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部家庭伦理苦情戏《我的丑娘》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热播,并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剧中出演“丑娘”一角的“慈祥妈妈专业户”张少华,再次以她娴熟的演技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张少华在戏里饰演的母亲大都是命苦的角色,可戏外的她却幸福得不得了。有戏了拍戏,没戏拍了就在家里洗衣服、做饭,陪陪孙女,尽享天伦之乐。张少华笑言自己就是北京城最普通的“邻家大妈”。一不留神成了“慈祥妈妈专业户”
张少华1937年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共生育了9个儿女。早年,北京老居民没啥娱乐,能到戏园子看场戏就是很不错的精神享受了。张少华自从跟着妈妈看了一次评剧后,就喜欢上了唱戏,谁家的“戏匣子”(收音机)里只要放评剧,她就听得如痴如醉。
不久,张少华考上了北京一家评剧团,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唱功突飞猛进。很快,她就得到了和小白玉霜、新凤霞等名角同台演出的机会,并出演了《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经典评剧作品,渐渐地,她成了观众最喜爱的评剧演员之一。
痴迷演戏的她退休后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1998年,《龙堂》剧组邀请她饰演剧中妮子的母亲,并和张丰毅、陈小春、徐静蕾等知名演员一起配戏,张少华欣然应允。剧中她的戏份不重,但她精湛的演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导演的认可,《龙堂》播出后张少华饰演的母亲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此后,她片约不断。在《大宅门》中饰李香秀的母亲,在《半路夫妻》中饰江大妈,在《我的丑娘》中饰丑娘,在电影《梅兰芳》中饰仆人。她被广大观众誉为“演艺界最好的老太太”、“慈祥妈妈专业户”等。
2007年,张少华在《我的丑娘》中饰演丑娘一角,在拍沿街乞讨那场戏时,为了增加真实感,张少华给导演建议,不用群众演员,而是安排到繁华大街上偷拍。导演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欣然采纳。
拍摄这场戏时,张少华来到一处繁华场所,手里拿着搪瓷缸子,缸子里放些散钱,开始了乞讨,而摄像机就在车上实施偷拍。很快,张少华就入戏了,她跪到大街上,对着来来往往的人乞求施舍,有的行人对她满脸厌恶,有的则满脸冷漠,而一些心地善良的行人则毫不犹豫地掏出零钱扔到她的缸子里。张少华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是用一种真情在乞讨啊!
《我的丑娘》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对张少华饰演的丑娘形象给予了极高评价。
对丈夫与儿子她永远心存愧疚
张少华因为太爱演戏,对家庭照顾得很不够,她坦言自己不是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对丈夫和儿子,永远都心存愧疚。
张少华和老伴张慧宝系自由恋爱。当年张少华戏唱得好,人活泼机灵,说话又很逗,同为评剧演员的张慧宝悄悄喜欢上了她。但他是个内向得有些木讷的人,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向张少华表达。但蔫人自有蔫人的韧劲儿。一次张慧宝去张少华集体宿舍找她,推开门看到张少华躺在床上,面色潮红,他用手往她额头上一试,张少华发高烧了。张慧宝赶紧把张少华背下楼,用自行车把她推到附近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治,两天后才退了烧。
就在这两天,张慧宝一有空就来看望张少华。那天中午,他听张少华说想吃水果,只说了句“你等着,我去去就来”便下了楼。他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市场去找水果。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一些市场上很难看到水果的影子。张慧宝转了五六个市场,花费了3个多小时,才买了几斤梨回来。看着张慧宝大汗淋漓地归来,张少华感动极了。她觉得这个不善言词、清秀俊朗的小伙子就是自己的终生依靠。从此,两颗年轻的心靠到了一起。
婚后,忙于演出的张少华和丈夫聚少离多。儿子刚满月,她就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然后就随团演出了。就这样,儿子在姥姥家里一直长到14岁。因此,张少华总觉得自己愧对丈夫和儿子。
儿子在出版社做编辑,算是个地道的文化人,对母亲非常孝顺。他很少和母亲红脸,仅有一次例外,而且还和母亲吵得很厉害。那是2003年“非典”爆发前,张少华在泰国拍戏间隙回北京家里小住,此时“非典”疫情升级,北京成为重灾区。这时泰方导演打来电话,让张少华赶回泰国拍戏。儿子与老伴都不放她走,理由是北京是重灾区,张少华若赶往泰国,肯定要在当地医院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在人地两生的异国他乡,难保有什么不测发生。
张少华不愿因为自己耽搁了拍片进程,执意前往。儿子急了,前所未有地和妈妈吵了起来,他还亲自打电话给泰方导演说明情况,请求对方让母亲疫情过后再前往泰国。可泰国导演没有答应,怕误了影片上映的档期,经过研究,他们提出张少华可以带两个亲人前往泰国,出现情况时也能照顾一下她。张少华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孤身前往,她不想让制片方因为自己再多一份开支,那样会违背她的做人原则。她不顾儿子与老伴的阻拦,毅然买票只身飞往泰国。儿子为无法阻止母亲而感到担忧,同时,也对母亲多了几分敬重。
剧组里大家都叫她“大美妞”
张少华饰演的母亲大都是命苦的角色,戏外的她却幸福得不得了。 张少华的家在北京南城一个普通的居民区,她在这里已经住了30多年。她本来。也有能力买套高档小区的房子住,可她离不开这里的邻居,离不开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她没戏拍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家务,每天骑车到菜场买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当年坐月子时受了风,张少华落下了经常头疼的毛病,她出门时便戴上一个宽边太阳帽。当别人在路上认出她时,她首先把帽子摘掉,爽快地说:“我就是那个爱演戏的老太太,好好看看吧!”
