼的袭击藏进了一间茅草房,紧接着草丛中便探入了犀利的狼爪,就在这一霎那,屠户抓住了它,用手里不盈一寸的小刀割破爪皮,像吹气球一样对狼吹气,直至不得动弹,方缚以带。出去一看,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你想想,一只挺健康的狼居然被人从脚掌挖了个窟窿,硬是往里吹气给活活吹死了,真不知道是人太聪明还是狼太笨了。这样的奇谈恐怕也只有他蒲老先生才写的出来。看蒲松龄写狼总是让人信心倍增,精神倍增,正所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我吹口气就能送你上西天哩。
杰克·伦敦的狼
杰克·伦敦以写狼著称,他的成名作《热爱生命》写的就是面对死亡,人与狼之间赤裸裸的抗争。当一个赤手空拳的人咬住狼的喉咙,以狼惯用的杀人姿势杀死狼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在上帝面前自己与狼之间惊人的相似。
杰克·伦敦的狼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的另一个关于狼的故事里,一匹充满攻击性的野狼,他用自己的和一切祖先的眼睛看到了人——这些眼睛曾经一代一代地在黑暗中环顾过无数的冬季营火,曾经一代一代地在密林深处,隔着安全的距离窥视这种奇怪的君临一切的两腿动物。许多世纪的斗争所遗传下来的先天符咒让它在恐惧的麻痹中趴了下来,并且追随火和人类的方向从遥远的荒原来到了梦幻之都旧金山,后又被带到美国乡村的一个大庄园里。它变得十分有教养,它可以在鸡巢里毫无知觉地睡上一个下午,甚至可以还和它的老对头牧羊犬生下一窝的小崽。也许当它走到人类的火堆旁取暖的那一刻起,那来自旷野的呼唤就已在慢慢地离它远去。
这是杰克·伦敦的狼,符合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相信上帝的力量,相信上帝的仁慈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泯灭与生俱来的野性。美国人保护动物,所以他们只好靠打打仗来聊以宣泄。
贾平凹的狼
中国人很久没仗打了,中国人打狼,无休止地打,于是贾平凹又怀念起狼来了。较之他的怀念,他笔下的猎人傅山的感情则要强烈许多。傅山甚至连长得都快和狼神似了。前边提到过中国人讨厌狼,所以在中国的文本里,狼永远没有唱主角的时候,就算有,也得等它们历经磨难修炼成精化身为人,方才有机会于人共舞。贾平凹让狼上了台面,他的狼便充满了魔幻色彩,尤其是那条即将被打死的狼。它的死亡之舞让贾平凹的想像力于此发挥到了极致:狼迎着傅山的枪口像人一般地立起,头颅高昂,口里发着咻咻声。它用后腿行走的时候,样子如芭蕾步法,让人想起蹩脚电影中那些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就义——突然一声枪响,狼的脑盖飞了起来,一股脑浆向空中冲了一下又落了下去,只剩下半个脑袋的狼便静静地立在那里——在中国人的笔下,狼的死法就像中国菜的做法一样地丰富多彩。
常说会水的最后死在水里,登山的最后死在山上,而猎人想把坟埋进狼肚子里。猎人对狼的怀念就像狼对荒原的怀念,用文人文绉绉的话说,就是对狩猎所迸发出的原始生命力的怀念。狼之于人,是早已模糊了的来自旷野的呼唤。傅山又打死了最后几条狼中的一只,他说:“打猎是可以让人疯狂的。”猎人喜欢打猎就像孩子喜欢枪一样,是一种原始的感情。傅山从一个捕狼队长变成了制定禁狼条例的主要参与人,他觉得自己滑稽可笑,很可耻。狼吃不了人可以吃兔子,猎人不打狼也可以打野鸡,可是傅山说:“打野鸡也叫猎人?”傅山怀念狼。
人从还没打树上下来的时候就开始和狼打交道了。人对于狼的感情随着两者的强弱消长而起起落落,人怕狼,恨狼,打狼,现在又开始怀念狼。套用贾平凹的话收尾:“人见了狼是不能不打的,这就是人。但人又不能没有了狼,这就又是人。往后的日子里,要活着,活着下去,我们只有心里有狼了。”
蒲松龄的狼
