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派来的“曾书记”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曾莹强,打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为了圆梦,他主动请缨到竹笮乡小坑村开始了“村官”生涯。2017年,当他第一次踏入小坑村,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穷山荒坡、泥泞的道路、破旧的党员活动室和皱着眉头的父老乡亲。面对眼前这个贫困萧肃的山村,他那改变乡村的梦想越来越强烈了。
  自驻村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白天办公开会,晚上夜访贫农。为方便群众办事,他硬是在村口竖起了一块标牌,上面印着自己的照片和联系方式。一段时间下来,村里人都认识了这位县里派来的“曾书记”。
  掌握了村里的第一手资料后,曾莹强一刻都不曾闲着,征求了党员群众的意见,逐一和村干部谈心谈话,分析了工作被动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司法局、乡党委政府也给予大力的支持,既给他戴了“书记”帽子,也给他压实管干部、带队伍的担子。曾莹强牵头统一了干部思想,提出了“整顿作风,聚焦脱贫”的工作思路,推行干部家访包片负责,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实行工作成效与工资福利挂钩,要求村干部走出衙门少一点官气,走进群众多接地气。这样一来,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群众都说:“以前村里村外见不到村干部,现在包片干部主动上户服务了;过去老百姓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也懒得管,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大家投票说了算。”有了群众的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干部的气更顺了,干劲更足了。2018年,小坑村不仅甩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村级年终考核位列全乡第一,小坑村还进入了全省文明示范村的备选名单。
  当上第一书记后,他还有另一个梦,那就是带领身边的共产党员,为老百姓真干事、多干事、干实事,干那些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的事!
  2017年,他认识了贫困户温伙生老人,那时候,温伙生祖孙三代拥挤在30多平米的土坯房里。老人的房间除了能放一张单人床和放点衣服的衣柜外就没什么空地了,孙子只能趴在床上写作业。屋里阴暗潮湿,下雨就漏。遇到暴雨时,屋外下大雨,屋内就滴答滴答地“下小雨”。到了晚上,老人的慢性关节炎常常隐隐作痛,伴着他的呻吟声一宿一宿地熬到天亮。提起村里的生活用水,温伙生就发愁。30多户村民的吃喝就靠唯一的一股山泉水,下雨时,泉水就变成了黄泥水,让人无法下咽。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时,水流又出奇地细。另外,整个村小组就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有的只是一个个露天的粪坑,卫生条件非常差,每天早上都能排出四五人的长队。每提起这些事,温伙生便老泪纵横,拉着曾莹强的手说:“曾书记,咱们这山窝窝里什么时候能盖起新房啊。”
  看着老人无助的眼神,他当即给了他一个答复:“伙生,你这事咱们共产党员管定了。”得知温伙生正好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后,曾莹强当日就赶往乡扶贫办帮温伙生提交了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短短一个月,温伙生一家就入住了集中安置小区!
  现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新房通了自来水,牵了稳压电,配了热水器,还带了独立卫生间。温伙生再也不用怕下雨房子漏,不用为淘米做饭用不上干净水而发愁,上厕所也不用排队了,孙子有了自己的单间,他也有了向往已久的写字台。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小坑村的乡亲们都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现在有人问家住哪里时,乡亲们回答时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小坑村呀!
  俗話说:农民要致富,产业来帮助。为了让村民家有“摇钱树”,村委以“党建+产业发展”为抓手,确立了打造千亩脐橙产业基地的目标。万事开头难,曾莹强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给贫困户做工作,动员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电话讲不清,就上户当面宣传,白天吃闭门羹,他就晚上做工作。几番攻势之下,贫困户彭绍珍第一个表示赞同,之后,其他贫困户纷纷响应。但5万元的资金缺口却让彭绍珍犯了难。村党支部得知后,马上把党组织设在产业链上,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的服务就跟踪到哪里。一方面,帮扶干部第一时间给彭绍珍申报产业发展小额信贷,不仅贷款审批流程快,政府还补贴贷款利息,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打入彭绍珍的存折后,她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另一方面,曾莹强亲自替贫困户跑了一趟县果茶局,协调购买无毒害优质脐橙苗木,价格一毛一毛往下砍,最后,每株比市场价便宜整整5元,一下子为贫困户节省了几十万元。经过努力,全村一半的贫困户享受政府贴息贷款,脐橙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20亩,整整翻了三番,真正实现了家家种脐橙,户户有产业。
  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果园没通便道,化肥农药量大运不上去,成熟的脐橙果运不下来,这可把果农愁坏了。曾莹 强和村干部一合计,决定打通脐橙产业发展道。但当时村里又没钱,修路又不能收老百姓的钱。曾莹强便一边跟局里筹资金,一边向县乡要项目。村“两委”干部上户协调土地,一番分工协作,共整合20万资金打通了全村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当年,产业发展道顺利通车,彻底治好了困扰果农们的一块心病。
  如今,小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山变绿了,路变宽了,村变美了。村民们买了轿车、盖了楼房,还装上了太阳能空调,白天网上卖脐橙,晚上广场跳舞蹈!连城里人都竖起大拇指:“嘿,小坑村老表真快活。”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黄金! 2020年4月26日,宁都县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小坑村村民温新林、温小荣听到宁都脱贫这个好消息后,特意代表全村群众,带着红薯粉、土鸡蛋到了宁都县司法局,感谢司法局一直以来的大力帮扶给予,还把一面写着“驻村扶贫好书记,司法为民好所长”的锦旗送到了曾莹强的手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一刻,曾莹强觉得自己投身扶贫事业,再苦再累都值得!
