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国汉人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变迁(2)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昌王国(460-640年)是新疆历史上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政权。高昌王国地处吐鲁番盆地,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本文拟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探讨高昌王国汉人在饮食和交通方式上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在西域生活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高昌王国;饮食;交通;传承与变迁
  一、饮食习俗
  长期的多民族杂居生活和对居住地出产物品的使用,使高昌王国汉民族的饮食习惯逐渐发生较大变化,在食材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当地种植的物产,在烹饪方面较多地吸纳和学习原住民的技术。
  (一)适应与变通
  高昌王国的汉族居民,早期曾经以猪肉为主,后来,牛羊肉的比例逐渐加大,并最终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主要地位。在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有羊腿、羊肋骨、木鸡、木鸭、木马、木猪等随葬物品,可知当地汉人大量饲养并食用羊、鸡、鸭等。
  阿斯塔那出土的文书中提供了丰富的蔬菜种植信息,如《孟阿养夏菜园契》《唐大历三年僧法英佃菜园契》[1]等,均有关于“蔥子”“葱”等的文字,说明葱是当地居民的日常食材。
  在食材的烹饪方式上,带有比较浓厚的西域色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饼。《齐民要术》记载了胡饼的制作方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明显与中原汉人的做法不同。高昌王国食肉方法受到了游牧民族饮食习俗的影响,采取煮或烤的方式,用匕手切割食用,有时也做成干肉存放起来,以备随时取用。
  (二)保持与传承
  高昌汉人的基本饮食习惯保留了中原农耕民族的传统。
  吐鲁番盆地气候温和,出产丰富。高昌居民种植有各种作物。其中小麦、大麦、青棵、粟、黍、黑豆、豌豆、绿豆、胡麻等是居民的常用食材,瓜果(枣、李、梨、桃、杏、瓜)和蔬菜(葱、韭、蒜、芥、葫芦、姜、萝卜、莲子)都是当地汉族居民常见的食物。
  高昌汉族居民的餐具种类多样,而且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原农耕民的特色。根据墓葬的出土实物,可以将高昌汉人的日常餐饮工具分为粮食加工类、食物烹饪类、食品盛放类、进食类与存贮类等几大类别。其中粮食加工器具有杆臼、簸箕、石磨等,烹饪器有釜、鼎、甑等,盛放器有碗、盘、碟、食案、食单、杯等,进食器有匙、著等,存贮器有瓮、盆、壶、罐。
  二、交通联系
  (一)交通路线
  高昌王国时期,通往中原和周边其他地区的主要交通路线有以西四条:白龙堆道、大沙海道、伊吾路、青海路。
  白龙堆道,指的是从敦煌玉门、阳关西出,经楼兰地区,前往吐鲁番盆地、焉耆、龟兹方向的道路,是早期通往吐鲁番盆地的主要路线。大沙海道指的是从吐鲁番盆地东部的柳中出发,前往敦煌、玉门方向的道路。伊吾路指的是从高昌出发,经伊吾东南往敦煌方向的道路。青海路指的是从吐鲁番盆地到柴达木盆地,经青海湖前往中原或江南方向的道路。
  (二)交通设施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与宾馆有关的信息资料。在高昌设置宾馆的有寺院、兵部和政府机关等不同领域,反映出高昌地区的人员流动大,需求多。寺院宾馆多招待外来僧侣,寺院招待人的花费管理严格,需要向官府呈报。兵部客馆有专职接待人,半月结一次账。一般来说兵部和政府客馆接待的人员并无多大差别,只是政府客观接待范围更为广泛,而兵部接待的人员更具隐蔽性。[2]
  高昌的交通工具包括各类车辆(驴车、牛车、马车)和乘马。高昌车牛多为私人常备,但为官府随时征用;远行车牛不仅为私人所有,大都为官方所用直接归高昌王掌握。马匹方面,也分为近行马和远行马。高昌设统行马管理全国行马。远行马需要百姓供养,不能养的则要出钱,即官府主管民户承担。远行马在高昌运输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服役地的不同,分为郡上马、驿马、长行马等。
  交通目的多种多样,如军事、朝贡、朝觐、贸易,以及文化交流。正是交通的四通八达和多种工具的便捷,使得各种人群所携带的不同文化得以在吐鲁番盆地传播交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昌文化。
  三、结语
  高昌王国汉人的饮食和交通方式透露出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域游牧、绿洲文化融合的趋势和特色。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既有汉民族传统的保留与传承,也有对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适应和变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一套生活方式,为吐鲁番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国灿:从吐鲁番出土文献看高昌古国,兰州大学学报2003(4).
