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探索初中数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antiff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技能,所以,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数学知识作为未来职业的准备。那么。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就必须反映这些需求:数学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承知识到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转变。
  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必须反映数学学习的特点,适应学习身心发展的规律,改“学科本位”为“以学习发展为本”。要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位置,把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猜想、质疑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要使学习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模式
  教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形式化是数学的固有特点,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将实际问题形式化,是学生应有的数学素质。应该让学生经历“具体事物——学生的个性化符号表示——数学的表示”的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学生的“自主探索”既有其个人的单独活动,也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知识建构不是任意的,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知识结构在交流和磋商中进行调整和修正。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相启发的讨论式教学可以促进策略学习,所以“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显得很重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与同伴的想法相比性,判别其中的正确与不足。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前进或转换,自己的想法可能被同伴改进或否定,甚至被代替,逐渐形成成熟的解法。在“合作学习”中,无论是提出解法,还是改进解法,甚至的出现错误,只是积极参加,学生都会从中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提高。针对不同的内容,恰到好处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中无处不有“议一议”的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运动数学为社会服务,是课程改革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教学概念和方法,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学生只有不限于教师提供的案例,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生长点,才有可能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价值。在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时,不要将这种联系简单地理解成在其他学科中进行表达式的计算和图形的测量,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思考去探索这些表达式、图形在相应学科中的实际背景。
  数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为数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数学活动的主题应当是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数学事实。当然,这样的学习,应当通过对具体数学知识的了解、应用、思考、表达等学习活动过程来进行。对于《数学》中的“试一试”,特别要引导学习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法,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强调“做”比“知道”更重要
  教学不宜采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应“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经历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比如,运算概念的建立,只有在获得丰富的经验后,抽象的运算式才对学生有意义,这就需要时间充分和情景丰富的探索过程。其中需要利用情景、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去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有理数、实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运算意义。教学不应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以便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结构)和个性化发展。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添加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要给学生探索和创造的空间。教学要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并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平等地交流,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倾听、提问、解释和积极获取信息的水平。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应经常启发学生:“你是怎样知道这个结果的?”鼓励学生采取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观察中总结获得经验;当学生对自己所得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修正猜想;当学生对他人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或修正他人的结论。
  要使“自主探索”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经常评价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对各种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模式    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重视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它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勇敢地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而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让师生之间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境 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创设教学情景或者发掘学生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
期刊
教学中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 兴趣 主体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
期刊
摘要:本文从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抓住要点,培养学生语音知识,语言知识,练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听力训练 听力 听写 英语教学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往往用听来吸收有声语言。因为交际的过程要在甲乙双方进行,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是交际过程进行下去的前提。据美国兰金(Racon)的统计,美国人在日常生活的概况是45%用于听,30%用于说,16%,9%用于
期刊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极差,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方法很有问题,有必要优选教法。  一、优选教法的必要性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成果却很不理想,不少初中毕业生,读写成问题,学用两张皮,难怪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探寻,也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反映的记忆规律,对“日期法”进行科学,系统地阐述,旨在真正找到一个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日期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效率 积累    一、“日期法”的内涵  所谓“日期法”,是依据“艾宾
期刊
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 高中英语教学要么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 过分强调语法在语言的学习或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要么就淡化语法教学,认为新课标只强调语言的听、说等的运用能力,很多教师在讲解语法时无从下手, 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见长。  一、语法该不该教  关于语法到底该不该教, 教学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在我国,语法翻译法曾经长时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许多人学了
期刊
摘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 合作 交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探究性型学习?下面,我就结合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是否具有艺术魅力,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