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引导;参与;教学过程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先天就有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激发。我针对学生学习心态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并结合教材本身的因素,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厌”学为“乐”学。
学生掌握一门知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兴趣。如,在上《美国独立战争》时,一开课,我出示一张美国国旗的图片,问学生这是哪国国旗,为什么由条和星组成,它们各代表什么,并让学生讲讲各自对美国的了解。由此导入,通过学生的回答,拉近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兴趣,带着这浓厚的兴趣,开始进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主动去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自我觉悟和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我把一些诗歌、故事、录音、歌曲、录像等适当地引入、穿插于教学中,让学生课课有新意,节节有笑声,从而达到在玩中学,既培养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
如,在教学《三大战役》一课时,先放一段录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把课堂放权给学生。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依次到台上拿着教鞭指着地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讲述,其他学生补充,从而让学生感受自己俨然是那场战役的指挥官,同时也让那些没有被叫到的学生自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假如我上台能讲得比他好吗?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了。在讲《红军长征》时,放《长征组歌》,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爱迪生时,播放各国“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在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时,展示都江堰巧妙的设计等等。创设良好的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运用一些幽默艺术,吸引学生参与
理想的教学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表现出来。如,在讲“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时,我首先提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这两问感到遥远而又抽象,反应冷淡。于是我改换语气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是怎么样出现在地球——太阳系中这颗蓝色的天体上的?”学生忍不住笑了,说是妈妈生的,接着我又问“妈妈怎么来的?”由此一直追溯上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讲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时,我补充了日本伊藤博文给李鸿章出的一幅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这位李鸿章勉强对出了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样诙谐幽默而又形象地道出了清政府因为国力衰弱而屈膝投降的窘态,使学生投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烘托出为中国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氛围。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历史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教师与学生平时交流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珍惜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方法很多,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微笑,微笑是人类最好的表情,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友善、更和谐。我上课时,无论原来心情如何,只要走进教室,都尽量保持微笑,并通过微笑感染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氛围。
同时我觉得应该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达成共识。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也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张淑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7)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第八十中学)
编辑 代跃先
关键词:引导;参与;教学过程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先天就有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激发。我针对学生学习心态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并结合教材本身的因素,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厌”学为“乐”学。
学生掌握一门知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兴趣。如,在上《美国独立战争》时,一开课,我出示一张美国国旗的图片,问学生这是哪国国旗,为什么由条和星组成,它们各代表什么,并让学生讲讲各自对美国的了解。由此导入,通过学生的回答,拉近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兴趣,带着这浓厚的兴趣,开始进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主动去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自我觉悟和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我把一些诗歌、故事、录音、歌曲、录像等适当地引入、穿插于教学中,让学生课课有新意,节节有笑声,从而达到在玩中学,既培养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
如,在教学《三大战役》一课时,先放一段录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把课堂放权给学生。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依次到台上拿着教鞭指着地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讲述,其他学生补充,从而让学生感受自己俨然是那场战役的指挥官,同时也让那些没有被叫到的学生自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假如我上台能讲得比他好吗?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了。在讲《红军长征》时,放《长征组歌》,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爱迪生时,播放各国“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在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时,展示都江堰巧妙的设计等等。创设良好的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运用一些幽默艺术,吸引学生参与
理想的教学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表现出来。如,在讲“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时,我首先提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这两问感到遥远而又抽象,反应冷淡。于是我改换语气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是怎么样出现在地球——太阳系中这颗蓝色的天体上的?”学生忍不住笑了,说是妈妈生的,接着我又问“妈妈怎么来的?”由此一直追溯上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讲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时,我补充了日本伊藤博文给李鸿章出的一幅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这位李鸿章勉强对出了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样诙谐幽默而又形象地道出了清政府因为国力衰弱而屈膝投降的窘态,使学生投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烘托出为中国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氛围。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历史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教师与学生平时交流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珍惜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方法很多,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微笑,微笑是人类最好的表情,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友善、更和谐。我上课时,无论原来心情如何,只要走进教室,都尽量保持微笑,并通过微笑感染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氛围。
同时我觉得应该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达成共识。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也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张淑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7)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第八十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