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范围看,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一个阶段,要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必将面临一个转型问题。由主要聚焦专家顶层设计转到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操作,从对课程形态的建设转到对教学的关注,这将是课改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标志。
课改从点上的实验进入面上推广阶段,在这一转型中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是在实验阶段所未曾遇到的。课改进入下一阶段,必然会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需要专家梳理。要研究怎么能尽快地把上位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距离缩短,让专家真正地深入到一线去,展开基于学校层面的实践。这是课改进入新阶段的第二个标志。
课改经过全面发动阶段之后,将进入常态的发展时期,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让大家消化吸收。这一时期也就是课堂教学完善时期,需要把关注点放在课堂上。这就提示我们今后要把课改的落脚点放在课堂,着眼点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这是课改进入新阶段的第三个标志,也是主要的转型标志。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从国家层面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修订课程标准。由专家设计的标准经过实践的检验、校正,再吸取各方面反馈的意见,最后进行修订。从专家层面来说,今后应当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和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在一起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顺应这种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今后将着力做好四件事:
一是深化校本教研机制,把研究重点放在课堂的真问题上,把校本教研的制度和文化梳理清楚。过去由于课程和教材全国统一,因此教师培训也全国一统,自上而下地开展,这在今天的形势下显然已经行不通。现在教师需要在学校里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甚至连专家也没有遇到过,应对这种新形势,校本研修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
二是研究如何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建设反映问题的渠道,使得专家降低重心,教师提升层次,为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我们想尝试通过网络解决个性化的问题,用一对一的方法,及时快捷地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想搭建一个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研网络,使每个教师都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和课改专家直接交流。
三是建立目的在于提高质量、提高教研指导力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反馈体系。帮助教师提炼用经验指导教学的方式方法,用测量手段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要出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需要的其实不是大投入,而是宽松的制度和环境,是评价标准和制度的改革。
四是注重课改质量的提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教育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教育的质量观、考量标准自然也和以往不同了,教育的定位目标、发展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手段、质量标准要进行调整。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人的潜力有差异,人的发展方向日益多元,计划经济时代是不考虑这些的,今天都要考虑到。(摘自《上海教育》2008年第1期A)?茺
课改从点上的实验进入面上推广阶段,在这一转型中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是在实验阶段所未曾遇到的。课改进入下一阶段,必然会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需要专家梳理。要研究怎么能尽快地把上位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距离缩短,让专家真正地深入到一线去,展开基于学校层面的实践。这是课改进入新阶段的第二个标志。
课改经过全面发动阶段之后,将进入常态的发展时期,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让大家消化吸收。这一时期也就是课堂教学完善时期,需要把关注点放在课堂上。这就提示我们今后要把课改的落脚点放在课堂,着眼点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这是课改进入新阶段的第三个标志,也是主要的转型标志。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从国家层面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修订课程标准。由专家设计的标准经过实践的检验、校正,再吸取各方面反馈的意见,最后进行修订。从专家层面来说,今后应当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和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在一起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顺应这种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今后将着力做好四件事:
一是深化校本教研机制,把研究重点放在课堂的真问题上,把校本教研的制度和文化梳理清楚。过去由于课程和教材全国统一,因此教师培训也全国一统,自上而下地开展,这在今天的形势下显然已经行不通。现在教师需要在学校里解决自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甚至连专家也没有遇到过,应对这种新形势,校本研修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
二是研究如何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建设反映问题的渠道,使得专家降低重心,教师提升层次,为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我们想尝试通过网络解决个性化的问题,用一对一的方法,及时快捷地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想搭建一个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研网络,使每个教师都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和课改专家直接交流。
三是建立目的在于提高质量、提高教研指导力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反馈体系。帮助教师提炼用经验指导教学的方式方法,用测量手段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要出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需要的其实不是大投入,而是宽松的制度和环境,是评价标准和制度的改革。
四是注重课改质量的提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教育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教育的质量观、考量标准自然也和以往不同了,教育的定位目标、发展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手段、质量标准要进行调整。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人的潜力有差异,人的发展方向日益多元,计划经济时代是不考虑这些的,今天都要考虑到。(摘自《上海教育》2008年第1期A)?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