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开展水利综合经营,搞好水费征收是实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重要途径。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单位的生存命运。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问题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由于现有的农村水利工程分散零乱、效率低、渗漏严重、产权不明、管理机制不顺等状况与新世纪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分析农村水利工程现状,明晰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色,提出与时俱进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建议是当务之急。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资产量占包括村级文教、卫生、电力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比例也近一半,防洪、排涝、灌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小型水库、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源工程用于发展农村饮水,切实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通过发展农村渠系改造、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庫加固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为人水和谐、水与环境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㈠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工程分布散乱,管理困难。最初的农村水利工程修建,是因局部有灌溉、排水或者防洪排涝的需求,从而进行小区域建设,而未统筹考虑流域或行政单位的情况,缺乏整体规划或远景布置,使工程呈现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给管理和运行造成了不少麻烦。
㈢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㈣工程权限不够明晰,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群众仍然是农村水利的建设主体、投入主体,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然沿用过去的集体组织建设、集体所有、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含糊不清,使工程产权不明晰,农民没能把水利设施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而积极地参与工程的管理。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发挥农民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村级工程几乎处于失管状态,由此,类似水库出险,渠道渗漏、泵站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㈤重建轻管体制欠妥,运营不畅体制堪忧。重建轻管一直是传统农村水利的顽疾。由于管理制度的限制,跨村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受行政区域影响,常带有垄断色彩的模式,缺少水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农户参与管理机制,工程养护管理经费短缺,向农户筹措难度又大,构成工程运行入不敷出,设施老化成就不能维护更新,服务质量下降,效益衰减,继而出现农民不满意不愿意交水费,工程运行难以维继的恶性循环。
㈥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按照中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现在群众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及管理。
三、相应措施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应确定为加强农民自主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体现持续的、系统的和动态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民主参与为主体,以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向下面几个方向努力:
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㈡强化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㈢开发人力资源,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㈣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㈤加强工程管理措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工程设施的管理制度和落实看管责任人。开展以打击偷盗、毁坏水利设施的专项斗争,公开审判,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弘扬正气、威慑罪犯,以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
㈥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农村水利工程的根本问题是管理问题,要确保农村水利工程优质服务于农村事业,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使其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问题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由于现有的农村水利工程分散零乱、效率低、渗漏严重、产权不明、管理机制不顺等状况与新世纪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分析农村水利工程现状,明晰新时期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色,提出与时俱进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建议是当务之急。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资产量占包括村级文教、卫生、电力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比例也近一半,防洪、排涝、灌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小型水库、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源工程用于发展农村饮水,切实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通过发展农村渠系改造、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庫加固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为人水和谐、水与环境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㈠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工程分布散乱,管理困难。最初的农村水利工程修建,是因局部有灌溉、排水或者防洪排涝的需求,从而进行小区域建设,而未统筹考虑流域或行政单位的情况,缺乏整体规划或远景布置,使工程呈现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给管理和运行造成了不少麻烦。
㈢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㈣工程权限不够明晰,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群众仍然是农村水利的建设主体、投入主体,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然沿用过去的集体组织建设、集体所有、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含糊不清,使工程产权不明晰,农民没能把水利设施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而积极地参与工程的管理。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发挥农民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村级工程几乎处于失管状态,由此,类似水库出险,渠道渗漏、泵站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㈤重建轻管体制欠妥,运营不畅体制堪忧。重建轻管一直是传统农村水利的顽疾。由于管理制度的限制,跨村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受行政区域影响,常带有垄断色彩的模式,缺少水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农户参与管理机制,工程养护管理经费短缺,向农户筹措难度又大,构成工程运行入不敷出,设施老化成就不能维护更新,服务质量下降,效益衰减,继而出现农民不满意不愿意交水费,工程运行难以维继的恶性循环。
㈥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按照中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现在群众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及管理。
三、相应措施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应确定为加强农民自主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体现持续的、系统的和动态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民主参与为主体,以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向下面几个方向努力:
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㈡强化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㈢开发人力资源,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㈣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㈤加强工程管理措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工程设施的管理制度和落实看管责任人。开展以打击偷盗、毁坏水利设施的专项斗争,公开审判,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弘扬正气、威慑罪犯,以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
㈥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农村水利工程的根本问题是管理问题,要确保农村水利工程优质服务于农村事业,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使其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