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散打格斗,不能凭自己体力好、强打硬拼,也不能盲目单纯的去练表面形体动作,更不能去追求所谓的“神功”、“绝招”或超出人体能量范围练习,伤害自己身体、损害健康。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劲力,何谈技击?
“手伸如锥,屈如勾,手背似铁,腕如棉,两只胳膊胜皮鞭”形象的比喻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放长击远的主要击技劲法,要想打出鞭劲,就必须放长击远,只有放长击远,才能打出鞭劲,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背操法有108种之多,皮鞭劲是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见的表面劲力,其内里还含有其它一些劲力,如摔、拍、穿、劈、钻五种单操。摔掌似炸弹一抖擞摔炸,拍掌似迅雷—捕拍补拓(图1),穿掌似流星一穿攉挤挑(图2),劈掌似闪电一劈雷铲凿,钻掌似暗箭——钻崩锥刺。其中的含义非常丰富,而且绝妙的劲力变化。是用语言形容不出来的,要想掌握好通背拳的鞭劲,除了解通背的风格特点、运动方向、形体要求及单操动作要领外,最关键是要掌握什么是通背的皮耗及鞭劲的运行轨道
(1)什么是通背的皮鞭劲
所谓皮鞭是指马车夫赶马用的皮鞭,分鞭杆、鞭绳、鞭梢及鞭轴,即:人体就是鞭杆,胳膊是鞭绳,手是鞭梢,肩是鞭轴。具体各部位劲力分布:鞭杆的劲是抖抽劲,鞭绳的劲是荡劲,鞭梢的劲是寸劲。鞭轴的劲是扭转劲。
(2)鞭劲的运行轨道
通背鞭劲在技击运动中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劲力运行轨道,都是在一直一圆中变化。直者,直出直入,三点一线(脚尖、手尖、鼻尖),方向:“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圆者。一周360度,方向:伸直高拔,发劲目标三点一线即中线,用于劈掌(劲力像火车轮子一样越转速度越快)。(图3)
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皮鞭及鞭劲运行轨道,才能有目标练习,在练习每个单操动作时,首先要找准方向、路线、高度,然后按照运动轨道发劲,形体上按照三折(腿折、身折、臂折)、九扣(足扣、膝扣、胯扣、背扣、胸扣、肩扣、肘扣、腕扣、指扣)要领身体微微向内收拢,各主要关节不僵硬,自然放松、头部略低,发劲目标不离中线,劲力是由足生,劲力按照九扣路线、依次运动,节节摧送达到手掌、指尖,也就打出了皮鞭的清脆声,即鞭劲。初学通背者切要注意不要使僵劲、拙劲、猛力,要边练边想、揣摸皮鞭形象,试想、鞭绳缠在自己身体上,能打出“叭叭”声吗?劲力也就发不出来,皮鞭的声响越清脆,速度就越快,皮鞭的声响越沉实,劲力就越大。通过鞭劲的击响声,还可以检验出“贴衣发劲”的寸劲、力度、节奏感、协调性及实战中的快速应变能力。
不懂通背拳皮鞭之用及鞭劲,就练不好通背拳,更不能把通背功法应用于实战,也难以练出放长击远、先发制人和九柔一刚的劲力,正如拳谱中所讲:“贴衣粘肉敌难逃,寸劲发出艺绝妙。”
鞭劲的节奏在技击中的作用
“粘农发劲,击响见物”是通背拳技击实战的特点,而鞭劲的节奏是技击取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背拳在攻防格斗中,变化较多,极不对称,常常是“一手、二手、连三手、变六手”组合操法贯穿一气,技击性强,由于两手动作的发劲目标在中线上运动,使衣服袖口磨擦发出击响声,加之动作完成后、双手会自然回落在双腿上。如机关枪单射和连射声音“达、达达、达达达”,紧张、清脆、有节奏感,练好鞭劲的“节奏感”可在技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搏击中,往往是速度快的拳手占很大优势,但你如果懂得拳法劲力的停顿时间,即“节奏感”,与对方打时间差,抓住战机,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并用巧妙的手法、战胜对方。