  [2]《高昌史稿》第176、217页.
其他文献
摘要:人生恰似一次航行,每一个人都在利用有限的生命完成从此岸到彼岸的过渡,活法犹如彼岸的灯塔,指引着每个人驶向各自的终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每个人的活法也是独一无二的。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选择了自己的活法,去无限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广度,去活出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人生;活法;生命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往往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进行概述,引出继叙咏《愤怒的日子》中“死亡”主题在西方音乐作品中的运用,阐释了格里高利圣咏对整个欧洲音乐所做的贡献,表现了格里高利圣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继叙咏《愤怒的日子》  一、格里高利圣咏概述  格里高利圣咏是使用于中世纪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中的教会音乐。至今在西方音乐史上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世纪
期刊
摘要:唐代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时代,新的士人文化已经崛起旧的门阀文化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妓女,这个时代的特殊群体作为一面镜子映射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碰撞,唐传奇这种唐代盛行的文学方式自然会对这种社会现象有充分的反映,唐传奇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了超过半数,涉及书生与妓女相爱题材的篇目也十分众多。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妓女与书生相恋这一母题的一个高峰。  关键词:唐代;市妓;士人文化;門阀士家;唐传奇  唐传奇
期刊
摘要:目前,仓央嘉措的诗歌已经拥有了大约十五个较为完整的英译版本。其中,中国藏区的著名翻译家斋林旺多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的英译极具特色。本文拟从译者的主体性来分析斋林旺多关于仓央嘉措诗歌英译版中的词语的选择、韵律的处理和意译手法的使用,体现出斋林·旺多通过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更好的再现了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  关键词:仓央嘉措;英译;译者主体性;斋林旺多  传统的翻译研究侧重于以原文为中心,主要探讨
期刊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其突出问题就是对专业认同度低,对专业知之甚少,就是在新生入学教育、理论学习以及岗位实习中,将专业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水产专业优秀人才。  关键词:水产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沿海水产行业也
期刊
摘要: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两者融合相得益彰,本文以河源地区为例,探討体育与旅游产业两者的融合,认为河源从硬件上具备融合的条件,而两者融合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河源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河源旅游品牌,开展体育活动带动旅游发展以及加强区域联动,加大宣传力度等。  关键词:体育;旅游;融合;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
期刊
摘要:日本的教育文化一直深受广大教育着的认同与赞美。因为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是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入职教师的考核标准和规格是世界有名的,所以他们的教育质量很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论事日本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内涵。一是日本文化的总体特征;二是日本文化中对入职教师的要求及具体表现;三是透过日本对入职教师的要求来看日本教育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系统论述广大读者能对日本教育文化做到更好地了解与体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满足了高校师生随时查询所需图书馆藏、读者借还情况等信息。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及时为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下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图书馆为例,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信息学院图书馆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上取得的经验
期刊
摘要:高昌王国是公元四百六十年至六百四十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的汉民族地方封建政权。高昌王国地处吐鲁番盆地,由于高昌王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更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之处。本文意在根据现有考古及文献资料,简要分析高昌王国时期当地汉人建筑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传承与变迁,以此进一步了解嵌入式移民群体对当地社会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以揭示新疆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接近、融合的方式与意
期刊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数据新闻这一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国内各大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主流形式。本文以网易的“数读新闻”栏目为例,通过“数读新闻”栏目的发展,简述数据新闻在我国门户网站的应用历程,找出其发展的优势,希望以此推动未来数据新闻在我国门户网站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数读新闻;大数据;可视化  网易的“数读新闻”栏目成立于2012年1月13日,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