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有位中文名字叫曹诗弟的丹麦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教育研究重要吗?》,只不过刊发这篇文章的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与评价》即使在教育学界也有点小众,也可能是因为曹诗弟的建议仅仅局限在要采用“从下而上”的研究范式,所以他的文章未能引起足够的反响。不过,我很欣赏他的提问方式:能仅凭人多、量大、面广就说一件事很重要吗?同样的问题我也想抛给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们:能仅凭现实的成就就说中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很重要吗?当然,翻开所有关于职业教育的报纸、杂志、专著,无一不说职业教育研究非常重要。但不要忘记,这些文章、报道都是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人所写,他们当然不会说职业教育研究不重要。判断重要与否,需要转换一下角度。
职业教育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重要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职业教育起,职业教育研究与职业教育一起共同发展了三十多年,每年都会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像许多人所说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实际上,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812万人,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共毕业660万人,三年中共流失了152万2008级的学生。我国每年大约只有80%的学生完成整个职业高中学业。换句话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为这个国家每年输送150万左右的非技能劳动者。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使有660万学生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其中仅有62%的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未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数高达250万。一个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社会系统竟然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将近400万的低技能或无技能的劳动者!如果真像有些人所说的职业教育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不会难堪至此吧!
职业教育研究对职业教育理论发展重要吗?从表面看,职业教育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正不断提升。自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开始,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有5所大学把各自的职业教育研究所升格为学校直属性质的职业教育研究院。这应该是职业教育研究得到大学学术系统承认的标志。不过据观察,这些研究院与之前的研究所相比,研究力量并未得到实质性增强。人还是那几个,房还是那几间,除了一颗红章和几张名片外几无变化。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些研究院的成立只表明了学校的一种态度而已,没有多大学术意义。说职业教育研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还在于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一般不会“出圈”,只是墙内开花墙内香。我们还是在使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却很少看到其他学科使用我们的成果。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研究尚未形成与其他学科对话的能力,可见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确实不太高。
这么说,职业教育研究是一无是处喽?也不是。也许教育部官员的定性是准确的:“与其他教育科研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科研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科研还比较薄弱……科研水平和质量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与国家战略对职业教育的紧迫需求不相适应。”我们的职业教育研究不是没有进步,只是没有能够跟上领先世界速度的职业教育发展而已;职业教育研究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能够在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今后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研究?我相信,要让职业教育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机构的构成、研究成果的评定、研究人员的评价等都需要全面改革。在此,向职业教育研究的同仁们提三条仅凭个人就能做到的建议:
第一,多讲人话。还记得网上流行的“甄嬛体”吗,那是典型的“不说人话”。类似的风格也存在于我们的各种研究成果中,一句用普通的语言能说明的话偏要写成堆砌了大量术语的冗长段落。请记住那把著名的“奥卡姆剃刀”:非有必要切勿增加。
第二,少讲官话。在当年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时代,诸多研究成果为这一断语摇旗呐喊,令人难以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对同一事物持同一观点。现在呢?同样的研究者们又开始转向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了。我们是教育系统的“雇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只能被拘束在官方的话语体系中。
第三,尽量讲真话。这个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真假难辨的时代。作为研究者,所谓的真话应该指那些从你的理论出发确实能够得到的结论。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
职业教育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重要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职业教育起,职业教育研究与职业教育一起共同发展了三十多年,每年都会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像许多人所说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实际上,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812万人,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共毕业660万人,三年中共流失了152万2008级的学生。我国每年大约只有80%的学生完成整个职业高中学业。换句话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为这个国家每年输送150万左右的非技能劳动者。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使有660万学生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其中仅有62%的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未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数高达250万。一个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社会系统竟然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将近400万的低技能或无技能的劳动者!如果真像有些人所说的职业教育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不会难堪至此吧!
职业教育研究对职业教育理论发展重要吗?从表面看,职业教育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正不断提升。自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开始,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有5所大学把各自的职业教育研究所升格为学校直属性质的职业教育研究院。这应该是职业教育研究得到大学学术系统承认的标志。不过据观察,这些研究院与之前的研究所相比,研究力量并未得到实质性增强。人还是那几个,房还是那几间,除了一颗红章和几张名片外几无变化。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些研究院的成立只表明了学校的一种态度而已,没有多大学术意义。说职业教育研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还在于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一般不会“出圈”,只是墙内开花墙内香。我们还是在使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却很少看到其他学科使用我们的成果。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研究尚未形成与其他学科对话的能力,可见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确实不太高。
这么说,职业教育研究是一无是处喽?也不是。也许教育部官员的定性是准确的:“与其他教育科研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科研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科研还比较薄弱……科研水平和质量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与国家战略对职业教育的紧迫需求不相适应。”我们的职业教育研究不是没有进步,只是没有能够跟上领先世界速度的职业教育发展而已;职业教育研究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能够在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今后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研究?我相信,要让职业教育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机构的构成、研究成果的评定、研究人员的评价等都需要全面改革。在此,向职业教育研究的同仁们提三条仅凭个人就能做到的建议:
第一,多讲人话。还记得网上流行的“甄嬛体”吗,那是典型的“不说人话”。类似的风格也存在于我们的各种研究成果中,一句用普通的语言能说明的话偏要写成堆砌了大量术语的冗长段落。请记住那把著名的“奥卡姆剃刀”:非有必要切勿增加。
第二,少讲官话。在当年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时代,诸多研究成果为这一断语摇旗呐喊,令人难以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对同一事物持同一观点。现在呢?同样的研究者们又开始转向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了。我们是教育系统的“雇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只能被拘束在官方的话语体系中。
第三,尽量讲真话。这个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真假难辨的时代。作为研究者,所谓的真话应该指那些从你的理论出发确实能够得到的结论。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