  有一种担当叫司法行政,有一场青春叫驻村扶贫。四年的时间,曾莹强经历了小坑村每一天的变化,他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只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放在心上,老百姓的心就会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趟不过去的河!
  作者简介:黄小林、杨文韬,宁都县精准扶贫办。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方太乡是兴国县一个美丽的乡村,有着千亩有机茶园。云雾缭绕的茶园群山环抱,行走在其中,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茶叶的香气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片茶园的主人——益香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韦荣。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在兴国县方太乡,提起李韦荣,村民们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他们眼中的这个总是笑嘻嘻的李总,不但干事细心,而且特别能吃苦,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妹子。  多年来,李韦荣守候着一片茶林,践行
期刊
“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篁岭古村,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隶属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过去一直是深藏在婺源石耳山脉的一个偏僻而幽静的山村,它因“修篁遍岭”而得名,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之一,迄今已有580余年历史。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篁岭古村房屋建在一个陡坡上,建筑物高低错落,呈半环状分布,被人称为“挂在悬崖上的古村”。村内可用地十分稀少,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
期刊
[提 要]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自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有多年,在此期间,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得到快速发展,且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与此同时,国内外社会工作教育界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实践,努力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规律,从而涌现出许多有新意有价值的多元取向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国外社工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归结为四种取向,分别是重国际教育培养论、跨学科复合培养论、研究与实务并重培养论、重养成教育培养
期刊
“贫困就象一个肿瘤,一开始是早期良性可逆转,若不及时救助,不精准靶向医治就会变成恶性而不可逆。”这是江西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温晓明时常挂在嘴上的话。2018年10月以来,省肿瘤医院驻宁都县肖田乡柏树村工作队发挥医务工作者耐心细致、专业高效的职业优势,扶贫工作做到精准帮扶、靶向施策、动态跟踪、档案管理,该村如期退出贫困村序列,为宁都县高质量脱贫摘帽贡献了力量。  村里来了省城医疗专家  “你能帮我看下
期刊
习近平同苗族村民包黄粑迎新春:祝你们日子过得更加甜美  2月3日下午,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总书记亲手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对赵玉学一家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习近平回
期刊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横峰将“产业扶贫、增收致富”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举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山坡上、田野里,一个个种植基地果树林立;厂区里、车间中,一个个扶贫车间机声隆隆……“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已然成为横峰县群众摆脱贫困、村镇发展壮大的有效抓手。  特色产业夯实脱贫根基  1月下旬,在横峰县青板乡薛家百亩高标准油茶育苗基地,农民们正忙碌着栽种油茶种苗。种植完最
期刊
2015年以来,宜春市袁州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按照就业扶贫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等扶贫载体,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扶持创新创业从而带动就业等工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用初心使命书写扶贫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就业保民生贡献力量
期刊
[提 要]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推进,研学旅行成为教育、文旅领域关注的焦点。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其内部求新与外部求变的需要和必然。基于江西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实践,从省域视角提出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发展路径,对当前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   [作者简介]刘景会(1983—),女,江西省图
期刊
[提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全面立足当下宏观形势与江西发展现状,找准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量化测度目前江西全面小康的实现进程、主要成绩,深入研判仍存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围绕打赢脱贫
期刊
资溪县嵩市镇法水村曾是省级贫困村,由抚州市文广新旅局、市民宗局挂点帮扶。在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整村脱贫,比计划提前一年。“摘帽不摘帮扶”,扶贫工作依然继续。现在的法水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村民勤劳刻苦,在奔小康的路上你追我赶,呈现出一幅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路灯  “美婶,你又在跳舞啊。”  “是哟,我喜欢跳舞,你和你老婆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