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运作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策略:一般而言,我国企业只是在最近20年才开始发展企业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建设MIS系统一般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自身建立一个所谓的“计算机中心”,通过它来给企业本身提供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二是通过外购,由专门MIS提供服务商来帮助发展。而大多数中国企业都走的是第一种路线,然后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在“计算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外购。缺乏整体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在管理和行政方面的复杂性,真正成熟的国外MIS或ERP服务商是不会提供“一揽子”全包的服务,而只是提供某些环节的MIS建设和支持。
2.缺乏总体规划: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多带有任务性和长宫意志性。国企多是建立“计算机中心”,再把某几个部门连起来。通过比较,采用流行的普遍的做法。很多企业要求MIS软件和开法人员尽量按照现有“管理体制”提供信息规划,要求“国情化”、“厂情化”,结果是新瓶装旧酒。
3.缺乏对以客户为核心流程的构建:虽然部分企业已经重视了MIS的构建,但往往只滞留于保存客户资料的基本层面上,还未做到对于客户行为和需求动态数据库的实时分析。在过去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经济体制中,企业购置的硬件,仅仅是将其简单的连接并主要为企业生产和制造服务,而客户被放置次要的位置。
4.缺乏集成性开发模式:在企业中信息传递不畅,例如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配合不默契,制造不能准确反映设计的意图,采购部门不能准确地得知制造部门的需求,生产计划部门不知道制造部门的生产能力,也不能准确得知销售部门的需求,市场部门不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财务部门不能准确地计算生产预算,也不能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造成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的原因是各部门没有达成统一的核心目标,生产部门追求产量最大化,销售部门追求销量最大化,制造部门追求成本最小化,市场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等。但是,这些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各部门的各自为战导致了集成性缺
二、基于顾客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客户为中心的MIS研发与应用模型一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以产品为导向,企业提供产品而后在不同程度上去满足”的应用模型,而要求MIS系统在规划、设计与开发,及至维护和升级,都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为前提
1.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在MIS环境下,产品设计部门必须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不同产品,随后根据所设计的产品进行采购和生产,不仅从产品功能上并且在产品数量上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企业建立客户行为和需求的动态数据库。构建企业与客户间的网络系统,使得生产部门能够掌握客户的库存信息和需求信息,及时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构建企业内部的动态数据库,提供产品和原材料的库存信息,及时调整采购和生产策略。
3.市场部变产品营销为市场(客户)营销。市场部按照客户的需求采取各种策略去营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与此同时,市场部还需进行市场预测,通过收集客户、市场、产品等各种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然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
4.成立售后服务部门。该部门的任务是取得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三、电子商务环境下MIS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简单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基本功能模块·1.电子商务应用业务系统;2.电子商务商业服务系统,3.电子商务安全基础结构;4.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5.电子商务网络硬件基础设施。
企业信息网络的最佳支撑平台应采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体系结构,并采用防火墙技术与Internet连接,建立企业防火墙之内的局域网。网络支撑平台管理不好,网络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就无法保证信息应用平台。现在应将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处理等信息管理工作上来。目前许多系统在基础信息的收集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水平还很低。许多系统只收集与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而对于外部信息,特别是Intemet提供的信息开发和利用得不够。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对于ERP的概念和重要性,许多行业和企业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
1.智能化。在柔性化和集成化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延伸。当前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敏捷、分形等特点的新一代制造系统;2.虚拟化与集约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虚拟产品开发、虚拟制造和虚拟企业等;3.集成化。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发展到过程集成、企业间的集成和网络集成,其中软件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将超过硬件投资。
四、应对策略
我国企业面对商务电子化的大潮,笔者提出通过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来应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挑战。
1.IT的应用从日常的例行工作逐步转变为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企业的一种摆设或日常信息的收集器,它应该参与到企业未来管理和预测中去,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2.从单项的应用转变为综合的,集成的应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对某些部门可有可无的东西,企业需要能够实现跨部门统筹管理的信息系统。
3.应用范围从企业内部转变到企业之间的协作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这条链,将下游、中游和上游企业连成一个整体,加速生产、存储和销售的全过程。
4.基本上不改变管理业务流程,转变为与管理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相结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将促使企业对其管理和业务流程尤其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实行革命性的改革,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大幅度降低成本。
5.把信息网络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人员的培训与其他的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建设上来。一个企业无论使用何种管理信息系统,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硬件的建设固然重要,软件上的投入也不容忽视,它将决定未来的产出。培训员工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其在企业中的顺利推行,也有助于实现企业”自下而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曾凡奇等.基于Intemet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4 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张金城.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章祥荪等.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信息管理系上海 201800)
