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空观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点内容,它不仅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和掌握历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有多次对时空观的考查,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培养、同时,历史时空观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高考试题等综合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能够从运用时空观、结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唯物史观的理念解决相关问题。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的培养策略,从分析历史时空观内涵着手,研究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内容,作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 历史问题 历史史实 时空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34-01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核心素养下去分析和解答历史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使得学生逐渐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综合素养。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降低、分析历史问题不到位、无法理解深度的历史知识等,这些都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对于历史时空观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学习历史,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从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1]。
一、历史时空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简單而言,历史时空观指的是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历史事物的基础上,联系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获得对历史事物和历史问题的认知。历史是由时间与空间组成的,时间分为两个概念,一是时间点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年代时间,比如1840年鸦片战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等,二是时间段的概念,也可以称为逻辑时间,比如1840年后中国近代史、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空间指的是历史时间发生的地点、区域、环境(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比如1980年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南京是华东地区、《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写成的。
时空观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可以将时间和空间割裂开研究,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存在与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中,他们是在具体的时代与环境中存在和发生的,不能脱离与具体的时空产生,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其具体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关,这体现着时空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历史也是如此,历史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在研究历史时需要用动态和发展的阳光看待历史的发生和发展。
二、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内容探析
在历史教材中渗透着关于很多历史时空观的知识,在历史试题或者高考历史中的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总的来说,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特定时空中的历史现象考查,二是对于时空变化上的历史现象考查,三是对于特定时间点及其相关历史阶段和历史环境的考查,四是对于不同历史阶段下的现象变化考查,比如将隋唐时期科举与明清时期科举比较,将秦代“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比较,这些都需要对比前后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和解读[2]。
三、历史时空观的具体培养策略
居于以上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高考历史的考点等,运用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和形式多样的历史教学方式进行历史时空观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一是教师要将特定的时空与历史史实相联系,归纳历史时空背景下的历史阶段特点。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历史人物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时空方面把握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探究其中相关联系[2]。
二是在时空框架中分析历史的发生发展。教师要教授学生在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上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变化,如局部与整体、中国与世界等。比如对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分析,就要分析其过程: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南、两晋时期“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南宋大规模人口与生产资料转移,最终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
三是在面对问题时将分析对象放在具体时空下分析。比如:在评价科举制度时,就要分为它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等方面分析;在探讨秦始皇的功与过时,就要从其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时空观的培养。时空观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同时对于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历史试题考查方向等分析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通过指导学生将特定的时空与历史史实相联系、在时空框架中分析历史的发生发展、面对问题时将分析对象放在具体时空下分析等,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苗志锐,杨慧芳,周鹏飞.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7(10).
[2]陈雪敏.从选考看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时空观[J].教学与管理, 2017(31):77-79.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 历史问题 历史史实 时空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34-01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核心素养下去分析和解答历史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使得学生逐渐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综合素养。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降低、分析历史问题不到位、无法理解深度的历史知识等,这些都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对于历史时空观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学习历史,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从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1]。
一、历史时空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简單而言,历史时空观指的是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历史事物的基础上,联系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获得对历史事物和历史问题的认知。历史是由时间与空间组成的,时间分为两个概念,一是时间点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年代时间,比如1840年鸦片战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等,二是时间段的概念,也可以称为逻辑时间,比如1840年后中国近代史、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空间指的是历史时间发生的地点、区域、环境(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比如1980年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南京是华东地区、《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写成的。
时空观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可以将时间和空间割裂开研究,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存在与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中,他们是在具体的时代与环境中存在和发生的,不能脱离与具体的时空产生,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其具体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关,这体现着时空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历史也是如此,历史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在研究历史时需要用动态和发展的阳光看待历史的发生和发展。
二、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内容探析
在历史教材中渗透着关于很多历史时空观的知识,在历史试题或者高考历史中的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总的来说,历史时空观的考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特定时空中的历史现象考查,二是对于时空变化上的历史现象考查,三是对于特定时间点及其相关历史阶段和历史环境的考查,四是对于不同历史阶段下的现象变化考查,比如将隋唐时期科举与明清时期科举比较,将秦代“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比较,这些都需要对比前后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和解读[2]。
三、历史时空观的具体培养策略
居于以上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高考历史的考点等,运用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和形式多样的历史教学方式进行历史时空观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一是教师要将特定的时空与历史史实相联系,归纳历史时空背景下的历史阶段特点。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历史人物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时空方面把握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探究其中相关联系[2]。
二是在时空框架中分析历史的发生发展。教师要教授学生在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上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变化,如局部与整体、中国与世界等。比如对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分析,就要分析其过程: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南、两晋时期“衣冠南渡”、唐朝安史之乱、南宋大规模人口与生产资料转移,最终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
三是在面对问题时将分析对象放在具体时空下分析。比如:在评价科举制度时,就要分为它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等方面分析;在探讨秦始皇的功与过时,就要从其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时空观的培养。时空观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同时对于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历史试题考查方向等分析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通过指导学生将特定的时空与历史史实相联系、在时空框架中分析历史的发生发展、面对问题时将分析对象放在具体时空下分析等,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苗志锐,杨慧芳,周鹏飞.时间为经,事件为纬——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7(10).
[2]陈雪敏.从选考看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时空观[J].教学与管理, 2017(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