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多星球物种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被誉为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阿西莫夫令人惊叹的,不仅是他对激光枪战争以及与外星人太空大战的描写,还有那个简单却深邃的问题:人类文明将在5万年后走向何方?我们的终极命运是什么?
  在他开创性的三部曲中,阿西莫夫描绘了一幅横跨银河系的人类图景,数百万个有人居住的行星被一个巨大的银河帝国维系在一起。我们已经到达异常遥远的地方,这个伟大文明最初诞生的家园的坐标,已经消失在史前时代的迷雾中。
  这不禁令我开始考虑,也许我们的宿命就是最终创造一个跨越整个银河系的文明,也许我们的命运真的在恒星之间。
  在更早的时候,奥拉夫·斯塔普尔顿就在其开创性的小说《造星者》中探讨过阿西莫夫作品的许多主题。这部小说中的许多革命性概念,都融入了后来的科幻小说中。阿瑟·C.克拉克称它是迄今出版的科幻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激发了整整一代科幻小说作家的想象力。对那个连收音机都被认为是科技奇迹的时代来说,斯塔普尔顿这部开拓性的小说令人震惊。
  而今,太阳系外行星这本巨大的百科全书几乎每星期都在更新。百科全书中包含的那些奇特的、不寻常的恒星系统,连斯塔普尔顿都只在梦中见过。比如有4颗或更多恒星彼此围绕旋转的天体系统。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如果你能想象出任何奇异的行星形成方式,那么它就可能存在于银河系的某个地方,只要它不违反什么物理定律。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粗略计算出银河系有多少个地球大小的行星。银河系拥有大约1000亿颗恒星,因此,仅在我们的星系中,就可能有200亿颗类地行星围绕着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而可以用仪器观测到的星系有1000亿个,因此可以估计,在我们可见的宇宙中,地球大小的行星有惊人的2×1021个。
  意识到银河系中可能充满了宜居行星,你大概再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仰望夜空了。
  一旦天文学家找到这些地球大小的行星,下一个目标将是分析它们大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因为这是生命的标志。同时还要接收它们的射电信号,因为这标志着一个智慧文明的存在。这样的发现将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之一,堪比驭火。它不仅会重新定义我们与宇宙其余部分的关系,还将改变我们的命运。
  所有这些已经发现的系外行星,以及新一代梦想家带来的新奇想法,正在重新点燃公众对太空旅行的兴趣。有些人曾写道,当探索宇宙在被忽略了几十年后再次成为国家议程中激动人心的部分时,我们进入了一个太空旅行的新黄金时期。
  展望未来,我们能看到科学家如何改变太空探索的轮廓。由于现代科技在很多领域的革命性发展,我们现在能推测,我们的文明有一天会进入外太空,在其他行星上创建类似地球的环境,并实现在恒星间的旅行。雖然这是一个长期目标,但现在有可能列出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并预测收获每一个宇宙里程碑的时间。
  本文内容摘编自《人类的未来》一书,加来道雄著,徐玢、尔欣中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
其他文献
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蘑菇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许多蘑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榆黄蘑、白玉菇……这些是我们经常能在餐桌上见到的蘑菇,还有许多食用蘑菇没有实现人工栽培,甚至不被人所发现,只存在于深山老林之中。  在中国,可以食用的蘑菇至少有1000种。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蘑菇是如何被研究人员认定为食用菌的呢?  蘑菇的食用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由于个体情况、烹饪方式、食用量等
期刊
法國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首次用数学物理学的方法,计算地球表面温度时,认为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和温室玻璃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后,“温室气体”这个词渐渐步入人们视野。由于容易理解,“温室气体”逐渐成为大气科学领域普及程度最高的专业术语之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写为IPCC)的《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5
期刊
气候变暖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按照现在的升温趋势,在22世纪来临前,全球气温将升高2~3℃。  在一个全球变暖的世界,不止人类觉得热,动物也是。对所有物种而言,气温升高都是一个巨大挑战。那么你是否想过,随着温度升高,是一只老鼠更容易生存,还是一只鸟更有优势?  2021年2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面对气候变暖,即使生活在同一地区,不同动物的遭遇截然不同,小型哺乳动物比鸟类更耐
期刊
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西北鸭子河南岸,偶然被发现的玉石器显露出古老文明的一角。92年过去,这个被命名为“三星堆”的遗址不断“上新”,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金杖、黄金面罩、海贝、玉器和象牙……当或是恢诡,或是精妙的器物重见天日之时,没有人能立刻解释清楚它们究竟出自谁手、代表了何种意义。  随着大规模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开展,月亮湾小城、衡量子遗址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了三星
期刊
迄今为止,我们从没有发现一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人,这就是时空旅行无法实现的最有力证据。  那么时空旅行为什么无法实现呢?原因很多。比如,时间的方向性是不可改变的,这意味着时间不可能发生倒流。由狭义相对论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流逝速度成反比,如果我们在数学上让时间倒流,那么就会得到一个超越光速的速度,而光速又是不可超越的,所以时间倒流也不可能发生。又或者我们可以再退一步,让时间机器诞生于世,即便
期刊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牙齿、触角、爪子、喙、动物外壳,甚至是植物的棘刺和刺毛,是如何形成尖锐的结构的?这是一个已经存在了350年之久的谜题。  自然界中有很多常见的模式,例如遵循黄金比例的对数螺旋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模式实则与生物的生长规则有关,比如对数螺旋结构之所以常见,就是因为生成这种结构的过程非常简单——当一个螺旋在某一边比另一边增长得快时,就会产生对数螺旋结构。  1659年
期刊
在3号坑发掘现场,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正在为大口尊的提取做准备工作。一位文物修复师为什么要亲自参与文物的提取?  “成熟的文物修复师,都会了解许多和文物保护相关的原理。这些原理不仅是如何修好文物,同样包括怎样提取文物,在提取过程中,如何保证被提取文物的安全,怎样尽量避开其他文物。”郭汉中说。作为国内文物修复的第6代传人, 相比师傅杨晓邬那一代注重对修复手艺的理解和传承,郭汉中的文物修复理
期刊
奥林巴斯第二届“全球”显微图像大赛受到全球生命科学专业人士的关注,共收到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參赛者提交的近700幅有效参赛作品。
期刊
三星堆遗址的“上新”,引发各界围观和热议,也掀起又一轮对考古文化的探究热潮。其中,三星堆和二里头的关系尤其引人关注。  从中原文化代表的二里头,到带有神秘色彩的三星堆,“撞脸”的文物、“夸张”的面具、“奢侈”的祭祀……其中经历了什么,又昭示着什么?  本文采访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领队赵海涛,以及四川省文物考古
期刊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熟悉的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其实都是外来物种,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而玉米、马铃薯、夹竹桃,也是历经好几百年才陆续来到中国的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危害当地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在外来物种中,有一类最善潜伏,被称为“沉睡族群”,它们能在入侵地长期悄然生存而不被发现。但是,最终是什么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