1.缺乏整体策略:一般而言,我国企业只是在最近20年才开始发展企业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建设MIS系统一般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自身建立一个所谓的“计算机中心”,通过它来给企业本身提供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二是通过外购,由专门MIS提供服务商来帮助发展。而大多数中国企业都走的是第一种路线,然后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在“计算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外购。缺乏整体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在管理和行政方面的复杂性,真正成熟的国外MIS或ERP服务商是不会提供“一揽子”全包的服务,而只是提供某些环节的MIS建设和支持。
2.缺乏总体规划: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多带有任务性和长宫意志性。国企多是建立“计算机中心”,再把某几个部门连起来。通过比较,采用流行的普遍的做法。很多企业要求MIS软件和开法人员尽量按照现有“管理体制”提供信息规划,要求“国情化”、“厂情化”,结果是新瓶装旧酒。
3.缺乏对以客户为核心流程的构建:虽然部分企业已经重视了MIS的构建,但往往只滞留于保存客户资料的基本层面上,还未做到对于客户行为和需求动态数据库的实时分析。在过去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经济体制中,企业购置的硬件,仅仅是将其简单的连接并主要为企业生产和制造服务,而客户被放置次要的位置。
4.缺乏集成性开发模式:在企业中信息传递不畅,例如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配合不默契,制造不能准确反映设计的意图,采购部门不能准确地得知制造部门的需求,生产计划部门不知道制造部门的生产能力,也不能准确得知销售部门的需求,市场部门不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财务部门不能准确地计算生产预算,也不能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造成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的原因是各部门没有达成统一的核心目标,生产部门追求产量最大化,销售部门追求销量最大化,制造部门追求成本最小化,市场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等。但是,这些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各部门的各自为战导致了集成性缺
二、基于顾客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客户为中心的MIS研发与应用模型一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以产品为导向,企业提供产品而后在不同程度上去满足”的应用模型,而要求MIS系统在规划、设计与开发,及至维护和升级,都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为前提
1.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在MIS环境下,产品设计部门必须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不同产品,随后根据所设计的产品进行采购和生产,不仅从产品功能上并且在产品数量上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企业建立客户行为和需求的动态数据库。构建企业与客户间的网络系统,使得生产部门能够掌握客户的库存信息和需求信息,及时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构建企业内部的动态数据库,提供产品和原材料的库存信息,及时调整采购和生产策略。
3.市场部变产品营销为市场(客户)营销。市场部按照客户的需求采取各种策略去营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与此同时,市场部还需进行市场预测,通过收集客户、市场、产品等各种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利用计算机系统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然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
4.成立售后服务部门。该部门的任务是取得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三、电子商务环境下MIS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简单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基本功能模块·1.电子商务应用业务系统;2.电子商务商业服务系统,3.电子商务安全基础结构;4.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5.电子商务网络硬件基础设施。
企业信息网络的最佳支撑平台应采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体系结构,并采用防火墙技术与Internet连接,建立企业防火墙之内的局域网。网络支撑平台管理不好,网络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就无法保证信息应用平台。现在应将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处理等信息管理工作上来。目前许多系统在基础信息的收集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水平还很低。许多系统只收集与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而对于外部信息,特别是Intemet提供的信息开发和利用得不够。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对于ERP的概念和重要性,许多行业和企业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
1.智能化。在柔性化和集成化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延伸。当前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敏捷、分形等特点的新一代制造系统;2.虚拟化与集约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虚拟产品开发、虚拟制造和虚拟企业等;3.集成化。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发展到过程集成、企业间的集成和网络集成,其中软件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将超过硬件投资。
四、应对策略
我国企业面对商务电子化的大潮,笔者提出通过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来应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挑战。
1.IT的应用从日常的例行工作逐步转变为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企业的一种摆设或日常信息的收集器,它应该参与到企业未来管理和预测中去,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2.从单项的应用转变为综合的,集成的应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对某些部门可有可无的东西,企业需要能够实现跨部门统筹管理的信息系统。
3.应用范围从企业内部转变到企业之间的协作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这条链,将下游、中游和上游企业连成一个整体,加速生产、存储和销售的全过程。
4.基本上不改变管理业务流程,转变为与管理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相结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将促使企业对其管理和业务流程尤其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实行革命性的改革,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大幅度降低成本。
5.把信息网络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人员的培训与其他的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建设上来。一个企业无论使用何种管理信息系统,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硬件的建设固然重要,软件上的投入也不容忽视,它将决定未来的产出。培训员工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其在企业中的顺利推行,也有助于实现企业”自下而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曾凡奇等.基于Intemet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4 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张金城.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章祥荪等.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规划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信息管理系上海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