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高技能人才素质、能力的特点,探索高职院校的改革,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把学校打造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素质能力 高职院校改革
0 引言
高技能人才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力军,是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排头兵。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研究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的特点,有的放矢深化改革,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1 高技能人才素质、能力的特点
我国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及具有特殊技艺和精招绝活的“能工巧匠”的群体。笔者调查发现他们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1 高技能人才素质的特点
1.1.1 思想素质: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深入一线的求实作风,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对本专业的问题有强烈的兴趣。
1.1.2 智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五个要素。智力活动中,观察力是源泉,记忆力是基础,想象力是翅膀,思维力是方法和核心,注意力是必要条件。这五个要素组合成智力结构,从而形成对知识、技能的良好感知和悟性。
1.1.3 知识素质: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更在于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合理的知识结构处于最佳状态,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1.1.4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评价高技能人才水平的试金石。专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的思维方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感知、以及适应本专业的性格特点;有向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和复合技术方向发展的潜质。
1.1.5 身体心理素质: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高技能人才往往要承担艰难的工作任务和参加各种技术攻关、技能大赛,只有体格强健、身体健康、乐观自信、精力充沛才能胜任工作或在竞争中胜出。
1.2 高技能人才能力的特点
1.2.1 一般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知识和技能的自学能力。
1.2.2 胜任相应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在什么岗位上,就应有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高技能人才应是行业内或者本企业某种技能挂“头牌”的角色,并具有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外延的工作能力。
1.2.3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技能人才是一线职业岗位,面对的实际问题纷繁复杂,许多问题突如其来、意想不到。有的问题甚至是高难度问题。分析、解决职业岗位上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是自身知识准备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挑战变成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遇。
1.2.4 熟练的动手能力:高技能人才是实干家、技艺型人才,不是理论家、设计师。是亲力亲为的“行家里手”有的高技能人才练就了一手“绝活”,观察现状、听听声音,就能手到病除,解决问题。
1.2.5 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能对专业及其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收集,有对新知识学习和新技能把握的敏感性。能从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新信息的对照中,发现可拓展的空间,创造出新的技艺、新的技能。
2 深化高职院校改革
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的特点,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对学生三年左右的培养,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高职院校尚有诸多不适,必须深化改革。
2.1 转变办学理念,确定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创建于五、六十年代的中专学校升格、或者是高等专科学校改制而成的,当初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员、工程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提出以后,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笔者认为,该培养目标比较笼统,指向分散,不够明确。
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过去的办学历史上,培养了大量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不少成了高技能人才,其办学条件具备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也与高技能人才的规格、层次相适应。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理念应从过去的培养设计型人才彻底地转变为培养高级的技术工人和工艺型操作人员,培养规格就是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
2.2 思想教育的改革 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同时,要开展实践出真知的哲学思想、以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思维、激烈竞争中的心理健康等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创新形式,以喜闻乐见、青年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载体进行;在具体实施上,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差异性,使其收到良好效果。
2.3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要求知识面宽,够用适度,并密切联系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是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潜隐和综合。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知识教育,更要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面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重新分类组合,以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工作任务、工序等,以任务、项目、案例等具体形式实现工作导向的课程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素质、专业及专业拓展能力为根本,构建出该专业的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
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提问答疑式、案例教学、模块式教学、情境模拟、现场指导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的过程,有效调动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实践,努力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工学结合、校企结合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技能培训、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校企结合”更为工学结合提供真实境况,为学生工学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校企结合”还可以实现“订单式”培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直接对接。
2.6 大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实训设备、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要按照开设的专业建设有特色的实训基地,并向仿真型和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不但能为本校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也是本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平台。
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加实训时间,推行顶岗实习,以提高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前取得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2.7 招生改革 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改革招生办法:一是继续招收中职毕业生,扩大其招生规模。考试内容除理论知识考试外,还应有动手能力的考核。二是招收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入校学习;三是利用师资力量雄厚和有特色的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量身打造,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素质能力 高职院校改革
