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导向,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课程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课程改革入手,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或者减少几门课程,而是要从内容和方法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优化。
关键词:课程整合优化;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一、课程整合优化服务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关系
课程整合优化属于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而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服从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因此课程整合优化也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关系。
(一)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从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早期的大学教育主要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传授来完善人,而在17-18世纪以后则强调将人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后来随着高等教育对现代社会的构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认识更加科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认识的最新体现,该规划关于高等教育的部分就是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培养现代产业急需人才”。因此,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高等教育改革应当服从于高等教育的这个基本职能。
(二)新的历史时期要求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随着我国进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和建设部的文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在内容方面,该文件强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机制”、“推动高校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等。
二、课程整合优化服从于创新的时代背景
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它强调创新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提到“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要求“建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建设与改革并重,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统筹高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这些论述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创新的要求
(一)社会发展对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兴”事件,反映了我国芯片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事实上是科研能力不足。从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占据核心地位,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产业不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的产品利润的大部分被发达国家赚取。从整个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耗费了大量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世界贡献了产品,却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致使“未富先老”。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必须从资源密集型经济转型技术密集型经济,而要实现转型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新。
(二)创新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撤离、中美贸易战的进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等等,社会发展对创新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而创新的基础是教育。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尚未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非常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面提出“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其主要思路是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雷同的状态,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认真搞好科技创新。结构单一充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照抄照搬,缺乏创新的状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
三、课程整合优化着眼于课程优化与创新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课程整合优化应当著眼于课程优化与创新的关系。当然技术应用型本科以及高职高专的教学虽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实践过程本身也需要创新思维,其课程整合优化方式与研究型高校不同。不过就改革的方向而言二者则是相同的。
(一)课程优化的目的在于创新
从时代发展的历史条件来看,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途径、学习途径等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单纯的知识性内容。这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能够将创新思维教给学生才能使高校本身具有吸引力。因此,课程优化必须服务于创新这个目的。
无论是研究型高校还是技术应用型高校都面临着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的任务,这是由社会发展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由于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其课程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并不相同。研究型高校的课程优化方向应是更加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而技术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优化的方向应是重视实践应用。但从其课程优化的目的来看,都是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而进行的课程优化,而新的历史条件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进行创新,因此二者进行课程优化的目的在于创新。
(二)课程优化有利于创新
课程优化不仅仅是减少几门课程或者根据社会需求改变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优化并不能有利于创新,事实上只是将新的知识替代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已,这样的课程优化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优化必须将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抽象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以这些思想方法为基础指导各门课程,形成在内容上具有逻辑联系的课程体系,逐渐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向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转变。显然,这样的课程优化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以全局的观念看待专业知识体系、以具体学科和哲学思维相互印证的思想方法从事教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类思想体系的兴趣,改变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整合优化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课程优化从宏观方面要着眼于与创新的关系,而从微观方面则要着手解决高等教育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挑战。因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注意学生本身的特征。由于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在个性、思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应对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较大变化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效果等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不同价值观念使得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由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现象、新思潮不断涌现,不同的人士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迅速传播,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而陈旧的教材内容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认识社会问题的思路,因此出现了一些危及学生正常学习的心理异常、学风不够端正、追逐功利等等社会现象。
课程整合以学科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抽象思维产生兴趣;以思想本身具有的探索性来替代简单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从对网络游戏的不确定性探索转向对人类思想方法的探索;以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逐渐培养学生的理性。
(二)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学生个性发展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研究成果能够借助各种信息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由于功利主义的盛行,获取信息者往往仅关注“有用”的结论部分。不仅如此,功利主义借助信息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影响,使得人们容易接受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观点。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也非常容易排斥枯燥的论证、推理、计算过程,形成追求“成功”而轻视学习的“个性”。
课程整合则要应对信息化对学生个性的影响,以信息化思维应对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课程整合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对信息内容及信息应用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指导课程内容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展学生个性。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作者简介:乔晓辉,1975年生,研究方向:工程法学。
本文为洛阳理工学院2017年教研项目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Z].
[2]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計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Z].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
[4]韩筠.创新教与学推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6):11-14.
[5]邓飞,等.工科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1):210-214.
[6]骆雪晴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J].高教学刊,2018(13):33-35.
[7]刘铮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7):122-126.
[8]何绍芬.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110-112.