发出的拳总是要收回去的,有威力的拳手发起进攻时,往往不是单项动作,而是一串组合动作,最常见的是两动组合,而更具有威力的则是三动一上的组合连击,这里包括拳与脚,虚与实的配合,这些组合动作是经过拳手千百次训练过的,力度、速度和连续性都十分强,但是,一切组合动作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串组合动作完成之后,拳手必然会稍微停顿,才能转接另一串组合动作,即使是重复同一组合形式的动作,也会稍有停顿,在这一刹那的停顿中,是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动作的,这就是攻击或防守的真空。当然,这只是非常短暂的瞬间,这种停顿,不仅是一种技术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生理现象,发劲需要收缩——放松一爆发的循环过程,是人人都在所难免的,不同的是、对于优等的拳手来讲,间歇会短些、或更短些,次等的拳手这一间歇会长些、或更长些,虽然长短有别,但间歇一定会有,这才是追击、打时间差的最好时机,也是练出“节奏感”的真正含义。
这只是初学搏击者为确保安全的一般规律,如若久经实战的优等拳手,而且能够随心所欲的使用鞭劲的节奏,自可不必等待对方动作的间歇还击,而是在对方手脚乍动之际就破招还招了,正如拳谱中所讲: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有志于散打练习者,必须细心摸索、苦心磨练,掌握好鞭劲的“节奏感”,只有超越“节奏感”才能取得散打的主动权,进入更高的搏击境界。
散手抱势与守“中”进攻
中华武术流派甚多,在散手击技中,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其主要表现在散手的亮相动作上——抱势。即:散打尚未进入实战前或每一回合前,双方所采用的准备姿势,也就是打擂时所谓“拉开架子”“摆开门户”,但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方,保存自己,使自己在各种情况下,攻守均能处于有利位置。散手的架式、绝非可有可无,它是散手、击技运动取胜的重要环节。五行通背散手抱势的突出特点是:守住自己中线,进攻对方中线。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掌”,拳谱中有: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八断内中藏。
拳法不离正中尖,攻得敌人无处挪。
引手掌,又称“阴阳手”(图4),手法精细,变化狡诈,神出鬼没。前手(掌心朝上)为阳掌,要求出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后手(掌心朝下)为阴掌,藏于前手肘下,要求“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两手护住中线、交替使用。“出手为掌、点到变拳、拳后复掌”。虚引要真实,引诱、迷惑对方上当,并乘虚而入,发劲目标“直出直入”、“三,占’一线”也就是中线,引手掌整体动作如毒蛇吐信一般袭击、对方的中线上要害部位如:眼睛、鼻、咽喉等。(图5、6、7)
拳谱中有“万拳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妙无穷”之说,用以强调在散打中,应首先有效的防护好自己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再伺机进攻,击破对方突然袭击、或先发制人战胜对方。
中线是通背拳的劲力运行 轨道,更是散打中的重要法则,是前辈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要守住自己身体由上而下的中线,同时去进攻对方的这一条中线——这不仅是人体的几个重要部位,而且人体的重心也在这条中线上。如果这几个重要部位中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攻击,不幸命中,就有致伤、致残甚至丧生的危险,如果重心受到攻击、重心偏移体外,就会站立不稳而倾倒、丧失战斗力。
守住中线、进攻中线,除为了达到攻击对方重要部位及人体的重心外,还能自然形成一种使对方不易躲避的有利态势。当双方交手时,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冲前的对手,你的脑海可能有几种应付招法,但在搏斗中是没有时间思考对策的,也很难发挥出其中的一种招法。最有效的应对招法是凭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击、防守,这些无条件的反射动作,是不挡不架(挡架被动挨打)“直出直入”直线进攻。护住自己的怕打部位中线(主要面部),利用直出掌法“挤滚穿”猛力进入,以快取胜(图8),在进攻中线时防守,在防守中线时进攻。“一稳、二准、三毒、四狠、脚踏中门往里钻”专打敌人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如:百会穴、面部、咽喉、心窝、丹田、裆部等。