张少华买菜从来不还价,倒不是她多有钱,她觉得农民进城靠卖菜养家太不容易了,凌晨两三点钟就赶到蔬菜批发市场,再蹬着满车的菜回来,守着摊儿一整天,靠挣些差价赚点钱,实在太难了。
在家时,每天去幼儿园接送孙女张天一是张少华最开心的事情。小天一非常喜欢奶奶,看到奶奶在戏里哭的镜头时,她也抹泪跟着哭;奶奶在戏里挂了彩,小家伙便抚摸着奶奶戏里受伤的地方给她“治疗”,这让张少华非常受用,一动不动地任孙女给她“疗伤”。
张少华一说话就能把别人逗乐。一次,张少华到外地拍戏,老伴提出要到机场送她,张少华很高兴。他们出门拦了辆的士往机场赶,的士司机认出了张少华,高兴地和她聊了起来。司机看到车后座上的张慧宝一声不响,便问张少华后座那位是你什么人?张少华知道老伴面相年轻,他们在一起没少引起别人误会,便故意说:“他呀,是俺家的大少爷!”司机来了一句:“我说呢,一看他长得就随你!”张少华听了,看着后座的老伴,嘎嘎大笑,把司机笑得摸不着头脑。
在剧组,张少华年龄差不多是最大的,却是大家眼里的活跃分子。她在张国立导演的剧组拍戏时,有一天,化妆师要给张少华补妆,她开玩笑地说,别给我补了,我又不是“大美妞”,你去找女主角补吧!岂料,张少华靠话筒太近,一不小心她的话就传了出去,导演张国立见了她,笑着说:张老师,相信自己,您就是大美姐!从那以后,剧组每个人都开始喊张少华“大美妞”,她答应得也特别甜,大家不叫她还不习惯了!
张少华至今仍片约不断;她说自己喜欢演戏,又赶上了电视剧蓬勃发展的时代,有那么多导演、朋友给她机会,提供平台,她是幸运的。而观众对她的认可,则是她演戏的最大动力。
张少华在戏里饰演的母亲大都是命苦的角色,可戏外的她却幸福得不得了。有戏了拍戏,没戏拍了就在家里洗衣服、做饭,陪陪孙女,尽享天伦之乐。张少华笑言自己就是北京城最普通的“邻家大妈”。一不留神成了“慈祥妈妈专业户”
张少华1937年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共生育了9个儿女。早年,北京老居民没啥娱乐,能到戏园子看场戏就是很不错的精神享受了。张少华自从跟着妈妈看了一次评剧后,就喜欢上了唱戏,谁家的“戏匣子”(收音机)里只要放评剧,她就听得如痴如醉。
不久,张少华考上了北京一家评剧团,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唱功突飞猛进。很快,她就得到了和小白玉霜、新凤霞等名角同台演出的机会,并出演了《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经典评剧作品,渐渐地,她成了观众最喜爱的评剧演员之一。
痴迷演戏的她退休后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1998年,《龙堂》剧组邀请她饰演剧中妮子的母亲,并和张丰毅、陈小春、徐静蕾等知名演员一起配戏,张少华欣然应允。剧中她的戏份不重,但她精湛的演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导演的认可,《龙堂》播出后张少华饰演的母亲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此后,她片约不断。在《大宅门》中饰李香秀的母亲,在《半路夫妻》中饰江大妈,在《我的丑娘》中饰丑娘,在电影《梅兰芳》中饰仆人。她被广大观众誉为“演艺界最好的老太太”、“慈祥妈妈专业户”等。
2007年,张少华在《我的丑娘》中饰演丑娘一角,在拍沿街乞讨那场戏时,为了增加真实感,张少华给导演建议,不用群众演员,而是安排到繁华大街上偷拍。导演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欣然采纳。
拍摄这场戏时,张少华来到一处繁华场所,手里拿着搪瓷缸子,缸子里放些散钱,开始了乞讨,而摄像机就在车上实施偷拍。很快,张少华就入戏了,她跪到大街上,对着来来往往的人乞求施舍,有的行人对她满脸厌恶,有的则满脸冷漠,而一些心地善良的行人则毫不犹豫地掏出零钱扔到她的缸子里。张少华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是用一种真情在乞讨啊!
