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通背之魂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oo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术三绝掌之一一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奇形化击炮等等。中拳暗冷急快,专攻对手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上要害部位。简捷效高,进攻变化多,故在通背拳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拳不仅练的是表面形体动作的千变万化,更关键的是掌握它高深莫测的内涵。
  拳谱云:
  万拳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秒无穷。
  此则一法包万象,五护八断藏其中。
  应机专用中拳进,奇出巧入中拳攻。
  敌击我上我击中,敌击我中我取中。
  斯术要记中正奇,反正左右不离中。
  妙中之法玄中奥,奇中求巧巧中奇。
  一言难尽其中妙,恒心持久自然成。
  又云:学会中和桩,相搏心不慌。
  中者天下之正道,中者为万事之本。五行通背拳中拳的一个“中”字,其内含丰富,中间、中平、中央、中心、中正、不偏不倚,指引大方向。中稳者左右劲力变化有根有据。攻击中线是五行通背交手中的重要法则。因为人体的几个重要部位及重心皆在中线上。有效地防护好人体中线——生命线,在技击散打中是至关重要的,散手搏击时,对峙的双方都应遵守、守中打中的原则,防护好自己的中线,站稳“中”心,伺机击破对方中线。
  中拳一暗箭也(图1)。其特点是探肩送背、放长击远,打出挤、滚、钻、冷、弹、快、脆、硬偷袭的暗劲。无影无形,出拳不见拳,劲力运行轨道是直出直入,三点一线(手尖、脚尖、鼻尖)。
  大连当代通背拳家张云珊先生所传之晚期五行通背,追求守中打中的实用性,强调练中动(练),动中练,动中变。升华了“先有练法、后有用法”的传统学练模式。强调实战中思想意念的集中和对“中拳”内涵的领悟。
  “神气中正”(图2),是技击取胜的保证。拳谱有“动手外忠内藏奸、对敌全仗心狠毒”之说,强调了内含的心计、智慧、杀机,形体表面看似松松散散、漫不经心,实际全身神气中正饱满、含劲待发,早就做好了“守中打中”的思想准备,“意在敌先”,眼尖、手毒、心狠,攻则以对方中线为主要目标,力求多在对方中线上起作用:防则以自己的中线为主,尽量避免自己的中线受到攻击。在高质量的实战对抗中,很难时时处处都保持立身中正。搏击中,若拳脚放空、用重心偏移时,仍要在意识上始终保持立身中正、守中打中的意念、并快速还原防守抱势掌、用双眼紧盯敌方(图3),保持“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之中正身躯。
  击技中,敌方中线守护严密、我无从下手突破中线,如果硬闻强攻,则自己很有可能被击中,故必须运用心计、智慧。先用引手掌虚晃攻击其“中门”,然后左右闪展迂回侧击“外门”。所谓外门,也就是对方出手之外侧。“捋带勾拿”对方前臂之上,击打其左右太阳穴、耳穴等,或从其手臂之下“拍按挑”击打其软肋部等外门。但意仍在中线,在左右晃打中寻找机会、击敌中线,一招取胜(图4)。拳谱中:“敌击我上我击中,敌击我中我取中”正是这个含义。
  


  


  技击中、谁占领了中线,谁就取得了散打的主动权。就能形成一种使对方不易躲避的有利态势。双方交手时,面对强敌、最有效的应对招法就是凭本能的反应和直觉进行攻击防守。这些无条件的反射动作是不挡不架,在守住中线、站稳重心的前提下,整个身体犹如弓上满弦,中拳出手似放箭之势,护住自己怕打部位(主要是面部),也采取以硬碰硬的战术,“直出直进”、用中拳“挤滚钻”化解对方来拳。同时击敌中线要害(图5),使对手心里发慌、疑而生畏,不敢冒进,从而达到了守“中”打、打“中”防,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目的。
  “守中打中”的思想意识可激发中拳的突然瞬间爆发力。五行通背拳谱中理论法则提出“精神者即是阴阳变化之道,五行生克之理,精神乃动作之妙,此真可为善至极也”。因此在平时训练时要全神贯注、树立敌情观念(面前无人似有人),培养格斗中、攻中防中的意识。在实战中、要抱有必胜的信念(目中有人似无人),发挥好中拳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这样就能打出中拳单操与众不同的风格。
