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都是打散工的农民,我还有个妹妹。一家人住在一个非常破陋的老房子里。”
林开平少年时的家在福建省福鼎市一个叫做前岐的小镇上,一所风雨飘摇的老房子里。虽然老房子逼仄、贫寒,但是充满了温馨。在沿海一带,这种简陋的闽南民居和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许就是生活,你不得不去接受的不可抗力,有些人还在娘胎里就已经处于竞争中的劣势。这样的现实,在林开平后来的经历中,无数次地经历着。
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所老房子里,竟然收藏着价值七八万元的书籍。它们就是林开平这几年打工、摆摊,用汗水和泪水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积蓄”。
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可以说是爱书成痴。书卷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也能让人的内心格局变得宏大,无往而不至。至少,在书卷面前没有贫贱之分。一方斗室,一盏孤灯,你可以是王侯将相,也可以是布衣草莽。对于林开平来说,在那些贫瘠的岁月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够捧着一本心爱的书投入其中,不被外界打扰。
1998年,聪慧的林开平考上了福建省福鼎二中,福鼎二中是当地有名的重点中学,许多农村子弟都从这里“鱼跃龙门”,考上了好大学。这来之不易的喜悦让这个农民工家庭在贫困中看到了希望。林开平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给人打散工,干着透支体力的活,拿着和付出极不相称的微薄收入,他们做梦都想把孩子送进大学,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路。
然而视书如命的林开平似乎让父母失望了,他进入福鼎中学后,因为痴迷于名著小说,成绩一落千丈。父母为此大为光火,但是在应试教育和兴趣爱好之间,林开平还是毅然选择了后者。1999年寒假的第一天,父母看到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成绩单后大发雷霆,把他那些当宝贝的书全部给扔了。林开平生平第一次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为了他心爱的书。
那天夜里,林开平负气来到了同样因为考差了而被父母责骂的同学吴小平家里。两个13岁的孩子经过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
春节刚过,林开平就带着爷爷奶奶给的100元压岁钱和吴小平来到了号称“鞋都”的温州。初来乍到,又人生地不熟,两个人在街头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只要看到有招聘启事就上前询问。但是结果都让他们大失所望,要么是招聘启事已经过期,要么就是老板不敢招收童工。就在两人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姓陈的师傅。这位陈师傅叫他们去他那儿做皮鞋外加工,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100元的工资。
两人喜出望外,跟着“好心”的陈师傅来到他的厂房——菜市场旁边租的一间简陋狭窄的房子。皮鞋外加工的工作枯燥劳累,而且每天要做到18个小时以上才能休息。有时候两人实在困得不行了,打起了瞌睡,就会挨上陈师傅的一顿狠揍。一个月过去了,林开平和吴小平找陈师傅索要工资,却被恶狠狠地臭骂了一顿,这时候两人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车间就像一个小监狱,楼下唯一的出口每天都是大门紧锁,还有陈师傅的家人守着,两人想逃跑也难。又熬了几十天,吴小平打开窗户从楼上跳了下去,然后逃跑了。林开平跳下去时却不小心把脚崴了,又被陈师傅抓回来打了几耳光。
这件事以后,陈师傅和林开平达成了协议。林开平答应不再逃跑,但是陈师傅必须按时付给他工钱,还要让他出去买书。林开平每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尽管如此,他还是把休息时间挤出来看书。这样一来,林开平睡眠严重不足,上班时经常打瞌睡,陈师傅一气之下就把他的那些书藏了起来。本来这样的工作就暗无天日,现在连唯一的乐趣——读书也被剥夺了。后来,林开平想办法从陈师傅的工场里逃了出来,被表哥带回了老家。到家的那一晚,一家人抱在一起哭了很久。
林开平回到老家后,到当地一家报社应聘,但是因为他没有大学文凭,报社的主编把他拒之门外。这时林开平才意识到现实的无奈,后悔自己当初放弃了学业。
林开平只能去找各种不需要文凭的工作,如理发店学徒、裁缝、化油器厂工人……直到找到了一份自己最爱的工作——新华书店售货员。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是林开平还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念书。
在新华书店上班期间,林开平博览群书,如痴如醉地捧阅着各种书籍,徜徉其中,如鱼得水。但是不幸又再次降临,新华书店因为竞争激烈而关门了。林开平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失业了。
当父母叫他去学手艺去挣钱的时候,林开平却近乎痴人说梦地回答道:“我要写作,我要当作家!”父母觉得他是在闹情绪,责骂他不懂事。
当别人都以为他是说着玩的时候,林开平真的开始静下心来写作了。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然后信心满满地把稿子投给了远方出版社。煎熬地等待了几个月后,远方出版社却给他寄了一封“退稿信”。林开平犹如遭到了五雷轰顶,气得把所有书稿撕成了一把雪花蝴蝶。