在技击格斗中,还可用佯攻对方中线上要害部位的假象,来迷惑对方、欺骗对方,使对方心里发慌,首尾不能照应、处于被动的防守挨打中。如果对方向右躲闪、我便进攻其左方,若向左躲闪,我便攻其右方。指上打下、假中有真,使其就范或败北。
守住中线、站稳重心,就等于取得了进攻和防守的主动权。在实战中、能够躲闪灵活、进退自如。左右躲闪而入,一进即打、一打即连打,“出手不离面,落手劈三山”(两颊与鼻骨)粘体抢攻、中线突破、使对方猝不及防。(图9)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防守中线,进攻中线是五行通背拳散手中的精中之精,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及杀伤作用。
搏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深奥的,除了掌握好攻防技击动作外,散手抱势应放在首位,它是技击取胜的第一环节。五行通背散手抱势——引手掌、并不好练,它是在练好五种基本功(摔、拍、穿、劈、钻)单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形状练习的高级功操法,“引手掌”操法、不仅要练好出手含有“挤滚穿”回手含有“捋带勾”的手法外,关键在平时练习与实践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攻防意识,练拳时面前无人如有人,交手时目中有人如无人。攻则以对方中线为主要目标,防则以自己中线为主。出手力求在对方中线起作用,运动中则尽量避免自己中线受到攻击。对方攻击我中线时应随时注意,左右躲闪或运用“挤滚穿、捋带勾”的手法进行化解或撤步起用脚法,在防中闪进、争取主动,使其打击不力或落空。与此同时加以有力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在散手击技或攻防格斗中,必须时刻遵循守住中线、进攻中线这一原则。如果双方都在严密的防守中,抢先争取中线攻击,以避免被动,这时就要考虑全面击技、技术动作掌握与速度这一因素。在平时单操单练时,要用心用意、多习多练,久而久之、熟中生巧,达到本能无条件反射才行。先师葛太然常说:武术没有绝招,所谓绝招,就是快打慢,慢打次,心计多的打心计少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五行通背练三十个字:
缩小绵软巧,轻灵活速妙。
冷急脆快硬,贴连换粘随。
穿蹦跳跃转,闪展腾挪移。
“手伸如锥,屈如勾,手背似铁,腕如棉,两只胳膊胜皮鞭”形象的比喻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放长击远的主要击技劲法,要想打出鞭劲,就必须放长击远,只有放长击远,才能打出鞭劲,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背操法有108种之多,皮鞭劲是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见的表面劲力,其内里还含有其它一些劲力,如摔、拍、穿、劈、钻五种单操。摔掌似炸弹一抖擞摔炸,拍掌似迅雷—捕拍补拓(图1),穿掌似流星一穿攉挤挑(图2),劈掌似闪电一劈雷铲凿,钻掌似暗箭——钻崩锥刺。其中的含义非常丰富,而且绝妙的劲力变化。是用语言形容不出来的,要想掌握好通背拳的鞭劲,除了解通背的风格特点、运动方向、形体要求及单操动作要领外,最关键是要掌握什么是通背的皮耗及鞭劲的运行轨道
(1)什么是通背的皮鞭劲
所谓皮鞭是指马车夫赶马用的皮鞭,分鞭杆、鞭绳、鞭梢及鞭轴,即:人体就是鞭杆,胳膊是鞭绳,手是鞭梢,肩是鞭轴。具体各部位劲力分布:鞭杆的劲是抖抽劲,鞭绳的劲是荡劲,鞭梢的劲是寸劲。鞭轴的劲是扭转劲。
(2)鞭劲的运行轨道
通背鞭劲在技击运动中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劲力运行轨道,都是在一直一圆中变化。直者,直出直入,三点一线(脚尖、手尖、鼻尖),方向:“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圆者。一周360度,方向:伸直高拔,发劲目标三点一线即中线,用于劈掌(劲力像火车轮子一样越转速度越快)。(图3)
