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冲动与乡村时空失忆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yfei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时间断层的慌乱
  “时间和空间是人的宿命。”著名文化学者张柠还认为,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各种社会活动和思维活动,个人行为和感知方式,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限制下展开的。因此,时间既关系到个体的历史,并左右着他的行为和速度,同时又关系着这一个体和他身处其中的群体连续性。
  一般人看来,农民和乡村对时间反应迟钝。其实,他们只对工业语境中的时段化、行政化时间显得陌生,却敏感于蕴藏着历史价值的文化时间。这种对于时间感受连续性尊重与坚守的秉性,是中国农民的一个鲜明性格基因。
  在乡村的传统中,谱牒、古木、石碑、凉亭、旧匾,甚至一处陈迹,都会被农民视为固化了的“文化时间”元素,详解出与村落和宗族历史相关的密码,小心翼翼地收藏保存起来。
  出于对宗族时间的保护责任和城镇化的习惯恐惧,当下农村修谱热潮持续不衰。笔者以浙中地区12个镇、社作为考察对象,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采取捐献、赞助等民间方式进行谱牒重修再续的有18个姓氏之多,共募得资金576万元。在平均每谱续修高达30多万元的成本压力之下,乡村所表现出的集体式的高涨热情,也是世所罕见的。
  宗族传承记忆,宗谱在乡村时间中无疑是最为神圣的刻度。对于在村落历史中每当出现某些重大人事时,选择植树、勒碑、建亭等方式,又成为乡村时间的另一载体,同样神圣无比。诸暨南山村香火堂的几件梁柱间之撑拱(俗称牛腿)被盗,激起村民集资50万元,悬赏追拿古物与窃贼。近年大批乡村古树名木被贩子高价收购,去装点迫不及待的城市绿化,惹来公愤。“古树之于村庄的价植,无异于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青年学者熊培云将此行径斥为“奴隶贩子”所为。
  同样出于对时间的敬畏与救赎,乡村中还出现过一些独特的传统节日,如诸暨马剑农村“六月过小年”习俗。历史上,这里的村民常年漂泊在外经商,只有农历六月相对空闲回家,杀猪宰羊,祭祀祖先,重要性不亚于春节过年。究其本质,学者们认为是“对自然变化和时光流逝的记忆与补偿”。然而,这一风俗被行政部门视为“劳民伤财”,进行粗暴干预,多次与村民发生冲突。
  抢赶在城镇化步伐之前,乡村不惜钱财,甚至冒犯行政权力,进行着慌乱又草率的时间传统保护和拯救。凡此种种,行政与城市文化也许会以它“落后”、“阻滞现代化”为由,试图将乡村与依附其上的文化夷为废墟,重建的也只是一个学者们担忧的“城镇赝品”。
  任何时候,公共文化不要忘记:中国的记忆在一个村落时间里。一个村落的时间断层了,就意味着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再完整。
  文化空间碎裂的痉挛
  古往今来,“空间”问题一直作为哲学命题考察。哲学家认为它是“事物待在一块的能力”。
  城镇化加速导致传统村落分崩离析,工业化社会的进一步分工,逼迫原先相邻而居的族群各奔东西—— “费晓通们”所指的乡土社会亦即熟人社会,面临土崩瓦解。这种因地理空间和血缘空间消解造成的现实,既让农民猝不及防,又难以适从,表现出了另一种集体式的精神剧痛——文化痉挛。
  仓促间,对于这种文化痉挛做出自疗的方式,乡村大兴土木抢修宗祠成为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与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的禁锢不同,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扮演“现代乡绅”角色的村级干部活跃期间,组织、筹款、监工,乐此不疲。在许多乡村,续修宗谱与兴修宗祠构成了捍卫乡村时空的共生工程。笔者统计,后者耗费的财力动辄在50万元以上,远远超过前者。
  其实,宗祠在特定群体的公共空间中,具有历史地标性的神圣符号价值。以它为中心,维系着一个庞大、多内容的共同体,即具有共同祖先、共同信仰、共同习俗、共同语言的群体。因此,就中国乡村而言,宗祠是一个血缘宗族空间的文化枢纽。在城镇的拆迁中,这些即使是破败坍圮的旧建筑,也往往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原因也在此。
  由于缺乏文化的考量,行政强力推行并村撤村,简单地把村落的自然空间打碎,重新拼装为农民陌生的权力空间(如行政大村)或经济空间。在对它抵制的同时,农民们如何进行文化痉挛的自疗?笔者调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作为一种妥协与折衷,行政不得不在新近命名的路牌、指引牌下方,再醒目地标注昔日村落旧名。几乎与此同时,不少巨大牌坊,赫然耸立在一个个村落前,青石精雕,巍峨气派。面对城镇化浪潮袭来,牌坊顽固地标志着自然空间的疆域所在,以一种传统形制去固化现代社会的世俗认同。
  当然,宗祠、牌坊,甚至香火堂的重建,耗费的钱财是十分可观的。在媒体肤浅的解读中,它只是富裕以后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行动。但是,我们应透过表层,去窥探乡村空间碎裂前后,农民们为疗痉挛所付出的高昂成本,仅仅是财力一项,恐怕也会令人吃惊和心痛的。