[9]苏伟豪.应用型大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20):45-47.
关键词:课程整合优化;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一、课程整合优化服务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关系
课程整合优化属于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而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服从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因此课程整合优化也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基本关系。
(一)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从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早期的大学教育主要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传授来完善人,而在17-18世纪以后则强调将人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后来随着高等教育对现代社会的构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认识更加科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认识的最新体现,该规划关于高等教育的部分就是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培养现代产业急需人才”。因此,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高等教育改革应当服从于高等教育的这个基本职能。
(二)新的历史时期要求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随着我国进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和建设部的文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在内容方面,该文件强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机制”、“推动高校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等。
二、课程整合优化服从于创新的时代背景
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它强调创新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提到“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要求“建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建设与改革并重,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统筹高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这些论述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创新的要求
(一)社会发展对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兴”事件,反映了我国芯片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事实上是科研能力不足。从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占据核心地位,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产业不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的产品利润的大部分被发达国家赚取。从整个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耗费了大量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世界贡献了产品,却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致使“未富先老”。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必须从资源密集型经济转型技术密集型经济,而要实现转型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新。
(二)创新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撤离、中美贸易战的进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等等,社会发展对创新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而创新的基础是教育。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尚未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非常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面提出“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其主要思路是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雷同的状态,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认真搞好科技创新。结构单一充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照抄照搬,缺乏创新的状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
三、课程整合优化着眼于课程优化与创新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课程整合优化应当著眼于课程优化与创新的关系。当然技术应用型本科以及高职高专的教学虽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实践过程本身也需要创新思维,其课程整合优化方式与研究型高校不同。不过就改革的方向而言二者则是相同的。
(一)课程优化的目的在于创新
从时代发展的历史条件来看,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途径、学习途径等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单纯的知识性内容。这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能够将创新思维教给学生才能使高校本身具有吸引力。因此,课程优化必须服务于创新这个目的。
无论是研究型高校还是技术应用型高校都面临着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的任务,这是由社会发展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由于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其课程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并不相同。研究型高校的课程优化方向应是更加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而技术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优化的方向应是重视实践应用。但从其课程优化的目的来看,都是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而进行的课程优化,而新的历史条件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进行创新,因此二者进行课程优化的目的在于创新。
(二)课程优化有利于创新
课程优化不仅仅是减少几门课程或者根据社会需求改变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优化并不能有利于创新,事实上只是将新的知识替代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已,这样的课程优化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优化必须将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抽象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以这些思想方法为基础指导各门课程,形成在内容上具有逻辑联系的课程体系,逐渐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向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转变。显然,这样的课程优化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以全局的观念看待专业知识体系、以具体学科和哲学思维相互印证的思想方法从事教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类思想体系的兴趣,改变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整合优化需要应对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课程优化从宏观方面要着眼于与创新的关系,而从微观方面则要着手解决高等教育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挑战。因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注意学生本身的特征。由于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在个性、思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应对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较大变化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效果等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不同价值观念使得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由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现象、新思潮不断涌现,不同的人士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迅速传播,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而陈旧的教材内容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认识社会问题的思路,因此出现了一些危及学生正常学习的心理异常、学风不够端正、追逐功利等等社会现象。
课程整合以学科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抽象思维产生兴趣;以思想本身具有的探索性来替代简单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从对网络游戏的不确定性探索转向对人类思想方法的探索;以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逐渐培养学生的理性。
(二)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学生个性发展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研究成果能够借助各种信息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由于功利主义的盛行,获取信息者往往仅关注“有用”的结论部分。不仅如此,功利主义借助信息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影响,使得人们容易接受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观点。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也非常容易排斥枯燥的论证、推理、计算过程,形成追求“成功”而轻视学习的“个性”。
课程整合则要应对信息化对学生个性的影响,以信息化思维应对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课程整合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对信息内容及信息应用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指导课程内容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展学生个性。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作者简介:乔晓辉,1975年生,研究方向:工程法学。
本文为洛阳理工学院2017年教研项目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Z].
[2]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計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Z].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
[4]韩筠.创新教与学推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6):11-14.
[5]邓飞,等.工科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1):210-214.
[6]骆雪晴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J].高教学刊,2018(13):33-35.
[7]刘铮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7):122-126.
[8]何绍芬.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110-112.
[9]苏伟豪.应用型大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2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