  中拳劲主要表现为暗、冷、弹、挤、滚、钻、九柔一刚,要求手法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的僵劲。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处于随时变化的良好状态,才能从极柔的状态瞬间转变抖炸塌按“寸劲发出艺绝妙”的境界。
  五行通背中拳强调臂长击远,一手二手连三手变六手。在散手对抗中,要充分利用中拳臂长省时、省力,攻击距离短、速度快,命中率高的优势,贴身发劲、打中没有预示,不暴露攻击意图,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出。中拳击敌、每有真手出击,必有假手相佐,真假难分、狡诈变化,打着对手是真、打不着是假,就算对手擅长脚法攻击,如果对手进攻的拳、达不到我一臂之长的中线范围内,那么他就无法打到我,因为他的拳也只有一臂之长。但他如果为了打我,而进入了我的中线一臂之长的范围内,那么我就可以用探肩送背、臂长击远之特点,先将其击倒(图6)。所以,五行通背在出手走势中,非常讲究“两只胳臂似皮鞭,中拳出手似暗箭”技击特点的发挥。
  中拳出手直而不僵、柔而不软,胳臂尽量前伸。探打到顶点后似弹簧般自动伸缩,有大炮发射后的回坐力。这样在攻时自动弹出,使对手猝不可防。收时自动弹回,使对手欲随不能。其道理跟拳谱中“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实战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技击实战中,中拳的劲力与技术(手法)和汽车中车轮子与方向盘一样,二者密不可分,互利互助,车轮子是力,方向盘是技,技是通过力的强度才不断地完善其精妙,而力是通过技的高超才逐渐地增强其烈度,可以说力能弥补技的低劣。相反技也能改变力的拙僵,劲力与手法的合理运用、是散打搏击中不可缺少的两条手臂,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紧密配合的。当散手对抗中的双方技术力量水平相等时,速度这一因素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出手者如果进击得力、击中对方,就会占优势,而被击中者就首先感到被动,精神就受到威慑。所以中拳操法在实战中的速度也是取胜的关键环节,先师葛太然在教学时常说:武术没有绝招,所谓绝招就是快打慢、慢打次、心计多打心计少的。此话很有道理,笔者在平日实践中,感悟特深。
  总之,在散手搏击实战中,中拳单操除了在心理上、战术上、力量上的作用外,“中”拳动作本身就已经具有许多优点,可以说用之不杰、无怪乎中路拳特别受习散手的青睐,中路拳更变成了任何一门武术流派拳脚的主拳,中拳单操残暴刁狠,神出鬼没的击技作用是其它单操无法代替的,它高度体现了散手搏击运动中攻防能力和实战功夫。
  中拳单操的练与用,不仅对人体健康祛病,提高大脑思维及智力发展有独到的作用,还可以培养习武者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对散手实战中的速度、力量、灵敏和快速应变能力、都是绝佳的锻炼,更是推动五行通背拳运动、继承击技遗产,使其得以发扬光大的最好途径。
  中拳单操分为初步功、中步功、高级功多种学练形式,要达到无影、无形、出神入化的高级境界,非经过三、五年系统科学的训练难成。在瞬息万变的搏击中,五行通背最高效的招法运用,莫过于中拳单操——守中打中。
其他文献
他来自太极拳之乡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永年县,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杨、武式太极拳,被誉为“水城、古城、太极城”。1973年王涛就出生在这座千年古镇。  作为太极之乡,自然武风盛行。王涛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舞拳弄棒。起初跟父亲学习少林拳,后又随董新成老师学习大红拳。经过两年的拳术练习后,从1982年开始在广府文化站,跟随著名太极拳家姚继祖先生学习武式太极拳。姚老师非常注重
期刊
2010年秋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带着对一位农民创业故事的好奇,邯郸晚报记者驱车来到南护驾南街村太极武校。在挂满奖状和书法作品的校办室,记者见到了已过不惑之年的校长贾海清,他中等身材,憨厚、朴实,略显沧桑的面容里,透出练武之人特有的沉着和坚毅。只有初中文化从小酷爱武术的他,当年也不曾想到,自己能与教育和太极结下不解之缘。    十年寒暑塑武身    贾海清有两个爱好,一是练武,二是练字。自古因战事
期刊
