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外一题)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廷尉到!
  狱卒低沉的声音传过来的时候,他正面壁而坐。他清楚地感觉到射在后背的目光,一阵刺痛。
  他缓缓转回身,两人隔着栅栏,四目相对。
  夜已深。只有狱卒的火把吱吱暗响。
  良久,李斯开口:师兄,你可用过晚膳?我给你带来了。
  囚徒望了望狱卒放下的饭食,抬头说:酒因何不……不入?李斯!
  李斯转向身侧的侍从,那人手托的黑漆盘上,赫然是一个硕大的铜樽。
  师兄,今天这个酒,要到最后才喝。你还是先吃饭,饿着肚子,你口吃的更厉害,就无法交谈了。
  李斯的口气,沉静如常。
  他默然吃罢,抹抹嘴,站起来。
  李斯上前一步,靠近栅栏说,师兄,今天,还如同在老师门下常做的那样,你我各发三问,如何?
  囚徒目光炯然:你,你因何害我?
  李斯笑对:你屡次上谏,要除权臣。我问你,誰是最大权臣?
  囚徒沉吟半晌,又问:国策可有变更?
  李斯:除了东征,余下都是师兄的主意和办法。
  囚徒一声长叹,接着问:师弟,你以为,我,我所弱何处?
  李斯微笑:师兄,你只通人性,却不懂人心!
  李斯又走近一步,手握栅栏,开始发问:师兄,现在看,以法、势、术治国驭民,最终发展如何?
  囚徒面色已回复平静,沉声答道:治秦足矣,以此治天下,必不持久!亡也忽焉。
  李斯一怔,脱口而出:那么,如何恢复世道人心?
  囚徒也是一怔:哦?你,你也开始琢磨这个?师弟,以秦之道,不可逆转!
  李斯眼里竟隐约有些湿润,低声再问:师兄,我,我,身后会如何?
  囚徒微笑,语气竟有怜悯之意,师弟!你,你日后所遇,必不及我!
  李斯急问:为何?为何?
  囚徒大笑起来,你,你,你,三问已过!
  狱卒托酒樽入牢房。
  ……
  前208年,李斯腰斩于市场,灭九族。
  前207年,秦亡。
  渠
  带郑国!
  随着喊声,几个高大的武士,推着他走进大殿。
  王政双目炯炯,一言不发紧紧盯着他看,似乎从未见过面。
  比起两年前的那次觐见,他明显地老了,胡须鬓发也已斑白。
  他神色疲惫,却不见紧张。双目平视出去,也看着王政。那麻布长袍上,泥点斑斑。
  他长大了,比起上次召见,脸上的稚气几乎看不到了。他十四岁了?那双突出的眼睛射出的光芒,令人胆寒!
  大殿上安静得能听到武士喘息的声音。
  良久,王政挥手,武士除去他的绑绳。他揖首:参见大王!
  王政拍了下几案,站了起来,朗声道:你讲,何为弱秦?
  自被武士抓捕,他就知道,事情败露了!
  他又看了看工地,上万人奔忙的工地,那颗悬着的心反而安稳下来了。这条渠已经是他的生命,似乎原本的任务,都不重要了。
  他回答,语调平静:所谓弱秦,即命我游说大王兴修水道,引泾水以济洛水,灌肥关中,秦兵卒役夫疲弱于此,无力东侵,是为弱秦!
  王政再拍几案,说,好!三年前,听你之策,集全国之力修此渠,竟是为了弱秦!韩国的好计!你罪够车裂,来人!
  话音未落,他抢步跪倒,大王!水渠,其为一计。可为韩延缓几岁之命,可是——
  王政紧盯着他的眼睛,可是如何?他高声道:可是,却可成就秦的万世之业!
  王政竟是一震,沉吟了一会儿,盯着他的眼睛,问:水道之策,可为实?他不假思索,实!
  何年可成?现今小成,十年可期。
  王政回坐,声音趋于平和:郑国,食俸加倍,续修水渠!
