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解放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扶持下,新疆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温宿县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的发展依然很薄弱,这对于整个温宿县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定温宿县的一个村为调查样本,在调查和分析本村公共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本村公共事业建设落后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新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依然很薄弱,成为了整个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西部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在教育、医疗、道路水利、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情况下,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社会动荡时有发生,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现阶段东西部地区主要差距存在于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然而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还需依赖于公共设施的改善。
一、依来克村公共产品共计的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简介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下设的依来克村是一个维吾尔族的自然村,本村距离最近的县城大概10公里,村庄共有586人,其中男性372人,女性214人,本村常住居民中有563人为维吾尔族,而汉族仅有23人。本村共有118户,都属于农业家庭,生产方式还是以单一的农业为主。据调查显示,全村共有耕地3100亩,耕地中棉花种植约占30%,小麦种植约占10%,玉米种植约占5%,果树种值占比最大,约占耕地的50%以上,是本村村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的人均收入、村集体资产大概分别为3000元、30万元,而用于村委会进行公共事业建设的大约为17万元。
2.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选定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依来克村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产品调查研究地点,以本村为基础,以不同类型的农户和干部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查看的方式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8份,其中116份为有效问卷,并获取了本村的村民生活、村庄的土地以及村庄的基础设施状况等本村基本概况资料。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调查及简单访谈的方法进行,再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本村的公共事业发展状况做数理统计及图表分析和农民的满意度分析等,总结出限制本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①本村生产性设施现状
农村生产性设施主要指现代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据调查显示,全村共有耕地3100亩,平均每户30亩土地,作为每户农业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种类繁多,本村的灌溉方式主要是机井和大渠,缺少现代农业的新型灌溉方式,并且现有灌溉设施陈旧并年久失修,农田水利设施亟需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生产性设施薄弱,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本村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
②农村生活服务设施
农村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饮水安全、农村道路、农村电力、农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据调查显示本村生活饮用水是防病改水,并且已实现全村供给。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实行,农村道路状况明显的到改善。据调查本村的道路主要是柏油马路和石子路,有自修公路两条,自修公路的资金基本由大队农民共同出资自建。但由于乡与乡之间的界限不够明确,有些乡与乡之间的公路没有得到修缮。调查显示,本村的通讯设施建设仍不容乐观,本村没有任何网络设施,有线电视在本村也没有得到普及,但本村已基本实现无线电视户户通,经村集体统一安装。在个人通讯方面,村里每户基本都有一部手机,在村里事务方面,村里装有喇叭进行广播。这些基础设施的供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生活服务设施的落后又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育公共产品分析
近年来,国家教育水平明显得到改善,这不仅得益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颁布,也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动力。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卫生、文体、休闲等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仍普遍不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据依来克村的调查显示,村里没有学校,距离本村最近的学校也在五公里之外。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学校基本都只有小学及初中,高中基本要到离村子很远的县或市里去上,学校布局也不合理,许多农村校舍达不到国家标准,师资力量也相当匮乏,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明显。
4.农村文化娱乐公共产品分析
全国很多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文体活动难以开展,农村信息化水平很低,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安装,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在本村文化方面,本村村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村里有清真寺一座,平均每周进行一次礼拜。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民的精神文化基本来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国家实行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适应了当地民情需要的。据调查,本村小广场,村大院,健身设备,网吧,棋牌场所等常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都没有,这都限制了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本村仅有一个图书室,但收藏的书籍大部分是关于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方面的,只有小部分报纸和杂刊,很少有人翻阅,这些因素使得村民的娱乐休闲生活比较单一。
二、造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1.村集体财力薄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严重不足
