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国内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也有相当部分存在与实践结合不够、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提出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03-02
1 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1]。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注重实效性,是理論联系实际的具体要求,一个有实效性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在实践中能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是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实效性最好的体现。
2 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某些方面实效性不强
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实效性不强,笔者感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缺乏辩证分析,存在盲目性 部分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模式和方法给予了积极关注,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实践上也存在一定盲目性。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对国外出现一些新的教育信息化现象缺乏分析,盲目照搬。如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叫林地公园的高级中学。该学校有两位化学教师,分别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在讲课时使用了录屏软件,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录制成视频格式并上传到网上,通过此办法来帮助缺课学生回家进行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就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在家看完视频,课堂上一起来完成作业,并把大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并迅速在美国推广开来。2012年林地公园高中举办了翻转课堂开放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观和学习,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2]。
分析翻转课堂产生的过程,笔者感到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就是网上课程,不可能像一些专家所说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理性看待[3]。与翻转课堂类似的教学模式还有慕课(MOOC),其实也是国内早有的网上课程,但对国内早有的网上课程往往缺乏总结和关注,而对来自国外的教学模式十分热衷,以至于发生在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方法、模式一般难以得到研究或推广。
片面追求概念,忽略实效性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部分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往往停留在概念创新上,新的概念不断推出,如从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到智慧教育再到“互联网 ”等,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基层,情形往往是做好了实施计划,一个概念便被另一个新的概念所取代。如出现“智慧校园”的概念后,某地区便出台《XX区创建智慧校园实施方案》,该规划从制订再到专家论证会,最后确定进入实施阶段,新概念“互联网 ”又出现了,领导们担心原来的实施方案落后于新形势,又召集专家重新制订了《XX区“互联网 ”实施方案》。概念更迭更新,忽略了实际内容构成的研究,在实践上基层单位忙于应付做新的计划,根本无法对上一个计划的实效性进行检验,导致很多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流于形式。
片面追求概念创新,而忽略了教育信息化实际包括构成内容研究,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不难,问题是这样新的理念的应用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与以往的概念和内容有何区别?如果只是用新瓶装旧酒,其内涵与旧概念的内涵是一样的,那么这样的概念创新很难说有多大现实实践意义。
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够,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影响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像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怎样看待这些新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目前一些有关新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对阶段性特点考虑不充分,缺乏学科特征分析,往往一概而论,表现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的简单化。电子书包在中小学校的应用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示。
“电子书包强大的资源库涵盖数字化教材、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及丰富的网络拓展资源等,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地浏览、获取信息。教师通过电子书包既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组合资源内容,也可以分享教案、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等,加强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速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3]电子书包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但应予以注意的是,要让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使用者必须具有较好的选择能力和自控能力。但目前中小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都难以达到要求。
电子书包利用动画的手段,可以形象地重现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但如果学生没有把握好学习的时间,可能导致影响学生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就现行的中小学生来说,每天有多个学科的学习任务,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一门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不多,往往只有几个页面。从教学目标上讲,首先,要将相关内容掌握好,掌握好课程的内容后,学生要完成作业,如果时间未按课程进度合理分配或过多地在某一学科的辅助资源上耗用过多的时间,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而言,并不一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电子书包屏幕辐射对学生视力和身体是否有影响,笔者不能妄下结论,但先行电子书包试点的地区在推广电子书包时曾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4],根据最近一项儿童体检的结果,少年儿童视力有下降的趋势,疑与过分使用电子产品有关[5]。笔者始终认为,作为一种要推广至学生用于课堂教学的设备,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必须在确保对学生身心没有伤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进入课堂进行试点。 根据有关文献,目前我国的电子书包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6]。
一是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层出不穷,量多面广,遍布全国各地。通过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各地电子书包项目分布地区和数量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电子书包项目或开展了试点工作,除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开展了电子书包项目。
二是电子书包项目“热起冷落”現象突出。试点之初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但虎头蛇尾,甚至“夭亡”的项目不在少数,能够长期不懈地坚持下来并做出试点成效的电子书包项目并不多见。
由此可见,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并不乐观。对于这方面的情况,目前关于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的研究,多数只从技术层面进行探讨,缺乏从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对新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应注意的是,新技术应用应从规律出发,如果不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或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是不宜进入推广与应用的。
3 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效性的探讨
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
教育信息化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及新技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纵观许多有关新技术应用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只站在新技术的优点去进行介绍与分析,这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任何新技术要进入中小学校课堂进行试点工作,必须在确保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任何的新技术都可以无条件进入中小学校。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新技术从技术层面上讲有许多精彩的表现,如电子书包,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其比较适合作为成人及学生学习终端使用,不切合中小学学生的使用实际。
教育信息化研究必须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开展研究工作 面向实际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上的促进作用,应是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研究的着眼点。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实效性,必须清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将此作为研究目标,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学校现实的情况为立足点开展研究工作,明确研究方向,积极践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取得具有实效性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
4 结论
面向实际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实践需求,才能产生明确的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现实的实践意义,有效解决好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推动应用健康发展,促进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期待教育信息化研究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卫国.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51-54.
[2]吴振涛.电子书包教学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100-103.
[3]江育奇.翻转课堂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5)82-83.
[4]刘启达.深圳推广电子书包引发争议[N].深圳特区报,
2013-07-07.
[5]李榕.电子产品“成灾” 00后用眼过度多[N].南方都市报健康周刊,2016-03-01.
