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展开探究式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而在一堂科学课中,科学探究真的发生了吗?本文主要阐述对“真探究”与“伪探究”的思索,寻找“真探究”的教学策略,走出流于形式的探究教学。
科学探究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科学探究能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科学探究基本要素出发,剖析“伪探究”的存在,寻找“真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真问题,开启“真探究”的大门
在《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课中,一位教师直接提问:“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学生对于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认识较深,对于实验设计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性不高。另一位教师带来了两盆生长情况不一样的绿豆芽,询问学生:“为什么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不一样呢?”此时学生对这个看似常见的绿豆芽充满兴趣,他们积极思考,乐于探究。
由此可见,一个探究问题是否有意义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完全不同。真问题来自学生对现象的积极分析,对观察的主动思考。一个真问题是学生内心想要寻找真相的需求,当学生对各色现象怀着无限的好奇,并试图揭开其奥秘以获得对现象的理解时,探究的历程也就开始了。
二、组织真猜想,踏上“真探究”的旅程
猜想没有对错之分,但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想,没有理由随口说说、不经过思考的猜想只是瞎猜。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把木材、金属、塑料分别放入水中,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
生1:金属会下沉,木材和塑料会上浮。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金属和塑料会下沉,木材会上浮。
师:还有吗?
生3:全都会下沉。
生4:全都会上浮。
……
课例中学生仅是完成了猜测的环节,这样的猜测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利用生活常识、生活经验为猜想提供支持。即使出现如“金属在水中是浮的,原因是轮船在水面上航行”前概念猜想,也能够为实验要求材料是实心的进行条件提升,这才是有价值的猜想。
三、设计真方案,成为“真探究”的关键
方案是“真探究”的关键,是整個探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方案无所谓真假,但在教学中时常出现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易掌控课堂而在方案设计中过多限制,导致探究方案变成教师预设的统一方案。学生无须多做思考成为任务的执行者,这样的方案设计可以说是“伪方案”。
在方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谨防在材料、方案点拨中禁锢学生的多样想法,将探究推向唯一方向。要尽量多地提供材料,促进学生为解决问题积极进行思考,有个性地选择材料,自主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开展活动,经历了不断思考、尝试、失败、再尝试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好地发挥出来了。
四、参与真实验,接近“真探究”的高点
实验验证是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证据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能够得到较为直接的证据。小学阶段多数学生乐于实验、积极动手,却忽视了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
《谁流得更快一些》中,学生按照设想:同时在一块玻璃板上滴一样多的液体,滴在相同的高度,开始实验。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发现虽然提出了保证公平的条件,却没有真正公平的操作方法。此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失误频频,可谓是方案很科学,操作很笨拙。
真实验不仅仅在于实验的展开,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实验技能的训练、方式方法的训练。实验过程中,要关注对照实验的条件控制,培养学生谨慎对待各项操作条件,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操作对待每一次实验。促进学生在真实验过程中操作方法的积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五、尊重真现象,回归“真探究”的本质
实验现象是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有利证据。但有时数据并不如预设般规整,若仅仅认可“原则上”的数据,这样的数据不过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而已。
《光与热》实验中一个小组出现了温度下降的现象,经师生研究,原来当时气温下降,虽然有太阳,但是实验室外的温度比实验室内高,实验数据就出现了差错。若仅仅是获取了表面的现象,不加以区分,将错误当作误差或略过错误,那这样的探究也是假的。
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科学家的质疑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始终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尊重活动所得的数据和现象。不规避错误,不忽略误差,对实验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分析,找到错误根源亦是对学生思维、方法、技能的训练,让错误成就更精彩的课堂。
六、实现真合作,交流“真探究”的收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有交流研讨相当于把科学探究过程最重要的思维触动草草了之。交流形式多样,组员间、小组间、师生间都可以有交流的存在。部分交流浮于形式而忽略了思维的碰撞。学生只是阐明了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得到相对的回应,只有表达而无交流,变成走过场式的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仅仅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更要为自己的观点辅助多项支撑,还要听取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分析与自己的异同点,求同存异,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积极主动地说出来。要让学生能够有多种阐述表达的机会展开想法交流,在这样思维碰撞下,学生会发现自己活动的不足、改善的方法。
科学课堂要实现真的探究活动,就必须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思辨性的氛围中收获和科学家一样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探究活动不在于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让学生真正体悟到科学学习的本质,不断质疑、解惑、成长,这样才体现了探究的意义及作用。
科学探究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科学探究能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科学探究基本要素出发,剖析“伪探究”的存在,寻找“真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真问题,开启“真探究”的大门
在《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课中,一位教师直接提问:“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学生对于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认识较深,对于实验设计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性不高。另一位教师带来了两盆生长情况不一样的绿豆芽,询问学生:“为什么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不一样呢?”此时学生对这个看似常见的绿豆芽充满兴趣,他们积极思考,乐于探究。
由此可见,一个探究问题是否有意义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完全不同。真问题来自学生对现象的积极分析,对观察的主动思考。一个真问题是学生内心想要寻找真相的需求,当学生对各色现象怀着无限的好奇,并试图揭开其奥秘以获得对现象的理解时,探究的历程也就开始了。
二、组织真猜想,踏上“真探究”的旅程
猜想没有对错之分,但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想,没有理由随口说说、不经过思考的猜想只是瞎猜。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把木材、金属、塑料分别放入水中,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
生1:金属会下沉,木材和塑料会上浮。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金属和塑料会下沉,木材会上浮。
师:还有吗?