新疆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支柱财源,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总体较高,因此地方政府权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行公共事业的发展建设。据调查,本村村集体每年只能使用17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这对一个村庄各方面的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村组织也很难从村民手里收集资金用于公共事业的建设,村集体也没有申请专项资金的意识,因此在此条件下本村的公共事业要得到很大改善是很困难的。 2.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经济来源渠道狭窄
农村地区一般农业比较发达工业才起步,但一个村要实现经济全面发展是不能只依靠农业,还必须向工业和服务业拓展。据在本村的调查,全村118户,全部是农业家庭,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全村586人中,全年外出打工的人数只有35人左右,占本村的5.97%,也仅在附近的县城进行餐饮业的服务,村子里也没有任何的工厂,这些因素都使得本村的村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力资源得不到更好的利用,村民的收入和长期的经济发展得不到改善。
3.村组织办事能力有限,村干部素质低,思想僵化
本村村组织的五个村干部受教育程度都是初中水平,身份也都是农民,虽然本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政法专户都是由党委任命,主要管理本村的党务及大队治安,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度还比较欠缺,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对村庄的治理方面还缺乏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思路,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村地区的长期治理。
三、对策建议
1.完善国家投入政策,强化村集体实力
对于国家及村集体对本村公共产品投入量不足及投入项目单一等问题的解决,要从国家层面上调整中央对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政策,还要充分发扬农村的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强化村社集体的实力,提高村集体的办事能力。
2.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要完善农村经济结构,首先要改变农民只依靠土地生存的思想,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要在很好的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工业和服务业,有效利用当地土地、人力及其它方面的资源,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村长能够稳定和谐发展。
3.拓宽供给渠道,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
对于村集体资金缺乏的本村来说要发挥地方政府能力,积极招商引资,吸引金融机构和外资的参与,拓宽供给渠道,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体系,为本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治菊.论风险社会下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J].前沿,2010(21).
[2]朱新武.新形势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民族经济,2010(1):79-82.
[3]孙晖,张雪,孟令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研究[J].金田,2013(5).
[4]贺雪峰.村庄公共产品投入需要制度保障[N].农民日报,2008(3).
[5]韩传峰,魏新亚.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构成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5).
[6]候长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会经济,1995(5).
作者简介:朱 哲(1985-),男,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SKSS1308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新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依然很薄弱,成为了整个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西部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在教育、医疗、道路水利、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情况下,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社会动荡时有发生,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现阶段东西部地区主要差距存在于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然而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还需依赖于公共设施的改善。
一、依来克村公共产品共计的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简介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下设的依来克村是一个维吾尔族的自然村,本村距离最近的县城大概10公里,村庄共有586人,其中男性372人,女性214人,本村常住居民中有563人为维吾尔族,而汉族仅有23人。本村共有118户,都属于农业家庭,生产方式还是以单一的农业为主。据调查显示,全村共有耕地3100亩,耕地中棉花种植约占30%,小麦种植约占10%,玉米种植约占5%,果树种值占比最大,约占耕地的50%以上,是本村村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的人均收入、村集体资产大概分别为3000元、30万元,而用于村委会进行公共事业建设的大约为17万元。
2.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选定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依来克村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产品调查研究地点,以本村为基础,以不同类型的农户和干部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查看的方式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8份,其中116份为有效问卷,并获取了本村的村民生活、村庄的土地以及村庄的基础设施状况等本村基本概况资料。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调查及简单访谈的方法进行,再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本村的公共事业发展状况做数理统计及图表分析和农民的满意度分析等,总结出限制本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①本村生产性设施现状
农村生产性设施主要指现代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据调查显示,全村共有耕地3100亩,平均每户30亩土地,作为每户农业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种类繁多,本村的灌溉方式主要是机井和大渠,缺少现代农业的新型灌溉方式,并且现有灌溉设施陈旧并年久失修,农田水利设施亟需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生产性设施薄弱,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本村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
②农村生活服务设施
