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有的孩子学习很好,领悟力高,但是学校的大班授课无法满足他的学习需求。有的孩子不能适应大班授课的节奏,无法完全接受大班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智力或非智力原因,亦或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问题,对于一名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充分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是因材施教最先对学生实施的老师,先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现在的老师也积极运用此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1. 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好、中、差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等。
2. 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国家为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意义
“因材施教”由孔子倡导的一个教学思想工作,再到明末清初的教育家对其充实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贯穿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当时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朴素而又深刻的教学原则之所以历久不衰,寻根探源,我们可以发现,“因材施教”渗透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因材施教的态度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兴趣的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抄写作业,有时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
2.语言学习氛围的缺少
小学英语教学中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氛围。没有一个很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我们的学生是很难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只能是作为应试的工具,失去了它原本进行交流表达的意义,也就使这门学科在学习起来,变得乏味而枯燥,没有生命力。学生学英语的听读能力与认说写能力严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所学的英语,朗读课文;但一旦老师随手指出课文中的某个单词时,刚才还朗读流利的学生一下子就卡壳了,他们总是茫然地看着课本,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确地读出单词,程度稍微好点儿的学生可能会将整个句子完整地顺下来,然后找出这个单词的读音,但却又不解其意。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传统上,教师就是管理学生的一个职业,这种定位使学生不敢在老师放纵,是学生对老师基本上是唯命是从。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四、结束语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化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宁小学 江苏】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是因材施教最先对学生实施的老师,先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现在的老师也积极运用此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1. 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好、中、差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等。
2. 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国家为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意义
“因材施教”由孔子倡导的一个教学思想工作,再到明末清初的教育家对其充实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贯穿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当时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朴素而又深刻的教学原则之所以历久不衰,寻根探源,我们可以发现,“因材施教”渗透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因材施教的态度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兴趣的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抄写作业,有时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
2.语言学习氛围的缺少
小学英语教学中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氛围。没有一个很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我们的学生是很难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只能是作为应试的工具,失去了它原本进行交流表达的意义,也就使这门学科在学习起来,变得乏味而枯燥,没有生命力。学生学英语的听读能力与认说写能力严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所学的英语,朗读课文;但一旦老师随手指出课文中的某个单词时,刚才还朗读流利的学生一下子就卡壳了,他们总是茫然地看着课本,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确地读出单词,程度稍微好点儿的学生可能会将整个句子完整地顺下来,然后找出这个单词的读音,但却又不解其意。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传统上,教师就是管理学生的一个职业,这种定位使学生不敢在老师放纵,是学生对老师基本上是唯命是从。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四、结束语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化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宁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