父母态度坚决地表示,要是他再写这些东西,不务正业,就不给他饭吃。林开平又开始了四处打零工的生活,从服务员、厨师到代课老师、地摊贩……“之后不管打什么工,我也还总是要看书。”正如林开平说的那样,不管干什么工作,在他的床头总能找到一大堆书。
后来林开平跟着另外一位表哥一起来到了湖南郴州当矿工,但是工地上处处都是潜伏的危险和意外。几次死里逃生后,林开平开始想要逃离这种生活,他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都干这些工作。于是他攒够了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再次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长篇小说,而是给报纸和杂志投稿。幸运的是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在全国上百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几百篇文章。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开平看到了《演讲与口才》杂志社的招聘启事,虽然自己是小学文凭,根本不符合招聘要求,但他还是把自己的简历发了过去。《演讲与口才》杂志的副主编被林开平的经历感动了,经过会议商讨后,破格录用了林开平。《阅读》、《福鼎日报》、《演讲与口才》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文字励志哥”,《知音打工》杂志还为其做了一期专题人物报道。
后来林开平的妹妹考上了大学,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只有林开平一人独自伤感。他觉得虽然自己通过另外一种“念书”的方式找到了好工作,但是这几年受尽了苦难与波折,如果没有那种超乎常人的毅力,他一定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他为自己当初放弃了学业感到无比后悔,也常常在想如果当时没有退学,而是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自己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成就。
林开平:“我很早就出来打工了,很早就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都是我的财富。但是吃了这么多苦也让我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年轻气盛,总是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但冲动的代价却是需要一生来偿还的。我很想时光回流,我还是那个福鼎二中里的少年,我还能高考,还能飞得更高……”
林开平少年时的家在福建省福鼎市一个叫做前岐的小镇上,一所风雨飘摇的老房子里。虽然老房子逼仄、贫寒,但是充满了温馨。在沿海一带,这种简陋的闽南民居和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许就是生活,你不得不去接受的不可抗力,有些人还在娘胎里就已经处于竞争中的劣势。这样的现实,在林开平后来的经历中,无数次地经历着。
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所老房子里,竟然收藏着价值七八万元的书籍。它们就是林开平这几年打工、摆摊,用汗水和泪水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积蓄”。
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可以说是爱书成痴。书卷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也能让人的内心格局变得宏大,无往而不至。至少,在书卷面前没有贫贱之分。一方斗室,一盏孤灯,你可以是王侯将相,也可以是布衣草莽。对于林开平来说,在那些贫瘠的岁月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够捧着一本心爱的书投入其中,不被外界打扰。
1998年,聪慧的林开平考上了福建省福鼎二中,福鼎二中是当地有名的重点中学,许多农村子弟都从这里“鱼跃龙门”,考上了好大学。这来之不易的喜悦让这个农民工家庭在贫困中看到了希望。林开平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给人打散工,干着透支体力的活,拿着和付出极不相称的微薄收入,他们做梦都想把孩子送进大学,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路。
然而视书如命的林开平似乎让父母失望了,他进入福鼎中学后,因为痴迷于名著小说,成绩一落千丈。父母为此大为光火,但是在应试教育和兴趣爱好之间,林开平还是毅然选择了后者。1999年寒假的第一天,父母看到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成绩单后大发雷霆,把他那些当宝贝的书全部给扔了。林开平生平第一次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为了他心爱的书。
那天夜里,林开平负气来到了同样因为考差了而被父母责骂的同学吴小平家里。两个13岁的孩子经过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