中国人素来讨厌狼,它们从东郭先生的布袋子里爬出,进入祥林嫂的村子,叼走了她的阿毛……这些狼面目狰狞,凶残而且邪恶。相对而言,蒲松龄笔下的狼倒显得有点儿憨了。中学课本里早已见识过那条假寐诱敌而反为人所毙的狼,每次想起它“目似瞑”还“意暇甚”,便不禁捧腹。其实蒲松龄还有一条狼要比这离奇有趣多了:一个暮行屠户为躲避狼的袭击藏进了一间茅草房,紧接着草丛中便探入了犀利的狼爪,就在这一霎那,屠户抓住了它,用手里不盈一寸的小刀割破爪皮,像吹气球一样对狼吹气,直至不得动弹,方缚以带。出去一看,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你想想,一只挺健康的狼居然被人从脚掌挖了个窟窿,硬是往里吹气给活活吹死了,真不知道是人太聪明还是狼太笨了。这样的奇谈恐怕也只有他蒲老先生才写的出来。看蒲松龄写狼总是让人信心倍增,精神倍增,正所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我吹口气就能送你上西天哩。
杰克·伦敦的狼
杰克·伦敦以写狼著称,他的成名作《热爱生命》写的就是面对死亡,人与狼之间赤裸裸的抗争。当一个赤手空拳的人咬住狼的喉咙,以狼惯用的杀人姿势杀死狼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在上帝面前自己与狼之间惊人的相似。
杰克·伦敦的狼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的另一个关于狼的故事里,一匹充满攻击性的野狼,他用自己的和一切祖先的眼睛看到了人——这些眼睛曾经一代一代地在黑暗中环顾过无数的冬季营火,曾经一代一代地在密林深处,隔着安全的距离窥视这种奇怪的君临一切的两腿动物。许多世纪的斗争所遗传下来的先天符咒让它在恐惧的麻痹中趴了下来,并且追随火和人类的方向从遥远的荒原来到了梦幻之都旧金山,后又被带到美国乡村的一个大庄园里。它变得十分有教养,它可以在鸡巢里毫无知觉地睡上一个下午,甚至可以还和它的老对头牧羊犬生下一窝的小崽。也许当它走到人类的火堆旁取暖的那一刻起,那来自旷野的呼唤就已在慢慢地离它远去。
这是杰克·伦敦的狼,符合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相信上帝的力量,相信上帝的仁慈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泯灭与生俱来的野性。美国人保护动物,所以他们只好靠打打仗来聊以宣泄。
贾平凹的狼
中国人很久没仗打了,中国人打狼,无休止地打,于是贾平凹又怀念起狼来了。较之他的怀念,他笔下的猎人傅山的感情则要强烈许多。傅山甚至连长得都快和狼神似了。前边提到过中国人讨厌狼,所以在中国的文本里,狼永远没有唱主角的时候,就算有,也得等它们历经磨难修炼成精化身为人,方才有机会于人共舞。贾平凹让狼上了台面,他的狼便充满了魔幻色彩,尤其是那条即将被打死的狼。它的死亡之舞让贾平凹的想像力于此发挥到了极致:狼迎着傅山的枪口像人一般地立起,头颅高昂,口里发着咻咻声。它用后腿行走的时候,样子如芭蕾步法,让人想起蹩脚电影中那些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就义——突然一声枪响,狼的脑盖飞了起来,一股脑浆向空中冲了一下又落了下去,只剩下半个脑袋的狼便静静地立在那里——在中国人的笔下,狼的死法就像中国菜的做法一样地丰富多彩。
常说会水的最后死在水里,登山的最后死在山上,而猎人想把坟埋进狼肚子里。猎人对狼的怀念就像狼对荒原的怀念,用文人文绉绉的话说,就是对狩猎所迸发出的原始生命力的怀念。狼之于人,是早已模糊了的来自旷野的呼唤。傅山又打死了最后几条狼中的一只,他说:“打猎是可以让人疯狂的。”猎人喜欢打猎就像孩子喜欢枪一样,是一种原始的感情。傅山从一个捕狼队长变成了制定禁狼条例的主要参与人,他觉得自己滑稽可笑,很可耻。狼吃不了人可以吃兔子,猎人不打狼也可以打野鸡,可是傅山说:“打野鸡也叫猎人?”傅山怀念狼。
人从还没打树上下来的时候就开始和狼打交道了。人对于狼的感情随着两者的强弱消长而起起落落,人怕狼,恨狼,打狼,现在又开始怀念狼。套用贾平凹的话收尾:“人见了狼是不能不打的,这就是人。但人又不能没有了狼,这就又是人。往后的日子里,要活着,活着下去,我们只有心里有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