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论述了沥青路面的病害原因和防治措施。其中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等几个主要部分。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松散及啃边;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泛油的防治措施、波浪变形和拥包的防治措施、滑溜的防治措施、裂缝的防治措施、坑槽的防治措施、松散及啃边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坑槽
1.前言
路面的破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另一类则是功能性破坏。这两类破坏不一定同时发生,但都是逐渐累积起来的。对于功能性破坏,可以通过修整、养护来恢复路面的平整性,以满足行车使用要求。但对于结构性破坏,一般均需进行彻底的翻修。
2.沥青路面的病害及其形成原因
2.1概述
沥青路面所使用的矿料质软和粒径规格不符合要求,往往由于强度不足和劈裂作用使矿料压碎导致路面破坏。夏季高温时,沥青材料粘滞度降低,在荷载作用下,可能使路面青面造成泛油。也可能沥青材料与矿料一起被挤动而引起面层车辙、推挤、波浪等变形破坏。在冬季低温下,沥青材料会由于收缩作用而产生脆裂破坏。在水分和温度作用下,沥青材料与矿料间的粘结力降低,沥青面层就会出现松散、剥落等破坏。
2.2沥青路面的病害种类及成因
2.2.1泛油
沥青路面泛油大多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等原因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待气温变暖后,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表面形成油层引起泛油。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路面最易产生此类病害。
2.2.2波浪
沥青路面的波浪是在路面上形成有规则的低洼和凸起变形。波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洒布不均形成油垄,沥青多处矿料厚、沥青少处矿料薄,再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交叉口、停车站、陡坡路面行车水平作用力较大的地方,最易产生波浪变形。
2.2.3拥包
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沥青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则易产生推挤拥包。这类病害大多是由于所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多,多因混合料中矿料级配不好,细料偏多而产生。此外,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也易产生推挤、拥包。
2.2.4滑溜
沥青路面滑溜主要是由于行车作用造成,矿料磨光,沥青面层中多余的沥青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泛油,也易形成青面滑溜。
2.2.5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
沥青路面沿路线纵向产生开裂的原因,一种是因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冻胀作用所造成;另一种是沥青结合料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处理不当,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或基层收缩而形成的裂缝,一般为与道路中线垂直的横缝。土基干缩或冻缩产生的裂缝,亦以横缝居多。
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沥青面层老化,往往形成闭合图形的龟裂、网裂。
2.2.6坑槽
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的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未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
2.2.7松散
松散大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松散的原因是采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粘结力差,用量偏少;或所用的矿料过湿、铺撒不匀;或所有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
2.2.8啃边
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啃边。产生的原因是路面过窄,行车压到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啃边。
3.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其使用年限较长,但一旦开始发生病害,則会引起破损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的养护,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早发现病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使路面保持完好的状态。
3.1泛油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当出现泛油病害时,可以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取铺撒较粗粒径的矿料予以处治。
3.2波浪变形、拥包的防治措施
波浪变形的处治较为困难,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而拥包则一般只能采取铲平的办法一来处治。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基层的平整度和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也能预防波浪和拥包病害的产生。
3.3滑溜的防治措施
滑溜病害通常多采用加铺防滑封面来处治。
3.4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较小的纵缝和横缝,一般用灌入热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对较大的裂缝,则用填塞沥青石屑混合料方法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加铺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网裂、龟裂严重的路段,则应进行补强或彻底翻修。另外,在刚柔路面衔接处及接缝处严格控制填方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也能有效地预防裂缝的产生。
3.5坑槽的防治措施
坑槽的处治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以夯实。
3.6松散及啃边的防治措施
由于松散大多是因为粘结力差的原因产生的,因此在基层湿软时,则应清除松散的沥青面层后,重新压实,待基层干燥后再铺面层;另外,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也能有效预防松散的产生。而对啃边病害的处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设法加宽路面基层到面层宽度外20至30cm。
4.结语
