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mo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教育;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发展全局,着眼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围绕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的宗旨和依靠力量的认识,指明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立场和目标方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论来源
  (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着为谁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究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政权之后,要将教育的领导权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将人培养成机器、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将教育的领导权给予人民,这样教育才能成为促进广大人民解放的手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鲜明价值追求。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筑未来社会的原则和基石,教育通过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所有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开辟了道路。马克思将劳动视为人之为人的本质活动,认为劳动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源泉,把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就是基于劳动解放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自身的思想解放、政治解放和劳动解放创造前提条件,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贯彻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突出强调了劳动的社会作用及其综合育人价值。
  (三)是马克思主義群众史观的生动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中就明确指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教育是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教育是民生之首,关系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更是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和使命。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是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经验积累的必然要求
  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高度,开创性地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更加鲜明。
  (二)是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本质上看,大变局的核心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西方中心主义面临严峻挑战。“世界之变”和“中国之变”深刻影响“教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现代化已进入由“物的时代”向“人的时代”的转变,14亿人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迫切和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观时局顺时势,坚定而又明确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思想,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勾勒了清晰的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言,要崛起,先觉醒。这种觉醒,首先就应当是教育上的觉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熔铸于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中,镌刻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教育、看待教师、看待学生。根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引领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核心内涵
  (一)教育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教育系民生之首,关系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符合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和使命。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好”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伴随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提供更具选择性的教育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满足人民对办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   (二)促进和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平是有质量的公平,质量是充分体现公平的质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注重教育发展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转变,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要,推动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实现教育公平,关键要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贫困地区孩子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的愿望,极大保障了“起点公平”。公平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展现了公平与质量并行、发展与贡献同行的辩证思想,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核心要义是以公平作为基础和价值目标,以高质量作为满足人民愿望的着力点和实践取向。
  (三)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并将其提升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进而用以指导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回母校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论断明确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内在联系,指明了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是人民获得自身发展、奉献社会的机会和能力的重要前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追求教育公平就是在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并把教育放在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收入待遇乃至社会成就的重要因素。推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四、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主体定位
  (一)是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囊括了“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三大核心内涵。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指明了教育发展的目标宗旨和根本方向是人民,指出了教育发展的衡量标准是人民,强调了把教育发展落在实处的工作要求和原则。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就是把教育的发展落在实处,强调让发展成果可见可现,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指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是人民,强调了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和支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对教育改革發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其意愿、保障其权利,推广优质经验、鼓励创新发展,由点及面地实现教育整体的创新发展。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成果不是少数人的战利品,应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亦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之举。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精髓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在这“九个坚持”的思想中,唯有人民主体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才可将其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思想逻辑体系。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代表了人民的教育意志,因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正是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本真要义和历史责任,而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战略落实之策。“九个坚持”始终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体现了深切的人民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既有扎实深刻的理论内涵,又立足于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发展全局,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实践引领和指导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方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5.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9-10.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是营造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的重要保障,理应在被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基本法”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成果应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中得到体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也应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发展预留提升空间。《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对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作了规定,但也还存在明显不足。要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实施工作,针对存在的不足可通过加强解释来弥补。但未来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在“基本法”层面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广西花卉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含有丰富深刻的生态美学意蕴。花图腾崇拜体现了壮族人民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在广西,花卉是和谐社会的美丽信使,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美好寄托,有花为伴使广西人民的生活环境成为理想的宜居之地。广西花卉文化在建设壮美广西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新时期民事检察在“四大检察”新格局中地位大幅提升,它是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的基础,也是检察机关支柱性、前沿性职能和业务之一。民事检察的功能定位应当置于检察制度维度、诉讼制度维度以及社会治理维度进行审视和洞察,从中可见民事检察的发展潜能巨大;但回到现实,也应看到民事检察在制度规范上和实践运行上都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直面和正视这些缺陷和不足是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做强民事检察业务的必要前提。在认知和剖析民事检察所存在的问题之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从理念更新、原则调适以及机制重构等视角对民事检察进行整体的规范再造
以经济增长目标为主导的地方政府可能存在事后的“兑现竞争”行为,为考察政府经济计划与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基于2002—2016年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显著的阻滞效果,并通过隐性金融分权效应、投资结构扭曲效应、产业升级钝化效应和市场二元分割效应四个渠道抑制金融资源配置,抑制强度在我国地理区域呈现自东向西递增的区域异质性,但这一阻滞效应随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有所减缓。认为弱化目标硬
康养旅游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养旅游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对大健康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国内康养旅游文献的相关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康养旅游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和稳固的合作团队;医疗旅游、康养旅游、养生旅游、保健旅游是康养旅游研究的主要热点主题。建议后续研究应丰富学科视角,加强跨研究机构跨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并完善新时代康养旅游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融合。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  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也与时俱进,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每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二)
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因素后,员工持股计划会显著减小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员工稳定性较低、努力程度较低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股价崩盘风险减小的作用更强。同时,员工持股计划也可以通过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另外,员工持股计划结合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研究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在股价崩盘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并拓展了以员工为主体的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同
壮族歌唱传统研究始于五四运动前后的歌谣学运动,历经了一个从“民歌”到“民歌文化”再到“民歌文化与社区时空互动”的探索过程。嘹歌文化研究处在壮族歌唱传统研究坐标中,一方面,受大学术环境的牵引,其研究动态与壮族歌唱传统研究大体趋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文化特质、发展规律等方面存在个体化差异,其研究又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立足田野作业,深入相关社区,以特定人员(群)的追溯和活动为导向对嘹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考察与记述,在具体时空坐落里探讨嘹歌与所处语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应成为未来嘹歌文化研究的
《闲情偶寄》的《种植部》是李渔承载“闲情”的一部分。植物作为人类生活的参照物之一,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下逐渐演变为被歌咏、被记录的文化载体,李渔笔下的植物意象自成一格,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花木为题材,通过“主情”的形式凝聚出一个审美场所,以寄存自然闲情的审美思想。因此可以说,《闲情偶寄》反映了李渔较为系统的植物美学思想。
当前广西本科高校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队伍总量不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是导致教师教学发展偏弱的主要原因。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广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