0 引言
高技能人才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力军,是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排头兵。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研究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的特点,有的放矢深化改革,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1 高技能人才素质、能力的特点
我国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及具有特殊技艺和精招绝活的“能工巧匠”的群体。笔者调查发现他们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1 高技能人才素质的特点
1.1.1 思想素质: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深入一线的求实作风,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对本专业的问题有强烈的兴趣。
1.1.2 智力素质: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五个要素。智力活动中,观察力是源泉,记忆力是基础,想象力是翅膀,思维力是方法和核心,注意力是必要条件。这五个要素组合成智力结构,从而形成对知识、技能的良好感知和悟性。
1.1.3 知识素质: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更在于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合理的知识结构处于最佳状态,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1.1.4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评价高技能人才水平的试金石。专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的思维方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感知、以及适应本专业的性格特点;有向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和复合技术方向发展的潜质。
1.1.5 身体心理素质: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高技能人才往往要承担艰难的工作任务和参加各种技术攻关、技能大赛,只有体格强健、身体健康、乐观自信、精力充沛才能胜任工作或在竞争中胜出。
1.2 高技能人才能力的特点
1.2.1 一般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知识和技能的自学能力。
1.2.2 胜任相应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在什么岗位上,就应有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高技能人才应是行业内或者本企业某种技能挂“头牌”的角色,并具有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外延的工作能力。
1.2.3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技能人才是一线职业岗位,面对的实际问题纷繁复杂,许多问题突如其来、意想不到。有的问题甚至是高难度问题。分析、解决职业岗位上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是自身知识准备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挑战变成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遇。
1.2.4 熟练的动手能力:高技能人才是实干家、技艺型人才,不是理论家、设计师。是亲力亲为的“行家里手”有的高技能人才练就了一手“绝活”,观察现状、听听声音,就能手到病除,解决问题。
1.2.5 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能对专业及其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收集,有对新知识学习和新技能把握的敏感性。能从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新信息的对照中,发现可拓展的空间,创造出新的技艺、新的技能。
2 深化高职院校改革
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的特点,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对学生三年左右的培养,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高职院校尚有诸多不适,必须深化改革。
2.1 转变办学理念,确定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创建于五、六十年代的中专学校升格、或者是高等专科学校改制而成的,当初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员、工程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提出以后,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笔者认为,该培养目标比较笼统,指向分散,不够明确。
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过去的办学历史上,培养了大量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不少成了高技能人才,其办学条件具备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也与高技能人才的规格、层次相适应。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理念应从过去的培养设计型人才彻底地转变为培养高级的技术工人和工艺型操作人员,培养规格就是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
2.2 思想教育的改革 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同时,要开展实践出真知的哲学思想、以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思维、激烈竞争中的心理健康等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创新形式,以喜闻乐见、青年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载体进行;在具体实施上,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差异性,使其收到良好效果。
2.3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要求知识面宽,够用适度,并密切联系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是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潜隐和综合。所以,我们既要重视知识教育,更要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面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重新分类组合,以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工作任务、工序等,以任务、项目、案例等具体形式实现工作导向的课程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素质、专业及专业拓展能力为根本,构建出该专业的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
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提问答疑式、案例教学、模块式教学、情境模拟、现场指导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的过程,有效调动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实践,努力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工学结合、校企结合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技能培训、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校企结合”更为工学结合提供真实境况,为学生工学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校企结合”还可以实现“订单式”培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直接对接。
2.6 大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实训设备、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要按照开设的专业建设有特色的实训基地,并向仿真型和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不但能为本校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也是本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平台。
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加实训时间,推行顶岗实习,以提高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前取得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2.7 招生改革 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改革招生办法:一是继续招收中职毕业生,扩大其招生规模。考试内容除理论知识考试外,还应有动手能力的考核。二是招收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入校学习;三是利用师资力量雄厚和有特色的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量身打造,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