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皮鞭及鞭劲运行轨道,才能有目标练习,在练习每个单操动作时,首先要找准方向、路线、高度,然后按照运动轨道发劲,形体上按照三折(腿折、身折、臂折)、九扣(足扣、膝扣、胯扣、背扣、胸扣、肩扣、肘扣、腕扣、指扣)要领身体微微向内收拢,各主要关节不僵硬,自然放松、头部略低,发劲目标不离中线,劲力是由足生,劲力按照九扣路线、依次运动,节节摧送达到手掌、指尖,也就打出了皮鞭的清脆声,即鞭劲。初学通背者切要注意不要使僵劲、拙劲、猛力,要边练边想、揣摸皮鞭形象,试想、鞭绳缠在自己身体上,能打出“叭叭”声吗?劲力也就发不出来,皮鞭的声响越清脆,速度就越快,皮鞭的声响越沉实,劲力就越大。通过鞭劲的击响声,还可以检验出“贴衣发劲”的寸劲、力度、节奏感、协调性及实战中的快速应变能力。
不懂通背拳皮鞭之用及鞭劲,就练不好通背拳,更不能把通背功法应用于实战,也难以练出放长击远、先发制人和九柔一刚的劲力,正如拳谱中所讲:“贴衣粘肉敌难逃,寸劲发出艺绝妙。”
鞭劲的节奏在技击中的作用
“粘农发劲,击响见物”是通背拳技击实战的特点,而鞭劲的节奏是技击取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背拳在攻防格斗中,变化较多,极不对称,常常是“一手、二手、连三手、变六手”组合操法贯穿一气,技击性强,由于两手动作的发劲目标在中线上运动,使衣服袖口磨擦发出击响声,加之动作完成后、双手会自然回落在双腿上。如机关枪单射和连射声音“达、达达、达达达”,紧张、清脆、有节奏感,练好鞭劲的“节奏感”可在技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搏击中,往往是速度快的拳手占很大优势,但你如果懂得拳法劲力的停顿时间,即“节奏感”,与对方打时间差,抓住战机,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并用巧妙的手法、战胜对方。
发出的拳总是要收回去的,有威力的拳手发起进攻时,往往不是单项动作,而是一串组合动作,最常见的是两动组合,而更具有威力的则是三动一上的组合连击,这里包括拳与脚,虚与实的配合,这些组合动作是经过拳手千百次训练过的,力度、速度和连续性都十分强,但是,一切组合动作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串组合动作完成之后,拳手必然会稍微停顿,才能转接另一串组合动作,即使是重复同一组合形式的动作,也会稍有停顿,在这一刹那的停顿中,是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动作的,这就是攻击或防守的真空。当然,这只是非常短暂的瞬间,这种停顿,不仅是一种技术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生理现象,发劲需要收缩——放松一爆发的循环过程,是人人都在所难免的,不同的是、对于优等的拳手来讲,间歇会短些、或更短些,次等的拳手这一间歇会长些、或更长些,虽然长短有别,但间歇一定会有,这才是追击、打时间差的最好时机,也是练出“节奏感”的真正含义。
这只是初学搏击者为确保安全的一般规律,如若久经实战的优等拳手,而且能够随心所欲的使用鞭劲的节奏,自可不必等待对方动作的间歇还击,而是在对方手脚乍动之际就破招还招了,正如拳谱中所讲: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有志于散打练习者,必须细心摸索、苦心磨练,掌握好鞭劲的“节奏感”,只有超越“节奏感”才能取得散打的主动权,进入更高的搏击境界。
散手抱势与守“中”进攻
中华武术流派甚多,在散手击技中,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其主要表现在散手的亮相动作上——抱势。即:散打尚未进入实战前或每一回合前,双方所采用的准备姿势,也就是打擂时所谓“拉开架子”“摆开门户”,但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方,保存自己,使自己在各种情况下,攻守均能处于有利位置。散手的架式、绝非可有可无,它是散手、击技运动取胜的重要环节。五行通背散手抱势的突出特点是:守住自己中线,进攻对方中线。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掌”,拳谱中有: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八断内中藏。
拳法不离正中尖,攻得敌人无处挪。
引手掌,又称“阴阳手”(图4),手法精细,变化狡诈,神出鬼没。前手(掌心朝上)为阳掌,要求出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后手(掌心朝下)为阴掌,藏于前手肘下,要求“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两手护住中线、交替使用。“出手为掌、点到变拳、拳后复掌”。虚引要真实,引诱、迷惑对方上当,并乘虚而入,发劲目标“直出直入”、“三,占’一线”也就是中线,引手掌整体动作如毒蛇吐信一般袭击、对方的中线上要害部位如:眼睛、鼻、咽喉等。(图5、6、7)