  有学者断言,城市人没有家园,只有居室与单元。作为私人空间,一般农户或多或少都有可耕可栖的家园。拥有家园,意味着只要遵循公共空间的规范,就会拥有“生产(人和物)的可持续性和空间的可再生产性……这是农民生存与乡土价值的重要依托,更是产生‘家园感’的物质基础” 。
  因此,城镇化在中国稍有不慎,极易扯裂千年贯通的“家园”空间血脉。种种迹象表明,乡村这种痛楚肯定是撕心裂肺的。
  时空黏合的公共疗理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发展潜力”,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层不断提及和反复强调的观点与理念,也预示着下一阶段中国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实际上,从贾孝通到冯骥才、从袁伟时到熊培云、梁鸿,一代代学人所传达的乡村文化担忧和隐痛,也可能帮助我们去矫正认识上的偏见,努力完善“中国式”也即新城镇化的理想格局:它是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是产业与人口的空间集聚,同样也是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历史时间血脉贯通、文化空间浑然一体的生态体。
  一个全新时代开启之际,往往也是公共文化被赋予全新职能的时候。简而言之,在城镇化背景下,基层的公共文化要在乡村与城市两种时空的黏合上,提供卓有成效、富于创新的服务。文化的疗理,也最有可能减轻农民在转型中的不适与疼痛。   首先,厘清传统延续与现代融合理念,在坚守中为乡村文化的历久弥新担当。
  已经有一种误识在不少地方蔓延,城镇化被解读为单一的经济、产业、人口基数,彻底把农村主体及依附其中的文化精神摒弃。引项目、盖大楼、修马路,“大跃进”式的简单扩张,埋下了几千年乡村文化一夜间消亡的危机。
  新城镇化的全面建构,要以“包容性价值”为引领,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搭建基础的制度平台。作为一种自觉担当与文化清醒,笔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文化在规划之前,主动介入全过程。浙中某小城市拓宽马路,计划横穿一处千年古村落,公共文化体系发挥监督职能,几次动议,迫使工程绕道实施。事实证明,当前,中国乡村文化处境难艰,公共文化的保护屏障作用日益凸显。
  其次,因地而异,赋予主流文化价值,做好乡村时间的节点文章。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因为乡村千姿百态的风俗民情,绵延发育为中华民族争奇斗艳的文化壮观。公共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城镇化的当下,要利用自身的机制优势,营造出保护、培育、提升乡村文化的良好生态,力戒“格式化”、“拷贝化”。
  有个案例,颇有启示。近年间,在诸暨马剑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认识到这里的“过小年”习俗是农民对时间的弥补和历史的重忆,出于对文化的尊重,出面协调企业为当地农民工放假,并以节日为载体,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出了吸引城市市民的节会品牌。
  由此可见,在做好乡村时间的节点文章上,公共文化大有可为。诸如像宗谱修续上良莠不齐,当前乡村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缺乏、封建糟泊泛起的状况,迫切需要公共文化的专业服务和主流价值引导。
  再次,保护乡村空间环境,开发出文化的多重价值。
  凝结着地理、血缘等记忆的乡村文化空间,诸如像祠堂、村名等同样要给予应有的珍视。公共文化要在城镇化急剧前行的今天,当好政府保护乡村文化空间的“参谋长”与 “监察官”,有效阻止把城镇化演变为一场乡村“去家园化”运动。
  有不少地方的实践还表明,中国城镇化不仅只有工业、商业一途,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样形态的出现,令乡村因其特色和文化魅力更像乡村。因此,在城市化“千城一面”审美疲劳的今天,附丽于祠堂、老宅、古物之上的乡村空间文化,反而更具吸引力与审美价值。
  还有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同样可资借鉴:规划和建设中的城镇尽可能让这些空间实物保存下来,由公共文化主动担纲,将其开辟成主题博物馆、文化旅游景点。乡村空间虽然发生了生态性的改变,但是,后人只要走近,抚摸这些时空载体,依然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与生命。
  作者单位:诸暨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
画家傅桂明原籍上海,长于南昌,两方水土的孕育,丰富了他的创作之泉,而他书香世家的传承,又构建起他的艺术之源。傅先生的画作有种无形的力量,是于抽象的艺术表现中的视界冲击,是在静态的纸质媒介上的灵魂驰骋。陶醉在色彩世界里的傅桂明,挥洒他的灵动画笔,书写他的深邃意境,为我们一次次演绎出国画新传奇。  傅桂明的作品大气而不失灵动,早已声名在外。2010年5月其油画作品就被选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展出并收藏,
期刊