  前233年,渠成。自此关中沃野千里。
  前221年,王政一统天下。
其他文献
遠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东方泛白,晨光熹微,抚河洪水渐退,浑黄的河面上还漂浮着破木板、烂衣、菜叶等脏物。  薄雾中,一只敞篷船正从文昌桥下的肖公庙码头出发,逆流而上,前往浒湾。船头端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束髻裹巾,面容安详,目视远方,若有所思。此人便是陆游,担任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到抚州任所才数月。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切记!”陆游望着河畔墙倒屋塌、泥沙遍地的村庄,大声说道。  “大人,
期刊
张老实给一瓢凉水呛死后,张家女人哭了个稀里哗啦。  张家女人就成了张寡妇。  好心人劝她说,还年轻,路长呢,寻思上个人家嫁了吧。又说,崖畔上那个说书艺人叫憨憨儿的就好着呢!  张寡妇抹起眼泪说,先前的男人就是个老实疙瘩,总让人欺负;再寻个外来的都不知道祖宗姓甚的灰汉子,叫人笑死呀。  张寡妇说的憨憨儿其实并不憨,是多年前从陕北逃难过来的。那年河西大旱,一个说书的老艺人领着一个孩子来到小山村。刚进村
期刊
剿匪的東北民主联军有个法宝——剃头。  东北土匪又叫胡子,头发老长,胡子满脸,拿这个抖威风吓唬人。民主联军即使军装破烂,也剃得利利索索,刮得干干净净。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蛋。  那时候理发,多使刀刮,理发师叫刮头匠。嫩江分区老二团有个半专职刮头匠,管着一千号脑袋。  刮头匠?也就剃头刮脸呗。可别这么说。刮头匠最要沉稳,最经得大浪船摇。杀声炮响,乱不得一根毫毛。划人家一个口子,饭碗就得摔了
期刊
院坝边苕花开了,奶奶脸上也笑开了花。她把绣花架子搬到苕花旁,看着花儿飞针走线。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爬到奶奶脚边,轻轻抚摸她那双怪怪的小尖脚,奶奶一点儿都觉察不到。  后来,村庄长出了城市,苕花被挤到花盆里。每次回家,我总看见奶奶注视着花盆,停下针,摇头叹气。  我出国离家时,苕花开了,奶奶一边看花,一边走针,脸上又开出一朵微笑。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看她,蓦然,奶奶身边闪出了儿时的院坝。  等我归来
期刊
老赵骨汤面是矿区特色美食。  老赵骨汤面不仅面好,汤也好。面是鸡蛋面,白中泛黄,根根细圆,筋道弹牙;汤是猪骨汤,骨头是猪大骨,骨粗髓满,慢火熬制,白如牛奶。这样的骨汤,煮出这样的面,佐以香料,撒上芫荽、绿葱,或拌上半勺红油辣子,色泽诱人,香气氤氲,让人见了,唇齿生津,不由自主地想坐下来吃上一碗,再来一碗。老赵骨汤面,真香。  老赵骨汤面不仅香,而且便宜。煤矿门口的牛肉板面,六块钱一碗。家属区的兰州
期刊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异乡人拎着一个旧皮箱,行色匆匆地来到了这座偏远的小镇。他并没有在街上停留,而是径直走向镇西头的那座古宅。  异乡人掏出钥匙,费了不少工夫,終于打开了锈迹斑斑的铜锁。  自从异乡人住进古宅后,小镇上的人就从未见他走出来。  第一年,人们路过古宅时,常常会盯着那扇紧闭的、朱漆剥落的大门,心里腾起疑云:他,是谁?从哪里来?以何为生?……  第二年,人们路过古宅时,偶尔还会想起里面
期刊
偌大的军营,有一棵木棉树,并不高大,却在春天的时候开很多花,一朵朵血一般地红。树四周用花岗岩石头砌围得很是玲珑,军营的战士们,老的去新的来,一拨又一拨,但他们都会给这棵树敬一个礼。这棵树,战士们都称它班长树。  班长,是我的班长。  班长是湘乡人,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城市兵,却是个说不好普通话的家伙。新兵训练后,我分在了他的班上。  那是一段特殊的冷战时期。  阵地上一片沉寂,远处岚气的山腰,迷迷蒙
期刊
乌老爷过完六十大寿后得了一场病,病好后寻思该给自己备处阴宅。乌老爷喊来乌苟,说:“前阵子土地庙里来的那个叫陆子明的人,听他口气,像是懂些风水,你去请他过来。”  乌苟手有疾,干不了稍重点的活,乌老爷就把乌苟带在身边,碰到跑腿的事都让乌苟去。乌苟站着不动,说:“老爷,那人怕是个乞丐,真要叫他过来吗?”  乌老爷曾去土地庙里看过,那人瘸了一条腿,衣冠也不整,看上去有五十来岁,自称是黄河边人氏,自幼得祖
期刊
乾隆年间,杨超走马上任巡抚一职。赴任途中有一座古庙,庙宇不大,但对联的口气很大:“守四季清斋,颂轮回真经”。这对联引起了杨巡抚大人的兴趣,决定进庙内休息,看个究竟。  进到庙内,一个老和尚坐在佛堂念经。有人报巡抚大人来了。和尚像没有听见,既不起身相迎,也不开口打招呼,只顾念经。杨巡抚英年得志,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可谓春风得意。在朝廷中,即便朝廷命官也要高看自己一眼,见老和尚如此傲慢,不识抬举,心
期刊
大嵩卫城里,来了个乞丐。坐于城墙根下,伸手乞讨。  不承想,他被几个小孩戏弄,讨饭碗还被扔进茅坑里。钱百万瞧见了,忙把孩子驱散了。  为首的小孩叫詹天福,钱百万认识,跟他爹詹老板还是好朋友。下午喝茶,钱百万就跟詹老板说了这事儿。詹老板很重视,回头带着孩子找到乞丐道歉,还赔了一个饭碗。  詹天福却恨上了钱百万,认为是他害的自己受责骂。于是,他决心报复。  钱百万养只八哥,嘴儿很巧,会说很多话。清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