名称顺序    起势  第一式 按刀  第二式 青龙出水  第三式 风摆荷花  第四式 白云盖顶  第五式 背刀  第六式 迎坟鬼迷  第七式 震脚提刀  第八式 拨云望日  第九式 避刀  第十式 霸王举鼎  第十一式 朝天一炷香  第十二式 拖刀败势  第十三式 灵猫捕鼠  收势    武式太极刀特点    又称十三刀,以柔化见长。主要技法有劈、扫、撩、砍、崩、挑、格、托、刺、抹、截、按等。 
期刊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始先有太极之名,后有以太极之理入拳者,名曰“太极拳”。不知为何人所创,因其年代久远,拳术之道皆隐秘而传,非有夙慧不能得,众说纷纭不能考证。但详究之太极拳切实是采取了古典道家阴阳学说为根本,融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法、导引法、吐纳法,本于自然而生,为形不离太极阴阳、虚实、刚柔、动静、轻沉等对立统一的变化,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感及心灵,渐于道合,非简单的健身体操或擒拿打斗
期刊
名称顺序    起势  第一势 进步崩剑  第二势 退步剪形  第三势 进步裹砍  第四势 上步刺剑  第五势 转身劈头剑  第六势 进步炮剑  第七势 退步勾挂  第八势 藏身剑  第九势 左右劈剑  第十势 抱剑  第十一势 托剑  第十二势 进步阳手剪腕  第十三势 跟步阴手剪腕  收势    武式太极剑特点    最早见于李福荫编著的《太极拳谱》,名称为“太极连环十三剑”。剑法有抽、带、提
期刊
赵宝安,又名羽鹏。1963年2月出生,道依次(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汽车驾驶员。中国武术段位首批5段,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大型历史文献《创新中国》编委、《中华传统文化集成一香江颂》名誉顾问。瓦房店市武术气功健身协会顾问。自童年起喜好听武林游侠之故事。先后习练过形意、少林、螳螂等拳种,少年时拜通背大师修剑痴再传弟子葛太然(韩鹏尧亲传)为师,学习晚期五行通背拳械,经过40年的勤学苦练得到
期刊
葛太然(1941-1996),大连人,高1.84米,身体魁梧,为人豪爽。嗓门宏亮,每次武术活动,尚没见人,声音先到。因胡子特别,很有风度,人称“葛大胡子”。12岁拜通背名师张云珊为师,后来张师将五行通背“天王”韩鹏尧请到家中教五行通背拳械,葛太然同时学习(韩鹏尧是五行通背直接参与改革者,继承了修剑痴大师的拳学思想,为五行通背拳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葛太然对五行通背兴趣浓厚,达到痴迷
期刊
因为出版本期《五行通背拳专辑》,需要全面了解晚期五行通背发展历史情况,阳春三月,笔者专门驱车,到市郊区拜访了大连通背界、名震四方的“铁手林”——)林赤兵先生。(林老是笔者师父的师兄弟,在拳房里排行老三,老大葛太然、老二王永侠、老三林赤兵)。  林老在楼下门口热情地迎接我进屋,老人家慈眉善目,话语和蔼亲切,给人以温暖至家的感觉。经过3个多小时交谈,笔者大体了解了林老习武一生中不寻常的经历。  林赤兵
期刊
五行通背拳是“燕北大侠”修剑痴在祁家门通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发展而成的,全部内容十三件,包括九套拳术、四种兵器(刀、枪、剑、棍)。为了弄清五行通背与祁家门通背的一些问题,笔者专程到大连市沙河口区,拜访了当代通背明家张云珊先生。  张老今年虽已87高龄,但面色红润,神清目朗,手脚敏捷,性格直爽而健谈。他是山东蓉城人,少年时即习秘宗、形意等拳术。后在大连有机缘拜韩鹏尧先生门下习五行通背拳械达十年(196
期刊
童年时常听老人们讲:长寿及健身的秘诀在于经常运动,此话很有科学道理。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多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健康,武术作为一项高智商的体育运动也在此列,而从笔者多年习练的五行通背拳来看,体育健身益智效果比较显著。  五行通背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是由纵横武林的通背大师修剑痴在20世纪初创建于大连,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深受大连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在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笔者从小爱好体育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