《我的丑娘》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对张少华饰演的丑娘形象给予了极高评价。
对丈夫与儿子她永远心存愧疚
张少华因为太爱演戏,对家庭照顾得很不够,她坦言自己不是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对丈夫和儿子,永远都心存愧疚。
张少华和老伴张慧宝系自由恋爱。当年张少华戏唱得好,人活泼机灵,说话又很逗,同为评剧演员的张慧宝悄悄喜欢上了她。但他是个内向得有些木讷的人,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向张少华表达。但蔫人自有蔫人的韧劲儿。一次张慧宝去张少华集体宿舍找她,推开门看到张少华躺在床上,面色潮红,他用手往她额头上一试,张少华发高烧了。张慧宝赶紧把张少华背下楼,用自行车把她推到附近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治,两天后才退了烧。
就在这两天,张慧宝一有空就来看望张少华。那天中午,他听张少华说想吃水果,只说了句“你等着,我去去就来”便下了楼。他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市场去找水果。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一些市场上很难看到水果的影子。张慧宝转了五六个市场,花费了3个多小时,才买了几斤梨回来。看着张慧宝大汗淋漓地归来,张少华感动极了。她觉得这个不善言词、清秀俊朗的小伙子就是自己的终生依靠。从此,两颗年轻的心靠到了一起。
婚后,忙于演出的张少华和丈夫聚少离多。儿子刚满月,她就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然后就随团演出了。就这样,儿子在姥姥家里一直长到14岁。因此,张少华总觉得自己愧对丈夫和儿子。
儿子在出版社做编辑,算是个地道的文化人,对母亲非常孝顺。他很少和母亲红脸,仅有一次例外,而且还和母亲吵得很厉害。那是2003年“非典”爆发前,张少华在泰国拍戏间隙回北京家里小住,此时“非典”疫情升级,北京成为重灾区。这时泰方导演打来电话,让张少华赶回泰国拍戏。儿子与老伴都不放她走,理由是北京是重灾区,张少华若赶往泰国,肯定要在当地医院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在人地两生的异国他乡,难保有什么不测发生。
张少华不愿因为自己耽搁了拍片进程,执意前往。儿子急了,前所未有地和妈妈吵了起来,他还亲自打电话给泰方导演说明情况,请求对方让母亲疫情过后再前往泰国。可泰国导演没有答应,怕误了影片上映的档期,经过研究,他们提出张少华可以带两个亲人前往泰国,出现情况时也能照顾一下她。张少华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孤身前往,她不想让制片方因为自己再多一份开支,那样会违背她的做人原则。她不顾儿子与老伴的阻拦,毅然买票只身飞往泰国。儿子为无法阻止母亲而感到担忧,同时,也对母亲多了几分敬重。
剧组里大家都叫她“大美妞”
张少华饰演的母亲大都是命苦的角色,戏外的她却幸福得不得了。 张少华的家在北京南城一个普通的居民区,她在这里已经住了30多年。她本来。也有能力买套高档小区的房子住,可她离不开这里的邻居,离不开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她没戏拍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家务,每天骑车到菜场买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当年坐月子时受了风,张少华落下了经常头疼的毛病,她出门时便戴上一个宽边太阳帽。当别人在路上认出她时,她首先把帽子摘掉,爽快地说:“我就是那个爱演戏的老太太,好好看看吧!”
张少华买菜从来不还价,倒不是她多有钱,她觉得农民进城靠卖菜养家太不容易了,凌晨两三点钟就赶到蔬菜批发市场,再蹬着满车的菜回来,守着摊儿一整天,靠挣些差价赚点钱,实在太难了。
在家时,每天去幼儿园接送孙女张天一是张少华最开心的事情。小天一非常喜欢奶奶,看到奶奶在戏里哭的镜头时,她也抹泪跟着哭;奶奶在戏里挂了彩,小家伙便抚摸着奶奶戏里受伤的地方给她“治疗”,这让张少华非常受用,一动不动地任孙女给她“疗伤”。
张少华一说话就能把别人逗乐。一次,张少华到外地拍戏,老伴提出要到机场送她,张少华很高兴。他们出门拦了辆的士往机场赶,的士司机认出了张少华,高兴地和她聊了起来。司机看到车后座上的张慧宝一声不响,便问张少华后座那位是你什么人?张少华知道老伴面相年轻,他们在一起没少引起别人误会,便故意说:“他呀,是俺家的大少爷!”司机来了一句:“我说呢,一看他长得就随你!”张少华听了,看着后座的老伴,嘎嘎大笑,把司机笑得摸不着头脑。
在剧组,张少华年龄差不多是最大的,却是大家眼里的活跃分子。她在张国立导演的剧组拍戏时,有一天,化妆师要给张少华补妆,她开玩笑地说,别给我补了,我又不是“大美妞”,你去找女主角补吧!岂料,张少华靠话筒太近,一不小心她的话就传了出去,导演张国立见了她,笑着说:张老师,相信自己,您就是大美姐!从那以后,剧组每个人都开始喊张少华“大美妞”,她答应得也特别甜,大家不叫她还不习惯了!
张少华至今仍片约不断;她说自己喜欢演戏,又赶上了电视剧蓬勃发展的时代,有那么多导演、朋友给她机会,提供平台,她是幸运的。而观众对她的认可,则是她演戏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