通山县杨芳林乡地处鄂南边陲的深山中,西南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相邻。在通山县杨芳林乡寺口村有个龙岩洞,洞中常年有大股清澈甘甜的泉水流出,是杨芳林乡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这里水质优良,在通山较为独特,属弱碱性水质。杨芳林北有北山,南有大城山,形成两山夹盆的地势。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2℃。其独特的水源和地理、气候等环境,是酿制风味独特的杨芳酱油、豆豉的基本条件。  通山县
期刊
近年来,国内动漫领域杀出一匹来自内蒙古的黑马“草原豆思”,作为国内首部以草原文化为背景的大型电视系列动画片,它在央视少儿频道开播以来,备受全国小朋友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历经8年不懈创作与升级,《草原豆思》以“保护大草原、低碳环保”为主题,成功塑造国产动画片差异化亮点,成为民族动漫标志性作品。  央视热播后强势登陆卡酷  豆思牛不仅成为内蒙古的豆思牛,更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全国各地小朋友的追捧,引起社
期刊
“这本书故事背景取材于真实事件,为读者揭示真相是身为作家的使命之一”。《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继续了马克·李维温柔细腻的一贯写作风格,将悬疑题材与现实事件相结合,亲情、爱情、悬疑、追寻、救赎,将女主角塑造成了一个看似勇敢无畏、实则仍让人感到羞耻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当然,读者定会忍不住继续探问书名的问题: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究竟是什么?是作者口中似是而非的勇气,是那作为信仰代代相传的爱,还是另有所指?
期刊
讲史,不是讲故事。一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言,“……说话之影响于后来者,最大莫如讲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讲史不只是总结统治经验,更是教育后代、传授历史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先生说过,“讲史,是‘炼狱’,更是责任。”对一般人而言,由研究清史、满学及北京史,转向通俗讲史,就像由一条河道转向另一条河道。但是,细细品味,先生的学术功力和讲史的水平,在讲坛现场,在这本《读史阅世五十年》中,无不表现得
期刊
2014年,风靡全国的原创动漫角色迎来了8位萌萌的泰迪犬新成员,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小主人公“宝狄”了。全国各地热烈追捧宝狄的忠实粉丝都不禁惊呼“宝狄很忙”,除了持续闪亮荧屏和积极亮相海内外各大动漫节、品牌授权展、游戏交易会以外,《宝狄与好友》还与多个慈善机构携手推出多项公益活动。  深圳授权展再发力:宝狄无处不在  虽然宝狄很忙,但是要找宝狄很容易,主流电视媒体的高频率播放,以手机、网络为主的新
期刊
王振俭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苦心研究其中之道,取众家所长,加之勤奋的笔墨耕耘,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形式,运用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结合手法,令其作品在格调和品质上达到了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画质朴、凝重、豪放、率真,既有传统内涵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其书法圆润醇雅,章法自然,灵动流畅,潇洒出尘、不落俗套,令人过目难忘。  搜尽奇峰 山河多娇美入画  美是艺术的核心和目的,艺术作品不但要表现优美,
期刊
转战海外 四川歌舞俄罗斯受热捧  据今年4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00亿元,较2012年同期大幅下降。“从去年5月到现在,一场政府性演出订单都没有。”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歌”)董事长白云有些无奈。既然国内市场不景气,那何不转向海外市场寻找机会呢?说干就干,5月中旬,省歌组织创作的综合歌舞《魅力四川》赴俄
期刊
GDP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通用指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称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毛额,是指一定时期(比如一年或一个季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引入GDP核算指标的时间并不长。1985年
期刊
从2000年《星姐选举》首次亮相湖南电视台荧屏,到2014年度星姐再度选举,这一赛事伴随着湖南娱乐频道走过了15个春秋。作为中国最早的电视媒体选美盛事,《星姐选举》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有美丽梦想的女孩儿参与,10多年来,众多历经美丽蜕变的佳丽活跃在电视荧屏。彭志坚表示, 《星姐选举》节目与其说是娱乐的产物,不如说是平民时代精神的需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改变,电视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