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4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3例經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再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的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价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 (16/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4% (36/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改善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并发症;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常出现许多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再出血、中枢高热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降低了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3例,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46~81岁,平均(66.8±6.3)岁;对照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42~83岁,平均(67.4±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对证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 压疮的护理:①保持病床被褥平整无杂屑,并保持床铺干燥;②帮助或指导家属定期给患者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干净卫生清洁干燥;③用防压疮气垫或骨突部位垫气圈;④定期翻身,同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防擦破皮肤;⑤按摩骨突出部位,促进血液循环;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1.2.2 术后再出血的护理:①床头抬高15°~30°,使静脉血回流畅通;②严密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③控制血压平稳,严防血压波动太大,血压不理想者可采用降压措施;④令患者保持安静,可采用镇静药物;⑤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若有则提示可能存在再出血的可能,应给与积极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压疮、再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的发生率。
1.3.2 预后情况比较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分于术后1个月对两组的的预后进行评分,分为五级,分别计分1~5分,分值越高,预后越好,死亡为1分,植物生存为2分,重度残疾3分,中度残疾4分,良好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或q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的COS评分经q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的COS评分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多、发生率高,已经成为影响其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1]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其预后程度大大降低。尽管及时手术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是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已为广大医护人员熟知,例如较为常见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压疮等,故而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2]。高血压脑出血病情突发、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重症相表现、病情变化迅速,都适合采用预见性护理来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在术后并发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这与患者术后昏迷、长期卧床,呼吸道痰液不能及时排出有关,其护理的关键便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术后再出血一般发生于术后的12~48 h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消化道出血在术后也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4]:①术后应激反应可使消化道黏膜长期收缩,降低了胃肠黏膜的抵抗力;②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可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胃液分泌增多,对胃肠黏膜直接造成损害;③术后消耗增多,防御能力降低。中枢性高热临床危害巨大,可以使患者新陈代谢加快,加快氧消耗,加重脑缺氧,其主要原因为[6]:①颅内感染;②体温调节中枢受损;③脑水肿的间接影响。
根据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笔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压疮、再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但由于例数较少,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但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21.33%,对照组为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护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COS评分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伴随并发症的降低,其预后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蒲建章,苏群.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3): 305-307.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3例經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再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的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价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 (16/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4% (36/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改善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并发症;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常出现许多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再出血、中枢高热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降低了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3例,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46~81岁,平均(66.8±6.3)岁;对照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42~83岁,平均(67.4±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对证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 压疮的护理:①保持病床被褥平整无杂屑,并保持床铺干燥;②帮助或指导家属定期给患者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干净卫生清洁干燥;③用防压疮气垫或骨突部位垫气圈;④定期翻身,同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防擦破皮肤;⑤按摩骨突出部位,促进血液循环;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1.2.2 术后再出血的护理:①床头抬高15°~30°,使静脉血回流畅通;②严密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③控制血压平稳,严防血压波动太大,血压不理想者可采用降压措施;④令患者保持安静,可采用镇静药物;⑤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若有则提示可能存在再出血的可能,应给与积极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压疮、再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的发生率。
1.3.2 预后情况比较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分于术后1个月对两组的的预后进行评分,分为五级,分别计分1~5分,分值越高,预后越好,死亡为1分,植物生存为2分,重度残疾3分,中度残疾4分,良好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或q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的COS评分经q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的COS评分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多、发生率高,已经成为影响其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多项临床研究[1]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其预后程度大大降低。尽管及时手术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是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已为广大医护人员熟知,例如较为常见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压疮等,故而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2]。高血压脑出血病情突发、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重症相表现、病情变化迅速,都适合采用预见性护理来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在术后并发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这与患者术后昏迷、长期卧床,呼吸道痰液不能及时排出有关,其护理的关键便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术后再出血一般发生于术后的12~48 h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消化道出血在术后也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4]:①术后应激反应可使消化道黏膜长期收缩,降低了胃肠黏膜的抵抗力;②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可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胃液分泌增多,对胃肠黏膜直接造成损害;③术后消耗增多,防御能力降低。中枢性高热临床危害巨大,可以使患者新陈代谢加快,加快氧消耗,加重脑缺氧,其主要原因为[6]:①颅内感染;②体温调节中枢受损;③脑水肿的间接影响。
根据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笔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压疮、再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但由于例数较少,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但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21.33%,对照组为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护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COS评分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伴随并发症的降低,其预后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蒲建章,苏群.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3): 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