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数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思维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形式。基于此背景,对《可能性》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思维
数学实验是学生形成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观察、猜想、演示、验证和交流,就能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可能性》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体验可能性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了摸球的游戏,让学生能体验到事物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可能性。
师:把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装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除球的颜色不同外,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当从袋子里取出一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1:红球。
生2:黄球。
生3:你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红球黄球都有可能摸到,这是不确定的。
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那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吧。下面就请各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小组成员摸出一个球,并且记录下自己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仅通过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要想获得真正的认知,必须要亲自实验,通过实践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学生以猜想为基础,教师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让猜想得到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知识吸收得更加充分,知识才会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里。
扑克实驗中探究“可能性”事件
学生在体会到数学事件的“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所以,教材中编排了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发现事情的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
师:刚才的摸球游戏,让我们知道事件可能是确定的,也有可能是不确定的。如果把球换成是4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把牌扣在桌面上并打乱顺序,再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那么在抽之前你能确定扑克牌的花色吗?
生1:牌的花色是不能确定的,每种花色都是有可能抽到的。
师:假如把4张扑克牌中的红桃4换成黑桃4,想一想现在摸到黑桃4的概率会发生变化吗?倘若换2张、换3张,概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
生2:随着黑桃数量的增加,摸到黑桃的概率也逐渐增大,因此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师: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吗?那就需要大家动手验证一下。首先请大家拿出1分硬币、5分硬币、1角硬币和5角硬币,然后打乱后随机抽取,请大家做一下这个游戏,并记录下抽取的结果。大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例子随意调整硬币类型的数量,然后说出你的发现。
鉴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从简单随机事件中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笔者主要利用“扑克牌游戏”和“硬币游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可能性大小的规律性。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帮扶”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语言描述中判断“可能性”事件
当学生了解了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有关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到所学的内容,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进一步地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描述中判断“可能性”事件,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用学到的知识,判断下面生活中常见事件的可能性大小。①地球不停地转动;②我从小到大一点东西都没有吃过;③三天之后会下雨;④太阳每天都从西边升起;⑤人用左手拿筷子吃饭;⑥水有咸味。(请大家注意在判断时用上“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进行了判断,这样,学生对“可能性”事件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这个教学片段,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所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大小这个知识点的本质,还可以在描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摸球游戏、扑克牌游戏和硬币游戏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猜想、验证、归纳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从而由浅入深,掌握好相关知识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必定能有效地推动教学成效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香君.让儿童把数学“做”出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6(21):33-35 38.
[2]陆军.浅谈小学数学实验设计的开发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 (16):87-88.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
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思维
数学实验是学生形成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观察、猜想、演示、验证和交流,就能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可能性》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体验可能性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了摸球的游戏,让学生能体验到事物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可能性。
师:把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装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除球的颜色不同外,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当从袋子里取出一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1:红球。
生2:黄球。
生3:你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红球黄球都有可能摸到,这是不确定的。
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那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吧。下面就请各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小组成员摸出一个球,并且记录下自己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仅通过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要想获得真正的认知,必须要亲自实验,通过实践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学生以猜想为基础,教师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让猜想得到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知识吸收得更加充分,知识才会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里。
扑克实驗中探究“可能性”事件
学生在体会到数学事件的“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所以,教材中编排了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发现事情的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
师:刚才的摸球游戏,让我们知道事件可能是确定的,也有可能是不确定的。如果把球换成是4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把牌扣在桌面上并打乱顺序,再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那么在抽之前你能确定扑克牌的花色吗?
生1:牌的花色是不能确定的,每种花色都是有可能抽到的。
师:假如把4张扑克牌中的红桃4换成黑桃4,想一想现在摸到黑桃4的概率会发生变化吗?倘若换2张、换3张,概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
生2:随着黑桃数量的增加,摸到黑桃的概率也逐渐增大,因此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师: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吗?那就需要大家动手验证一下。首先请大家拿出1分硬币、5分硬币、1角硬币和5角硬币,然后打乱后随机抽取,请大家做一下这个游戏,并记录下抽取的结果。大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例子随意调整硬币类型的数量,然后说出你的发现。
鉴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从简单随机事件中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笔者主要利用“扑克牌游戏”和“硬币游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可能性大小的规律性。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帮扶”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语言描述中判断“可能性”事件
当学生了解了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有关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到所学的内容,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进一步地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描述中判断“可能性”事件,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用学到的知识,判断下面生活中常见事件的可能性大小。①地球不停地转动;②我从小到大一点东西都没有吃过;③三天之后会下雨;④太阳每天都从西边升起;⑤人用左手拿筷子吃饭;⑥水有咸味。(请大家注意在判断时用上“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进行了判断,这样,学生对“可能性”事件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这个教学片段,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所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大小这个知识点的本质,还可以在描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摸球游戏、扑克牌游戏和硬币游戏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猜想、验证、归纳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从而由浅入深,掌握好相关知识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必定能有效地推动教学成效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香君.让儿童把数学“做”出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6(21):33-35 38.
[2]陆军.浅谈小学数学实验设计的开发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 (16):87-88.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