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根据中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产生原因进行护理,以便在临床中得到更多的推广和运用。 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病人根据其主要病因和临床反应,分组进行护理治疗,再看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根据影响病人的主要原因对病人进行着重点不相同的日常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分析:根据患者的病理现象和临床反应,相应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中老年;心血管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58—02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可是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其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并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针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根据其护理方式我作了临床观察,分析得出心血管病的护理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其护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2013年之间,来我院就诊的86例病人(P≤0.05)依据其病因的不同和病理现象的不同进行分组护理。其中男患者48例,年龄在43-64之间,女患者38例,年龄在46-65之间。
其中,中老年心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和常见性心衰,并且所占比例较大。而在实验组的患者中,病例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和着重点的治疗,从药物、心里等多方面的护理治疗,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
2过程
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不仅要全面的护理,也要有侧重点,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护理。日常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2.1药物护理
药物护理是最基本的护理治疗,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降血压的药物占49%,降血脂的药物占33%。药物的配置和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药物应当放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并且,在配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肝素液的配置,因為肝素在PH<6时会失效,所以就要加入0.9%的生理盐水。
在患者中,根据患者的病理表现,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使用降低血脂血压的药物,其中,降低血脂的药物首选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纤维酸衍生物以及尼克酸,并且适当的应用免疫抑制剂。
2.2饮食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需要控制在5.2mmol/L范围内,而这一点仅仅依靠药物的治疗是不够的,主要还得依靠日常饮食的护理。患者每日的胆固醇摄入量得控制在300mg以内,脂肪酸的总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
在日常护理中,主要给患者提供以清淡口味为主的食物,引导患者多食用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洋葱、大豆、芹菜、菠菜、海带等新鲜的蔬菜,辅以瓜类和粗粮食物,少食用肥肉、内脏、蛋黄和动物油脂等油腻的或者含脂量过高的食物。
并且由于饱和脂肪酸(S)能升高血浆胆固醇,所以应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内,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提倡进食P/S比值高而胆固醇含量少的食物。以控制患者的胆固醇吸入量,从而控制其发病机会。
而且,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倡少食多餐,不应过饱、过甜或者过咸。总之,患者的饮食有诸多的禁忌,所以在平时的护理中,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
2.3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态对于病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必须得有详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在心理护理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患病之后会有恐惧、焦躁等表现,他们的脾气会很急躁,遇到一点不顺的事情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在治疗期间,少不了心电的监护,这样的时间久了,也会对患者造成心理阴影。多方面的原因,就会在患者的心理形成阴暗面,久了患者就会出现拒绝治疗、情绪低落等现象,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
所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多数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的心理,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要耐心地给患者讲解与病情相关的知识,并且详细的讲患者的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等告知病人,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为日后的治疗打下基础。
并且,大多数中老年患者会比较固执,脾气也会变得很差,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要非常有爱心,尽可能的哄老人,使得他们觉得自己虽然生病了,但是身边还是有人关心的,改善患者焦躁的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在护理中看似简单,实则是最困难的,它需要医护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和包容心,使得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这对病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3 结果
86名患者中,除了有1名冠心病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名常见性心衰患者急性猝死之外,其余的患者在经过悉心的护理治疗之后,平安出院。
并且由于在院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耐心的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的心态越来越好,不再因为病情而郁郁寡欢。也正是因为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对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地影响。
由于心血管疾病是没有办法痊愈的,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悉心照料。只要做到了细心的护理,患者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对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基本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平时生活中,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生理的承受能力,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例如漫步、打太极等,这样,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也必须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运动的,过量的运动或许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更甚者会造成运动性猝死,对患者身体没有积极影响。所以,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首先得考虑自身身体能否承受,不能盲目的运动。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实用心血管疾病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8
[2] 王冬梅、徐迎庆.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01-15
[3] 任振芳.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1985-03-02
[4] 张艳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05
【关键词】中老年;心血管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58—02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可是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其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并且,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针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根据其护理方式我作了临床观察,分析得出心血管病的护理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其护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2013年之间,来我院就诊的86例病人(P≤0.05)依据其病因的不同和病理现象的不同进行分组护理。其中男患者48例,年龄在43-64之间,女患者38例,年龄在46-65之间。
其中,中老年心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和常见性心衰,并且所占比例较大。而在实验组的患者中,病例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和着重点的治疗,从药物、心里等多方面的护理治疗,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
2过程
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不仅要全面的护理,也要有侧重点,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护理。日常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2.1药物护理
药物护理是最基本的护理治疗,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降血压的药物占49%,降血脂的药物占33%。药物的配置和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药物应当放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并且,在配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肝素液的配置,因為肝素在PH<6时会失效,所以就要加入0.9%的生理盐水。
在患者中,根据患者的病理表现,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使用降低血脂血压的药物,其中,降低血脂的药物首选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纤维酸衍生物以及尼克酸,并且适当的应用免疫抑制剂。
2.2饮食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需要控制在5.2mmol/L范围内,而这一点仅仅依靠药物的治疗是不够的,主要还得依靠日常饮食的护理。患者每日的胆固醇摄入量得控制在300mg以内,脂肪酸的总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
在日常护理中,主要给患者提供以清淡口味为主的食物,引导患者多食用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洋葱、大豆、芹菜、菠菜、海带等新鲜的蔬菜,辅以瓜类和粗粮食物,少食用肥肉、内脏、蛋黄和动物油脂等油腻的或者含脂量过高的食物。
并且由于饱和脂肪酸(S)能升高血浆胆固醇,所以应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内,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提倡进食P/S比值高而胆固醇含量少的食物。以控制患者的胆固醇吸入量,从而控制其发病机会。
而且,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倡少食多餐,不应过饱、过甜或者过咸。总之,患者的饮食有诸多的禁忌,所以在平时的护理中,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
2.3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态对于病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必须得有详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在心理护理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患病之后会有恐惧、焦躁等表现,他们的脾气会很急躁,遇到一点不顺的事情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在治疗期间,少不了心电的监护,这样的时间久了,也会对患者造成心理阴影。多方面的原因,就会在患者的心理形成阴暗面,久了患者就会出现拒绝治疗、情绪低落等现象,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
所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多数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的心理,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要耐心地给患者讲解与病情相关的知识,并且详细的讲患者的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等告知病人,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为日后的治疗打下基础。
并且,大多数中老年患者会比较固执,脾气也会变得很差,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要非常有爱心,尽可能的哄老人,使得他们觉得自己虽然生病了,但是身边还是有人关心的,改善患者焦躁的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在护理中看似简单,实则是最困难的,它需要医护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患者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和包容心,使得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这对病情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3 结果
86名患者中,除了有1名冠心病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名常见性心衰患者急性猝死之外,其余的患者在经过悉心的护理治疗之后,平安出院。
并且由于在院就诊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耐心的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的心态越来越好,不再因为病情而郁郁寡欢。也正是因为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对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地影响。
由于心血管疾病是没有办法痊愈的,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悉心照料。只要做到了细心的护理,患者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对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基本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平时生活中,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生理的承受能力,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例如漫步、打太极等,这样,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也必须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运动的,过量的运动或许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更甚者会造成运动性猝死,对患者身体没有积极影响。所以,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首先得考虑自身身体能否承受,不能盲目的运动。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实用心血管疾病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8
[2] 王冬梅、徐迎庆.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01-15
[3] 任振芳.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1985-03-02
[4] 张艳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