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作用下,可以因沥青材料与矿料结合不稳定、基层水分过多、土基的缺陷产生各种类型的病害,这其中既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质量问题,以及人为外界的因素,有时则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所造成。鉴于沥青路面病害形成的特点及原因,我们在日常管理当中,应当加强对路面的养护及处治,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1.前言
路面的破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另一类则是功能性破坏。这两类破坏不一定同时发生,但都是逐渐累积起来的。对于功能性破坏,可以通过修整、养护来恢复路面的平整性,以满足行车使用要求。但对于结构性破坏,一般均需进行彻底的翻修。
2.沥青路面的病害及其形成原因
2.1概述
沥青路面所使用的矿料质软和粒径规格不符合要求,往往由于强度不足和劈裂作用使矿料压碎导致路面破坏。夏季高温时,沥青材料粘滞度降低,在荷载作用下,可能使路面青面造成泛油。也可能沥青材料与矿料一起被挤动而引起面层车辙、推挤、波浪等变形破坏。在冬季低温下,沥青材料会由于收缩作用而产生脆裂破坏。在水分和温度作用下,沥青材料与矿料间的粘结力降低,沥青面层就会出现松散、剥落等破坏。
2.2沥青路面的病害种类及成因
2.2.1泛油
沥青路面泛油大多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等原因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待气温变暖后,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表面形成油层引起泛油。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路面最易产生此类病害。
2.2.2波浪
沥青路面的波浪是在路面上形成有规则的低洼和凸起变形。波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洒布不均形成油垄,沥青多处矿料厚、沥青少处矿料薄,再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交叉口、停车站、陡坡路面行车水平作用力较大的地方,最易产生波浪变形。
2.2.3拥包
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沥青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则易产生推挤拥包。这类病害大多是由于所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多,多因混合料中矿料级配不好,细料偏多而产生。此外,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也易产生推挤、拥包。
2.2.4滑溜
沥青路面滑溜主要是由于行车作用造成,矿料磨光,沥青面层中多余的沥青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泛油,也易形成青面滑溜。
2.2.5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
沥青路面沿路线纵向产生开裂的原因,一种是因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冻胀作用所造成;另一种是沥青结合料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处理不当,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或基层收缩而形成的裂缝,一般为与道路中线垂直的横缝。土基干缩或冻缩产生的裂缝,亦以横缝居多。
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沥青面层老化,往往形成闭合图形的龟裂、网裂。
2.2.6坑槽
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的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未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
2.2.7松散
松散大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松散的原因是采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粘结力差,用量偏少;或所用的矿料过湿、铺撒不匀;或所有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
2.2.8啃边
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啃边。产生的原因是路面过窄,行车压到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啃边。
3.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其使用年限较长,但一旦开始发生病害,則会引起破损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的养护,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早发现病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使路面保持完好的状态。
3.1泛油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当出现泛油病害时,可以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取铺撒较粗粒径的矿料予以处治。
3.2波浪变形、拥包的防治措施
波浪变形的处治较为困难,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而拥包则一般只能采取铲平的办法一来处治。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基层的平整度和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也能预防波浪和拥包病害的产生。
3.3滑溜的防治措施
滑溜病害通常多采用加铺防滑封面来处治。
3.4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较小的纵缝和横缝,一般用灌入热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对较大的裂缝,则用填塞沥青石屑混合料方法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加铺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网裂、龟裂严重的路段,则应进行补强或彻底翻修。另外,在刚柔路面衔接处及接缝处严格控制填方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也能有效地预防裂缝的产生。
3.5坑槽的防治措施
坑槽的处治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以夯实。
3.6松散及啃边的防治措施
由于松散大多是因为粘结力差的原因产生的,因此在基层湿软时,则应清除松散的沥青面层后,重新压实,待基层干燥后再铺面层;另外,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也能有效预防松散的产生。而对啃边病害的处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设法加宽路面基层到面层宽度外20至30cm。
4.结语
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作用下,可以因沥青材料与矿料结合不稳定、基层水分过多、土基的缺陷产生各种类型的病害,这其中既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质量问题,以及人为外界的因素,有时则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所造成。鉴于沥青路面病害形成的特点及原因,我们在日常管理当中,应当加强对路面的养护及处治,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