春节刚过,林开平就带着爷爷奶奶给的100元压岁钱和吴小平来到了号称“鞋都”的温州。初来乍到,又人生地不熟,两个人在街头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只要看到有招聘启事就上前询问。但是结果都让他们大失所望,要么是招聘启事已经过期,要么就是老板不敢招收童工。就在两人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姓陈的师傅。这位陈师傅叫他们去他那儿做皮鞋外加工,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100元的工资。
两人喜出望外,跟着“好心”的陈师傅来到他的厂房——菜市场旁边租的一间简陋狭窄的房子。皮鞋外加工的工作枯燥劳累,而且每天要做到18个小时以上才能休息。有时候两人实在困得不行了,打起了瞌睡,就会挨上陈师傅的一顿狠揍。一个月过去了,林开平和吴小平找陈师傅索要工资,却被恶狠狠地臭骂了一顿,这时候两人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车间就像一个小监狱,楼下唯一的出口每天都是大门紧锁,还有陈师傅的家人守着,两人想逃跑也难。又熬了几十天,吴小平打开窗户从楼上跳了下去,然后逃跑了。林开平跳下去时却不小心把脚崴了,又被陈师傅抓回来打了几耳光。
这件事以后,陈师傅和林开平达成了协议。林开平答应不再逃跑,但是陈师傅必须按时付给他工钱,还要让他出去买书。林开平每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尽管如此,他还是把休息时间挤出来看书。这样一来,林开平睡眠严重不足,上班时经常打瞌睡,陈师傅一气之下就把他的那些书藏了起来。本来这样的工作就暗无天日,现在连唯一的乐趣——读书也被剥夺了。后来,林开平想办法从陈师傅的工场里逃了出来,被表哥带回了老家。到家的那一晚,一家人抱在一起哭了很久。
林开平回到老家后,到当地一家报社应聘,但是因为他没有大学文凭,报社的主编把他拒之门外。这时林开平才意识到现实的无奈,后悔自己当初放弃了学业。
林开平只能去找各种不需要文凭的工作,如理发店学徒、裁缝、化油器厂工人……直到找到了一份自己最爱的工作——新华书店售货员。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是林开平还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念书。
在新华书店上班期间,林开平博览群书,如痴如醉地捧阅着各种书籍,徜徉其中,如鱼得水。但是不幸又再次降临,新华书店因为竞争激烈而关门了。林开平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失业了。
当父母叫他去学手艺去挣钱的时候,林开平却近乎痴人说梦地回答道:“我要写作,我要当作家!”父母觉得他是在闹情绪,责骂他不懂事。
当别人都以为他是说着玩的时候,林开平真的开始静下心来写作了。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然后信心满满地把稿子投给了远方出版社。煎熬地等待了几个月后,远方出版社却给他寄了一封“退稿信”。林开平犹如遭到了五雷轰顶,气得把所有书稿撕成了一把雪花蝴蝶。
父母态度坚决地表示,要是他再写这些东西,不务正业,就不给他饭吃。林开平又开始了四处打零工的生活,从服务员、厨师到代课老师、地摊贩……“之后不管打什么工,我也还总是要看书。”正如林开平说的那样,不管干什么工作,在他的床头总能找到一大堆书。
后来林开平跟着另外一位表哥一起来到了湖南郴州当矿工,但是工地上处处都是潜伏的危险和意外。几次死里逃生后,林开平开始想要逃离这种生活,他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都干这些工作。于是他攒够了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再次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长篇小说,而是给报纸和杂志投稿。幸运的是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在全国上百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几百篇文章。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开平看到了《演讲与口才》杂志社的招聘启事,虽然自己是小学文凭,根本不符合招聘要求,但他还是把自己的简历发了过去。《演讲与口才》杂志的副主编被林开平的经历感动了,经过会议商讨后,破格录用了林开平。《阅读》、《福鼎日报》、《演讲与口才》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文字励志哥”,《知音打工》杂志还为其做了一期专题人物报道。
后来林开平的妹妹考上了大学,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只有林开平一人独自伤感。他觉得虽然自己通过另外一种“念书”的方式找到了好工作,但是这几年受尽了苦难与波折,如果没有那种超乎常人的毅力,他一定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他为自己当初放弃了学业感到无比后悔,也常常在想如果当时没有退学,而是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自己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成就。
林开平:“我很早就出来打工了,很早就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都是我的财富。但是吃了这么多苦也让我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年轻气盛,总是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但冲动的代价却是需要一生来偿还的。我很想时光回流,我还是那个福鼎二中里的少年,我还能高考,还能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