拳谱中有“万拳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妙无穷”之说,用以强调在散打中,应首先有效的防护好自己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再伺机进攻,击破对方突然袭击、或先发制人战胜对方。
中线是通背拳的劲力运行 轨道,更是散打中的重要法则,是前辈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要守住自己身体由上而下的中线,同时去进攻对方的这一条中线——这不仅是人体的几个重要部位,而且人体的重心也在这条中线上。如果这几个重要部位中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攻击,不幸命中,就有致伤、致残甚至丧生的危险,如果重心受到攻击、重心偏移体外,就会站立不稳而倾倒、丧失战斗力。
守住中线、进攻中线,除为了达到攻击对方重要部位及人体的重心外,还能自然形成一种使对方不易躲避的有利态势。当双方交手时,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冲前的对手,你的脑海可能有几种应付招法,但在搏斗中是没有时间思考对策的,也很难发挥出其中的一种招法。最有效的应对招法是凭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击、防守,这些无条件的反射动作,是不挡不架(挡架被动挨打)“直出直入”直线进攻。护住自己的怕打部位中线(主要面部),利用直出掌法“挤滚穿”猛力进入,以快取胜(图8),在进攻中线时防守,在防守中线时进攻。“一稳、二准、三毒、四狠、脚踏中门往里钻”专打敌人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如:百会穴、面部、咽喉、心窝、丹田、裆部等。
在技击格斗中,还可用佯攻对方中线上要害部位的假象,来迷惑对方、欺骗对方,使对方心里发慌,首尾不能照应、处于被动的防守挨打中。如果对方向右躲闪、我便进攻其左方,若向左躲闪,我便攻其右方。指上打下、假中有真,使其就范或败北。
守住中线、站稳重心,就等于取得了进攻和防守的主动权。在实战中、能够躲闪灵活、进退自如。左右躲闪而入,一进即打、一打即连打,“出手不离面,落手劈三山”(两颊与鼻骨)粘体抢攻、中线突破、使对方猝不及防。(图9)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防守中线,进攻中线是五行通背拳散手中的精中之精,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及杀伤作用。
搏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深奥的,除了掌握好攻防技击动作外,散手抱势应放在首位,它是技击取胜的第一环节。五行通背散手抱势——引手掌、并不好练,它是在练好五种基本功(摔、拍、穿、劈、钻)单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形状练习的高级功操法,“引手掌”操法、不仅要练好出手含有“挤滚穿”回手含有“捋带勾”的手法外,关键在平时练习与实践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攻防意识,练拳时面前无人如有人,交手时目中有人如无人。攻则以对方中线为主要目标,防则以自己中线为主。出手力求在对方中线起作用,运动中则尽量避免自己中线受到攻击。对方攻击我中线时应随时注意,左右躲闪或运用“挤滚穿、捋带勾”的手法进行化解或撤步起用脚法,在防中闪进、争取主动,使其打击不力或落空。与此同时加以有力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在散手击技或攻防格斗中,必须时刻遵循守住中线、进攻中线这一原则。如果双方都在严密的防守中,抢先争取中线攻击,以避免被动,这时就要考虑全面击技、技术动作掌握与速度这一因素。在平时单操单练时,要用心用意、多习多练,久而久之、熟中生巧,达到本能无条件反射才行。先师葛太然常说:武术没有绝招,所谓绝招,就是快打慢,慢打次,心计多的打心计少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五行通背练三十个字:
缩小绵软巧,轻灵活速妙。
冷急脆快硬,贴连换粘随。
穿蹦跳跃转,闪展腾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