农村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饮水安全、农村道路、农村电力、农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据调查显示本村生活饮用水是防病改水,并且已实现全村供给。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实行,农村道路状况明显的到改善。据调查本村的道路主要是柏油马路和石子路,有自修公路两条,自修公路的资金基本由大队农民共同出资自建。但由于乡与乡之间的界限不够明确,有些乡与乡之间的公路没有得到修缮。调查显示,本村的通讯设施建设仍不容乐观,本村没有任何网络设施,有线电视在本村也没有得到普及,但本村已基本实现无线电视户户通,经村集体统一安装。在个人通讯方面,村里每户基本都有一部手机,在村里事务方面,村里装有喇叭进行广播。这些基础设施的供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生活服务设施的落后又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育公共产品分析
近年来,国家教育水平明显得到改善,这不仅得益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颁布,也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动力。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卫生、文体、休闲等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仍普遍不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据依来克村的调查显示,村里没有学校,距离本村最近的学校也在五公里之外。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学校基本都只有小学及初中,高中基本要到离村子很远的县或市里去上,学校布局也不合理,许多农村校舍达不到国家标准,师资力量也相当匮乏,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明显。
4.农村文化娱乐公共产品分析
全国很多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文体活动难以开展,农村信息化水平很低,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安装,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在本村文化方面,本村村民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村里有清真寺一座,平均每周进行一次礼拜。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民的精神文化基本来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国家实行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适应了当地民情需要的。据调查,本村小广场,村大院,健身设备,网吧,棋牌场所等常规公共文化娱乐设施都没有,这都限制了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本村仅有一个图书室,但收藏的书籍大部分是关于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方面的,只有小部分报纸和杂刊,很少有人翻阅,这些因素使得村民的娱乐休闲生活比较单一。
二、造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1.村集体财力薄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严重不足
新疆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支柱财源,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总体较高,因此地方政府权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行公共事业的发展建设。据调查,本村村集体每年只能使用17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这对一个村庄各方面的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村组织也很难从村民手里收集资金用于公共事业的建设,村集体也没有申请专项资金的意识,因此在此条件下本村的公共事业要得到很大改善是很困难的。 2.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经济来源渠道狭窄
农村地区一般农业比较发达工业才起步,但一个村要实现经济全面发展是不能只依靠农业,还必须向工业和服务业拓展。据在本村的调查,全村118户,全部是农业家庭,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全村586人中,全年外出打工的人数只有35人左右,占本村的5.97%,也仅在附近的县城进行餐饮业的服务,村子里也没有任何的工厂,这些因素都使得本村的村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力资源得不到更好的利用,村民的收入和长期的经济发展得不到改善。
3.村组织办事能力有限,村干部素质低,思想僵化
本村村组织的五个村干部受教育程度都是初中水平,身份也都是农民,虽然本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政法专户都是由党委任命,主要管理本村的党务及大队治安,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度还比较欠缺,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对村庄的治理方面还缺乏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思路,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村地区的长期治理。
三、对策建议
1.完善国家投入政策,强化村集体实力
对于国家及村集体对本村公共产品投入量不足及投入项目单一等问题的解决,要从国家层面上调整中央对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政策,还要充分发扬农村的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强化村社集体的实力,提高村集体的办事能力。
2.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要完善农村经济结构,首先要改变农民只依靠土地生存的思想,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要在很好的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工业和服务业,有效利用当地土地、人力及其它方面的资源,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村长能够稳定和谐发展。
3.拓宽供给渠道,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
对于村集体资金缺乏的本村来说要发挥地方政府能力,积极招商引资,吸引金融机构和外资的参与,拓宽供给渠道,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体系,为本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治菊.论风险社会下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J].前沿,2010(21).
[2]朱新武.新形势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民族经济,2010(1):79-82.
[3]孙晖,张雪,孟令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研究[J].金田,2013(5).
[4]贺雪峰.村庄公共产品投入需要制度保障[N].农民日报,2008(3).
[5]韩传峰,魏新亚.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构成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5).
[6]候长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会经济,1995(5).
作者简介:朱 哲(1985-),男,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SKSS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