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从远古走来的爱情……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指导学生带着探究的意识学习《邶风·静女》这首诗,让学生领略作品所凸显的艺术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邶风·静女》 语文学习 艺术魅力
  
  《静女》是《诗经·邶风》中一篇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几千年来,不知羡煞了多少痴男怨女。作者所着意描绘的“约会”场景,可谓情趣横生,柔情万种;作者所间接刻画的“静女”形象,也是栩栩如生,妩媚无比。如此活灵活现、真实感人的爱情,怎不令人痴痴神往,令人唏嘘再三。
  问题是,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大多还没有成人,正处于情感飘忽的“危险期”,如果在教学中过度渲染、铺张《邶风·静女》的爱情,就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误导。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这一段纯朴而热烈的爱情之外,着重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让学生去领略作品所凸显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跟学生约定,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然后各自提出若干个“问题”。把所有同学的问题收集起来之后,再组织若干个学习小组组长展开讨论,最后确定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实践证明,因为这些问题探究的意味比较浓,所以在课堂讨论中,引发了学生思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静女”,文中的解释是“文雅的姑娘”,这种解释是不是值得商榷?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现成的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发散了,议论都颇有见地。
  “文雅的姑娘,面对约会应该很羞涩、很矜持才对,可是她却主动提出约会,主动送给对方定情物,在约会的过程中还捉起了迷藏,一点都不娴雅。”
  “对啊,从课文中静女的表现来看,她应该是一个开朗、调皮、热情、大方的姑娘。”
  “我认为‘静女’应该是姑娘的名字,就像我们潮汕对美丽姑娘称为‘雅妹’一样。你看,其中的‘我’,口口声声‘静女’怎么样怎么样,这还不是在乎她的名字吗?”
  “也可以是她的昵称,也可以是她的小名,反正不能作两个字来解释,应该是一个专有名词。”
  学生的分析还是“有道有理”的。我在叹服学生思维活跃、创意十足的同时,亮出了《诗经》研究权威的观点:
  程俊英在他编写的《诗经译注》中对“静女其姝”一句作了这样的注解:“‘静’,‘靖’的假借字,善。……‘静女’亦当读‘靖女’,谓‘善女’。”“静女其姝”,程先生翻译为“善良的姑娘真美丽”,“静女”也没有作“文雅的姑娘”解释。
  对于程先生的说法,学生颇有微词。有学生认为:“程先生是从训诂的角度来理解‘静女’,只是换了一种说法,与课文的解释没有多大的差异。一个性格憨厚的少年,连如何应对‘静女’的调皮躲藏都‘搔首踟蹰’,怎么会说出‘善良的姑娘真美丽’如此肉麻的活呢?所以,程先生的解释也是不符合具体的对话情境的。”
  那么,“静女”应该作何解释呢?我也说不出一个定论,因为“公”也有理,“婆”也有理。我对学生说:“对于学术的争论,要注重事实和根据,随着大家知识水平的提高,我相信,以后在我们同学中间,一定会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可信的结论。现在就暂且存疑吧。”
  问题二:“城隅”,文中的解释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究竟哪一个相对合理呢,请作出思考。
  这个探究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入作品的“情境”,体味作品的情趣。下面是学生的一些观点。
  “在城上的角楼约会,与静女热情、大方的性格相吻合,她才不顾及角楼上人多人少呢!因为她认为两个人相爱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不能让人知道呢,要多在阴暗的角落里。”
  “是啊,现在不是有一些青年人把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爱情当做一种时尚吗?也许当时也时髦这样吧。”
  “如果是我,我才不会选择一个热闹的地方约会呢。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的约会还有什么情调,还有什么诗意。”
  “我也认为,约会是两个人的事,选择城边的角落更加合理,那里比较幽静,适合两个人互吐衷情。想一想,那样的情景才叫做美。”
  我想,学生对于“约会”可能多数还没有直接的经验,可是能够做出这样的思考已经很不错了,我也不想再做过多的渲染,因为一渲染,可能就要偏题了,所以我做了这样的总结:
  “同学们的发言都有合情合理的地方,说明大家还是有一定的思考力的。我本人还是偏重在‘城边的角落’,因为爱情是神圣的,也是纯洁的,美好的爱情是拿来感受的,不是拿来展示的。任何爱情都有它的自私性和隐私性,在公共场合袒露的爱情没有美感。当然,你们还是中学生,你们还不懂爱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你们会懂,可现在你们的任务是努力读书,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你们学业、事业有成的时候,美好的爱情要向你走来,你挡都挡不住。大家说,是吗?”
  我还是说多了,但我很想让学生明白,不要过早地涉及“爱情”。中学生“早恋”的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应当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在适当的时间,我还会跟他们专门说说“爱情”。
  问题三:“静女”这个形象,在大家的心里肯定很美、很美,但美到什么程度呢?课文中只是用“其娈”、“其姝”来描述,显得非常的苍白、非常的无力。究竟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静女”的美丽的呢?
