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歌曲创作中旋律的发展手法,其中以对比类发展手法为视角,简要概述了歌曲创作中对比因素的内涵及意义,明确了歌曲写作中的各种对比手法及对比因素在歌曲中的体现。怎样将对比因素作为重要的歌曲写作手法并体现在歌曲中,正是本文要着力予以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音乐创作 歌曲写作 对比因素
一、歌曲创作中旋律的发展手法
歌曲创作中旋律发展的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重复类发展手法、展开类发展手法和对比类发展手法。其中对比类发展手法包括主题对比、音调对比、乐句的强弱起对比、节奏节拍对比、调式调性对比、速度力度对比、音区音色对比、体裁题材对比、演唱法对比和情绪对比等等。
二、歌曲创作中对比因素
1.速度对比
速度对比是指在同一首歌曲中运用不同的速度,使歌曲在速度上形成鲜明的音乐情绪。段落内部,一般在速度上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段落之间的速度对比,往往采用新的节拍形式,还与新的节奏、音调等相结合,从而在速度上,前后乐段产生对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第一部分采用4∕4节拍形式,节奏宽广、自由,速度较慢;第二部分采用了2∕4节拍形式,节奏紧凑、规整,速度较快。虽然前后的速度反差很大,但从歌曲整体角度考虑,前后还是比较统一的。
歌曲《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运用了速度对比的手法,使前后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该歌曲是一个以分节歌形式写成的单二部曲式的歌曲。该歌曲的第一部分(A)采用了4∕4节拍形式,节奏舒展,情绪优美,速度适中;由一小节的2∕4节拍形式过渡到4∕4节拍形式,虽然这里是4∕4节拍形式,但节奏紧凑、规整,具有进行曲的步伐特征,营造出壮烈、豪迈的情绪,速度较前面稍快一些。
2.力度对比
力度对比是指在同一首歌曲中,运用不同的力度,使歌曲在力度上,音乐表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运用了力度对比的手法,使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力度对比较为丰富、微妙,它的演唱力度与歌词相吻合,使音乐情绪在整体上得到了统一。歌曲刚开始,力度由p—mp—p,形成了一个“山峰状”的力度线,使音乐犹如流水,时而喘急,时而平静。歌曲结束时,由rit—dim配合歌词“轻轻地”,仿佛你的眼前一支玫瑰轻轻地扔下来的场景。最后在ppp的力度下,落音结束在中音上,似有意犹未尽之感。
3.音区对比
音区对比是指运用不同的音区,使其与主题形成对比的手法。
音区对比手法的运用,常与其他的对比手法相结合。前述的几个例子大多伴随有音区的对比,如前面提到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第二部分的对比主要由调式的不同造成,但与此同时,音区也相应的降低了,使之与前面的音区运用形成对比。如《海上女民兵》两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运用不同的节奏、节拍形成,同时也可看出,第一部分的旋律大起大伏,音域很宽,占了高、中、低三个音区,而第二部分则与节奏的改变相结合,将旋律音局限于中、低两个音区。
歌曲《那就是我》(晓光词、谷建芬曲)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由使用不同的音区而产生。第一部分(A)的音乐是叙述性的,旋律在中、低音区活动;而到了第二部分(B),一开始旋律即以八度大跳进入并保持在高音区,用第一部分的音调和节奏予以展开,伴随着力度的加强,速度的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充分地抒发了“我”对故乡、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也把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着眼于音区的运用上,只不过它与上例相反,把对比段落的旋律安排在中、低音区,这是由音乐内容即歌词决定的。第一部分是对党的的歌颂,明亮的旋律在中、高音区活动;第二部分头一段落是回忆旧社会的苦难,即将旋律安排在中、低音区,而当转入第二个段落“闹革命”时,旋律的活动范围又恢复至中、高音区。与使用不同的音区产生对比的同时,不同的音调、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演唱法等因素,都在不同部分音乐的对比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4.音色对比
音色对比是指演唱者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采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唱腔,而形成的一种对比手法。
运用不同的唱腔作为对比手法,如秦腔。“秦腔音乐的声腔一般分为欢音腔和哭音腔两种。欢音腔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适于表现喜悦、轻快、欢腾的场面;哭音腔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适于表现悲伤、凄凉等感情。”
歌曲《军营飞来一只百灵》是音色对比很好的例证。第一部分(A)旋律流畅,优美动听,情绪平淡、自然;第二部分(B)旋律以上行音阶式进行,情绪明亮、高亢,花腔部分的几个音符犹如天籁之音。在演唱时,前后的音色形成了较大的差别,但在音乐情绪上却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音乐表现中,歌曲的情感表达是感性的,但这种感性的情感表达要有理性的作曲技术作支撑;也就是说,过硬的作曲技术和歌曲写作技巧是为歌曲内容和歌曲情感表达服务的。歌曲写作作为音乐创作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和内涵是殊途同归的。音乐创作的目的——表达感情;音乐发展的动力——对比。熟知歌曲创作中的对比因素,对于歌曲创作是极其重要的,体现在歌曲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杨青.作曲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祁文源著,李锦生增补.中国音乐史[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音乐创作 歌曲写作 对比因素
