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将其中在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以此探究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结论: 已知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那么在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中,应对这些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着重关注并制定相关的措施加以预防,以此有效降低脊柱结核术后出现复发的概率。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复发;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41-01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肺外型结核疾病,脊柱结核大致占到了总结核患病的3%。脊柱结核会对患者的骨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致使病患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脊柱结核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能够恢复身体健康,但还有一部分病患会出现复发症状。为了分析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文章选取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对其展开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将其中20例在术后出现复发症状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2.3±5.9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5例,胸腰段结核患者5例,腰椎结核患者8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其复发时长范围为3~26个月,平均复发时长为7.8±2.3个月。同时将50例在术后未出现复发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范围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28.8±8.6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8例,胸腰段结核患者18例,腰椎结核患者22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病灶清除度、病灶制动是否严格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自身营养状况评价采用观全面评价法(SGA):①体重变化: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之间为营养不足,5%以内为正常 ;②饮食变化:是否存在饮食减少、不进食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的研究发现,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因此,想要有效避免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状况,则应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帮助。
3 讨论
3.1 患者自身营养状况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中,患者自身的营养不良因素是较为重要的。脊柱结核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惡心、呕吐,甚至饮食减少、不进食,导致贫血、体重减轻[2]。本组患者中大多数的脊柱结核患者来自于较为偏远的区域,其经济条件状况较差,因此在营养的补充方面略显不足,极易引发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脊柱结核患者应适当地将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行增强,改善免疫系统,对肝肾部位的功能进行合理维护,同时还应注重维生素的补充。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为了将营养状态调至正常,患者应根据医师的指导,做到合理饮食,运用膳食方式对自身的营养所需及热量进行补充,以此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小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概率。在特殊情况下,相关医师还应给予患者高能营养合剂及输血等,以此防止出现术后复发的情况。
3.2 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通过分析研究表明,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也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一大危险性因素。术后病灶的严格制动主要是指内外双方的固定,其作用是将患者的脊柱进行有效稳定。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椎体间残留较大空间,由于脊柱前中柱结构的破坏,脊柱出现不稳状况,脊柱稳定性重建是结核愈合的条件[3]。患者脊柱结核病灶部分的稳固才能实现其最终的痊愈。在本组术后复发的20例患者中,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的有15例,其主要原因为在病灶清除后,患者未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及石膏固定。虽然有人认为将固定器放置到患者的病灶部位会出现异物排斥反应,致使其病灶范围扩大。但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内固定器的置入能够提高脊柱的稳固性,促进其恢复。在术后患者应时刻保持一个正确的休养体位,对病灶部位进行科学严格的制动,以此保持其稳固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骨折、塌陷等状况进行有效避免,将患者植骨的融合了有效提升,从而减少出现病灶复发的概率。
3.3 病灶清除不彻底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病灶的清除度与脊柱结核的整体疗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对脊柱结核进行病灶清除时,通常是将重点放置在脓液以及肉芽等方面的清除,很少会对硬化骨质进行注重。在硬化骨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核杆菌,一旦未将其彻底清除,那么极易引发术后的复发状况。加上硬化骨的血液流通状况较差,如未清偿彻底,其与植骨之间的紧密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出现假关节。因此,相关医生在进行脊柱结核手术时,应积极运用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保证自身的操作技巧纯熟,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以此将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减少其复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宇,杨开舜,李绍波.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外医疗,2013(02):47-48.
[2] 金格勒,姚立东,崔泳,阿依努尔,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曹力.[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7):516-519.
[3] 唐接福,李峰,满益旺.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J].实用骨科杂志,2009(100): 496-498.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复发;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41-01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肺外型结核疾病,脊柱结核大致占到了总结核患病的3%。脊柱结核会对患者的骨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致使病患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脊柱结核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能够恢复身体健康,但还有一部分病患会出现复发症状。为了分析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文章选取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对其展开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将其中20例在术后出现复发症状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2.3±5.9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5例,胸腰段结核患者5例,腰椎结核患者8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其复发时长范围为3~26个月,平均复发时长为7.8±2.3个月。同时将50例在术后未出现复发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范围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28.8±8.6岁,属于颈椎结核的患者8例,胸腰段结核患者18例,腰椎结核患者22例,骶椎结核患者2例。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病灶清除度、病灶制动是否严格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自身营养状况评价采用观全面评价法(SGA):①体重变化: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之间为营养不足,5%以内为正常 ;②饮食变化:是否存在饮食减少、不进食等情况[1]。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的研究发现,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因此,想要有效避免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状况,则应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帮助。
3 讨论
3.1 患者自身营养状况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中,患者自身的营养不良因素是较为重要的。脊柱结核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惡心、呕吐,甚至饮食减少、不进食,导致贫血、体重减轻[2]。本组患者中大多数的脊柱结核患者来自于较为偏远的区域,其经济条件状况较差,因此在营养的补充方面略显不足,极易引发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脊柱结核患者应适当地将自身的体质状况进行增强,改善免疫系统,对肝肾部位的功能进行合理维护,同时还应注重维生素的补充。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为了将营养状态调至正常,患者应根据医师的指导,做到合理饮食,运用膳食方式对自身的营养所需及热量进行补充,以此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小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概率。在特殊情况下,相关医师还应给予患者高能营养合剂及输血等,以此防止出现术后复发的情况。
3.2 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通过分析研究表明,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也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一大危险性因素。术后病灶的严格制动主要是指内外双方的固定,其作用是将患者的脊柱进行有效稳定。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椎体间残留较大空间,由于脊柱前中柱结构的破坏,脊柱出现不稳状况,脊柱稳定性重建是结核愈合的条件[3]。患者脊柱结核病灶部分的稳固才能实现其最终的痊愈。在本组术后复发的20例患者中,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的有15例,其主要原因为在病灶清除后,患者未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及石膏固定。虽然有人认为将固定器放置到患者的病灶部位会出现异物排斥反应,致使其病灶范围扩大。但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内固定器的置入能够提高脊柱的稳固性,促进其恢复。在术后患者应时刻保持一个正确的休养体位,对病灶部位进行科学严格的制动,以此保持其稳固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骨折、塌陷等状况进行有效避免,将患者植骨的融合了有效提升,从而减少出现病灶复发的概率。
3.3 病灶清除不彻底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联:病灶的清除度与脊柱结核的整体疗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对脊柱结核进行病灶清除时,通常是将重点放置在脓液以及肉芽等方面的清除,很少会对硬化骨质进行注重。在硬化骨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核杆菌,一旦未将其彻底清除,那么极易引发术后的复发状况。加上硬化骨的血液流通状况较差,如未清偿彻底,其与植骨之间的紧密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出现假关节。因此,相关医生在进行脊柱结核手术时,应积极运用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保证自身的操作技巧纯熟,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以此将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减少其复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宇,杨开舜,李绍波.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外医疗,2013(02):47-48.
[2] 金格勒,姚立东,崔泳,阿依努尔,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曹力.[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7):516-519.
[3] 唐接福,李峰,满益旺.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J].实用骨科杂志,2009(100): 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