  这个问题难不倒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回答出“侧面描写”。设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感知,同时提高分析能力。我问学生:“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关于侧面描写的例子?”学生稍作思考,然后纷纷发言。
  “《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就是用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的美,通过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的‘反应’来表现,可谓深入人心。”
  “金庸的《鹿鼎记》中写韦小宝见到陈圆圆,‘张大了口竟然合不拢来,霎时间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陈圆圆一笑请他坐,他‘茫然失措,双膝一软,跌坐入椅,手中茶水溅出,衣襟上登时湿了一大片’。如此一写,陈圆圆的容貌的非凡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我真的感叹学生有如此的阅读视野,我相信,如果让他们说,他们还会说出很多。我及时刹住,问:“那么,课文是如何写‘静女’的美的呢?”学生七嘴八舌,在编定的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推荐一位同学发言。
  “能够让一个少年‘搔首踟蹰’的女孩,或者有一个好的容颜,或者有一个好的性格,两个字,就是‘可爱’。这是通过少年的行为来表现‘静女’的可爱。”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少年的眼里,‘静女’的美已经被放大。‘静女’送给他的‘彤管’,本来只是乐器,可在少年的手里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爱屋及乌’。写‘彤管’的美丽,实写‘静女’的美丽。”
  “一根‘荑草’,很平常,可因为是‘美人之贻’,也变得美不胜言。也是以‘荑草’写‘静女’。”
  学生还说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可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我还是要说几句:
  “侧面描写往往能够激活读者的想象力,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自我的创造中补充和完善正面描写的不足,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节探究课,基本实现了我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在讨论中增长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的方法。相信学生如果能够带着探究的意识去读书,就一定能够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生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学习过,感觉好新奇,感觉好喜欢。”有学生这句话,我心足矣。
  
  附:《静女》原文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以 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 新) 收录的1979—2010年间《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中的“辅导员”专题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9篇相关主题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对象、理论依据。《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中辅导员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对大学辅导员问题的研究情况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大学辅导员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大学辅导员 《高等教育研究
摘 要: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交流历史超过2000年,日语文字就是受汉语影响产生的。而近年来,日语却逐渐“反哺”汉语,汉语中出现诸多日语词汇。本文谈谈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 日语 汉语 影响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流很深。早在公元239年,邪马台国①女王卑弥呼(ひみこ)就派遣难升米出使当时的曹魏政权,获赐亲魏倭王之金印和铜镜100枚。但是当时日本并没有文字,这段
摘 要: 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专业理想、业务水平偏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教师生存状态艰辛,“双语”教师奇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与实质,提出开展丰富有效的师德教育,多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教育实践策略。  关键词: 《纲要》 云南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目前,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
摘 要: 品格优良、人格高尚的作者能写出好的艺术作品,而格调高雅的好作品也一定出自品格高尚者之手。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探讨了作家的品格修养与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关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格与艺术 作家 作品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的感悟。其中最深的要数对我国文学作品的领悟了,谈到这,源远流长的《诗经》、忧国忧民的杜甫、洒脱俊逸的苏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
摘 要: 作者主要通过对比研究、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高校学生培养实际情况,从企业视角审视以东北大学为例的当今高校本科生培养工作,并从基础教育、拓展素质、价值导向三个主要方面挖掘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以基础教育和专业训练辩证关系、创新与执行能力协调性,以及领导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导向作用等方面为焦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视角 高校本科生培养
摘 要: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心态和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健康成才。本文从学习是快乐的、学生厌学的原因及改变学生厌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力求使学生快乐学习和主动学习。  关键词: 快乐学习 厌学 策略  学习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事。通过学习,我们建立和谐世界关系;培养在这个世界里实现种种报负的能力;形成人类和谐共处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作为不可替代的存在,证
摘 要: 三国时期扬州的州治经历从寿春—曲阿—寿春—合肥—寿春的曲折迁移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曹魏与孙吴间政治、军事力量的不断角逐,特别是州治向合肥与寿春的迁移更反映出魏吴间军事实力的较量和地缘政治的考衡。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扬州州治 合肥 寿春    一、魏吴分控下的扬州  扬州,“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①故称扬州。《尚书·禹贡》称:“淮、海惟扬州,北据淮、南
摘 要: 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美感,从语言到修辞,从质朴到恬淡,田园诗流露出了一种意境悠远的美。作为田园诗歌的著名代表,陶渊明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创作的诗歌恬淡醇美、本色自然,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主要对从陶渊明诗歌中所绽放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魅力作重点论述。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 艺术风格 艺术意境    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
摘 要: 本文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段故事为引,分析了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典故的巧妙融会,并以此为例,指出当前文学创作、文学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缺失,以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注意。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国古典文化 巧妙融会    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可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而正如胡适在《中国文艺复兴》所说,它们大致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死了的文学”,一类
摘 要: 受传统形式主义语言观影响,隐喻局限于比喻的一种,这一观点反映在英语教学大纲或教学实践中,更倾向于将其归入修辞学,因而并没有将其视为一项教学内容来认真考虑。Rosch革命性的范畴化理论和Lakoff 体验哲学挑战了传统客观主义理论,为人类认知思维提出了全新的诠释。作者认为,隐喻性思维通过身体经验的映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中的抽象概念,而范畴机制能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心智过程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