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的北京,春寒料峭。经过春节的休整,人们已经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2014年,北京市档案部门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及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大力建设“三个体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期视点”推出了陈乐人题为《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和吕和顺题为《2014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计划要点》两篇文章。分别就北京市档案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的新成效,以及2014年北京市档案工作的要点、亮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和概括。文章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原生讲堂”刊出了《明清之际的大高玄殿》一文,为读者讲述了位于北京故宫外的大高玄殿在明清两朝间的历史掌故。本栏目文章秉承以丰富的档案史料为依托的风格,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领略档案的魅力。
“理论探讨”刊出了《论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和《论国际档案大会对档案开放利用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影响》两篇文章。前者论述了社交媒体对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的先进经验;后者梳理并提炼出六次国际档案大会对档案开放问题所做的探讨及理论文献,对档案利用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业务研究”刊出的《立足基层铸特色服务朝阳促发展——新时期朝阳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之思路探析》一文,立足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实践,提出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试论展览工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一文从档案展览工作的角度系统阐述展览与公共服务理念的关系,通过分析和查找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创新探索》分析了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并从开发理念、开发主体和开发形式三方面构建其创新机制......
“域外采风”推出的《基于服务利用视角的中美英档案馆网站比较分析》一文,从档案馆网站服务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与美国、英国的国家档案馆网站的比较,探求我国档案馆网站的建设。
本期“档案文化”栏目下面的“京城茶座”、“古都人物”、“探究查考”子栏目,分别刊出《正月十五话元宵》、《名而不古的贤良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变迁始末》、《费起鹤与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等文章,既有应景的节庆、民俗文化介绍,又有对老北京的旧人旧物追根溯源的趣味,为读者朋友在茶余饭后品味老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再添一道“风味小吃”。
(胡菡)
2014年,北京市档案部门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及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大力建设“三个体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期视点”推出了陈乐人题为《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和吕和顺题为《2014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计划要点》两篇文章。分别就北京市档案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的新成效,以及2014年北京市档案工作的要点、亮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和概括。文章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原生讲堂”刊出了《明清之际的大高玄殿》一文,为读者讲述了位于北京故宫外的大高玄殿在明清两朝间的历史掌故。本栏目文章秉承以丰富的档案史料为依托的风格,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领略档案的魅力。
“理论探讨”刊出了《论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和《论国际档案大会对档案开放利用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影响》两篇文章。前者论述了社交媒体对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的先进经验;后者梳理并提炼出六次国际档案大会对档案开放问题所做的探讨及理论文献,对档案利用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业务研究”刊出的《立足基层铸特色服务朝阳促发展——新时期朝阳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之思路探析》一文,立足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实践,提出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试论展览工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一文从档案展览工作的角度系统阐述展览与公共服务理念的关系,通过分析和查找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开发的创新探索》分析了我国档案馆教育资源的开发现状,并从开发理念、开发主体和开发形式三方面构建其创新机制......
“域外采风”推出的《基于服务利用视角的中美英档案馆网站比较分析》一文,从档案馆网站服务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与美国、英国的国家档案馆网站的比较,探求我国档案馆网站的建设。
本期“档案文化”栏目下面的“京城茶座”、“古都人物”、“探究查考”子栏目,分别刊出《正月十五话元宵》、《名而不古的贤良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变迁始末》、《费起鹤与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等文章,既有应景的节庆、民俗文化介绍,又有对老北京的旧人旧物追根溯源的趣味,为读者朋友在茶余饭后品味老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再添一道“风味小吃”。
(胡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