[6]施勇勤,唐继文.电子书包领域的教育出版发展策略[J].中国编辑,2015(6).29-34.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03-02
1 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1]。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注重实效性,是理論联系实际的具体要求,一个有实效性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在实践中能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是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实效性最好的体现。
2 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某些方面实效性不强
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实效性不强,笔者感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缺乏辩证分析,存在盲目性 部分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模式和方法给予了积极关注,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实践上也存在一定盲目性。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对国外出现一些新的教育信息化现象缺乏分析,盲目照搬。如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叫林地公园的高级中学。该学校有两位化学教师,分别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在讲课时使用了录屏软件,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录制成视频格式并上传到网上,通过此办法来帮助缺课学生回家进行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就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在家看完视频,课堂上一起来完成作业,并把大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并迅速在美国推广开来。2012年林地公园高中举办了翻转课堂开放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观和学习,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2]。
分析翻转课堂产生的过程,笔者感到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就是网上课程,不可能像一些专家所说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理性看待[3]。与翻转课堂类似的教学模式还有慕课(MOOC),其实也是国内早有的网上课程,但对国内早有的网上课程往往缺乏总结和关注,而对来自国外的教学模式十分热衷,以至于发生在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方法、模式一般难以得到研究或推广。
片面追求概念,忽略实效性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部分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往往停留在概念创新上,新的概念不断推出,如从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到智慧教育再到“互联网 ”等,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基层,情形往往是做好了实施计划,一个概念便被另一个新的概念所取代。如出现“智慧校园”的概念后,某地区便出台《XX区创建智慧校园实施方案》,该规划从制订再到专家论证会,最后确定进入实施阶段,新概念“互联网 ”又出现了,领导们担心原来的实施方案落后于新形势,又召集专家重新制订了《XX区“互联网 ”实施方案》。概念更迭更新,忽略了实际内容构成的研究,在实践上基层单位忙于应付做新的计划,根本无法对上一个计划的实效性进行检验,导致很多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流于形式。
片面追求概念创新,而忽略了教育信息化实际包括构成内容研究,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不难,问题是这样新的理念的应用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与以往的概念和内容有何区别?如果只是用新瓶装旧酒,其内涵与旧概念的内涵是一样的,那么这样的概念创新很难说有多大现实实践意义。
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够,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影响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像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怎样看待这些新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目前一些有关新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对阶段性特点考虑不充分,缺乏学科特征分析,往往一概而论,表现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的简单化。电子书包在中小学校的应用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示。
“电子书包强大的资源库涵盖数字化教材、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及丰富的网络拓展资源等,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地浏览、获取信息。教师通过电子书包既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组合资源内容,也可以分享教案、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等,加强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速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3]电子书包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但应予以注意的是,要让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使用者必须具有较好的选择能力和自控能力。但目前中小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都难以达到要求。
电子书包利用动画的手段,可以形象地重现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但如果学生没有把握好学习的时间,可能导致影响学生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就现行的中小学生来说,每天有多个学科的学习任务,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一门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不多,往往只有几个页面。从教学目标上讲,首先,要将相关内容掌握好,掌握好课程的内容后,学生要完成作业,如果时间未按课程进度合理分配或过多地在某一学科的辅助资源上耗用过多的时间,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而言,并不一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电子书包屏幕辐射对学生视力和身体是否有影响,笔者不能妄下结论,但先行电子书包试点的地区在推广电子书包时曾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4],根据最近一项儿童体检的结果,少年儿童视力有下降的趋势,疑与过分使用电子产品有关[5]。笔者始终认为,作为一种要推广至学生用于课堂教学的设备,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必须在确保对学生身心没有伤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进入课堂进行试点。 根据有关文献,目前我国的电子书包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6]。
一是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层出不穷,量多面广,遍布全国各地。通过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各地电子书包项目分布地区和数量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电子书包项目或开展了试点工作,除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开展了电子书包项目。
二是电子书包项目“热起冷落”現象突出。试点之初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但虎头蛇尾,甚至“夭亡”的项目不在少数,能够长期不懈地坚持下来并做出试点成效的电子书包项目并不多见。
由此可见,电子书包试点工作并不乐观。对于这方面的情况,目前关于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的研究,多数只从技术层面进行探讨,缺乏从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对新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应注意的是,新技术应用应从规律出发,如果不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或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是不宜进入推广与应用的。
3 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效性的探讨
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
教育信息化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及新技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纵观许多有关新技术应用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只站在新技术的优点去进行介绍与分析,这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任何新技术要进入中小学校课堂进行试点工作,必须在确保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任何的新技术都可以无条件进入中小学校。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新技术从技术层面上讲有许多精彩的表现,如电子书包,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其比较适合作为成人及学生学习终端使用,不切合中小学学生的使用实际。
教育信息化研究必须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开展研究工作 面向实际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上的促进作用,应是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研究的着眼点。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实效性,必须清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将此作为研究目标,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学校现实的情况为立足点开展研究工作,明确研究方向,积极践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取得具有实效性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
4 结论
面向实际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实践需求,才能产生明确的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现实的实践意义,有效解决好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推动应用健康发展,促进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期待教育信息化研究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卫国.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51-54.
[2]吴振涛.电子书包教学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100-103.
[3]江育奇.翻转课堂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5)82-83.
[4]刘启达.深圳推广电子书包引发争议[N].深圳特区报,
2013-07-07.
[5]李榕.电子产品“成灾” 00后用眼过度多[N].南方都市报健康周刊,2016-03-01.
[6]施勇勤,唐继文.电子书包领域的教育出版发展策略[J].中国编辑,2015(6).29-34.