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审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它已成为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类别
1.1审计风险的含义
从狭义上理解,审计风险应当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由于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对公允揭示的财务报表发表一个有保留或相反的意见,一般认为不可能,风险发生的情况很少,而大量的风险是对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1.2审计风险的类别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 检查风险
1.2.1 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 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因此,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固有风险的产生仅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固有风险客观地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所以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
1.2.2 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 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则控制风险高。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来加以防范。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客观性、无意性、危害性对审计执法主体提出严峻的挑战。完全杜绝审计风险是不现实的,但是正确认识、了解和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将审计风险降低并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是可以做到的。
2.1正确分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1.1降低固有风险
审计人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性质、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财会人员的变动情况、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及被审计单位执行财经法规的经历等各方面情况 ;要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产品销售成本、往来账款等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分析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流动性大、变现力强,容易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项目;分析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和事项的复杂程度。
2.1.2降低控制风险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当对各种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如记录是否完整,余额或金额的计价是否正确,披露是否充分)所涉及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相关内部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为高或内部控制測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所减少的余额测试的工作量时,审计人员不得采取依赖内部控制审计策略;当相关内部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低于高水平时,采取依赖相关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设计内部控制测试的手续、时间和范围,并非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都需设计内部测试手续,只有在采取依赖相关内部控制审计策略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2.1.3降低检查风险
评估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综合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越低,反之亦然。鉴于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例如,针对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项目,除实施分析性复核外,还应对其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对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如在接近会计期间结束时)、范围(如抽取较大样本)加以关注,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2.2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规避措施
2.2.1改进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普遍采用的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不论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还是对其账户金额真实性的检查,都会遇到抽样风险问题,即样本特征不能代表总体特征而出现的失误。
审计职业界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维持原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某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一部分业务进行审查。
2.2.2增加审计透明度
为了增加审计透明度,我们可以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审计公示包括审前公示和审计结果公示两个方面。审前公示是在下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时间、范围、地点及审计人员工作纪律等,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审计结果公示是审计结束后将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和处理处罚情况公布于众,扩大审计结果的使用效通,接受社会监督。审计公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增强审计威慑力,起到一般审计工作难以发挥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可约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规范审计作业程序,确保审计监督能够做到客观公正、执法到位。
三、结论
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审计风险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无处不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共同探讨和找寻解决的事情。因此,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自我,并在调整中开发风险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强风险理论研究,深化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遏制风险的目的,更好地为保证社會主义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阮甘雨(199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商学分院会计学专业。
第二作者:来佳楠(1996-),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商学分院会计学专业。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随着审计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机构及广大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审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它已成为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类别
1.1审计风险的含义
从狭义上理解,审计风险应当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由于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对公允揭示的财务报表发表一个有保留或相反的意见,一般认为不可能,风险发生的情况很少,而大量的风险是对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1.2审计风险的类别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 检查风险
1.2.1 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 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因此,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固有风险的产生仅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固有风险客观地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所以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
1.2.2 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 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则控制风险高。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来加以防范。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客观性、无意性、危害性对审计执法主体提出严峻的挑战。完全杜绝审计风险是不现实的,但是正确认识、了解和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将审计风险降低并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是可以做到的。
2.1正确分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1.1降低固有风险
审计人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性质、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财会人员的变动情况、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因素及被审计单位执行财经法规的经历等各方面情况 ;要采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产品销售成本、往来账款等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分析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流动性大、变现力强,容易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项目;分析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和事项的复杂程度。
2.1.2降低控制风险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当对各种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如记录是否完整,余额或金额的计价是否正确,披露是否充分)所涉及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相关内部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为高或内部控制測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所减少的余额测试的工作量时,审计人员不得采取依赖内部控制审计策略;当相关内部控制风险初步评价低于高水平时,采取依赖相关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设计内部控制测试的手续、时间和范围,并非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都需设计内部测试手续,只有在采取依赖相关内部控制审计策略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2.1.3降低检查风险
评估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综合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越低,反之亦然。鉴于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例如,针对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项目,除实施分析性复核外,还应对其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对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如在接近会计期间结束时)、范围(如抽取较大样本)加以关注,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2.2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规避措施
2.2.1改进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普遍采用的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不论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还是对其账户金额真实性的检查,都会遇到抽样风险问题,即样本特征不能代表总体特征而出现的失误。
审计职业界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维持原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某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一部分业务进行审查。
2.2.2增加审计透明度
为了增加审计透明度,我们可以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审计公示包括审前公示和审计结果公示两个方面。审前公示是在下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时间、范围、地点及审计人员工作纪律等,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审计结果公示是审计结束后将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和处理处罚情况公布于众,扩大审计结果的使用效通,接受社会监督。审计公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增强审计威慑力,起到一般审计工作难以发挥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可约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规范审计作业程序,确保审计监督能够做到客观公正、执法到位。
三、结论
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审计风险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无处不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共同探讨和找寻解决的事情。因此,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自我,并在调整中开发风险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强风险理论研究,深化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遏制风险的目的,更好地为保证社會主义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阮甘雨(199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商学分院会计学专业。
第二作者:来佳楠(1996-),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商学分院会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