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以来,其中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本文从医疗纠纷的含义及特点着手,对举证责任及其法律特征、举证责任倒置及医患双方的责任分配等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正确认识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
【关键词】医疗纠纷;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
一、 医疗纠纷概述
医疗纠纷特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行为及其后果和原因产生异议时所引发的纠纷。医疗纠份有其自身的特点:
1,医疗纠纷特指发生在医患双方间的纠纷。这里的"医方"主要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患方"不仅指患有某种疾病、伤痛或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包括并未患病或受伤,只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健康检查、免疫接种及其他特殊服务(如美容、接受绝育手术等)的就诊人员。
2,医疗纠纷的客体为生命权或健康权。在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的分歧总是围绕着在医疗活动中患者的人身健康是否受到医疗行为的损害,以及这种损害是否是合理、合法展开的。也就是说,医疗纠纷是围绕该医疗行为是否实施了错误的诊断、治疗和操作等医疗行为,并且该错误的医疗行为直接导致患者出现了不良后果。
3,引起医疗纠纷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医疗行为。也就是说,引起纠纷的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康复、预防保健及其他应就诊人的要求所采用的医学方法而实施的针对就诊人的人身健康的特殊服务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
二、 举证责任及其法律特征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用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应包含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主观的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为当事人的义务,二是指客观上的举证责任,即实质上的结果责任,由不能举证的当事人承担诉讼上的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的法律特征;
第一, 举证责任既是当事人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所承担的一种不利诉讼结果的风险,也是法院在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一种裁判规范。对当事人而言,待证明事实真伪不明,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结果的风险,或称之为负担。
第二, 举证责任是法律抽象加以规定的责任规范,不会因为具体诉讼的不同或当事人的态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证明责任的分配或承担在诉讼发生之前就存在于法律之中,只是在案件的审理中,出现了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它的作用才表现出来。因此,证明责任是法律预置的规则;
第三, 证明责任只有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才适用。案件事实能够被证实或被证实的不能依据证明责任进行裁判。
三、 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的适用
首先,医院与患者之间发生的侵权纠纷并不都适用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仅适用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纠纷,假如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不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则不适用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应该按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分配原则。
其次,即使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院的举证责任也不是完全的"倒置",司法解释规定的只是部分举证责任倒置,患者也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即对侵害事实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第一、患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患者应当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负有初步的举证责任。即原告首先应当证实其与医疗机构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接受过被告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第二、举证责任是可以转移的。假如患者对损害赔偿请求权成立的证实达到了表见真实的程度,证实责任就向医疗机构转移。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证据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即医疗机构应当证实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这是合情合理的。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确定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是有依据的。首先,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原理,举证责任公平分配应考虑举证的可能性,这是由证据距当事人距离的远近决定的。由于医疗过程的高技术性和信息的不公开性,作为患者的原告距离证据的来源较远,取的证据的可能性甚微,假如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作为原告的患者一方几乎注定要败诉。相反,作为被告的医院,把握着各种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可以从多方面来证实自己没有过错,要拿出相应的证据并不能,因此由医院对过错事实承担举证的责任,更有利于查清事实,符合举证责任的实质分配要件。这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而言并没有明显加重其负担,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过渡的担心。
不可否认,医疗行为必然伴随着风险,《规定》的实施增加了医院的赔偿责任,医疗侵权赔偿的风险需要由分散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医疗事故的善后处理主要依靠医疗保险制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于2000年推出了医疗责任险,并已与许多医疗单位签订了保险合同,部分的分担了医疗单位的医疗责任风险。面对这种良好局面,医院不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话,把精力放到完善医院治理和医疗质量的监控上,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以患者为本,堵住医院治理上的漏洞;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医疗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健康发展,实现患者与医院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 王喜军、杨秀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例说》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
「4」 金大鹏:《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赔偿》 北京出版社2004版
「5」 史会明:《医疗事故索赔指南》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版。
【关键词】医疗纠纷;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
一、 医疗纠纷概述
医疗纠纷特指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行为及其后果和原因产生异议时所引发的纠纷。医疗纠份有其自身的特点:
1,医疗纠纷特指发生在医患双方间的纠纷。这里的"医方"主要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患方"不仅指患有某种疾病、伤痛或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包括并未患病或受伤,只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健康检查、免疫接种及其他特殊服务(如美容、接受绝育手术等)的就诊人员。
2,医疗纠纷的客体为生命权或健康权。在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的分歧总是围绕着在医疗活动中患者的人身健康是否受到医疗行为的损害,以及这种损害是否是合理、合法展开的。也就是说,医疗纠纷是围绕该医疗行为是否实施了错误的诊断、治疗和操作等医疗行为,并且该错误的医疗行为直接导致患者出现了不良后果。
3,引起医疗纠纷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医疗行为。也就是说,引起纠纷的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康复、预防保健及其他应就诊人的要求所采用的医学方法而实施的针对就诊人的人身健康的特殊服务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
二、 举证责任及其法律特征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用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应包含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主观的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为当事人的义务,二是指客观上的举证责任,即实质上的结果责任,由不能举证的当事人承担诉讼上的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的法律特征;
第一, 举证责任既是当事人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所承担的一种不利诉讼结果的风险,也是法院在事实真伪不明时的一种裁判规范。对当事人而言,待证明事实真伪不明,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结果的风险,或称之为负担。
第二, 举证责任是法律抽象加以规定的责任规范,不会因为具体诉讼的不同或当事人的态度不同而发生变化。证明责任的分配或承担在诉讼发生之前就存在于法律之中,只是在案件的审理中,出现了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它的作用才表现出来。因此,证明责任是法律预置的规则;
第三, 证明责任只有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才适用。案件事实能够被证实或被证实的不能依据证明责任进行裁判。
三、 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的适用
首先,医院与患者之间发生的侵权纠纷并不都适用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仅适用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纠纷,假如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不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则不适用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应该按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分配原则。
其次,即使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院的举证责任也不是完全的"倒置",司法解释规定的只是部分举证责任倒置,患者也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即对侵害事实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第一、患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患者应当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负有初步的举证责任。即原告首先应当证实其与医疗机构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接受过被告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第二、举证责任是可以转移的。假如患者对损害赔偿请求权成立的证实达到了表见真实的程度,证实责任就向医疗机构转移。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证据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即医疗机构应当证实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这是合情合理的。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确定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是有依据的。首先,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原理,举证责任公平分配应考虑举证的可能性,这是由证据距当事人距离的远近决定的。由于医疗过程的高技术性和信息的不公开性,作为患者的原告距离证据的来源较远,取的证据的可能性甚微,假如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作为原告的患者一方几乎注定要败诉。相反,作为被告的医院,把握着各种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可以从多方面来证实自己没有过错,要拿出相应的证据并不能,因此由医院对过错事实承担举证的责任,更有利于查清事实,符合举证责任的实质分配要件。这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而言并没有明显加重其负担,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过渡的担心。
不可否认,医疗行为必然伴随着风险,《规定》的实施增加了医院的赔偿责任,医疗侵权赔偿的风险需要由分散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医疗事故的善后处理主要依靠医疗保险制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于2000年推出了医疗责任险,并已与许多医疗单位签订了保险合同,部分的分担了医疗单位的医疗责任风险。面对这种良好局面,医院不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话,把精力放到完善医院治理和医疗质量的监控上,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以患者为本,堵住医院治理上的漏洞;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医疗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健康发展,实现患者与医院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 王喜军、杨秀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例说》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
「4」 金大鹏:《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赔偿》 北京出版社2004版
「5」 史会明:《医疗事故索赔指南》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