一、歌曲创作中旋律的发展手法
歌曲创作中旋律发展的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重复类发展手法、展开类发展手法和对比类发展手法。其中对比类发展手法包括主题对比、音调对比、乐句的强弱起对比、节奏节拍对比、调式调性对比、速度力度对比、音区音色对比、体裁题材对比、演唱法对比和情绪对比等等。
二、歌曲创作中对比因素
1.速度对比
速度对比是指在同一首歌曲中运用不同的速度,使歌曲在速度上形成鲜明的音乐情绪。段落内部,一般在速度上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段落之间的速度对比,往往采用新的节拍形式,还与新的节奏、音调等相结合,从而在速度上,前后乐段产生对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第一部分采用4∕4节拍形式,节奏宽广、自由,速度较慢;第二部分采用了2∕4节拍形式,节奏紧凑、规整,速度较快。虽然前后的速度反差很大,但从歌曲整体角度考虑,前后还是比较统一的。
歌曲《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运用了速度对比的手法,使前后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该歌曲是一个以分节歌形式写成的单二部曲式的歌曲。该歌曲的第一部分(A)采用了4∕4节拍形式,节奏舒展,情绪优美,速度适中;由一小节的2∕4节拍形式过渡到4∕4节拍形式,虽然这里是4∕4节拍形式,但节奏紧凑、规整,具有进行曲的步伐特征,营造出壮烈、豪迈的情绪,速度较前面稍快一些。
2.力度对比
力度对比是指在同一首歌曲中,运用不同的力度,使歌曲在力度上,音乐表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运用了力度对比的手法,使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力度对比较为丰富、微妙,它的演唱力度与歌词相吻合,使音乐情绪在整体上得到了统一。歌曲刚开始,力度由p—mp—p,形成了一个“山峰状”的力度线,使音乐犹如流水,时而喘急,时而平静。歌曲结束时,由rit—dim配合歌词“轻轻地”,仿佛你的眼前一支玫瑰轻轻地扔下来的场景。最后在ppp的力度下,落音结束在中音上,似有意犹未尽之感。
3.音区对比
音区对比是指运用不同的音区,使其与主题形成对比的手法。
音区对比手法的运用,常与其他的对比手法相结合。前述的几个例子大多伴随有音区的对比,如前面提到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第二部分的对比主要由调式的不同造成,但与此同时,音区也相应的降低了,使之与前面的音区运用形成对比。如《海上女民兵》两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运用不同的节奏、节拍形成,同时也可看出,第一部分的旋律大起大伏,音域很宽,占了高、中、低三个音区,而第二部分则与节奏的改变相结合,将旋律音局限于中、低两个音区。
歌曲《那就是我》(晓光词、谷建芬曲)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由使用不同的音区而产生。第一部分(A)的音乐是叙述性的,旋律在中、低音区活动;而到了第二部分(B),一开始旋律即以八度大跳进入并保持在高音区,用第一部分的音调和节奏予以展开,伴随着力度的加强,速度的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充分地抒发了“我”对故乡、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也把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着眼于音区的运用上,只不过它与上例相反,把对比段落的旋律安排在中、低音区,这是由音乐内容即歌词决定的。第一部分是对党的的歌颂,明亮的旋律在中、高音区活动;第二部分头一段落是回忆旧社会的苦难,即将旋律安排在中、低音区,而当转入第二个段落“闹革命”时,旋律的活动范围又恢复至中、高音区。与使用不同的音区产生对比的同时,不同的音调、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演唱法等因素,都在不同部分音乐的对比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4.音色对比
音色对比是指演唱者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采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唱腔,而形成的一种对比手法。
运用不同的唱腔作为对比手法,如秦腔。“秦腔音乐的声腔一般分为欢音腔和哭音腔两种。欢音腔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适于表现喜悦、轻快、欢腾的场面;哭音腔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适于表现悲伤、凄凉等感情。”
歌曲《军营飞来一只百灵》是音色对比很好的例证。第一部分(A)旋律流畅,优美动听,情绪平淡、自然;第二部分(B)旋律以上行音阶式进行,情绪明亮、高亢,花腔部分的几个音符犹如天籁之音。在演唱时,前后的音色形成了较大的差别,但在音乐情绪上却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音乐表现中,歌曲的情感表达是感性的,但这种感性的情感表达要有理性的作曲技术作支撑;也就是说,过硬的作曲技术和歌曲写作技巧是为歌曲内容和歌曲情感表达服务的。歌曲写作作为音乐创作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和内涵是殊途同归的。音乐创作的目的——表达感情;音乐发展的动力——对比。熟知歌曲创作中的对比因素,对于歌曲创作是极其重要的,体现在歌曲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杨青.作曲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祁文源著,李锦生增补.中国音乐史[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