生3:全都会下沉。
生4:全都会上浮。
……
课例中学生仅是完成了猜测的环节,这样的猜测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利用生活常识、生活经验为猜想提供支持。即使出现如“金属在水中是浮的,原因是轮船在水面上航行”前概念猜想,也能够为实验要求材料是实心的进行条件提升,这才是有价值的猜想。
三、设计真方案,成为“真探究”的关键
方案是“真探究”的关键,是整個探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方案无所谓真假,但在教学中时常出现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易掌控课堂而在方案设计中过多限制,导致探究方案变成教师预设的统一方案。学生无须多做思考成为任务的执行者,这样的方案设计可以说是“伪方案”。
在方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谨防在材料、方案点拨中禁锢学生的多样想法,将探究推向唯一方向。要尽量多地提供材料,促进学生为解决问题积极进行思考,有个性地选择材料,自主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开展活动,经历了不断思考、尝试、失败、再尝试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好地发挥出来了。
四、参与真实验,接近“真探究”的高点
实验验证是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证据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能够得到较为直接的证据。小学阶段多数学生乐于实验、积极动手,却忽视了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
《谁流得更快一些》中,学生按照设想:同时在一块玻璃板上滴一样多的液体,滴在相同的高度,开始实验。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发现虽然提出了保证公平的条件,却没有真正公平的操作方法。此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失误频频,可谓是方案很科学,操作很笨拙。
真实验不仅仅在于实验的展开,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实验技能的训练、方式方法的训练。实验过程中,要关注对照实验的条件控制,培养学生谨慎对待各项操作条件,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操作对待每一次实验。促进学生在真实验过程中操作方法的积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五、尊重真现象,回归“真探究”的本质
实验现象是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有利证据。但有时数据并不如预设般规整,若仅仅认可“原则上”的数据,这样的数据不过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结论而已。
《光与热》实验中一个小组出现了温度下降的现象,经师生研究,原来当时气温下降,虽然有太阳,但是实验室外的温度比实验室内高,实验数据就出现了差错。若仅仅是获取了表面的现象,不加以区分,将错误当作误差或略过错误,那这样的探究也是假的。
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科学家的质疑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始终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尊重活动所得的数据和现象。不规避错误,不忽略误差,对实验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分析,找到错误根源亦是对学生思维、方法、技能的训练,让错误成就更精彩的课堂。
六、实现真合作,交流“真探究”的收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有交流研讨相当于把科学探究过程最重要的思维触动草草了之。交流形式多样,组员间、小组间、师生间都可以有交流的存在。部分交流浮于形式而忽略了思维的碰撞。学生只是阐明了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得到相对的回应,只有表达而无交流,变成走过场式的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仅仅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更要为自己的观点辅助多项支撑,还要听取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分析与自己的异同点,求同存异,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积极主动地说出来。要让学生能够有多种阐述表达的机会展开想法交流,在这样思维碰撞下,学生会发现自己活动的不足、改善的方法。
科学课堂要实现真的探究活动,就必须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思辨性的氛围中收获和科学家一样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探究活动不在于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让学生真正体悟到科学学习的本质,不断质疑、解惑、成长,这样才体现了探究的意义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